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各项决策部署,以安全生产“遏重大、降较大、保安全”和自然灾害“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为目标,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和自然灾害科学防控能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紧盯考核指标落实
一方面,强化底线思维。持续抓好事故指标控制,全县共发生2起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领域),死亡2人,指标控制66.66%(全年指标3起3人),未发生自然灾害领域事故。另一方面,强化责任落实。县安委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以市评价晾晒的工作为抓手,将全年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下达至全县53个责任制考核单位,建立分析研判、晾晒通报、约谈警示等工作机制,力争排名取得好名次。
(二)推进基层应消体系建设
按照健全专业业务或辅助用房设施建设,落实“四室一中心”建设要求,建成应急消防管理站11个,专职消防队4支,省安全生产平台和省民生实事地图进度均达100%,全县14个点位已全部通过市级验收。理顺基层应急消防工作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运行机制,基本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全量纳入、应纳尽纳,全县共纳入“基层应急消防应用”平台数据9745家,其中正常经营的7845家,各乡镇(街道)、经开区共检查7117家,检查覆盖率为98.87%,共发现隐患2399个,整改率100%。
(三)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是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责任机制为总抓手,部门联动快推进,全县10个乡镇(街道)、22个行业部门结合属地管理责任和各自部门职责,分别制定了区域方案和22个子方案,构建形成了“1+10+22”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总体框架。聚焦燃气、建筑施工、消防、工贸企业、道路交通、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场所)6786家次,排查隐患4587处,均完成整改。
二是加强工矿领域安全监管。深耕责任田,提升安全监管能力,突出抓好涉爆粉尘、一厂多租、危化品使用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以来,共检查企业2050家次,检查发现隐患4950条,均完成整改;持续推进矿山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监督检查33矿次,发现隐患21条,均完成整改。
三是健全应急执法机制建设。今年以来,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1件,其中一般程序26件,行刑衔接1起,累计行政处罚金额48.9万余元,其中乡镇(街道)应消站案件办理数为35件,办理率为74%,元和街道、崇头镇、石塘镇5万余以下案件办理率为100%。
(四)科学防控自然灾害
一是筑牢防汛防台抗旱安全防线。运用防汛防台风险隐患排查“1358”工作法,累计排查安全隐患260处,均完成整改或落实安全度汛措施。运用“1833”联合预警指挥体系,对各阶段的重点防御作出部署,成功应对6月份集中强降雨和第3号、13号、14号、21号台风,实现人员“零伤亡”。
二是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县共建成117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可视化年均在线率达90%以上。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并报送风险隐患信息11565条,报送典型案例17起,共有3起典型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通报表扬,其中,石塘镇“6·11 ”暴雨转移299人成功避险洪涝灾害案例获应急管理部宋元明副部长批示。
三是全过程严管严控森林火灾。坚持火源管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共设立临时检查站135个,全县159名护林员发挥森林防火前哨作用,全天入林巡护宣传。开展野外火源治理专项行动,累计出动2940人次,排查点位215余个,发现问题隐患100个,立行立改100个。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推进应消体系成果应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云和县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工作运行机制(试行)》,确保乡镇(街道)应消站稳定高效运行。将基层应消队伍用到“防”的一线,指导帮助基层应消站充分发挥“小安委办”的职能定位,指导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做好站队日常运行机制方面的规范化工作,充分发挥应消站牵引带动作用,深度融入基层“141”治理体系并整体嵌入平安法治模块,统筹开展隐患排查、监管执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知应会宣教等工作,常态化开展生产经营单位风险底数排摸、隐患分层分级分类排查整治等基础性工作,不断提升基层站队整体业务能力水平,实现工作重心从“建”到“用”、从“磨合”到“融合”、从“建机制”到“强运行”的有效过渡。
(二)着力构建空地救援防线。定位开展建设全市唯一航空应急救援基地,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和补助,计划投入2880余万元,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50平方米,其中:机库为1层建筑,配套建设指挥调度中心、值班室、维修区等,室外配套建设直升飞机停机场地、物资堆场、救援车辆停放场等,完善基础设施后,向空管部门申请起降点及巡护航线。同时,积极争取云和县云景高速应急抢险中心起降点提升成航空应急救援常态化起降点,打造浙西南航空应急救援基地,从源头上弥补我市地面航空应急救援能力欠缺的短板,让空中应急、空中响应、空中救援,成为现实。
(三)打造森林消防队伍训练基地。依托云和县应急救援中心和浙西南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结合安溪畲族乡森林消防基地,与省航空救援中心、县林发中心探索集训“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模式,为全省森林消防队伍、省航空应急救援机降队、省航空应急救援搜救队及水上救援队提供集中训练场地,并为各队伍提供教育培训和训练活动基地,争取承担丽水市甚至全省范围内森林消防救援培训任务,该基地打造将在我市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中重要作用,提高我市森林消防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推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举措落地落实。聚焦工贸、危化、消防、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重大风险管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落实落细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和省安委会二十五条实施意见,在安全理念、安全责任、安全规划、安全法治、安全标准和安全素质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水平。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在乡镇(街道)一级落实,真正实现让基层动起来、让工作实起来。
(五)强化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一方面,打好森林防火保卫战。强化队伍训练,制定培训计划,确保乡镇级森林消防队伍每年不少于6次的训练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及森林火灾扑救能力。强化物资储备,加强对乡镇(街道)和村级专业队伍的扑火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另一方面,打好防汛防台抗旱攻坚战。持续迭代升级防汛防台抗旱“1833”联合指挥体系,整体提升台风和强降雨防御能力;深化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物资保障能力,坚决守住自然灾害领域“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