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云和县“劳养结合”激活山区暖心助餐“共富食堂”破题开局
作者:  来源: 县民政局  责任编辑: 徐晶晶  发布时间: 2023-09-15 11:05:11

一、现实需求

云和系浙江省山区26县之一,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现有老年人口2.67万人,留守、独居与空巢老年人0.47万人,其中山区留守、独居与空巢老年人0.3万人,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随着“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山区留守老年人助餐难、缺少生活照料等问题不断凸显。为此,云和县立足“小县大城”发展实际,探索“劳养结合”山区暖心助餐行动,开展“共富食堂”共建共享等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打造山区特色养老服务“云和样板”,不断提升山区老年人的幸福度和获得感。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长者益智幸福坊,打造“老有所为”新阵地。系统整合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资源,建立“长者益智幸福坊”,探索“劳养结合”,推行定向招工、技术传授等模式组织来料加工,开设以玩具来料加工、益智玩具体验为主的活动,让老年人在木玩制作、加工等体验活动中增进感情、增加收入同时,又能在食堂用餐,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题。如,该县双港村75岁留守老年人何国仙在“益智幸福坊”从事来料加工,每月可增加600余元收入。

(二)创新“爱心驿站+”服务,打造“老有所养”新模式。建立关爱留守老年人“爱心驿站”,实施“爱心驿站+农家乐(民宿)、爱心驿站+邻里互助、爱心驿站+照料中心、爱心驿站+社会组织”等四种养老服务模式,建立党建引领,暖心服务“零距离”探访慰问制度,以自然村小网格为单位,推选热心公益的“邻里互助长”248名,负责每天对辖区内留守老年人“一敲门、一提醒、一慰问”等服务。如,该县崇头镇后垟村村民毛作兴夫妇,依托自家农家乐民宿建起“爱心驿站”,推选“邻里互助长”为本村56名留守老年人免费提供热菜热饭,组织娱乐活动。同时积极争取县财政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每个爱心驿站给予2万元建设经费补助和相应的运营补助,其中提供配送餐服务的爱心驿站,予以每人每餐4元标准补助。

(三)探索实施“公社养老”,打造“老有所乐”新场景。创新打造“公社养老”场景,将院内老年人分成若干“生产队”,设置手工木玩、健身操、唱歌、写书法、做手工等一系列活动,邀请社会组织入院免费为老年人上技能培训课,实行学习、生活管理积分制,开展“比、拼”活动,丰富和活跃院内老年人生活。同时,开辟“公社菜园”,为老年人提供“大队菜园地”,将菜园地分成若干块种植地,由入住机构的老年人自己种植、管理,种植好的农产品由机构进行收购,既能丰富老年人的娱乐与劳作获取积分在院内兑换物品,又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老年人获得感成色更足。

(四)共享“数字化”成果,打造“老有所呼”新智享。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依托信息化平台,为老年人配备“一键护叫”智能卡,极其简便使用,跨越数字“鸿沟”。老年人一卡在手可以护叫服务、护叫送餐服务等。同时,在县城居民公共生活15分钟圈内,引入社会餐饮业运营“银发食堂”,在店内设置老年人助餐专区,改造提升助老硬件,配备智能化设备、适老餐桌椅、餐具、恒温送餐车等设施,采购支持人脸识别、刷卡、送餐POS机扫码等聚合的支付方式,实现老年人就餐支付无障碍,生活便利幸福感满满。

三、基本成效

目前,全县已建成并运营“长者益智幸福坊”12家、爱心驿站16家、开辟1.2亩“公社菜园”,3个“银发食堂”实现城镇居民送餐服务15分钟圈内全覆盖,留守老年人年人均增收1.4万元。山区流动助老模式入选全国首批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典型案例、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市山区养老“十大创新案例”等等,工作创新、亮点做法多次在国家、省、市媒体亮相。长者益智幸福坊、“爱心驿站+”服务等的创新建设,精准对接山区留守老年人生活需求,探索山区特色养老项目、创新优质养老服务,靶向打通了云和老年人养老服务是“最后一公里”,打造山区特色养老服务“云和样板”。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