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002654358/2023-23804     发布机构:云和     发布时间:2023-01-30 11:06:08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2022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坚持以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1310”行动,"三农"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考核情况

26县考核。省对26县考核我局涉及7个指标,共21分,占比21%。

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及增长率。2022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94亿元,增长2.8%,增幅全市第9名,预计26县第25名。

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率。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68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78元,增长6.2%),增幅4.4%,增幅全市第9,预计26县排名中下游。

3.城乡居民收入比及缩小幅度。2022年收入比为2.026,缩小幅度0.055,预计排名中下游。

4.村集体经济收入及增长率。按88个村(社)情况看,集体经济总收入4744.99万元,同比增长22.78%,经营性收入3163.89万元,同比增长10.61%,预计中游水平(按71个行政村看,全县村集体总收入3556.49万元,增长37.37%;经营性收入2169.56万元,增长31.78%)。

5.异地搬迁数量及完成率。全年实现搬迁1217人,可得满分。

6.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省级考核指标共57项,市级考核指标共31项,均已完成,预计中上游水平。

7.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按时完成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率、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应用、防返贫监测、资金项目管理等工作任务,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5元,增长16%(26县排名第14名),预计中下游水平。

市级综合考核指标。涉及11个考核指标。

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22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94亿元,增长2.8%,增幅全市第9名。

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78元,增长6.2%,增速全市第8。

3.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5元,增幅16%,增幅与松阳县并列第6。

4.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22年收入比为0.7069,全市第1。

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22年收入比为2.026,缩小幅度0.055,全市第7名。

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 GDP 之比。人均 GDP 年终数据未出。

7.乡村振兴。全市第8名。

8.“大搬快聚”工作。全年实现搬迁1217人,全市第3名。

9.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按88个村(社)情况看,集体经济总收入4744.99万元,同比增长22.78%,经营性收入3163.89万元,同比增长10.61%,全市第8名。

10.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全年完成农创客培育145人,   新增4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新增4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预计全市第8名。

11.粮食安全。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5.28万亩、产量0.39亿斤,预计全市第7名。

(二)争取资金情况。

1.省级资金。合计争取资金7804.84万元。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补助资金672万元,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90万元,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433.44万元,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发展补助资金5万元,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26万元,中央农机购置补贴110万元,提前下达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630万元,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22.85万元,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22.5万元,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47.14万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700.91万元,乡村振兴绩效提升奖补1000万元,土地出让收入省统筹乡村振兴资金545万元,中央财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00万元。

2.市级资金。合计争取资金939.1万元。奖补红色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35万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考核奖补90万元,“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市级搬迁补助14.1万元,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15万元,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2021年度全市精品二十四节气节庆)10万元,市领导结对帮扶30万元,“对标欧盟 肥药双控”经费0.5万元,农村工作指导员帮扶4.5万元,奖补精品花园乡村创建210万元,2021年度“大搬快聚富民安居”示范县奖补300万元,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2021年度丽水山居农家乐综合体和精品民宿示范项目奖补)90万元,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绿色产品认证奖补)13万元。

(三)获得重大荣誉情况。

①云和被列为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②获评“2021年度山区26县结对帮扶考评优秀单位”;③获评2022年度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连续三年获此殊荣;④获评2022年度省级“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⑤云和雪梨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⑥成功申报云和东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四)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不断完善“三农”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云和县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试行)》《云和县“两个增收”攻坚战实施方案》“三农”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实施云和雪梨产业发展17条、低收入农户增收20条、粮油生产10条等一系列乡村产业政策文件,构建政策机制的“四梁八柱”,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二是着力夯实“三农”保障基础。健全完善农业农村“四个优先”的体制机制,促进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4860人,云和师傅784人。成功争取云和雪梨集成创新资金6000万元,争取到2022年度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000万元。成功申报云和东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争取资金3000万元,成立“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金农联盟”,推出“云和师傅小微产业贷”“雪梨保”等18款金融助力乡村共富产品。

三是稳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谋划推动“一区两带三园百微”农业产业布局。启动实施云和雪梨集成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云和雪梨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谋划云和雪梨科创中心、农产品加工园区等重大农业产业项目。伏布生猪养殖项目成功签约,积极培育云和梯田三白、云和湖有机鱼等公共品牌,新建“稻耳轮作”示范基地3个,云和师傅小微产业园20个。扎实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完成复垦种植5925亩。

四是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公园乡村课题研究和乡村风貌管控导则编制,成功申报十里云河共同富裕示范带、小顺等3个未来乡村、梅源等2个历史文化重点村等省级项目。创成安溪村等5个花园乡村精品村,完成沙铺、栗溪、下垟等6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个,元和街道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圆满完成全市花园乡村现场会、“丽水味道”创意大赛等活动。

五是扎实推动强村富民增收。开展“百宿千家”共富帮带行动,开发低收入农户公益性岗位69个,调整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推动县乡强村公司实体化运行,全县村集体总收入3556.49万元,增长37.37%;经营性收入2169.56万元,增长31.78%。全面消除集体收入20万元,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19个。岗头限价商品房小区已交房,基本完成大坪等3个安置小区建设,搬迁1421人,在全市率先实现“大搬快聚”工作“五年任务四年完成”。

六是深入实施乡村集成改革。全面完成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我县《创新“街乡共治”模式 推动城乡融合治理》案例获评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我县被列为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完成数字乡村(一期)项目建设,搭建云和县农业产业大脑,创建“云梨共富”场景应用。我县流动供销致富车项目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30个案例之一。

七是不断提升农业执法效能。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聚焦农资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猪屠宰、渔业捕捞等重点领域,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022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975人次,检查市场68个次,检查主体852个次,查处案件71起(其中简易案件33起),处罚金额13.09万元。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建成云和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完成动物疫病检测1720份。

