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云和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以书面形式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云和发展史上极不简单、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一年。宏观形势严峻复杂,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增大,疫情叠加、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县木玩、钢铁、旅游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全县经济基本面深度承压。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锚定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目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了县域经济基本盘。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0.3%、GDP下降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07%;年初制定的34项指标,预计有13项和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具体指标完成情况见附件1)
(一)稳进提质精准推进
深入实施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制定“1+8”政策体系,在全市率先出台《云和县贯彻落实国务院、浙江省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陆续出台工业、消费、就业、外贸出口、文旅、房地产、建筑业、交通等8大领域专项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3.8亿元,兑付政策补助补贴资金1.29亿元。着力促消费、稳出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位列全市第二。大力实施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161”行动,开展“一把手”重大项目谋划大比拼活动,实行重点项目、重大前期“周通报、月评价、季评比”,有力推动投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235国道云和段改建工程等12个项目纳入省项目盘子;华宏60万吨普转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启烨400万套木制玩具等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新建重点项目实际开工率达到75%,为近五年来新高。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位列全市第四。新增地方政府债券8.02亿元,完成垦造耕地1975亩,盘活“五未土地”1212亩、存量建设用地383.2亩,争取到土地指标1500亩、能耗指标9.7万吨标准煤,有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要素需求。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生态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开展“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开展淘汰落后、创新强工、招大引强、质量提升等攻坚行动,进一步研究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政策,全年完成高耗低效企业整治25家、腾出面积102.38亩,腾出用能791.27吨标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云和木玩产业大脑建设成功纳入省级第二批工业领域建设单位,我县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木玩知识产权联盟通过省级备案,木玩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基地入选省级培育名单。推动规上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完成规上木玩企业28家,实现木玩企业全覆盖,规上精密制造企业4家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特色生态产业平台项目,完成省级特色产业平台申报和评审,完成赤龙区块土地挂牌工作。生态服务业持续壮大。被评为浙江省第三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力推进云和梯田创5A,加快创建云和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云缦康养度假区建设,加快木玩童话小镇地标建筑-木玩展示体验馆等项目建设,云和木玩童话小镇省级考核优秀获土地指标奖励100亩。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9%。生态农业稳步提升。出台粮油生产十条支持政策,建立“农户+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落实粮食播种面积5.54万亩,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2528亩。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强村公司“县乡联动”运营模式,大力培育云和梯田三白、云和湖有机鱼等公共品牌,推进雪梨、食用菌等生态精品农业提质增效,并成功申报云和雪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建、提升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20个,全县农家乐民宿达到326家。云和县东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入选浙江省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2.8%。
(三)城乡建设有序推进
城镇风貌全面提升。建成涌金花苑口袋公园,打通新建南路、解放西路“断头路”,翠屏街东段、龙母路南段建成通车,全年新增公共停车位163个、绿地2万平方米、天然气管道3公里,新改建城市污水管网5.6公里。开工建设小徐未来社区项目,大坪社区成功创成省第二批未来社区。我县荣获省年度“无违建县”、省“十佳控违示范典型”。美丽乡村提质扩面。全域推进花园乡村“微改造、精提升”,推进打造安溪村、黄处村等5个花园乡村精品村,完成沙铺、栗溪、下垟等6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崇头镇黄家畲村、元和街道沈村村创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优秀村庄。成功打造“十里云河”县域风貌样板区,安溪畲族乡创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雾溪畲族乡创建美丽城镇省级达标乡镇、浮云街道创建山区县县城城镇省级样板。城乡环境不断改善。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8.5%,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出境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0%。城乡融合不断加快,加快推进农技站区块、大坪等安置小区建设,完成搬迁1421人。
(四)重大改革持续深化
数字化改革星火燎原。立足县域发展重大改革需求,谋划形成19个特色场景,新上线7个场景应用,形成理论成果37项、制度成果59项,承接并推进省级以上数字化改革试点31项,其中我县入围国家工信部、财政部第一批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名单(木玩数字化改造)、全省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改革试点县,“平台+大脑”不断建强,连续2次获全省双月排名五星评价。双招双引迭创新高。优化调整4个驻外招商队伍,建成“四库一清单”,新引进落地大项目5个,其中10亿元以上制造业大项目2个,实际利用市外内资完成13.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03万美元。出台高校毕业生引才新政,举办首届技能大赛,全年新增技能人才1916人,引进高校毕业生1296名,落地“绿谷精英”项目4个;云和工匠代表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首夺第一名,实现全国技术能手“零”突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不断突破。研究制订全省首个区域生态环境康养程度地方标准,建设全市首个水源地生态监测数字化应用场景“生态雾溪”,建立基于康养指数的民宿“生态康养价”与生态保护挂钩机制,规划建设“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两山”转化入选第二批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地区典型经验案例和第二批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富最佳实践。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深化山海协作平台共建,高质量推进云和、北仑重点产业合作项目——木玩智创空间项目建设,成立云北飞创现代产业园合资开发公司,加快推进云和-北仑“产业飞地”建设,与北仑、吴兴等地合作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加强科技人才资源整合,成功在杭州设立人才科创飞地。
