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2023年科技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002654170/2024-34489     发布机构:云和     发布时间:2024-01-26 10:23:36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今年以来,我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实施科技创新深化和“4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大研发投入,壮大科技主体,强化项目管理,注重人才引培,优化创新生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政策引领,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一是优化人才科技政策。围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R&D经费投入、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调整优化人才科技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二是开展研发经费提升专项行动。为补齐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短板,以研发经费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促进全社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三是深入企业辅导研发投入。通过“进企业培训、面对面服务”的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今年累计走访企业进行科技政策服务200余家次,规上工业研发经费4.13亿元,增长65.12%,占营业收入比重2.6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为80%,全市第2。

(二)强化主体培育,做强产业集群,加快企业升级转型。一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完善创新型企业梯级培育机制,摸清底数精准培育,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辅导培育8家企业申报高企。二是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研发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力开展华宏钢铁研发机构“破零”行动。三是壮大培育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荐上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券的应用,助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壮大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

(三)强化平台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推进全面协同创新。一是推进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全力发挥一站式服务功能,加快木玩行业发展,谋划综合体新大楼建设,已完成大楼概念性规划初稿。二是成功举办第七届木玩创意设计大赛。以木玩设计与营销为主题,融入国际化元素,助推11所高校以及1家设计工作室和12家木玩企业一一配对,实现定向服务,强强联合。同时,向全球征集大赛作品。三是建好“人才科创飞地”。深化山海协作,在“产业飞地”中布局构建“科创飞地”,同时,加强与丽水数发公司市县联动合作,在杭州建成“人才科创飞地”。

(四)强化合作交流,发挥人才效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实施人才科技项目。开展引才项目对接工作,积极推进丽水市“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计划”项目,完成12个项目申报,其中5个项目通过评审。2023年县级科技项目16个完成立项。推荐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2个(启明),服务5家企业申报“尖兵”“领雁”技术攻关需求,其中金尔泰玩具有限公司《木玩生产线除尘系统的全流程数字化监测及火灾智能预警》项目入选省“尖兵领雁”重大科技项目。二是推进“双招双引”。赴杭州、宁波等地开展产学研对接与科技招商、人才招引工作,推进成立耐磨阀门研究院、建设木玩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聚集产业高端人才。三是加强科技特派员选派与合作。调整优化省、市科技特派员,充实到工业、农业以及金融等多个领域。引进省、市个人特派员14名,工业特派员10名,团队特派员2个,实施特派员项目16个。鼓励科技特派员拓宽服务领域,精准对接,发展合作企业。

(五)强化环境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及时兑现科技优惠政策。不断释放科技政策红利,及时兑现科技政策补助资金1823.67万元,同比提高36.3%,惠及企业153家(次),比去年增加15.9%。二是服务企业宣传科技。创新开展云和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需求成果发布会,邀请省市高校、云和技术需求企业参与,现场有浙江兴昌轴承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通过需求对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同时,走企入户,做好政策宣传和助企纾困,持续做好科技“店小二”服务。三是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开展5.12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完成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积极推进地震科普基地建设。

(六)强化思想引领,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9月以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主题教育的部署和要求,以支部为单位,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平台,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确保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四大主导产业属于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层次普遍偏低,大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意识不强,科技投入力度不够,研发能力不强,并且缺少战略新兴产业及标杆企业的引领与带动,企业创新动能总体不强。

2.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我县科技人才队伍总体规模较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十分匮乏,很多企业无技术研发机构。受地理区位、就业观念等原因影响,本县高校毕业生不愿回来,在引进外地人才方面竞争力较弱,吸引力不强,引进外地人才难,留住更难,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

3.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受产业结构制约,大多数木玩企业只是代加工企业,研发动能相对不足。华宏钢铁公司一家独大,近年研发投入增加远远低于产值提升幅度,导致我县研发投入相对较弱。

4.创新载体推进较难。受财政资金限制,现有的创新平台在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资源集聚等方面尚不完备,承接创新资源的能力有限。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县主导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复苏,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科技工作面临传统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创新的机遇。同时,我县面临乡村产业振兴,传统农业雪梨、梯田共生等产业振兴的挑战。科技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迭代升级“4315”科技创新体系为牵引,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善谋会干、善作善成、奋力先行,为建设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贡献科技担当。

(一)主要目标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兑现科技优惠政策资金增长10%以上,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研发机构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以上;力争实现省级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实体化研究院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组织申报省“尖兵”“领雁”计划项目,争取绿谷精英项目落地2个;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企业比重达50%以上。省级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杭州“人才科创飞地”建设取得成效。

(二)主要措施

聚焦实施六大行动:

1.主体创新能力强化行动。一是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完善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培育机制,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二是充实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库,有步骤、有针对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壮大一批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高科技领军企业。三是加快新兴主体孵化落地,有效借助人才科创飞地等载体,引育孵化新兴产业主体。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以上,省级研发机构2家,力争实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的突破。

2.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一是以华宏钢铁研发机构“破零”为推手,推动华宏钢铁自建企业研究院,加大研发投入,全力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二是以研发费用“清零”为抓手,委托专业服务机构,对规上企业开展点对点指导。加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宣传,推进研发费用扩面增量。三是以部门协同“作战”为契机,强化与统计、税务、财政等部门的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研发费用提升工作。

3.主导产业创新提能行动。一是布局新兴产业创新。紧盯特色工艺晶圆项目制造、中云环保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提升。二是围绕木玩创新,以加快木玩综合体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数字化+设计化”牵引,为木玩产业发展赋能。三是围绕轴承创新。推进实施省“尖兵领雁”计划项目和省26县重大专项项目,引导轴承企业加大研发,提升精密制造对我县经济的贡献度。四是支持智控阀门创新联合体进行市级重点研发项目攻关,聚焦破解阀门铸件清砂工序面临的环保、用工、安全等源头共性瓶颈问题。

4.科技成果转化提质行动。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实体化研究院落地建设,服务县域主导产业与未来招引产业。二是引导丽水学院丽水技术转移中心组建市级成果转化加速器,围绕阀门产业链中阀门铸造及精加工技术需求与创新链短板,推动一批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的科技成果在云和转化应用。三是积极推进“绿谷精英”项目落地。促进高层次人才科技团队集聚,围绕生命健康和新材料领域招引实现突破,力争落地2个绿谷精英项目。四是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加快成果转移转化,辐射带动更多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实现创新发展。

5.创新平台提速升级行动。一是加快综合体项目建设。完成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大楼7000平方米的设计装修,尽早投入使用,为木玩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平台。二是完善木玩产业研究院、木玩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综合体服务的顺利开展,构建起“标准、效率、协作、创新”为核心的综合体运营管理平台。三是推进杭州科创飞地建设。围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在技术研发、项目孵化、人才招引等方面开展精准服务,实现杭州飞地对云和产业、人才、科技的提速升级。

6.乡村振兴科技赋能行动。一是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自身优势,结合我县产业实际和技术需求开展精准服务,通过引进新技术、选优新品种、打造新平台、探索新模式等举措,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二是完善科技服务网络。整合科技特派员、县域科研人员、农村实用专家为主体的科技服务网络,围绕县域农业多点需求,提升科技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构建全方位的科技服务网络。三是推进科技强农。促进农业高新产业和企业的培育,谋划实施雪梨等产业“揭榜挂帅”项目,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四是打造科技特派员的“云和样本”。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善用、善待、善联科技特派员,发挥科技特派员人才及背后高校优势,为我县经济发展服务。



云和县科学技术局

2023年12月29日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