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县气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气象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打造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重要窗口”,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印发实施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通过“轮流领学、读书助学、专题促学、实践研学”方式抓实理论武装,组织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建党100周年重要讲话实况视频、参观云和抗战纪念馆、观看红色纪录影片、聆听历史故事、集中现场宣誓、党史知识测试、党员干部上党课等活动,组织“学党史.话担当大讨论”“身边的榜样展示”“《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学习交流”“我心向党——青年PPT比赛”“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强化干部职工爱国热情和使命担当。共开展学习研讨19次,撰写千字文4篇。
(二)落实“一岗双责”,狠抓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工作
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定期召开例会专题研究部署。落实重大事项请示和政治生态评价报告,加强正风肃纪检查,组织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典型案件通报学习。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3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相关培训,1名预备党员转正。开设“党课+微讲堂”全覆盖,每月安排1名党员轮流开讲。设立“荐书”专栏,每月推荐一期优秀图书供阅读。邀请县委理论宣讲团成员上《云和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党史基本情况》等专题党课。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实施“党建+气象为民”品牌创建,深入开展“建设清廉机关 创建模范机关”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哨响就到”进社区报到,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劝导、新冠疫苗接种入户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
1.气象数据监测业务基本稳定。按要求开展地面气象观测和酸雨自动观测第二阶段对比观测、ISOS软件版本升级等工作;组织做好国家站、区域站、能见度设备、酸雨自动观测设备、视频智能观测仪等仪器新建、升级改造、标校更换和日常维护,确保观测数据采集稳定。升级业务内网带宽,更换网络核心路由设备,优化省市县三级网络结构,确保数据传输稳定。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工作日常纳入值班流程,更新国家站BUFR数据补发时及时入库,确保疑误或缺测数据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修正。定期走访建设规划部门,及时了解探测环境周边环境变化情况。
2.坚决守好气象防灾减灾底线。在强对流、梅汛期暴雨等重大气象灾害过程,做到滚动监测、联合会商、及时预警、提前汇报,第一时间发布。7月24日,县委主要领导对6号台风“烟花”专题汇报作出重要批示。截至12月20日,县城累计降水量1903.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87.6毫米。平均气温19.8℃,较常年同期偏高1.6℃,为历年同期最高。每周向县乡村三级1200多名气象预警信息员发送未来一周天气趋势,定期给317家农家乐业主发送一周天气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号94次,制作《气象信息报告》《台风报告单》《农气服务》等服务材料211期。共发布预警短信56万余条次,圆满完成冷空气、梅汛期降水集中期、台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任务,并为“春节”“中高考”“开犁节”“国庆节”等重要时节和社会活动提供优质气象保障服务。
3.提升气象服务综合保障能力。实施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目前组织5套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安装调试。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确定编制单位,完成灾害调查与评估专篇编制,及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数据的校对及上传 。主持(参加)市集资项目3个,3人加入省市级“导师帮带”“创新团队”建设,选派各类学习培训、挂职交流16人次。地方课题《台风服务系统和影响特征分析》按期结题并投入使用。结合“3.23世界气象日”等主题活动,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和法治宣传。
4.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体系。动态更新政府领导、乡镇部门和“四员”队伍等责任人名单,实现重点人员预警信息发布全覆盖。完善重大气象灾害“叫应”服务制度。强化部门联动应急和共建共享,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预警21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7期。4月29日联合召开2021年度全县基层防汛工作培训会。开展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及网格员培训,持续推进“网格+气象”工作,明确将预警信息传播和气象灾情上报纳入网格员职责,通过综治平台向网格员派发处置任务2次。走访农业农村局等开展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普查,完成21个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村(社区)创建工作。
(四)服务乡村振兴,高标准实施气象服务保障
1.强化为农服务气象支撑。围绕茶叶、雪梨和食用菌等优势主导产业,制定了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开展雪梨花期气象指数保险,定期通过农民信箱、农气网站、产业微信群等发布服务材料,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发布天气提醒和防御措施,共发布各类专题材料54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100%,注册使用智慧农业气象APP达100%。推进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启动第二批气象服务新时代美丽乡村(梅竹)示范点项目。
2.持续挖掘生态气候资源潜力。加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养生之乡”“浙江避暑气候胜地”等品牌宣传。联合县发改、环保部门开展康养指数场景化应用,发布度假气候、人体舒适度、云海概率和空气质量等指数,助力民宿品牌推广价值。在云和湖安装1套生态站,推进云和湖奇雾预报模型的研究。连续两届联合举办崇头镇纳凉节活动,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开展避暑直播活动,探索气候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径。今年的纳凉节活动由省气象服务中心共同主办,并邀请省生态专家揭开黄家畲避暑气候胜地的独特魅力,发布“浙江省气候避暑胜地”认定书,用数据呈现云和气候生态优势。9月30日,云和县崇头镇获首批“浙江省气候康养乡村”。
