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54315/2024-36913 | 主题分类: | 公路 |
---|---|---|---|
发布机构: | 交通运输局 | 成文日期: | 2024-08-26 |
文号: | 云治堵办〔2024〕1号 |
各治堵成员单位:
现将《2024年云和县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治堵任务要求和工作责任清单,持续抓好城市交通治堵工作。
云和县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保障畅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8月23日
2024年云和县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要点
一、加强治堵综合和基础工作
夯实拥堵治理工作基础,明确人员组织架构,落实定点集中办公,协调推进城市拥堵治理各项工作,定期专题研究城市交通问题。构建顺畅的工作体制、高效的治堵运转机制,并建立工作监督落实机制和堵点乱点治理督办机制。加强治堵理论研究,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注重实施治堵创新举措。抓好治堵办的日常和数据统计、信息报送等基础工作,治堵信息被省交通运输厅城市交通治堵专刊录用1篇以上。扩大和畅通建议投诉渠道,提高投诉建议反馈率和满意度。
二、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推进城市重要廊道拥堵治理。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开展堵点乱点专项治理,完成TOP5(重点整治拥堵路段)综合治理1处;开展“民选民评”堵点乱点治理1处,提高群众获得感。
(二)强化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加强热点片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开展1个医院、1个学校、1个商圈(商业综合体、商场、大中型超市)、1个批发市场或景区周边交通拥堵综合整治,提高重点、热点区域的通行效率。
三、构建有机协调的规划引领体系
(一)研究完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相关规划体系,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进一步统筹和完善城市用地布局,促进人口、产业、设施等合理布局。
(二)树立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念,强化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的引导,实施立体式高密度开发。
四、构建完善合理的基础设施体系
(一)完善便捷高效的城市路网,进一步提升路网级配的合理性。加快改造提升难以满足功能需求的城市道路,主城区新改建城市道路0.2公里。
(二)分区分类完善城市步行道、非机动车道等慢行网络。开展人行道净化和非机动车道建设,规范设置机非隔离设施。主城区净化1条(1公里)人行道或开展人行道乱象专项整治1次。
(三)主城区新增停车位200个。
五、构建多元优质的公交优先体系
(一)全面运行公共交通成本核算机制、服务质量考核机制、财政补贴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等长效发展机制。
(二)加大公交车运力投入,优先购置新能源公交车,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90%。
(三)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300米覆盖率达73.5%及以上。
(四)优化公交服务线网,提高换乘的便捷性。丰富公交服务品种,开通高峰通勤巴士、定制公交、社区小巴等灵活多样的特色公交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公交出行需求。因地制宜,新增优化公共汽电车线路1条。
(五)持续推进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提升行动,提高公交运行速度。规范公交客运服务,公共汽电车发车正点率达到98%以上。强化和完善首末班次的“守时公交”建设。保障路权优先,坚持科学、精细、高效原则,优化提升公交专用道使用,推进市区公交专用道建设成网连片。推进公交信号优先,加强公交专用道使用监管,主城区新增公交优先信号控制交叉口1个。
(六)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出行体系,大力发展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推动公共自行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与公交共同探索形成潮汐人群运力调配机制,建立非机动车换乘公共交通(B+R)的绿色交通模式,提高机动化公交分担率和绿色出行比例。
六、构建科学精细的交通管理体系
(一)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数字化应用水平,常态建立拥堵评估、预警、调控管理机制,定期开展道路区域、路段、路口运行态势评估分析。
(二)城市建成区主干道范围内,路口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和视频监控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85%以上的路口交通信号灯实现联网控制协调;深化道路信号控制运用,积极打造信控规范化智能化示范区;规范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
(三)加强公交专用道管理。高峰期社会车辆违法占用公交专用道发生数控制在1起/10分钟以内,打造一批公共汽电车专用道严管示范路。
(四)加强城市道路停车管理。城市建成区主干道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控制在2辆/公里以内。定期开展主城区路内停车泊位评估,结合道路条件、交通流量、周边停车需求,动态调整泊位。
(五)持续开展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加大违法停车、违法变道和占道等影响交通秩序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主要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分别在97%、91%、94%及以上。
七、交通需求调控行动
(一)鼓励绿色出行的奖励制度。
(二)推动制定分区域、分路段、分时段、分车型的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提高城市核心区、拥堵区域的停车收费标准。实施限制时长的停车管理手段。
(三)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开放。
(四)探索核心区旅游交通组织模式,降低核心区旅游交通密度。逐步推广预约出行,培育预约出行理念,重点完善医院、主要景区等预约服务机制。
八、构建精准高效的智慧交通体系
(一)强化交通信息类公共数据通过公共数据平台互联共享,推动交通信息类通过公共数据开放通道安全有序开放,推进通过政企合作、优势互补等多种方式开发高品质、差异化的“大数据+交通服务”。
(二)融合各方力量进行数据应用分析,拓展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多元化融合的场景应用。
(三)深化城市交通运行指数系统的分类应用,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道路交通指数监测评估,推进指数系统应用于治堵政策的制定与后评估。
