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云和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1号提案的答复(B)
索引号:002654139/2021-29226     发布机构:云和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09-10 15:41:55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肖静委员:

您在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提出的第1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一是统一核算标准。GEP是生态产品市场交易的重要基础,必须确保数据的公信力。目前,省发改委印发了《生态总值(GEP)核算应用试点工作指南》,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核算标准。同时印发了《全省试点地区GEP核算工作方案》,明确要求由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统一组织开展全省试点地区GEP核算工作。可参与试点地区GEP核算的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单位。下步,我县将按照方案要求,做好县、乡、村的三级核算工作。二是健全规划体系。我县印发了《云和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样板实施方案》,以及崇头镇、雾溪乡两个试点乡镇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施方案。丽水市印发了《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各层级、各维度的规划相对比较完善。三是深化思想认识。我县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工作,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新华社每日电讯、丽水电视台、丽水日报等媒体都先后对我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进行专题报道。福建、安徽、北京、重庆等地领导先后莅云考察。同时,我县积极开展生态文化示范村、生态文化示范社区、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推动生态文化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云和静远公司、云和二中、坑根村、平阳岗村、阜安门社区分别获获示范企业、示范学院、示范村和示范社区称号,社会上下形成了较好的工作氛围。

(二)进一步拓宽价值转化路径。一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生态是我县的最大优势,针对我县农业产品规模小、开发层次低、难以形成示范效益等问题,我县要进一步加强生态化管理和多元化加工,力推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向规模企业发展,实现生态产品增产增值。二是实现康养产业溢价,除加强招商引资,积极推进云和湖生态康养小镇、精品民宿酒店等项目建设。加快对生态气候服务的研究应用工作,针对需要严格保护或者很难市场开发的调节服务,形成了以空气质量、气候温度、云海景观等为基础的康养指数。目前已完成康养指数发布系统的搭建,完成测试页面,正进入数据接入阶段。同时联合气象局,加快推进云和湖“奇雾”生态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下步,将加快推进康养指数、奇雾指数在旅游、康养等方面的应用落地,充分挖掘溢价并转化为经济价值。三是实现生态品牌效益,积极培育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和特色化,谋划推出“云和欢迎您回家”山水康养旅游线路等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广“云和木玩”“云和教玩”两大集体商标,加快培育木玩企业自主品牌。培育和打响“中国最美梯田”“云和湖旅游度假区”“云和云居•六头民宿”等文旅品牌。

(三)进一步健全运营机制。一是探索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绿水青山也是公共生态产品,政府购买生态产品在云和率先破题。我县制定出台全市首个政府采购办法《云和县生态产品政府采购试点暂行办法》,并按要求完成了生态产品采购工作。下步,将依据市里的考核要求,完善采购办法,继续推进政府向生态强村公司等市场主体购买生态产品工作。二是提升标准化程度。在巩固提升生态产品质量认证,积极争取更多农产品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清单,强化品牌扶持政策应用,以政策优势激励商标主体规范化管理。建立农产品产业集群商标培育库,包括农产品集体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将未来三年有意向、有实力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培育范围,实时沟通。

(四)进一步完善支撑体系。一是加强企业、人才支撑。依托“双招双引”工作,深入实施“重大项目”“筑巢引凤”“生态产业”“政策机制”“提神壮骨”六大工程。推进“飞地”互飞,积极争取在发达地区建设“科创飞地”“人才飞地”“产业飞地”等各类“飞地”,引导发达地区在我县建设“生态飞地”。二是加强数据支撑。积极开展的数字政府建设,着力解决数据需求底数不清、生态监测能力不足,部分环境监测数据缺乏或质量不高,数据共享尚未完全实现等问题。我局牵头的康养指数、奇雾指数研究工作,也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加强交通支撑。云和县是目前浙江省26个欠发达县中7个未通铁路县城之一,铁路交通的落后对我县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目前,温武吉铁路已明确将于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丽云铁路已纳入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前期研究类项目,目前已提前开展丽云铁路的线位研究和预可研初稿的编制工作。待温武吉铁路可研批复后,启动丽云铁路前期工作,争取“丽云铁路”和“温武吉铁路”能同期建成通车。通过铁路连接长三角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更好的发展我县经济。