3.深化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一是提高人影作业能力。制定作业周年服务计划,组织开展作业队伍培训演练、安全隐患排查。在白龙山街道三门村新增火箭流动作业点1个,完成赤石村1号作业点改造。完成崇头镇荫桥坑、砻铺和赤石乡南山湖三个地面烟炉的安装,于8月26日获批试验性作业业务运行。二是强化安全体系建设。2套人影作业设备年检合格,作业人员均已进行培训测试合格并在公安政审备案,为每位作业人员购置了意外保险。及时开展人影业务安全自查,落实人影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切实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三是适时开展增雨作业。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全年实施火箭人工增雨作业6次,发射火箭弹26枚,开展烟炉试验作业4次,缓解了旱情及森林防火压力。
(五)紧抓项目建设,助推“十四五”气象高质量发展
1.丽水国家气象公园试点。积极推进丽水国家气象公园云和示范建设,7月11日举办“丽水国家气象公园建设(云和)示范点启动仪式”。编发《国家气象公园云和营(基)地全景图》,通过组织开梨节、纳凉节等体验活动,设置气象科普景观小品和标识标牌,开展大型网络直播和《天气旅行家》短视频制作,建立健全天气和气象景观监测站网、服务平台等,推进云和梯田观云营地和黄家畲避暑基地建设,报送气象呈阅件2期,得到了县领导的批示肯定。
2.新编两个专项规划。共落实地方编制经费12万元。按要求印发《云和县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六大任务三大重点工程,一是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包括高空垂直探测网、自动站网加密建设、监测预警业务支撑系统;二是童话云和建设气象保障工程,包括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丽水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三是气象台站综合改造工程,包括云和县基本气象站综合修缮改造工程(续建)、基础设施综合改造工程。总投资2125万元。《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0),完成数据采集和编制单位委托,计划2022年4月底完成评审报批。
3.云和县基本气象站综合修缮改造工程。该项目于2020年10月经省气象局批复同意,落实200万元项目资金,建设内容包括原两栋业务用房拆建和现综合业务用房修缮。2021年1月22日通过县发改局初步设计批复。通过中介竞价、招标等方式确定设计、招标代理、监理、施工等单位,于2021年5月28日开始施工,计划本月底完成项目主体工程竣工及验收,下步将按流程办理竣工的相关审批和财务决算等。
(六)突出精准治理,气象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1.扎实做好内部安全生产。对元旦、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值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严格实行节假日封车制度,坚持领导带班制,落实具体值班人员,明确职责,切实做好节假期间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节前均组织相关人员对单位内部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并落实隐患和问题整改。根据各级部署要求,切实落实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工作机制,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认真履行气象安全监管职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县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公布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68家,组织召开管理员业务培训会,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制定气象安全监督检查计划,签订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全年共检查易燃易爆场所21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2家,利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对其他重点单位开展“双随机”抽查共11家。双随机抽查事项中掌上执法率100%、事项覆盖率100%、应用信用规则率100%。对发现的5个问题出具整改通知并已督促其整改完成。对市场中介检测机构进行过程监管,推进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一企一档”信息化建设工作和防雷安全风险码赋码工作。
3.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审批项目与气象灾害保险理赔证明“跑零次”服务。梳理完善部门间“一件事”事项,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做好“证照分离”改革工作;优化投资项目线上审批服务,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实现全流程线上受理、审批与监管。通过跨部门联合监管等方式,对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单位的资质实施严格监管,加强对升放气球行为的法律法规和科普宣传,提高升放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全年办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审批事项各1个,升放气球活动审批事项3个,开具气象证明22份。
4.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年度计划,组织干部职工收听收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视频讲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六进”活动、安全生产月、重点单位走访检查等契机,通过公众开放、广场宣传、电子显示屏等多形式,广泛开展气象法律法规、防灾减灾等宣传活动。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共8场次,受众达2200余人次。
5.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合同合法性审查制度,按要求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其中规范性文件《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意见》(云政办发〔2011〕130号)因内容不符合工作要求,于8月26日由县政府统一废止。按要求继续聘请政府法律顾问,并及时将工作记录录入浙江省法律顾问信息系统。年内组织《人影火箭弹销售合同 》《微智站设备采购合同 》《路由器采购合同》《区域站设备及备件采购合同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云和县基本气象站综合修缮改造工程)》《云和湖雾景生态气象服务项目合同》《云和县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合同》等7份合同进行了合法性审查。
6.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开展信息宣传,当地媒体录用7篇,气政通(省气象局内网)录用9篇,中国气象局网站录用1篇,中国气象报录用1篇。按要求认真开展五水共治、梯田景区国家5A级创建、佛儿岩景区国家4A级创建、结对帮扶、乡村振兴、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相关工作。严格按照县政府数字化政府转型建设要求和统一部署,及时维护“浙政钉”2.0版相关信息。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