(四)深化公交运行监测系统,完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设智慧公交系统,开展公交系统功能优化与升级,推动公交资源的合理分布,加强建成区主干道和客流较为集中区域的流量分析与应对、电子站牌推广力度等,提高公交数字化服务能力。
(五)优化交通控制设施和系统,强化拥堵评估、预警、调控的自动化业务管理能力,提升城市交通控制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推动实时交通数据与信号配时联动,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新增城市建成区绿波带里程0.5公里。
(六)提高主要道路交通事件检测能力,形成对交通事件的快速发现、反应和处置机制。
(七)完善城市公共停车场(位)信息化管理并在近饱和状态提前预警向社会公众告知。
九、优化治堵工作体系
(一)统筹协调交通拥堵治理,强化对重点区域交通拥堵治理的指导和服务。联合街道推进高峰时段治堵工作,重点改善热点区域交通状况。
(二)加强群众反映强烈区域拥堵治理,完善治堵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优化交通环境,提高通畅水平。
十、构建协同联动的共治共享体系
(一)加大新闻和社会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不断推进宣传手段、活动形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进行立体化、全方位、针对性宣传。
(二)加大新闻和社会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不断推进宣传手段、活动形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进行立体化、全方位、针对性宣传,报道省(部)级媒体1篇,报道市级媒体和省级行业媒体2篇。
(三)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提高市民群众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的关心度、支持度和参与度。引导改变出行观念和出行方式,倡导公众优先,鼓励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开展交通文明体验活动和志愿服务,引导维护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不文明行为。
(四)提高民众参与度。完善交通违法群众举报投诉等相关机制,畅通反映渠道,鼓励市民积极主动参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出行环境、服务品质等方面的测评和监督。
十一、破难解困任务
加强云和经开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设交通信号设施4处、路面监控设备100个,强化科技治理能力,营造畅通安全的交通出行环境。
2024年云和县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责任清单
序号 | 治堵指标任务 | 治堵责任事项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1 | 加强治堵综合和基础工作 | 夯实拥堵治理工作基础,明确人员组织架构,落实定点集中办公,协调推进城市拥堵治理各项工作,定期专题研究城市交通问题。构建顺畅的工作体制、高效的治堵运转机制,并建立工作监督落实机制和堵点乱点治理督办机制。加强治堵理论研究,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注重实施治堵创新举措。抓好治堵办的日常和数据统计、信息报送等基础工作。扩大和畅通建议投诉渠道,提高投诉建议反馈率和满意度。治堵信息被省交通运输厅城市交通治堵专刊录用1篇以上。 | 县治堵成员单位、县治堵办 | 11月上旬 |
2 | 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 推进城市重要廊道拥堵治理。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开展堵点乱点专项治理,完成TOP5(重点整治拥堵路段)综合治理1处;开展“民选民评”堵点乱点治理1处,提高群众获得感。 | 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 | 10月底前 |
强化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加强热点片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开展1个医院、1个学校、1个商圈(商业综合体、商场、大中型超市)、1个批发市场或景区周边交通拥堵综合整治,提高重点、热点区域的通行效率。 |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 | |||
3 | 构建有机协调的规划引领体系 | 研究完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相关规划体系,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进一步统筹和完善城市用地布局,促进人口、产业、设施等合理布局。 | 县住建局 | 10月底前 |
树立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念,强化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的引导,实施立体式高密度开发。 | 县交通运输局、交投公司 | 10月底前 | ||
4 | 构建完善合理的基础设施体系 | 完善便捷高效的城市路网,进一步提升路网级配的合理性。加快改造提升难以满足功能需求的城市道路,主城区新改建城市道路0.2公里。 | 县住建局 | 10月底前 |
分区分类完善城市步行道、非机动车道等慢行网络。开展人行道净化和非机动车道建设,规范设置机非隔离设施。主城区净化1条(1公里)人行道或开展人行道乱象专项整治1次。 |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10月底前 | ||
主城区新增停车位200个 | 县住建局 | 10月底前 | ||
5 | 构建多元优质的公交优先体系 | 全面运行公共交通成本核算机制、服务质量考核机制、财政补贴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等长效发展机制。 | 县交通运输局、交投公司 | 10月底前 |
加大公交车运力投入,优先购置新能源公交车,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90%。 | 县交通运输局、交投公司 | 10月底前 | ||
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300米覆盖率达73.5%及以上。 | 县交通运输局、交投公司 | 10月底前 | ||
优化公交服务线网,提高换乘的便捷性。丰富公交服务品种,开通高峰通勤巴士、定制公交、社区小巴等灵活多样的特色公交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公交出行需求。因地制宜,新增优化公共汽电车线路1条。 | 县交通运输局、交投公司 | 10月底前 | ||
持续推进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提升行动,提高公交运行速度。规范公交客运服务,公共汽电车发车正点率达到98%以上。强化和完善首末班次的“守时公交”建设。保障路权优先,坚持科学、精细、高效原则,优化提升公交专用道使用,推进市区公交专用道建设成网连片。推进公交信号优先,加强公交专用道使用监管,主城区新增公交优先信号控制交叉口1个。 | 县交通运输局、交投公司;县公安局 | 11月上旬 | ||
