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该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式,深耕文化底蕴、培育非遗人才、创新非遗项目,激活非遗传承千年的文化密码。 目前,共拥有 国家级非遗项目 1 项、省市非遗项目 107 项。今年 4 月, “云和木玩”非遗工坊入选第一批浙江省省级非遗工坊名单。 一是探寻文化印记,让非遗“活”起来。打造非遗文化服务平台,组建 涵盖党员、社区干部的非遗志愿服务队,深入全县各乡镇、行政村排摸非遗 线索,今年新发现 8 大类 29 个种类 86 件非遗项目。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 究保护中心,成立由史志专家、非遗传承人组成的县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构建 “非遗项目申报—非遗传承人保护—非遗品牌打造”体系。 二是培育时代传人,让非遗“动”起来。开展“名师寻徒—培育非遗传 承人”活动,聘请非遗传承人进入村(社区)、中小学,通过 “我与非遗的 故事”主题演讲、非遗作品大比拼等活动,集中签约一批非遗接班人,常态 化举办 “非遗融入生活”联谊会、非遗课堂等活动,非遗名师 “手把手”传 授陶艺、青瓷等传统技艺,形成 “筛选—签约—培养”非遗人才培育体系,累计培育帮教非遗传承人 135 名,认定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3 名。 三是融入现代元素,让非遗“潮”起来。举办瓯江水上蛟龙节,开展蛟 龙制作、民间舞龙、瓯江帆船等非遗活动,打响 “龙”文化非遗品牌,今年 累计开展“龙”文化系列活动 100 余次,吸引游客 2 万余人。打造“云和木 玩”省级非遗工坊,组织非遗专家开展集中研究、产品开发,将农耕文化、 船帮文化、畲族文化等元素融入木玩工艺,新设计犁地车、手端木偶戏等系列木玩产品 200 余件,销售额达 2 亿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