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关于云和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002654139/2022-23562     发布机构:云和     发布时间:2022-03-07 09:24:18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云和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以书面形式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打造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县域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年初制定的27项指标,预计26项较好完成,仅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项略低于年初制定的目标。(具体指标完成情况见附件1)

(一)综合实力加快提升

全年实现GDP98.06亿元左右,增长9.6%,位列全市第三;服务业增加值44.6亿元,增长11.2%;规上工业增加值29.88亿元,增长15.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1.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9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55元,增长1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03元,增长9.7%。

(二)生态产业稳步提效

生态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开展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淘汰落后企业产能6家,整治低散乱企业31家,腾出工业用地11.64亩、用能500吨标煤。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2家,培育亿元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级数字化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家、省“放水养鱼”优质企业5家。 提升产业发展平台,积极推进云和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项目赤龙区块项目前期,启动老木制玩具城区块“退二优二”,谋划整合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生态服务业不断壮大。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和石塘、安溪4A级景区乡(镇),成功引进总投资超50亿元的云和湖生态康养小镇项目。全力推进云和梯田创5A,着力创建云和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木玩童话小镇地标建筑-木玩展示体验馆等项目建设。全年预计接待游客190万人次,旅游收入18亿元,其中,云和梯田景区综合营业收入5000万元,增长67%。生态农业逐步优化。大力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确保粮食安全,完成播种面积5.4万亩,粮食总产量1.85万吨,增长2.2%。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壮大雪梨、黑木耳等生态精品农业,推出全市首个农家乐民宿成长贷,新增农家乐民宿26家,获评市级精品民宿4家,培育丽水山耕经营主体24家。成功申报云和雪梨集成创新省级试点,推动云和师傅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云和雪梨栽培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三)城乡建设不断提质

新型城镇化建设纵深推进。开展“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2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论坛,正式发布全国首个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城乡融合不断加快,推进岗头、大坪等4个安置小区建设,完成搬迁2047人。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持续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小徐未来社区列入省第三批未来社区试点,并完成征收签约。大庆寺三期、白水、南门东区块等棚改项目有序推进,鲤鱼山小区B区等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实施。建成城东南路、大坪路、南山路,投入使用童话云和展示馆。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全域推进花园乡村“微改造、精提升”,打造花园乡村17个,其中精品村5个;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22个、省级特色精品村3个。长汀村获全国最美村镇乡村振兴榜样奖,小顺村被列为省级未来乡村试点,“最美梯田”风景线获评省级美丽乡村风景线,浮云街道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我县获评2021年度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城乡环境不断改善。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9.7%,PM2.5平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出境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四)重大改革创新提速

数字化改革扎实推进。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支撑能力不断强化,数据需求共享满足率、数据归集率达100%,数字孪生项目“三维数字地图”建设完成并验收上线。谋划建设多跨场景应用23个,成功争取数字化改革省级试点10个,形成制度成果9项,发表理论成果8项。双招双引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大项目5个、一般项目25个。引进高层次及紧缺人才43人,其中双一流本科及以上人员29人。组建耐磨阀门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实现博士后研究生人员引进“破零”,推进木玩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引进博士专家团队20余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持续突破。推出全市首个生态数字贷,上线运行全省首个康养指数平台,出台全市首个生态强村公司项目代管工作指南及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规划建设全市首个水源地生态监测数字化应用场景,生态采购、两山兑、康养指数等工作先后被新华网、中国环境报、中国采购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对外开放合作创新开展。加快山海协作平台创建,与北仑签订共建山海协作“产业飞地”框架协议、飞创现代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北云飞创现代产业园项目成为全省实质性落地及最快建成投入运营的“产业飞地”合作项目。北仑消薄飞地产业园投入运营,嘉兴港区飞地产业园引进项目12个。加快推进云景一体化发展,常态化运营云景城际公交车,出台云景高速差异化收费方案。

(五)公共服务加速提标

服务供给更加优化。教育提质迈出坚实步伐,有序推进实验小学分校、大坪幼儿园等教育基础设施项目,扎实落实“双减”工作,实施“引智办学”托管机制,《“云和木玩”游戏体系建构及实践范式》研究荣获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巩固提升省级健康促进县建设成果,县人民医院病房扩建、县中医医院迁建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力打造山区特色“康养联合体”养老服务样板县域,成功创建“中国长寿之乡敬老养老服务示范城市(县)” 。文体事业不断发展,梅源芒种开犁节入围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东山头徐氏家族墓考古发掘入选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新建(提升)图书分馆7家,新增百姓健身房3个、多功能运动场2个。就业、社保形势良好,城镇新增就业20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1.62%,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参保率分别达99.1%、99.66%。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推进全民疫苗接种工作,保持疫情“零发生”良好态势。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持续深化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总结提升街乡共治、乡事城办等特色做法,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不断加强安全生产、食药安全和防灾减灾工作,高质量实现平安建设“十六连冠”。

