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驿站’可真是及时雨,上个月通过驿站接活,三天就挣了两百多块。”如今,浮云街道设立的“零工驿站”成为了农民农闲时的最佳去处。
今年以来,浮云街道通过就业帮扶、产业培育、资金保障等举措,系统性破解农民增收难题,逐步构建起“岗位对接精准化、技能提升常态化、产业发展链条化、帮扶保障多元化”的共富新格局。
就业服务的精准对接,让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除了设立“零工驿站”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动态清零,街道还建立动态更新的 “农民就业需求库”与“企业岗位需求库”,依托“一村一干部” 包干机制实现就业跟踪全覆盖。同时,同步开展技能培训行动,发放5.6万元增技增收培训券,惠及农户90余人次,进一步增强农户就业能力。
在产业培育上,浮云街道同样精准布局特色项目,让增收引擎不断发力。局村村三江口区块作为县集体公益林地役权改革试点,已完成3100余亩林地摸底,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值得一提的是,街道省级非遗 “瓯江蛟龙” 通过商业化运营焕发生机,预计带动12户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的双向赋能。
此外,街道还设立“低收入共富资金池”,注入资金超4.2万元,通过产业帮扶、困难慰问等方式定向支持低收入群体,为低收入群体筑牢增收底线。辖区内常态化运营的4家民宿和8家农产品销售点,不仅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还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目前,街道各类产业已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400个,街道光伏产业投资已突破2500万元,“云合1452”系列共富酒等特色产品年销售额达150万元,让集体经济和农民在增收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