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全县教育系统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教育所能,做好教育提质进位、人才政策提优、优质资源扩面、内涵建设提升等文章,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党建赋能,深化“党建+”融合发展
一是强化思想建设。坚持红色领航,全面铺开党纪学习教育,推进原原本本潜心学纪、解读释义笃悟知纪、分类培训立规明纪、警示教育知戒守纪、检视纠偏正风肃纪五大学习行动,丰富点位教育、警示教育、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等多样化学习形式,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纪律意识。2024年,教育系统共组织支部学习90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解读培训28次,基层书记上党课46次,现场教学点位学习19次,形成“好经验、好做法”10余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选任38名青年教师充实教育系统网评员队伍,落实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全力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二是建强红色堡垒。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持续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稳妥推进中小学校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工作,深化“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建设,县职技校“烽火乘云”、云和三中“爱心妈妈”、云和二中“爱心先锋”、县实验小学“五彩党建”、江滨小学“红色校园 幸福童年”、崇头小学“德馨党建”、县实验幼儿园“培幼苗·悦成长”等等,创出特色,富有成效。持续深化“清廉机关”“清廉学校”建设,重点实施清廉制度规范、清廉课堂普及、廉政风险排查、清廉文化打造、清廉环境创建五大行动,城西小学获评第三批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县教育局获评全县“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锻造优良作风。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聚焦师德师风、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交通不文明行为等开展专项整治,100%按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2024年,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督查,覆盖2000余人次;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督查10余次,下达问题清单26份,实地指导学校完成三防措施落实、食堂员工管理、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岗位责任落实等4大类139个问题整改;出台实施《云和县教育系统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准入机制及审批办法(试行)》,建立“进校园”事务准入审批机制,对“进校园”事务开展全面摸排,梳理出73项内容事项清单,目前已整改进校园事项38个;及时向有关学校通报3期不文明交通行为,入校督查学校3所,教师交通不文明现象明显改善。
(二)聚焦质量核心,推动教育争先进位
学前教育持续擦亮“云和木玩游戏”品牌,打造全县幼儿园童话剧大赛、宝宝木玩运动会、阅读月等系列活动,讲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故事。“云和木玩游戏”特色课程先后亮相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央视《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学前教育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义务教育加速推进强校提质,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推进小学综合评价改革,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机制,以评价改革助推教育提质;加快公办初中强校建设,聚焦优生培育,深化创新型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建设,持续做大高中教育优质生源底盘。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巩固拓展义务教育阶段8所学校与北仑、海宁优质学校的结对合作,深化县域内6个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的合作交流,以“课堂同步、队伍互建、学生共研”等举措加速城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发展差距。普高教育聚力驱动“县中崛起”,抢抓新高考改革、慈溪中学合作办学等机遇,用好山海协作、希望之光等优质资源,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职业教育畅通多元升学渠道,坚持升学与就业并轨,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借力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资源,实施“5+0”区域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项目、“3+4”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助推更多云和学子学在云和、干在云和、富在云和。云和县荣获省2023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绩效评价一类地区三等奖;县职技校2个项目入选省教育厅2024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相关项目名单。关心关爱特殊学生健康成长,深化跨区域特殊教育教共体建设,借力市特殊教育学校优质资源,提升特殊教育办学品质;丰富送教上门、随班就读等多元化教学模式,联合爱心人士常态化开展特殊教育学生关心关爱活动,不断优化特殊学生成长环境。成人教育积极推动学历提升,完成初高中学历提升219人,年度任务完成率达8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新增自考报名191人,开放大学注册62人,有效助力民众素养提升。
(三)紧抓人才关键,加快队伍素质提升
一是抓好人才引进,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名校优生”招聘,积极参加南京、武汉、金华等地的人才招引双选会,大力宣传《云和县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人才新政,重点解读人才待遇保障、奖励激励政策等,吸引更多优秀教育人才来云就职。2024年,共开展三批紧缺型教师引进工作,签订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书3人(硕士研究生2人,杭师大本科毕业生1人)。
二是抓好教师培养,打造优师团队。打造全县教育人才梯度培养体系,深化“头雁领航”“群雁齐航”“雏雁助航”三大培育工程,搭建名师工作室研修、全县“课堂节”、技能比武等专业成长平台,用好用足银龄讲学、教育对口支援、绿谷双名工程等载体,持续壮大名优教师队伍。2024年,共选送“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培训对象2人,推荐市绿谷系列优秀教师70余人;云和三中钟华燕获评省五一巾帼标兵,县实验幼儿园吴晓东获评正高级职称;全县教师在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中获奖达470余人次(其中省级及以上获奖近30人次)。
三是抓好队伍管理,激发团队活力。强化重实干、重实绩的评价考核导向,出台《云和县中小学(幼儿园)中层干部奖励办法(试行)》,修订优化星级班主任、教育教学问责等人事制度,持续推进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等改革,完善学校中层干部和书记校长退出机制、学校和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岗位挂职交流机制,焕发教育队伍争优、争先、争效的实干活力。加强教师关怀,常态化开展典型选树、教师荣休、重大节日慰问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幸福感。
