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云和县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公示
索引号:     发布机构:云和     发布时间:2025-07-25 09:21:19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根据《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国务院公报2021年第26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市县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编制指南》以及阳光规划、效能监察的有关规定要求,现将拟批的《云和县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予以公示

本次规划范围为云和县现辖的4街道3镇3乡、71个行政村,15个社区,总面积989.6平方公里的全县范围(98960公顷)。规划期限为2025-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5-2027年;中远期为:2027-2035年。

《规划》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云和县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的价值、特色及现状的研究与评估。云和县的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山水林田湖的自然资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登录点、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等古村落资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遗产、水利工程遗产等。云和县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云和县历史可远溯史前;二是景观丰沛,云和拥有“云和梯田”等景观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真山水”;三是山水营城,云和自古以来城市营建依山贯水,目前云和老城区解放老街周边街巷结构与古建筑保留完整;四是红色文化,云和是浙西南革命精神传承重地;五是木玩之乡,云和的小木玩承载大产业,目前大力发展“新童话”的文化产业;六是移民文化与民族文化也是构成了云和丰富文化特色重要组成。

《规划》在与相关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形成近期目标(2025年—2027年)与远期目标(2028年—2035年)。近期目标为:全面梳理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名录,推进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普查、发掘和保护,构建多层级多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推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活化利用经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乡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完善历史文化保护的组织构建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实施管理项目的审查和监督;申报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保护 。远期目标为:系统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建成;申报云和县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

《规划》在全面梳理了云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云和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政治类,云和置县历史和革命历史体现了云和浙西南革命精神传承重地价值;二是社会类,云和是浙西南历史的文明见证与县级城镇化建设的典范;三是经济类,云和自古就是传统产业商贸交流的重镇;四是科技文化类,云和的梯田水利灌溉系统、非遗文化、“新童话”文化产业等体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文化产业创新的示范地价值;五是地理类,云和的自然资源禀赋、农耕文化与船帮文化体现了浙西南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传承地价值。规划保护云和的自然本底与历史文化。《规划》构建云和县“一核三廊四区”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并提出了相关管控要求。一核为云和历史文化展示核心;三廊分别为:山区生态文化廊道、龙泉溪水乡文化廊道、红色文化与古村落文化廊道;四区分别为:“古韵浮云”“最美梯田”“十里云和”“梨花乡里”。

《规划》对云和的现有保护对象名录体系进行了整合梳理,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自然保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遗产、灌溉遗产等;对地名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线性文化遗产、农业遗产、工业遗产等进行了名录增补建议。《规划》对桑岭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坑根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银矿及梅源梯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遗产等提出了分类保护要求。

《规划》结合目前云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提出了应融入丽水整体发展格局,提出分类的创新利用活化方式、推动文旅结合开发多种文旅路线、融入城乡建设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策略。《规划》提出了细化的乡镇传导任务,提出相应的保护传承指引;提出建议的重点任务列表和相应的责任、资金与年限。

公示时间:2025年7月23日—2025年7月29日;共计7天。

在公示期限内广大群众如有异议或建议,请以书面形式向我局反映。我局将在公示期满后,根据反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再对此规划进行报批。

联系电话: 0578-5521167

联系人: 周秋艳

                                                                                                                                   云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5年7月23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