二、下步工作思路

继首创“两山兑”“两山贷”“生态地”之后,我们将继续弘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立足云和实际,做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全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云和样板。

(一)物质产品发展策略。供给产品大部分已经市场化,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如何实现供给产品增值是如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是壮大生态农业和品质农业,促进产品增产增值。实施生态精品农业提升工程,推进“一果两茶一菌一蜂一鱼”优势主导产业优质高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安溪、田垟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实施“云和师傅”百亿产业培育工程和“云和师傅”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培育返乡经济。二是加强品牌标准与质量认证,构建价值实现载体。构建以“丽水山耕”品牌为龙头,县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行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为抓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机制和承诺机制,强化部门监管职责,落实生产主体责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三是提升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拓宽价值实现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云和县物质产品进行全面宣传推介,同时突出重点、把握特色,针对不同的供给产品制定专项营销策略,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全面提升知名度。加强与生态旅游的联合营销,实现互利互促。通过合理的市场营销,使云和县供给产品生态价值实现的渠道更加顺畅。

(二)调节服务发展策略。由于调节服务的公共属性和主动外溢性,大众的支付意愿远低于其他产品,价值的赋予和转移也缺乏有效的市场载体。现阶段,云和县的调节服务绝大部分尚未市场化,属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建立多元化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完善生态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完善采购制度,推进政府向生态强村公司等市场主体购买生态产品工作。推进两山银行的实体化运作。建立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模式与平台,纳入利益相关者,鼓励和引入社会资本。探索碳交易市场。加强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依托现有碳汇交易平台,充分借鉴国际国内经验,设计碳汇产品,探索以碳汇为载体、以市场为手段的横向补偿机制。二是完善生态价值实现金融体系。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云和县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项目。对农商银行和村镇银行推出的“两山贷”“两山存”等绿色金融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实现GEP可质押、可变现、可融资。三是探索生态气候价值转化工作。针对需要严格保护或者很难市场开发的调节服务,如负氧离子、气候调节等。目前,我县正加快对生态气候服务的研究应用工作,形成了以空气质量、气候温度、云海景观等为基础的康养指数。加快推进云和湖“奇雾”生态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下步,将加快推进康养指数、奇雾指数在旅游、康养等方面的应用落地,充分挖掘溢价并转化为经济价值。

(三)文化服务发展策略。云和县生态文化价值的实现渠道主要为生态旅游,需不断拓宽生态文化价值实现渠道,以满足云和县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价值的实现需求。一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挖掘生态旅游形式和内涵。深化“旅游+”理念,加快旅游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步伐,积极推进梯田景区、云和湖及特色小镇等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云和梯田创 5A,建设云和梯田(试点)国家湿地公园。以云和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有序推进沿湖建设用地供应和沿湖项目开发。木玩童话小镇重点培育文化创意、幼教培训、休闲度假三大业态,打造世界级童话小镇。积极参与瓯江山水诗之路建设,推进高山、环湖等绿道及古道网建设,串联沿线相关景点,打造休闲观光慢行线。二是打造文化服务品牌与标准,构建文化价值实现载体。积极推广“云和木玩”“云和教玩”两大集体商标,加快培育木玩企业自主品牌,培育一批木玩品牌示范企业,探索木玩公用品牌的第三方生态产品质量认证,推动认证结果国际互认。巩固与提升“梯田开犁节”“环云和湖铁人三项”等活动,加快培育和打响“中国最美梯田”“云和湖旅游度假区”“云和云居•六头民宿”等文旅品牌。定期发布木玩指数和全球木玩产业发展报告。加强民宿标准研发,加快《云和云居六头民宿要求与评价》团体标准的升级与推广。

感谢您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李晓晓,联系电话:15215772027)

云和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9月9日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