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培训是安排啥学啥,现在有了培训券,想学啥就能选啥。”近日,县农业农村局联合省农科院开展雪梨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培训,种植大户们凭券按需参与,为雪梨丰产打下扎实基础。
这是云和推动农民技能提升的生动实践。截至8月底,全县整合农业农村局、移民工作中心、妇联等部门资源,开设农业种养殖、电商直播、来料加工、养老护工等各类培训班32期。通过建立培训需求信息库,精准确定培训券发放数量和标准,对接机构定制课程与师资,推出200至1000元不等的面值选项。“农民可灵活选择线上或现场报名,经审核后择优领券,确保培训精准有效。”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已发放“培训券”2271份,总额87.28万元,有效提升了农民就业增收能力。
今年以来,云和锚定缩小“三大差距”目标,以“千万工程”为统领,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公园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壮大等重点领域,有力推进农民增收各项工作任务。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92元,同比增长7.2%;城乡收入比降至2.15,较此前缩小0.03,增收成效逐步显现。
眼下,在石塘镇疆来农场,“共富工坊”正加紧装修,预计10月份投用。该工坊投产后将提供采茶、制茶等就业岗位20余个,带动周边村民年增收超2万元。今年,我县计划新建和提升“共富工坊”20个,目前已新增7个、改造提升10个,累计新增岗位1000余个,从业者月均增收超2800元。
产业兴旺是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云和深挖“土特产”潜力,推动特色产业链向纵深延伸。在雪梨产业领域,通过实施集成创新行动计划,2.2万亩雪梨已实现标准化、智慧化管护;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雪梨深加工基地等延链项目加速落地,新研发的竹蔗茅根雪梨水、小吊梨汤等11款衍生产品推向市场;“智汇云梨 播动未来”产业提升研讨会暨“梨某某”品牌发布会成功举办,持续为雪梨产业“强筋健骨”。同时,“一湾鱼”共富渔场、有机鱼旗舰店及“年年有鱼”直营店高效运转,云和湖有机鱼品牌越叫越响。一个个特色产业加速崛起,正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主引擎”。
今年,云和还承办全市乡村运营合伙人招募大会及全县第二届乡村运营官招募大会,引进13个专业团队,通过“村集体+强村公司+运营团队+保底租金+营收分成”等模式,进一步激活民宿、研学、农旅等特色业态。目前,已实现1个乡整乡运营、6个村整村运营,提供岗位130余个,从业者月均工资超3000元。其中,“赤石嗨周末”“石浦花海”等业态火爆出圈,玫瑰花乡片区入选全省片区组团发展案例,并在全省山区县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对接大会上作经验推介。凤凰山街道畲族文化主题餐厅已正式营业,提供岗位30余个,人均月工资3000余元,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收20.5万元。
此外,云和还创新构建“2+9+N”零工服务矩阵,以县城2家零工市场为核心,辐射带动9个乡镇(街道)特色零工驿站,延伸至N个村(社)零工服务点,打造“10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就业网点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发布岗位7528个,助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为缩小“三大差距”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