风清云和
| > 部门专题 | > 云和县纪委县监委网站 | > 新闻中心 | > 风清云和 |
金秋时节,丽水市云和县的梨园里,硕大的云和雪梨挂满枝头,一片好“丰”景。云和雪梨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明景泰年间,据史料记载,至今已有逾560年的悠久岁月。其果实在秋日成熟,肉白似雪,汁多味甘,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梨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已从一种水果升华成为重要的文化意象与道德符号。元代思想家许衡在行人纷纷摘梨止渴之际,拒食无主之梨,为后世树立“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守节旗帜,提醒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不为名利所累,不为诱惑所动,始终坚守“我心有主”的廉洁精神。梨蕴藏清廉内核,以身白、气清、味甘彰清廉之意,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妨切身体会梨中廉韵,感悟成长之道。
雪梨之“白”,首在纯粹无瑕。观其果肉,晶莹剔透,如玉如雪,不染尘埃。这纯粹之白,是自然的底色,亦是品格的映照。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这份“白”便是赤诚初心与清廉本色。它要求我们内心澄澈,信念坚定,拒贪腐之蚀,远奢靡之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最本真的政治品格,如雪梨般内外明澈,经得起阳光审视,耐得住风雨考验。唯有守住这份纯粹,方能行稳致远。
雪梨之“清”,贵在清润透彻。其汁水丰沛,入口生津,能涤烦暑,润燥渴,自带一股山野清气。这种“清”,之于为政,便是清风正气,是两袖清风的廉洁自律,是服务群众的清朗情怀。它意味着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恪守规矩,如雪梨般以清冽滋养一方。党员干部当时常以此“清”自省,涤荡思想尘埃,清除行为之弊,让清正廉洁成为党员干部的“专属气质”,让为民务实成为干事创业的鲜明底色,方能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雪梨之“味”,成于苦寒磨砺。云和雪梨的甘甜,并非凭空得来。其生长需历经冬春寒凉,吸收山水精华,果农更需付出疏花、疏果、套袋等辛勤劳作,方得正味。这恰似清廉品格与伟大事业的锻造,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在“冷板凳”上坚守信仰,在“糖衣炮弹”前保持定力,在艰难困苦中锤炼党性,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与实践锻炼,方能品得事业成功的甘美,收获无愧于心的坦然。
云和雪梨,是大自然的造物,亦可视作一面映照品行的明镜。党员干部应当时常品悟这“雪梨之味”,常怀敬畏之心,常修清廉之德。以雪梨之白,永葆初心;以雪梨之清,砥砺操行;以雪梨之甘,奉献人民。如此,方能在时代追问和殷切期望中,绘出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