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工资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近日,在浮云街道东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大徐股份经济合作社环卫工人老周握着“幸福讲和客”的手连声道谢。
老周是东门社区环卫班组的老员工,负责东门社区大徐网格的垃圾清运和环境打扫工作。因第三方保洁公司资金周转困难,老周连续四个月共计4000元工资被拖欠。“找负责人说要再等等,家里又等着用钱。”老周说实在没办法才到社区求助。
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幸福讲和客”村社融合纠纷调解机制。由街道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社区干部组成的“幸福讲和客”调解小组,先后三次组织相关负责人进行协商调解。“我们既讲法律刚性规定,也帮老周想办法,还发动居民代表做情感沟通。”在“幸福讲和客”的调解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先支付80%欠薪,剩余部分分期付清”的协议。
2024年,浮云街道打造“幸福+”党建特色品牌,主动融入县域党建品牌矩阵,聚力“和你耕云·幸福相约”系统衍生8个子品牌并推进场景运用,切实推动村社跨越发展,提升干部群众幸福感。“幸福讲和客”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就是纵深推进基层治理的有力举措。
“我们深入挖掘社会组织调解力量,紧密结合‘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精心打造‘幸福讲和客’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构建起‘情理法相融、村社联动解忧’的特色治理模式。”浮云街道分管负责人介绍,该机制从整合资源入手,搭建街道、社区、村居三级联动调解网络,广泛吸纳法律顾问、居民代表、网格员等组建专业调解队伍,真正实现“群众一呼、团队报到”。
在实际调解工作中,面对劳资纠纷、邻里矛盾等高频问题,“幸福讲和客”采用“刚性普法+柔性疏导”双轨调解法。调解人员通过“讲法律、讲政策、讲乡情”,引导矛盾双方换位思考,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自2024年以来,已成功化解131起纠纷,调解成功率达 97%。
为确保调解成效的长效性,浮云街道建立了纠纷回访跟踪机制,并与“村社融合”入户走访机制相结合。调解人员主动走进小区、村居,将矛盾化解工作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同时,街道开设“首善讲堂”,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截至目前,“幸福讲和客”累计为居民挽回经济损失55万元,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5面,真正做到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协同化解”。
下一步,浮云街道将持续深化“幸福讲和客”品牌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化调解平台,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创稳”转变。街道还将紧密结合县域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不断创新“幸福 +”党建品牌的工作内容、形式和机制,提炼其核心价值和差异化定位,为打造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