(五)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78元,增长6.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41元,增长3.4%。服务供给愈加充分。教育提质步伐加快,全面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小学“强基”、初中“壮腰”工程和“县中崛起”行动计划,“家校共育体系改革”被列入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单项试点项目。健康云和建设全面深化,积极推进健康行动示范样板建设,“合理膳食行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和“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3个专项行动列入省级示范样板培育计划。文体服务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中国桨板公开赛、云和梯田定向越野赛等赛事,“云和木玩”工坊入选浙江省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新建县图书馆分馆1家,悦读吧6家、民宿书吧1个,加快打造智慧化体育场馆。就业、社保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3%,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社保月均缴费人数增长2.52%。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完善。持续深化街乡共治、乡事城办、同城同待遇等治理模式,创新推出基层网格最小作战单元等新做法,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持续深化平安云和建设,不断强化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监管工作,全面落实防灾减灾工作,坚决落实疫情防控七大机制。
总体看,2022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发展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例如产业转型升级还需加快,县域经济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还需加强;经济发展与要素保障的矛盾更加突出,能耗、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亟待破解;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依然突出,铁路、高铁等项目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充分,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拼争成势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尤为重大。
从宏观环境看,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中央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从我县看,2023年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从主要行业看:工业方面,2022年二季度开始,重点钢铁企业受房地产市场等间接影响,企业产值持续下降,导致全年规上工业基数偏低;2023年,在华宏60万吨技改、新能源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新投产项目拉动下,有望实现较好增长;轴承、阀门行业预计稳中有增。但与此同时,木玩行业订单出现大幅下降,导致行业不确定性很大。服务业方面,疫情防控政策更加优化,将为消费市场逐步复苏带来契机,批发业、零售业2022年新上规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精准出台服务业政策,将逐步破解营利性服务业大幅波动问题;多措并举,有望推动服务业稳步较快增长。
为实现经济稳增长,结合国内外宏观环境和我县实际,并与省市相关考核指标、我县“十四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具体目标见附件2)。
——关于经济发展指标。地区生产总值确保突破100亿元、力争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自营出口适度增长。主要考虑:从发展需求看,我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我们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关于质量效益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6%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GDP比例达1.3%左右,GEP增长1%左右。主要考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壮大生态服务业,加强科技、人才支撑,加快调结构、促转型,提高发展效益,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关于生态文明指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率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AQHI保持一级,其中PM2.5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内;地表水达到或优于II类水体比例保持80%以上。主要考虑: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严守底线,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巩固生态优势,打造美丽和谐宜居环境。
——关于民生福祉指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均预期寿命保持81.3岁以上,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8人,每千人拥有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数达到4.8个,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4.5以上。主要考虑:必须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保持就业稳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全面提升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
——关于县域治理指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4.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市级下达目标以内。主要考虑:必须不断完善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和全县人口城镇化率。
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1224”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聚力两大行动、聚焦两大平台、扭住四大支撑”。
(一)围绕一条主线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向好。深入研究各行业发展形势,科学测算,及早谋划。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企业需求精准制定工业、消费等领域“开门稳、开门好”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和企业服务,全力推进工业触底回升,着力提升农业和服务业发展质量,多措并举确保2023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稳、开门好”,二季度开始逐步复苏,全年企稳回升。
(二)聚力两大专项行动
1.扩大有效投资“双扩双增”行动。扩增量,2023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力争20%,增速力争全市前三。交通投资增长70%以上,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50%以上,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15%以上。争进位,在全市扩大有效投资及项目推进考评中力争进位,名次较2022年提升1位以上;纳入省级以上重大项目计划项目数力争全市中游。扩储备,谋深谋实“1810”项目储备库,争取新增储备亿元项目20个以上。争进度,34个新开工重点项目力争60%以上上半年开工,全年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争取创新高;项目实物投资加快放量,全年建安投资不低于面上投资增速。推进类重大前期项目规划设计、政策处理等工作提前量持续提高,转化率力争达到60%以上。坚持“机制牵引、常态攻坚、系统谋划”,围绕“四个赛道”开展比拼晾晒,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服务、跟踪督办、队伍建设、系统考评等工作。
2.工业经济提质增量行动。抓好产业平稳增长,推进钢压延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加快华宏60万吨普转优项目投产,支持华宏成立企业研究院;鼓励轴承走专精特新之路,引导阀门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型;成立木制玩具产业发展中心,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加快木玩产业大脑上线运行,推进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投用。推进企业抢订单,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会展,帮助木玩企业开启“内循环”。全力做好企业培育,力争培育“小升规”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以上,“品字标”企业和质量奖企业10家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以上,支持智木玩具、绿林幼教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聚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化解企业困难诉求,深入推进助企服务员队伍建设和日常管理,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精准服务企业制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政策“红利”精准惠及到每一家优质企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力争2023年为企业减负2亿元以上。