总体看,2021年我县经济社会实现较好发展,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依然突出,高铁等重大项目尚无实质性进展;产业转型升级还需加快,新产业、新技术需要加快培育;经济发展与要素保障的矛盾更加突出,能耗、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亟待破解;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充分,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从宏观环境看,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依然是2022年的工作重点。

从我县看,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利好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工业方面,木玩行业预计可持续较好的增长势头,轴承、阀门行业预计稳中有增。服务业方面,批发业、零售业2021年新上规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尤其是批发业新增2家体量较大的企业,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预计2022年有较好的增长。不利因素主要是2021年钢铁价格偏高,导致基数过高,在钢铁价格回落、用电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2022年增长空间非常有限。

为实现经济稳增长,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县行动方案、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结合国内外宏观环境和我县实际,并与省市相关考核指标相衔接,提出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具体目标见附件2)。

——关于经济发展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后续可能会根据全市目标进行调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2.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自营出口适度增长。主要考虑:从发展需求看,我县要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我们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充分考虑当前宏观形势和我县实际,提高目标可实现度。

——关于质量效益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GDP比例达1.3%以上,GEP增长2%左右,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26万人左右。主要考虑:要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壮大生态服务业,加强科技、人才支撑,加快调结构、促转型,提高发展效益,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关于生态文明指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率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AQHI保持一级,其中PM2.5控制在23微克/立方米以内;地表水达到或优于II类水体比例保持80%以上。主要考虑: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严守底线,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巩固生态优势,打造美丽和谐宜居环境。

——关于民生福祉指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以上和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均预期寿命达81.4岁,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人,每千人拥有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数达到3.8个,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0人以上。主要考虑:必须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保持就业稳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全面提升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

——关于县域治理指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29人以内。主要考虑:必须不断完善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和全县人口城镇化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聚焦一个载体、聚力一项行动、抓好5项工作”。

(一)聚焦“1个载体”:打造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

谱写“三篇文章”。按照“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谱写好“美城”“强产”“富民”三篇文章,积极争取全省第二批共同富裕试点。狠抓“四大平台”。加快推进云和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项目建设,以供地为目标,抓好方案编制和开工建设等关键节点,通过矿地综合开发利用启动赤龙区块开发建设,加快确定矿地综合开发方案,逐步破解永农调整、林地报批等问题。加快推进木玩童话小镇创建,以2023年木玩童话小镇通过省级命名为目标,加快小镇地标建筑、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木玩智创空间项目进度,争取开工建设幼教创意园、小镇配套(仙境丛林和小镇阳台)。加快推进老木制玩具城区块改造提升,抓好空间规划编制和配套政策制定,在新的产业平台未形成有效用地空间前,依托改造项目为全县制造业投资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快推进小徐未来社区建设,按照投建管运一体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争取2022年9月前开工建设,并尽可能多的形成实物投资量。深化“双招双引”。充分发挥驻外招商机构作用,力争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效应强的“大好高”产业项目和“高精尖”人才团队。深化与北仑、吴兴等结对地区的产业合作,加强在高端轴承、“木玩+”、电子信息、文旅等领域的合作和重点产业合作项目谋划、招引。加强与央企、国企合作,着力引进杭钢金属加工园项目,推进中电建(华东院)合作抽水蓄能项目,加强与国能集团、中铁建全方位合作。力争新引进大项目6个以上,一般项目3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项目2个,建设“人才科创飞地”1个,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26万人。

(二)聚力“1项行动”:聚力开展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161”行动

紧盯“1系列目标”。坚持“项目为王”,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的目标,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民间投资增长15%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15%以上;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5%以上;交通投资增长20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本持平或小幅增长。开展“6个专项攻坚行动”。围绕上述目标,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0项,总投资41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25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43项,年度计划投资37.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60.9%。开展交通项目攻坚、制造业投资挖潜、城市建设、重大文旅项目攻坚、重大前期提速、要素保障六个专项行动。重点执行“1”系列常态化攻坚机制。深化县领导领办重点项目机制,每个项目落实一名以上副县级以上责任领导,做到“三个一”(每月至少听取一次项目责任单位的情况汇报、深入一次项目现场指导工作、召开一次情况分析会),督促项目单位加快项目进度。推进问题分层协调机制,擦亮“项目综合协调周例会”金名片,依托发改局协调、分管副县长协调、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的分层协调机制,分批次集中梳理、交办项目问题。执行综合评价机制,对照节点管理手册,每月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并进行通报,同步在重大项目数字监管平台显示推送,滞后的项目向联系领导、责任人警示。每季评定一批“红旗”“蜗牛”项目,促“比学赶超”。完善督查通报结果认领机制,重大项目监管平台滞后提示多次后,无客观因素影响仍无实质进展的,由联系领导跟进督促;交办问题解决滞后经多次通报仍无反馈、无进展的,由纪委(监委)跟进督导。