(四)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加强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典型案例评比,开展少先队员分批入队、“红领巾爱祖国”主题实践、“清明扫墓祭奠英烈”主题教育等活动,实现中小学、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全覆盖。坚定文化自信,丰富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经典诵读等赛事,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是推进“五育融合”。聚焦全面发展,丰富“童话之春”文艺汇演、云景中小学乒乓球联赛等赛事活动,85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各级各类体艺赛事,获市书法比赛一等奖3个,市武术比赛团体表演一等奖1个,育英小学合唱节目被选送参加省级艺术大赛。加强学生文明素养建设,积极开展“家校携起手 共创文明城”宣传活动,组织1000余名学生走上街头开展“规范语言文字 啄木鸟在行动”纠正错别字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学校内涵提升,全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县实验小学获评省文明校园、全省首批“考古小课堂”学校、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江滨实验小学《德润江滨 点亮童心——“童心圆”德育品牌创新实践与研究》获市第六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大赛二等奖。
三是全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深入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部门协同做好交通、防溺、消防、防诈等安全教育及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推广法治副校长入校宣讲、水上救助体验等安全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完善心理健康筛查与心理干预机制,出台实施《云和县2024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133”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围绕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1个核心目标,以家庭教育提能行动、学校教育提质行动、社会教育提效行动等3个行动为主要支撑,健全完善“评估预警—干预帮扶—应急处置”3个环节的闭环工作。深入推进“云善护苗”专项治理,2024年继续对15名行为偏差学生实施“1+N”精准帮教;落实“070”行动,排摸欺凌、暴力、猥亵未成年学生、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等线索7条,逐一落实闭环管理;全面铺开“快乐星期三”模式,通过趣味课程、主题社会实践、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切实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良好氛围。
(五)聚力攻坚破难,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
一是做好资源补短攻坚。2024年计划投资22690万元(其中可纳统投资21700万元),推进实验小学改扩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中心二期、白水区块配套幼儿园项目建设,加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公寓工程、梅源中学校舍提升工程前期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指导中心建设、中小学厕所微改造、课后服务、随迁子女入学、午休躺睡等民生实事,进一步优化教育服务。
二是深化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坚持数智赋能,全力推进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建设,构建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家校共育”场景应用,深化人工智能教育品牌,坚持以评助教、以赛促用,积极搭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赛事平台,推进师生数字素养提升,保持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全市前列、全省有位。2023年云和县数字教育发展指数获满分,位列全省第一。全省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获奖2个,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获奖5个,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获奖40个,市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获奖47个(其中一等奖15个,占市获奖的34%)。
三是加快推进“三大创建”。巩固省级创建成果,加快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小徐未来社区幼儿园招生、民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落实等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推进义务教育补短提升,对标对表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全力做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级迎评工作。加快省现代化学校创建,云和二中、古坊小学获评2023年省现代化学校,江滨实验小学通过省现代化学校网评,城东幼儿园通过省级实地评估。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党建领航,建强红色引擎
开展党建助力提质行动,持续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稳妥推进中小学领导班子配备调整,实行党建工作星级评价制度,加强红色校园工程建设,力争创建市级党建品牌学校1-2所,培育市级清廉示范校2所,创成省级清廉学校示范校1所,切实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队伍建设,锻造教育强军
坚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质量队伍建设,做好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礼遇优待政策落实、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名优教师梯队培养、教师队伍管理改革等工作,完善“拼队伍建设,比人才强教”赛马比拼机制,全面激发教师队伍发展活力。2024年力争培育市级名师5人以上,市级新秀新苗30人以上;有序推进校长职级制评审、中层干部奖励考核、中小学班主任星级考核等工作,预计发放奖励基金约380万元。
(三)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优质教育
以突破学段壁垒、缩小校际差距为导向,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幼小初高一体化育人模式,深入实施学前教育资源扩容、义务教育强校建设行动,加快推动“县中崛起”。同时,立足服务经济和学校发展双重需求,深化“5+0”中高职一体化和“3+4”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提前谋划2025年区域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项目,争取实现2-3个专业“5+0”长学制人才培养,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共生共长。
(四)加快资源扩容,优化教育生态
加大“三大创建”力度,2024年力争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国家级评估,省现代化学校创建比例达35%以上,教育现代化水平指数达全省中等水平。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加快实验小学改扩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中心二期工程、白水区块配套幼儿园、梅源中学校舍提升改造工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公寓工程等项目建设;谋划云和二中改扩建、中高职一体化项目;小徐未来社区幼儿园计划9月投用(计划招收15个班,450个学位),力争2024年公办园占比达75%以上;白水区块配套幼儿园力争2025年秋季投用(计划招收12个班,360个学位),全力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