(三)聚焦两大平台建设
1.全力以赴拓展工业平台。加快推进云景产业平台,全力攻坚项目土地和房屋征收,平整出工业用地200亩,力争实现供地100亩,完成投资7亿元。推进老木制玩具城区块综合改造,围绕“老旧厂房”“城市有机更新”建设,以“腾笼换鸟”“零地技改”“亩均绩效评价”为抓手,加大力度开展政策研究、规划调整、资金筹措等工作,完成40家工业厂房收购,力争完成供地100亩。
2.心无旁骛做活旅游产业平台。全力创成5A梯田,紧紧围绕2023年创成云和梯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总目标,提升景区交通、智慧旅游、综合服务等功能,全部达到国家5A级景区标准。积极对接省文旅厅、国家文旅部,确保年底云和梯田成功创成国家5A级景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推进养生文化村、燕庐文化创作基地、宏地·云缦康养度假等项目建设,启动4A级景区城,争取创成佛儿岩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四)扭住四大支撑
1.做强服务业稳健支撑。加快提振消费市场。抢抓消费复苏机遇,充分发挥消费券等政策刺激作用,办好“云和好物节”“童话集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露营经济、直播经济,争创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打造电商经济新业态。抢抓直播经济发展机遇,对接直播平台产业带服务商,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培育发展直播经济,推动电商产业提档升级。开展电子商务培训,继续推进电商人才培养。着力稳外贸稳出口。推进政策整合优化,提升外贸出口补助、企业培育等的政策支持,全力支持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开展外贸人才引育,化解企业招人难、用人难问题。鼓励跨境电商发展、跨县业务开拓,用好“两仓”平台,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
2.做实三农基础支撑。实施乡村产业提质行动。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改造提升项目3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亩,创建2个省级旱粮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27万亩。重点谋划推进崇头镇梯田共生产业、石塘镇茶叶雪梨等特色产业强镇发展。加快推进云和雪梨全产业科创中心项目,建设云和雪梨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深化农文旅融合,培育提升“丽水山居精品民宿”2家,打造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20个,建设2个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3个数字化种养基地,完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推进东部省级现代园区建设。实施美丽乡村提升行动。完成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沈村村,打造小顺、沈村、梅源3个未来乡村试点村,积极申报安溪、赤石、金水坑第三批未来乡村试点村,谋划龙门等网红村。完成坑根、梅源、梨庄、长汀4个公园乡村样板村提升。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行动。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推广提升“流动供销致富车”等系列富民增收特色做法。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赋能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大力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村级集体经济“消薄”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实施光伏等一批优质项目。
3.做活改革创新支撑。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精准承接省“8+4”政策体系,做好助企服务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减证便民”行动,完成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证照互通共享,实现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持续深化数字化、国资国企等改革,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深入落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试点乡镇建设,推动“两山合作社”“生态强村公司”实体化运营,建立健全运营体制机制。推进四个创新工作,迭代升级“生态信用”应用体系、“生态地”供地模式,加快生态康养指数应用场景及落地研究,探索碳汇资源价值转化路径。推进“双招双引”提质增效。迭代升级招商机制体制,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年引进大项目5个,其中制造业大项目3个,实际利用市外内资9亿元、外资300万美元;实现“山海协作”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持续深化开放合作。深化与宁波北仑、湖州吴兴、嘉兴港区交流合作,密切与国能集团、中电建华东院等央企合作;加强与景宁合作,合力打造云景聚落发展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出台人才科技政策,建成杭州“人才科创飞地”。高质量建设全球木制玩具创制中心和木玩、钢铁、轴承研究院,积极申报省级“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4.做好公共服务支撑。着力稳就业,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深入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建立高质量就业体系,构建高素质人才强县发展模式。着力稳物价,加强价格检查,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持续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面落实“县中崛起”行动计划,深化实施“县管校聘”改革,坚持小初高“一体化”协同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双高”建设,加快产教融合二期工程建设,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工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公共卫生设施。加快县中医医院迁建、县人民医院急诊室改扩建、检验中心改造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对标三级医院水平,确保县级公立医院通过等级医院评审。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推进省民生实事项目,提前筹划1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个文化驿站、1个城市书房;新建分馆(童话书房)1个,悦读吧3个,民宿书吧2个。办好云和梯田开犁节、“寻瓯溯源”文旅周。打造美丽宜居环境。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创建一批“无废城市细胞”,完成省级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复核工作。重点推进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项目,积极申报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培育试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善人居环境,谋划推进解放街区块综合改造提升,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推动重大应用在基层各领域、各环节、各主体实现全覆盖、全贯通,实现县域治理能力跃升。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巩固提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持续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药品安全等工作,着力打造平安云和。
2023年的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有力监督和县政协的积极支持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件:
1.云和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2.云和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情况表
3.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