(三)抓好“5项工作”

1.全力推进工业提质扩量。积极破解能耗制约。加快开发云和县用能监管系统,依托前期摸排情况,构建用电、税收、产值、就业四大板块,打通电力、税务、统计等部门数据链,实现实时监测、发布预警、规范用能,精准研判企业运作绩效,平衡企业用电与税收、就业,避免税收流失,能源浪费。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零地技改”“腾笼换鸟”“机器换人”力度,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和研发创新投入,推进改造提升,提高产出效益。积极谋划建设数字园区、完成经济数字综合门户迭代升级。加快出台工业新政,尽快修订“零地技改”政策,对建筑密度及限高等因素适当放宽。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木制玩具、钢压延“双百亿”产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260亿元。谋划木玩声光电产业园,加快推进华宏与杭钢产能合作及优特钢研发工作,延伸产业链,尽快推进弹簧钢生产,逐步压减建筑用钢,推动企业产品迭代升级。

2.着力培育服务业新动能。强化生态旅游带动作用。全力推进全域5A建设,加大三江口、小顺、狮山等项目招商力度,加快宏地云缦康养度假区、云和东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燕庐文化创作基地、嘉瑞温泉度假村等项目建设,启动4A级景区城和木玩童话小镇4A级景区“双创”工作,确保佛儿岩创成国家4A级景区,力争云和梯田创成国家5A级景区。以云和湖度假区为底色,融入科创元素,深入谋划“科创绿谷”,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加快发展电商经济。充分发挥电商新政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县内优质电商企业进行第三方平台自建工作,拉动电商数据回升。引导和鼓励实体店线下、线上同发力,提升竞争力。引导外贸企业生产“同质同标”产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双循环”。着力稳外贸出口。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进口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着力宣传木制玩具,争取外贸订单。加大外贸企业主体培育,以木玩产业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外贸业务回归,挖掘市场潜力。

3.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做精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紧盯云和雪梨、云和黑木耳、云和梯田大米、云和梯田高山蔬菜等优质特质农产品持续发力,启动云和雪梨产业创新集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云和雪梨农业第一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深化农文旅融合,加快后塘农旅融合示范园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2000亩。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提升行动。以“全域景区化”理念,打造“三带三园”。打造小顺未来乡村,完成村头村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打造梅湾、黄处、安溪、沈村、平垟岗等花园乡村精品村5个、特色精品村3个,提升改造农村公厕10座,新时代美丽乡村13个,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全覆盖,全面完成“十里云河”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任务。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实施农民增收提速攻坚五年行动,加快推进省级低收入农户帮促应用场景先行先试县创建,开展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结对帮扶等行动,力争实现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

4.大力开展体制创新。深化数字化改革,健全完善“四横四纵两端”平台架构,加快打造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应用场景。深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有序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实施“人口双向流动”改革,加快进城农民市民化步伐,鼓励支持乡贤、农创客、高校毕业生等人群返乡创业。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完成国资公司发债工作。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两山银行”“生态强村公司”实体化运营,落实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探索用能权交易和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打造“四服务”2.0版,完善驻企服务员制度,进一步深化闭环式精准服务,为企业解忧、助力、赋能。

5.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稳步推进“扩中”“提低”。坚持就业优先,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双增”工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优化服务供给。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加快补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短板。深入推进教育提质行动,进一步提升“云和木玩游戏”品牌影响力,实施小学“强基”、初中“壮腰”“县中崛起”工程,推进小初高“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公共卫生补短板,完成人民医院病房扩建、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崇头镇中心卫生院等项目,基本完成中医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工程,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全力打造“十五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办好梯田毅行赛、环云和湖铁人三项邀请赛。探索创新山区特色养老服务模式,推进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深入推进清新空气行动,大力实施“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力争再夺“大禹鼎”。持续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加快创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强化社会治理。推进“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迭代升级,以数字化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药品安全等工作,着力打造全国最平安县。

2022年的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有力监督和县政协的积极支持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件:1.云和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

          2.云和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情况表

          3.云和县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表

        附件1-3.rar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