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龙尾的骨架已经编扎好,今天开始糊纸。”今年春节,对于崇头镇沙铺村的村民们来说,除了欢度佳节,他们还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场盛大的民俗活动——插花板凳龙制作。村民们满怀欣喜地分享着制作进展,对即将到来的舞龙盛会充满期待。
沙铺村插花板凳龙历史可追溯至200多年前,它由70多条装饰精美的板凳组成,每条板凳上插有8束花和两只灯笼,内置蜡烛,点亮后熠熠生辉。龙头及龙身饰物均由当地剪纸老人纯手工制作,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传统技艺的精髓与温度。整条板凳龙全长70余节共120余米,出迎时需百余人齐心协力,场面壮观。
板凳龙的制作选材天然,龙头、龙身、龙尾均取自木板、竹子等材料。制作技艺没有固定的专业艺人传承,而是依靠村民目睹口传,代代相沿。其中,龙头、龙尾由村集体制作,龙身各节则由各户村民出资自制,出迎时再依次相连,象征着村民间的团结协作。“首先用竹子、木板将龙头、龙尾的形状搭建好,再用纸糊上,然后画上精美的图案就可以了。”59岁的村民袁光长是参与板凳龙制作的“老手艺人”,龙头、龙肚、龙尾由他和村里一位老人共同完成,他告诉记者,板凳龙的每一道工序都不容有失,尤其是在塑造龙的精气神方面,必须格外细致,只有这样,最终呈现出来的板凳龙才会活灵活现,好看夺目。
沙铺村距离云和县城38公里,多数村民已搬迁进城或外出务工,为了集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支持年轻人返乡创业,村里规定每三年举办一次迎龙舞龙活动,每逢此时,在外打拼的村民都会不远千里赶回村里,共赴这场舞龙盛会。“我从小就看着舞龙活动长大,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哪怕再忙,我都会赶回来。”在宁波经营超市多年的朱伟平感慨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活动,更是我们乡愁的寄托,看到村里的老老少少一起参与制作龙灯,一起舞龙,那种归属感和亲切感是在外面体会不到的。
据悉,今年沙铺村舞龙灯活动将于正月十三至十五热闹上演。届时,沙铺祥龙将再次舞动这个寂静的小山村,延续这份传承了200多年的民俗魅力。“舞龙活动不仅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更是为了团结村民,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崇头镇副镇长、沙铺村党总支书记朱国林表示,这场舞龙盛会不仅是民俗的展示,更是沙铺村村民乡情的凝聚、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