八是扎实开展农村疫情防控。农村疫情防控专班主动靠前,真抓实干,在“4.26疫情”期间先后设置各类乡镇卡口14个,科学组织三乡三镇全员核酸筛查7轮,精密部署乡镇开展单元防控,切实筑牢农村疫情安全防线。出台《云和县农村疫情防控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为各乡镇(街道)精准、快速开展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引,迅速搭建农村疫情防控组织体系。目前,全县已下沉干部692名(其中县领导31名),71个行政村均建立“五包一”工作机制(组建683名干部组成的网格梯度服务队伍),确保疫情防控责任传导压实到位。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涉农指标目标。

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长4%,农业增加值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业增加值、农民收入、低收入农户收入、集体经济收入指标挤进第一梯队。

(二)重大项目。

1.云和县伏布畜禽生态养殖示范园项目。项目占地300亩,投资1.6亿元,建成后年出栏商品猪5万头,产值1.5元,是我县引进的第一家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县现代畜牧业标杆性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投资方签约并已经注册完成项目实施企业和项目设计,正在开展环评、勘探等前期工作,预计4月份开工,年底建成投产。

2.云和县农产品加工园区项目(云和雪梨全产业链科创中心项目)。项目计划投资约3亿元,占地约43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科创中心、物流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农产品加工基地(车间)、地下附属用房(仓库、冷库、车库)及附属室外配套工程等五大子项目,项目建成以后,将成为云和雪梨品种选育、冷链物流、雪梨延伸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文旅融合等全产业链培育的引领性项目,把云和雪梨培育成为年产值1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的省“百链千亿”特色全产业链。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选址、概念性方案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工,前期已与省农发集团、杭州好吉色食品有限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上沟通洽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4.石塘上坪生态肉(蛋)鸡养殖示范园。总投资约1亿元。目前正在对接海亮明康汇、浙江绿园等企业,初步规划建设生态肉(蛋)鸡养殖示范园。下步,尽快确定投资主体,加强政策处理,完成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等,力争2023年开工建设。

5.云乡谷—浙南山水农旅游学基地。总投资1.5亿元,位于紧水滩镇,项目总面积约50亩。规划打造集“酒+生产、酒+科研、酒+研学、酒+服务”为一体的“酒+”全产业链,利用酒产业优势,带动乡村农旅产业发展,成为农旅研学基地与农产品销售转换中心。建成后,充分发挥酒厂“浙江省名优作坊”品牌优势,可实现年产量400吨,年销售额2.4亿元。

6.农业标准地综合整治利用项目。谋划3个区块的农业标准地综合整治利用项目:一是大垄湾区块。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土地整治投入5000万元,养殖项目投入1亿元。现有耕地150亩左右,通过整治可达300亩左右,增加耕地指标50亩,一期对现有养殖场进行征收,通过吸纳废弃土石方填埋,可容纳废弃土石方300万方左右,二期填方完成以后,利用现有设施农业用地引进养殖项目。二是积极谋划马槽头、三门区块的土地整治项目。

(三)重大行动—拼乡村建设,比强村富民。

1.年度目标:创建一批共同富裕示范带,打造和美共富山区乡村样板县。

2.拼比举措:各乡镇(街道)打造一个公园乡村示范村;谋划实施一批乡村“微改造”精品项目;创意落地一批农家地景;培育一个乡村共富特色产业;建立一套公园乡村风貌管控机制;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园乡村建设经典案例。

3.拼比方式:一是开展公园乡村共富带项目谋划擂台赛;二是每季度进行公园乡村共富带“六个一”创建晾晒,开展“六个一”最佳、最差系列评选。三是年终最美公园乡村共富带评选。

4.比拼单位:各乡镇(街道),各行政村。

(四)重点工作思路。

1.推进乡村产业提质扩量。坚决遏制新增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提升改造项目3000亩,创建省级旱粮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方2个。修订完善《产业兴旺政策26条》,高质高效发展云和雪梨,开工建设雪梨全产业链科创中心,新种植云和雪梨4000亩,启动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做优做特“云和湖有机鱼”品牌,扩面养殖规模,打造赤石数字化共富渔场。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开工建设农产品加工园,提速云和雪梨规范化生产示范项目、麻垟村丘陵山地宜机化改造项目等项目。

2.推进美丽乡村提升转型。推动花园乡村向公园乡村转型升级,打造坑根、梅源、苏坑、长汀等公园乡村样板村。加强乡村风貌管控,完成农民建房审批办法修订,启动乡村乡村风貌管控导则,形成常态化风貌管控机制。完成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沈村村建设,打造沈村、梅源等4个未来乡村试点村。

3.推进强村富民提效增速。持续推进“两个增收”工作,全面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方”,对低收入农户实行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管理及精准帮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村级项目集体建”模式,支持强村公司承接农村小微工程项目;建立消薄项目库,谋划实施光伏等一批收益稳定、回报率高的优质项目,拓宽公司经营范围,提升营收能力。力争2023年,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达到20个以上。

4.推进集成改革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乡村集成改革试点,重点在乡域层面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公园乡村试点(乡村宅基地集中流转建房试点)、深化农村产权抵押机制、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街乡共治乡村治理体系提升等5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深化,通过农村宅基地改革赋能,推动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共富。

5.推进乡村人才提振壮大。将人才作为撬动乡村二次开发的重要支撑,依托“1+10+X”的农民培训基地,分层分类开展农民全产业链培训,加强新时代工匠、“金蓝领”“农播”等培养。全年完成农民培训1万人次以上。升级以“农三师”为主体的乡土人才品牌体系,培育“云和师傅新六师”100名。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