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以来主要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紧水滩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以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道路。紧扣“诗画仙宫大花园、科创绿谷核心区”发展定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富民产业发展等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一)坚持项目引领,发展动能不断凝聚
完成局龙线(金水坑至龙门段)改建工程涉及土地229.5亩和房屋4675平方米的测量评估,229.5亩土地全部完成征收补偿,房屋补偿完成1500平方米。完成燕庐文化创作基地项目1080平方米红线外政策处理。全力配合做好紧水滩水冷式绿色数据中心、紧水滩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等工程的政策处理工作,水冷式绿色数据中心顺利开工。在双垟村和大源村等村实施农饮水提质工程。投资257万用于推进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培育建设。全力推进5个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带项目,总投资1100余万元。田铺村美丽宜居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基本完成双垟知青茶园研学基地内部装修。
(二)坚持转型升级,农旅融合不断深化
完成粮油播种面积4540亩,粮油总产量1575吨。在大源村实施特色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20万元,预计受益农户86户172人。深入推进“非粮化”整治工作,完成抛荒复垦493.53亩,清理腾退86.24亩,播种粮食875亩。持续深化“订单农业”,增加新品种植。聚焦品牌化规范化差异化打造提升民宿精品度,推进三望潭精品民宿群建设,完成石浦村道路以及景观小品提升,金水坑景观小品提升等,美化镇村面貌。新建了知青共富茶园、石浦百亩良田等一批村集体经济项目,镇强村公司、牛头山村、渡蛟源村和大源村等组团购买物流城商铺发展物业经济。
(三)坚持发挥优势,镇村面貌不断焕新
今年整改环境整治单位256处。常抓“五水共治”工作,整改自查及互查交办点位24处。开展污水终端新建和提升工作,完成龙门村50吨级终端提升,完成梓坊村和石浦村污水终端新建。田铺美丽宜居村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播种石浦百亩良田,配置观光共富小火车,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修缮改造徐湖村委会议室,建立抗战文化展示馆,传承弘扬抗战精神。对牛头山村沿路老旧房屋进行整治提升为沿路风景墙。推进石浦村建设3A级景区。举办第七届双垟西瓜文化艺术节,擦亮“田垟西瓜”品牌名片。着力打造花园乡村,重点打造龙门渔村和三望谭精品民宿区两个公园乡村新亮点。
(四)坚持共建共享,社会民生不断发展
落实全镇在册214户低保家庭452人资金补助,每月发放32万余元。扎实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今年已搬迁安置33户117名偏远群众。实施“善居工程”,完成镇域24户低保家庭入户踏勘,低收入户慈善共富家园建设19户,大幅改善村民住房条件。完善金水坑、双垟、石浦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新建牛头山村、渡蛟源村文化礼堂。发放耕地力保护补贴158571.42元,补贴面积1662亩,惠及全镇742户。发放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55700元,涉及农户34户,机具43台。镇域4076人完成新冠疫苗第二针接种,接种率62.64%,其中加强针接种3629人,接种率89.03%。6月20日泄洪后组织人员开展应急抢险,走访低收入户、受灾群众,发放慰问金,赠送米油、棉被等物资。并组织镇干部、党员志愿者到受灾区域帮助灾后清理修复,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恢复重建。
(五)坚持务实高效,自身建设不断进步
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受理信息2974条,办结2974条,办结率100%。深入推进镇域安全风险大排查大整治,排查农房、农家乐民宿、出租房等重点领域1556处,其中1115处风险隐患点全部完成整改,镇域内未发生亡人事故。化解县信访局交办积案4件,司法调解3起,信访件16起。做好日常不稳定因素排摸排查,掌握镇域不稳定人员情况动向,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人员管理。
二、2023工作思路、重点及举措
(一)工作目标
一是擦亮生态底色。坚持生态立镇,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绿色发展取得更大进展。抢抓云和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机遇,积极融入“一城一湖一梯田”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紧扣“一轴一带两区”,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先行示范乡镇。扮靓一批美丽乡村,推动金水坑、石浦、龙门等美丽乡村集聚化、景区化发展。
二是厚植产业优势。探索推进数字赋能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数字经济,实现镇域景区化、生态经济化、产业精品化。聚焦田园经济、民宿经济、渔村经济、赛事经济。发挥环湖数字智慧绿道纽带作用,将科创集群、船帮古镇、仙宫景区等串点成线,催生生态经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强村公司“龙头”作用,深化“全域订单农业”项目,分层分类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推进镇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突破,实现乡村更加文明和谐、平安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二)重点举措
一是重点项目保障建设。完成局龙线(金水坑至龙门段)改建工程、紧水滩混合抽水蓄能项目、龙泉溪云和段治理工程三期、全域旅游基础配套建设工程等的政策处理,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做好燕庐文化创意基地、水冷式绿色数据中心、龙泉溪云和段治理工程三期等项目的施工保障,为项目建设、投产运营创造良好条件。继续建设水库移民共富示范带项目二期工程,着手实施金水坑村“未来乡村”各项配套项目,推进金水坑村安置小区土地平整。完成双垟村农村生活污水工程,总投资490万元。
二是农旅产业谋划在前。借助村企结对平台,发挥强村公司龙头作用,谋实谋深“双增”项目。改造田垟村委闲置办公用房为油茶加工点,推动双垟油茶种植升级为“订单农业”模式,降低种植风险,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谋划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林下养蜂,林下种植多花黄精、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多渠道增加林农收入。打造70余亩雪梨基地,通过村集体集中流转种植,扩大村集体收入。依据良好垂钓条件与自然乡野风光,谋划建造大牛湾垂钓基地。抓住康养产业优良发展条件,盘活土地资源,做好徐湖、田铺、桃子坑等历史古村落保护,发掘保护方山岭抗战遗址。
三是党建引领逐步深入。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提升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打造党建红色阵地集群。坚持“党建+”模式,充分利用各村资源特色,积极寻找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围绕“一轴一带两区”的总体规划布局,致力打造“党建+科创小镇”先行区、“党建+乡村旅游”示范区、“党建+红绿经济”领航区。通过串点成线,以线带面,亮出“一村一品”特色党建品牌。
四是民生治理同步提升。大力开展善居工程,开展产业帮扶验收等,提升低收入农户生活质量。组织来料加工等技能培训,提高农户增收能力。加强低保审查力度,落实动态管理机制,强化低收入农户、困难群众临时救济,织密社会保障兜底网。抓好社会稳控工作,优化调整网格设置,配强网格员队伍,统筹乡贤等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压实安全生产和灾害防御责任制,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大整治。守好镇政府、景区、农家乐等场所的小门,严格执行报备制度,做好“外防输入”各项工作,牢牢不发生疫情的底线。
(三)重点内容
1.重大项目:(1)局龙线改建工程政策处理;(2)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政策处理;(3)水库移民共富示范带项目二期工程;(4)金水坑安置小区平整项目;(5)金水坑村“未来乡村”创建项目;(6)龙泉溪三期工程政策处理;(7)双垟村农村生活污水工程
2.重大活动:(1)船帮文化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