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云和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作者: 记者 叶珊珊 通讯员 程健林 编辑 卢伟峰  来源: 云和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徐晶晶  发布时间: 2025-03-21 09:34:20 浏览量: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云和上榜,成功创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这是继2025年1月云和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之后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义务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良好开端。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小县大城”发展实际,在教育发展保障、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品质提升、教育环境优化等领域系统推进,探索和实践“高位均衡、全域优质”的山区教育建设之路,教育工作呈现了持续良好发展的态势。

在强化优质均衡发展保障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县委书记亲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连续两年高规格召开教育发展大会;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7.54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100%;优先安排教育项目,制定教育布局规划,出台《云和县主城区教育资源配置方案(2021-2025年)》,适度超前布局,计划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18个,总投资13.89亿元,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按照“扩大城区教育资源、重组农村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思路,我县稳妥推进学校网点调整,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全县100%的高中学生、91.1%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97%的幼儿在城区就读,形成高中、初中集聚城区,小学城区多校鼎立、乡镇片区相对集中的办学格局;升级人才招引政策,出台《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投入1000万元建立人才引育资金池;推进教师全员进阶,落实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农村教师学历提升工程,落实“领雁”工程,成立5个市级、11个县级名师工作室,2021年以来,新评省特级教师1名、正高级教师7人;推进队伍管理创新,实施校长职级制、中层干部奖励、县管校聘等12项人事制度改革,充分释放教师队伍活力;以省级智慧教育综合试点为契机,升级城乡教育基础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资源“全域共建共享”,先后入选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县”、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家校共育”场景应用获评全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

同时,我县坚持“五育”并举,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365”德育品牌,云和小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成为浙江省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2023学年青少年总体近视率49.79%,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拥有市级研学实践营地2个,市级研学实践基地9个,县级各类社会实践基地48个;巩固“双减”成效,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创新实践“快乐星期三”教育品牌,已在全市铺开推广;深化教学改革,开展“精准教学”课堂改革,《走进云和》《梯田之下 劳动至上》等近50个课程被评为省市精品课程,《“云和木玩”游戏体系建构及实践范式》研究成果荣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县实验小学学生在“电脑机器人”大赛斩获100余项大奖,其中全国一等奖30余项,国际级比赛二等奖两项。

为优化优质均衡发展环境,我县积极打造教育服务“一条龙”,每年坚持实施民生实事项目,改善学校基础设施配套。近年来,先后实施空调进教室、进寝室、进餐厅工程、“暖水澡工程”、护眼灯光改造、午休躺睡工程,真正实现让学生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学得安心;2020年,云和与全省同步实施“公”“民”同招,小学起始年级阳光摇号均衡分班,探索试行义务教育“长幼随学”服务;实行“同城同待遇”,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均可选择在公办学校就读,2024年,持有居住证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5.77%,切实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权益;坚持多方协同育人,创新实行“云善护苗”行动,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方位迭代升级,入选新时代“枫桥经验”浙江实践100例名单。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成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全域办学品质,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