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出行体系,大力发展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推动公共自行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与公交共同探索形成潮汐人群运力调配机制,建立非机动车换乘公共交通(B+R)的绿色交通模式,提高机动化公交分担率和绿色出行比例。 | 县交通运输局、县交投公司 | 10月底前 | ||
6 | 构建科学精细的交通管理体系 | 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数字化应用水平,常态建立拥堵评估、预警、调控管理机制,定期开展道路区域、路段、路口运行态势评估分析。 | 县公安局 | 10月底前 |
城市建成区主干道范围内,路口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和视频监控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85%以上的路口交通信号灯实现联网控制协调;深化道路信号控制运用,积极打造信控规范化智能化示范区;规范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 | 县住建局、县公安局 | 10月底前 | ||
加强公交专用道管理。高峰期社会车辆违法占用公交专用道发生数控制在1起/10分钟以内,打造一批公共汽电车专用道严管示范路。 | 县公安局、县交投公司 | 10月底前 | ||
加强城市道路停车管理。城市建成区主干道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控制在2辆/公里以内。定期开展主城区路内停车泊位评估,结合道路条件、交通流量、周边停车需求,动态调整泊位。 | 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住建局、县交投公司 | 10月底前 | ||
持续开展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加大违法停车、违法变道和占道等影响交通秩序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主要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分别在97%、91%、94%及以上。 | 县公安局、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10月底前 | ||
7 | 交通需求调控行动 | 鼓励绿色出行的奖励制度。 | 县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发改局 | 10月底前 |
推动制定分区域、分路段、分时段、分车型的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提高城市核心区、拥堵区域的停车收费标准。实施限制时长的停车手段。 | 县交投公司、县住建局 | 10月底前 | ||
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开放。 | 县机关事务保障中心 | 10月底前 | ||
探索核心区旅游交通组织模式,降低核心区旅游交通密度。逐步推广预约出行,培育预约出行理念,重点完善医院、主要景区等预约服务机制。 | 县交通运输局 | 10月底前 | ||
8 | 构建精准高效的智慧交通体系 | 强化交通信息类公共数据通过公共数据平台互联共享,推动交通信息类通过公共数据开放通道安全有序开放,推进通过政企合作、优势互补等多种方式开发高品质、差异化的“大数据+交通服务”。 | 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交投公司 | 10月底前 |
融合各方力量进行数据应用分析,拓展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多元化融合的场景应用。 | 县公安局、县住建局 | 11月上旬 | ||
深化城市交通运行指数系统的分类应用,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道路交通指数监测评估,推进指数系统应用于治堵政策的制定与后评估。 | 县公安局 | 10月底前 | ||
深化公交运行监测系统,完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设智慧公交系统,开展公交系统功能优化与升级,推动公交资源的合理分布,加强建成区主干道和客流较为集中区域的流量分析与应对、电子站牌推广力度等,提高公交数字化服务能力。 | 县交通运输局、县交投公司 | 10月底前 | ||
优化交通控制设施和系统,强化拥堵评估、预警、调控的自动化业务管理能力,提升城市交通控制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推动实时交通数据与信号配时联动,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新增城市建成区绿波带里程0.5公里。 | 县公安局 | 10月底前 | ||
提高主要道路交通事件检测能力,形成对交通事件的快速发现、反应和处置机制。 | 县公安局 | 10月底前 | ||
完善城市公共停车场(位)信息化管理并在近饱和状态提前预警向社会公众告知。 | 县住建局、县交投公司 | 10月底前 | ||
9 | 优化治堵工作体系 | 统筹协调交通拥堵治理,强化对重点区域交通拥堵治理的指导和服务。联合街道推进高峰时段治堵工作,重点改善热点区域交通状况。 | 县治堵办 | 11月上旬 |
加强群众反映强烈区域拥堵治理,完善治堵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优化交通环境,提高通畅水平。 | 县治堵办 | 11月上旬 | ||
10 | 构建协同联动的共治共享体系 | 加大新闻和社会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不断推进宣传手段、活动形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进行立体化、全方位、针对性宣传。 | 县治堵办、各治堵成员单位 | 11月上旬 |
加大新闻和社会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不断推进宣传手段、活动形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进行立体化、全方位、针对性宣传,报道省(部)级媒体1篇,报道市级媒体和省级行业媒体2篇。 | 县治堵办、各治堵成员单位 | 11月上旬 | ||
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提高市民群众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的关心度、支持度和参与度。引导改变出行观念和出行方式,倡导公众优先,鼓励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开展交通文明体验活动和志愿服务,引导维护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不文明行为。 | 县治堵办、各治堵成员单位 | 11月上旬 | ||
提高民众参与度。完善交通违法群众举报投诉等相关机制,畅通反映渠道,鼓励市民积极主动参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出行环境、服务品质等方面的测评和监督。 | 县治堵办、各治堵成员单位 | 11月上旬 | ||
11 | 破难解困任务 | 加强云和经开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设交通信号设施4处、路面监控设备100个,强化科技治理能力,营造畅通安全的交通出行环境。 | 县公安局、工业园区 | 10月底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