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冰倩等5位代表:
你们在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总字第214号建议,我局已收悉,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县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局对你们《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制度
目前,我县已成立了由县领导任组长,县教育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全面保障研学旅行和营地、基地建设工作。同时,正在筹备县级研学咨询委员会,负责研学旅行和营地、基地建设具体工作。
经过几年的积极实践和探索,截至目前,我县已拥有市级实践营地2个(云和梯田研学营地、仙宫湖研学营地),市级实践基地3个(云和小顺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实践基地、云和雾溪水资源教育研学实践基地、云和职技校木玩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县级研学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共36个;云和小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成浙江省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云和县梯田劳动基地、大田劳动实践基地被评为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学农基地A类。
二、资源整合,协同联动
2020年,我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结合云和县“365”德育体系框架,县教育局与文广旅体局等9部门联合研制出台了《推进云和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办法》,该《办法》立足我县“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的城市坐标,基于老云和寻找红色根脉、新童话探寻木玩文化、真山水解密生态价值的研学思路,架构了“老云和寻根之旅”“新童话创新之旅”“真山水生态之旅”三个研学主题。
同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从多方面系统设计县域研学旅行工作。2023年,由县财政安排资金(150万元),县教育局组织在本县就读的幼儿园大班、一至七年级学生,到喜木木研学实践基地参加研学活动, 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开设对应的特色研学课程,研学实践参与学生达13400人次,并将常态化、持续性开展该项研学实践活动,真正做到游中有学,以游带学。
三、完善机制,持续推进
下一步,为不断完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研学基地(营地)建设绩效,我局已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建立“六个一”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推动我县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一)组建一个班子。目前已经组建全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将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我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管理、协调、服务工作,全面保障研学旅行和营地、基地建设,不断提升我县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水平。
(二)成立一个研学咨询委员会。计划成立由教育局原副局长、县政协委员唐毅等一批拥有开展研学工作丰富经验的干部为主要成员的研学咨询委员会,负责研学旅行和营地、基地建设具体工作。
(三)制定一份“十四五”规划。已经与温州大学(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指导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制县域中小学研学旅行“十四五”规划。规划内容包括云和研学与木玩幼儿产业融合基地、喜木木研学基地、云和梯田研学基地、云和湖研学基地等研学基地(营地)的建设和市场化运作体系的规划,为后续发展指明方向。
(四)出台一套保障政策。计划出台一套涉及研学营地(基地)建设评比奖励、营地(基地)收费标准、营地(基地)相关人员奖补、安全责任等方面的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完善人员、经费、资源协同推进机制,全面保障研学工作落地见效。
(五)建立一套课程体系。计划围绕艺术教育、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教育、体质健康教育“五大教育”开展云和梯田农耕文化、木玩文化、浙西南革命精神等具有云和地域特色的研学路线课程研究,通过资源统筹和课程开发,促进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课程发展。
(六)培养一批指导教师。计划聘请地方传统文化、礼仪文化、导游讲解等方面的专家,帮助指导研学基地(营地)培养一批能够胜任研学导览、授课的讲解员,负责授课工作。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县教育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也希望你们对我县教育多提宝贵意见,多建言献策。
云和县教育局
2023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