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毅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15号提案《统筹协调壮大重点村人口集聚,助力乡村振兴聚力发展》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我县开展云和县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其中就有您提到的壮大重点村人口聚集的内容,试点方案《中共云和县委办公室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和县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实施方案(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的通知》云委办发〔2023〕26号文件,已发文,具体内容如有:
(一)深化农村宅基地权能改革。一是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在确保住有所居和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探索保权退出(退出使用权保留资格权)、永久退出(同时退出使用权和资格权)等有偿退出方式,加快农民权益价值实现。二是健全宅基地价格评估和退出补偿制度。制定宅基地价格评估和退出补偿办法,探索多种补偿政策,建立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实施的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三是开展乡镇层面“三统一”农民住房建设试点。在崇头镇、石塘镇、白龙山街道等乡镇(街道)开展在镇域范围内统筹规划集中居住社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规范农村住房建设。
(二)开展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探索。一是率先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证规范发证工作。完善集体经济成员资格认定办法,推进社员资格认定、集体经济合作社资产核算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合作社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证规范发放工作试点,逐步推广,落实社员身份权利。二是开展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组建试点。选取崇头镇、石塘镇、赤石乡等乡镇为试点,“村村联合”抱团组建经济合作联合社,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跨区域流转,形成加快农村要素市场改革的破突点,盘活农村资源。
(三)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机制。一是完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进一步完善《云和县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金融联盟”,开通各大金融机构金融惠农服务窗口,做实放大农村产权直接抵押融资制度创新成效。二是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还款履约保险、民宿综合保险,防范控制金融风险,着力提高支持农房(宅基地)盘活所需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可持续性。三是深化农村产权积分管理。整合各类农村产权数据信息,建立农村产权数据仓,对农户产权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形成积分。深化产权信息、积分在金融领域的共享利用,为农户授信提供贷款,提高农村产权价值和融资便利度。
(四)加强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一是提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迭代升级农村产权网络竞价流转交易平台,有效助力农村资源盘活、农户资产变现。二是制定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及交易规则,对平台运行(准入和退出机制)、服务规范、中介行为、纠纷调处、收费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全面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保障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搞活农村集体产权权能。三是建立农村产权查询系统,依托相关数据平台,整合农村产权“六证”数据信息,开发农村产权查询功能,为抵押融资和交易流转提供数据支撑。
(五)创新推进公园乡村建设。一是开展公园乡村课题研究。坚持“把乡村建在公园上”的理念,有效衔接未来乡村、花园乡村逻辑体系,全面梳理公园乡村建设理念、建设标准,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公园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指导体系,夯实乡村建设基础。二是完善公园乡村规划建设体系。制定公园乡村建设导则、乡村风貌管控引导、公园乡村建设负面清单等公园乡村规划建设指导体系,形成分类、分主题公园乡村建设管理规范。三是推进公园乡村示范带建设。以“十里云河”“最美梯田”“梨花乡里”三条公园共富示范带为重点,开展公园乡村共富带“六个一”创建(打造一个公园乡村示范村、谋划实施一批乡村“微改造”精品项目、创意落地一批农家地景、培育一个乡村共富特色产业、建立一套公园乡村风貌管控机制、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园乡村建设经典案例),推动公园乡村实践落地。
(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探索村级工程“集体建”增收路径。充分发挥村集体、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和村民在乡村建设、强村富民实践中的主体意识和主力军作用,探索村级工程建立“集体建”机制,进一步规范村级工程管理,提高村集体工程建设绩效,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二是建立“强村公司”县乡联动实体化运行模式。建立县乡强村公司联动发展机制,推行“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模式,实行县乡运营联合、项目联建、人员联动、利益联通,全面提高“强村公司”的营收能力,推动规范管理,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建立强村富民乡村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公益性岗位、低收入农户扶持基金、百宿千家活动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任职考核挂钩等机制建设,探索形成“强村公司+村集体+乡村创业主体+村民”的利益链接机制,推动强村富民。
(七)推动乡村治理改革创新。一是深化家乡共治。开展白龙山街道和雾溪乡“街带乡治”试点,实行编制统筹、人员统筹、工作统筹组团发展,实现党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一体化发展,迭代“街乡共治”。二是创造乡村服务云和品牌。推动流动供销致富车、“云善”暖心团、云善护苗等城乡社会化服务组织内容拓展,功能完善,服务提升,形成一系列可复制的山区社会化服务云和品牌。三是推进数字乡村改革。推进未来乡村智慧场景建设,建立山区流动养老服务模式数字化管理系统,迭代升级云梨共富、云农补助、云和师傅、项目管理一件事等数字云农系统,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
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刘谦周,联系电话:629956)
云和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