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室聚焦年度重点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优化“指挥系统”,不断推动“浙里食安”建设向纵深发展。具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食品安全基础显著提升 1. “云里食安” 建设走深走实。制定出台 “云里食安”工作方案、系统架构图,实施专班化推进。工作专班重点抓“面上”专项攻坚,成员单位重点抓“点上”问题整改,强化协作配合、点面联动。今年以来,已召开全县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工作会议1次,以县政府督查室名义交办问题10项。 2.食安示范创建见行见效。组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工作方案和责任分解表,并成立8个专项工作组,牵头推进相关业态整治提升工作。 3.社会共治试点领先领跑。云和县在全市率先出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一号文件”,制定“1+3+9”制度体系,并聚焦“责任”“机制”“监督”“服务”“宣传”高标准打造“云里食安”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品牌。云和县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入选省级浙里食安试点,目前正在筹备中期成果验收。 (二)食品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1. “迎亚运、保安全”专项整治落实有力。紧盯生产、流通、餐饮三个环节,聚焦重点餐饮场所、农贸市场、学校食堂和生鲜门店等场所,全面排查、整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截至目前,累计检查经营主体1980家,检查覆盖率60.12%,闭环处置食品风险隐患50个,并拟于8月份组织相关单位食品安全应急演练。 2.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有声有色。召开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部署会,科、所、队协同发力,督促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餐饮监管、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标准规范、强化宣传引导。截至目前,已检查各类餐饮服务单位320余家次,发放反餐饮浪费标语1000余份。 3.两个责任落实提质提效。第一时间制定日周月工作指引和包保督导工作指引,搭建24小时在线答疑解惑热线,实施监管所干部点对点服务,确保要素联动、信息互通、任务直达。全县累计核定ABCD主体3302家,确定包保干部354名,包保关系确认率、承诺书签订率、第二季度督导完成率均位列全市第一。 (三)共建共享模式初步建立 1.食安宣介队伍更加强大。打造“综合监管人员队伍、包保干部队伍、企业两员队伍、社会监督员队伍、想创就创帮扶队伍”五支队伍,厘清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诚信体系建设、食安科普宣传、文明风尚引导、食品产业发展五项工作职责,建立食安风险联防、食安隐患联排、包保对象联管、重点单位联控、诚信体系联建、食品纠纷联调、食安科普联宣、创业就业联动、食品品牌联创“十联”工作机制,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食品安全共治目标。 2.科学宣传路径更加明确。建立健全科普宣传、社会监督、企业自律、保险兜底、创业帮扶五大平台,不断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走深走实。邀请老李帮忙团、小小市场监管、餐饮协会等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活动,今年以来,已开展食品安全“五进”活动10场、社会监督员活动27场,“红黑榜”晾晒3期,后厨直播活动2场,社会反响热烈。 3.食品安全责任险提质拓面。通过组织座谈会、竞争式询价、宣传培训等方式支持、引导更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食安险产品投入市场。截至目前,实现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农贸市场、农村家宴放心厨房等食品安全重点领域食品安全公益险全覆盖,并引导全县263家农家乐(民宿)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坚持国省联创为契机,以“浙里食安”为主线,以共同富裕、食安先行“12345”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全员全域全面振兴起势。 (一)聚力打造“一项试点” 通过优化管理机制、细化管理过程、强化宣传引导三大手段构建社会共治理念协同、权责协同、组织协同、人员协同四大协同,不断夯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共担、安全共享基础,确保100%通过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试点验收。 (二)不断夯实“两个责任” 进一步督促包保干部全面应用履职平台,包保关系确认率、承诺书签订率、督导完成率动态保持在100%。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配备“两员”,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 (三)纵深推进“三大革命” 以“6S”管理为核心,分领域、分业态、分主体推进“三大革命”(车间革命、货架革命、后厨革命)。扎实推进生产领域“阳光化”行动,逐步推进食品流通主体食品规范分区,持续推进阳光餐饮建设。 (四)攻坚破难“四小行业” 建立健全日常网格化动态巡查机制,由监管干部、网格员及包保干部定期入户进行全面走访、排查,建立走访排查台账,点对点开展指导、监管、执法、服务等各项工作,全面协助“三小一摊”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五)深化实施“五大行动” 一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深化对接服务实施食品主体提升行动。二是依托“浙食链” “众食安”等数字化应用实施数字监管提效行动。三是运用物联感知、赋码集成等数字化手段实施集成改革提档行动。四是聚焦企业“两员”实施食品从业人员提振行动。五是围绕美食村等项目实施食品产业提质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