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县财政局牢固树立“财为政服务”理念,遵循“保基本、守底线、促均衡、提质量”的理财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充分发挥财政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扎实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主动作为,进一步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为我县打造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打下坚实基础。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财政经济运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1-12月,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3.8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7.73%,下降2.52%,减收0.36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0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06%,增长0.06%,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同口径增长10.17%。其中:完成税收收入6.60亿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94.70%,下降7.37%,减收0.53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同口径增长5.26%。
1-12月,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97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9.17%,增长9.96%,增支3.44亿元。其中完成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1亿元,增长5.04%,增支1.01亿元。
2.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况。1-12月,全县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47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4.66%,下降0.53%,减收0.07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2.27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5.32%,增长1.67%。
1-12月,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4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9.25%,增长18.16%,增支1.91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7.81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4.49%,增长19.48%,增支1.27亿元。
3.社保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1-12月,全县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0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2.6%。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9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9.66%。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累计完成情况。1-12月,全县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8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0.59%,减收3824万元,主要是去年有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1.82%,减支4051万元,主要是去年有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二)全年创新举措及工作亮点
一是攻坚克难,全面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根据经济稳进提质等新要求,紧密围绕梯田5A创建、城市更新、农田水利建设、教育医疗等重点工作,积极与发改、自规、文旅、水利、住建等相关单位对接,按照“抓重点、促发展、重民生、保续建”的原则,制定《2022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表》,明确各项目计划进展及资金使用来源。结合各项目资金需求及我县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制定《关于云和县2022年基本建设投资收支预算》,全年共筹集资金11.46亿元。
二是多举措并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今年以来县财政局聚焦“扩中提低”等方面,陆续出台系列富民政策。致力低收入群体增收,出台云和县精准扶持低收入农户加快实现共同富裕20条政策,聚焦低收入农户群体,系统精准谋划了支持发展产业、鼓励就业增收、实行金融帮扶、加快安居共富、强化社会保险、加强救助服务、落实结对帮扶等七个方面20条政策,努力补齐低收入群体增收短板。完善困难救助机制,逐步扩大救助范围,困难救助对象人数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最大程度做到了精准识贫,一个不漏、;稳步提升救助标准。各项救助标准年平均增幅达11%。丰富服务帮扶方式,开展慈善总会“老人暖心包”,为900多位老人改善家庭居住条件73户;“云善共富帮帮团”赴30个偏远山村开展服务,享受服务人数超5000人。
三是扛起担当,推进经济稳进提质。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出台《加快推进生态工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政策,完善《产业政策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累计通过政策线上平台兑现1.15亿元。优化金融政策扶持。利用小额担保公司平台,进一步拓宽担保覆盖面、降低担保费率,对500万元以下担保项目,担保费率由1%降至0.5%,减轻企业融资成本。着力稳定就业岗位。出台《稳就业惠民生政策实施方案》,累计向1311家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519.75万元、向1071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557.28万余元。
四是积极对接,持续向上争取资金。债券资金“应申尽申”。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率考核指标,严控债务率超警戒线,在政府债务限额内尽最大可能争取新增债券资金,认真做好下一批次新增债券计划申报工作。紧盯试点资金下达。通过竞争性争取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促进云和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取得“一事一议”打造共富村试点项目2000万元。
五是以数字为抓手,全面上线“浙里报”。一方面,以“1+3+N”的服务模式,全域推进“浙里报”上线。另一方面,以“1+N”的运用方式,全景推行“浙里报”。自5月试行至12月底,我县一体化考核单位基数131家,浙里报上线130家,活跃单位89家,占比67.94%,实现上线单位公务出行场景全覆盖,完成全场景试运行,实现业务事项申请到资金支付的全链条电子化运行,为全县财务人员“减负松绑”的同时为2023年“浙里报”全场景模块畅通运行奠定基础。
二、2023年工作计划
1.千方百计做大可用财力。一是培育涵养优质税源。加强对重点税源、纳税大户的服务和监管,做到勤收细收、应收尽收。二是做好非税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谋划和挖潜。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项目、收入增减变化较大的项目等分析研判,特别是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收入的增减变动原因,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力争实现收入平稳有序和可持续。三是全力以赴争取上级支持。力争通过竞争性争取,获得“两山一类”政策扶持,对标绿色生态奖补政策,建议环保、发改、林业等部门做好出境水水质、GDP能耗、空气质量等考核指标对接,努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最大化争取上级补助最大化。对于其他各类涉及交通、水利、民生领域的资金,加强对接争取专项债券支持。
2.牢固树立铁心过“紧日子”思想。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在资金安排和调度上优先保障“三保”需要,花大力继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10%,严控新增项目上马,对于非必需、非必要项目、可上可不上的项目原则上不上。建立健全结余结转资金按季度收回机制,对资金支出缓慢、却不需使用的资金及时收回,重新投放于“急、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