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云和雪梨是云和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定为“中华名果”。该县现有雪梨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优质商品梨4200吨,是云和山区梨农的主要收入来源,可辐射带动农民增收4600万余元。近年来,云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雪梨产业发展,云和雪梨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但云和雪梨种植、种质管理、品牌运作、政策扶持等痛点难点问题仍然存在,并制约者云和雪梨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此,2021年以来,云和县借助省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县建设契机,聚焦雪梨这一特色产业,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创新打造“云梨共富”数字场景应用,构建“云梨种质、云梨生产、云梨服务、云梨文旅”等四大共富场景,探索“产业兴、梨农富、生态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加快推进云和雪梨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实现雪梨产业提质增效、富民增收。 主要做法 一是建设“云”梨种质场景应用,实现古树保护“全过程”。通过寻根、守树、富果思路,建立云和雪梨百年古树数字化精准闭环保护体系。寻根——建立云和雪梨种质资源数据库,加强优质种苗选育繁育,守护云和雪梨共富之源;建立古梨树数字档案,依托浙农码实现古梨树一树一码。守树——依托物联感知体系,实时洞察古树生长环境异常,运用古树“三色码”管理模式,通过动态规划、作业计划与提醒,提高养护人员作业效率;富果——依托浙农优品,实现一果一溯源,通过雪梨云上认养,让游客拥有沉浸式数字化旅游体验。 二是建设“云”梨生产场景应用,实现种植环境“全感知”。建立数字化雪梨基地,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基地“虫情+气象+土壤墒情”等相关参数,进行基础数据存储、分析,系统消息推送通知梨农和基地负责人,建立从“农事计划-农业作业”的数字农事流程全闭环,促进云和雪梨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依托省“浙农优品”应用,以“数字孪生”赋予“人+物+事”等唯一数字身份,将雪梨“采摘+加工+包装+检测信息”传递给市场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精准的溯源服务。 三是建设“云”梨服务场景应用,实现服务“直达快享”。整合雪梨政策,梳理更新全县涉及雪梨行业管理政策,搭建“政策补贴”功能模块,线上归集“云和雪梨10条”“产业兴旺26条”“精准扶贫20条”等一系列雪梨产业政策信息,梨农依据自身需求一键查询雪梨政策,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提高雪梨政策知晓率、使用率。同时,简化审批流程,依托“政府服务提升+ 云和师傅职业化农工”体系,创新推出“雪梨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进一步梳理“项目管理、补贴申请”等政务服务流程,开通“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等功能,实现涉农政策直通农户、涉农补贴一键直补,有效提高梨农政务服务水平。 四是建设“云”梨文旅场景应用,打造雪梨产业“云上梨园”。 建设数字地图,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红色文化为立足点,聚焦“吃-住-行-游-娱”等全要素旅游资源,建立“雪梨+文化+旅游”融合模式,打造数字化手绘地图,建设“旅游智慧”导览系统,通过线上沉浸式的数字化旅游体验,推动传统旅游向智慧旅游发展。同时,整合全县雪梨基地和优质农产品,搭建“云上”体验销售平台,打造“互联网+雪梨”销售模式,线下打通生态农产品展示中心和农文旅相融合的营销中心,动态展示销售“云和心选”雪梨,助力富农增收。 发展成效 云和县通过产业数字化赋能雪梨产业“生产+加工+监测+销售”等环节,贯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链接生产端与消费端,构建“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 模式,有效提升了茶产业数字化生产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激发了农业生产力。 一是重构了产业生产模式,提升产业效能。通过“云梨共富”场景应用,绘制“云和雪梨产业一张图”精准掌握全县云和雪梨基本情况。以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为载体,提升云和雪梨基地数字化管理水平,实时将生产农事操作提醒、气象预警、重大灾害预警、销售数据分析等传递给梨农,帮助梨农解决雪梨“哪里适合种、如何种得好、如何卖得好”等一二三产业融合问题,提高梨农雪梨种养效率。 二是强化了数字品牌保护,解决营销难题。依托省“浙农优品”应用,对雪梨产品进行一对一赋码,赋予其数字身份,实现了雪梨农产品“信息查询-产品追溯-质量检测”全产业链数字化,解决了防伪追溯和数字化品牌化营销问题,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消费者的认可度,不断扩大雪梨产业影响力。目前,该县建成15家雪梨绿色食品认证基地,累计浙农码赋码量3000余个,雪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率达100%。 三是重塑了政府服务模式,推动高效管理。通过“云梨共富”场景应用,系统归集全县雪梨产业政策、补贴和雪梨专家,全天候为梨农提供政策咨询、补贴申请、在线诊断等服务,推动政府服务农户繁杂化到数字化便捷化,实现更有效的政策扶植和闭环管理,助推雪梨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平台雪梨政策查询达到768人次,共有24位梨农参与雪梨种植保险试点。依托云梨惠农子场景,创新推出“雪梨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累计发放“雪梨贷”59笔,共561万元。 四是深化了雪梨产业内涵,推动文旅融合。通过数字化平台, 建立“雪梨+文化+旅游”融合模式,线上为游客展示地区特色旅游资源、红色文化和雪梨历史文化,通过发布“梨花”节、云和雪梨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年吸引3万多名游客品梨乡文化、尝云和雪梨,带动梨民创收2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