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索引号: 331125000000/2021-27549 主题分类: 水利、水务
发布机构: 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06-30
文号: 云政办发〔2020〕67号
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和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 李卉宇晴  发布时间: 2021-06-30 14:49:28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解链接:点击查看图解
其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其他解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云和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0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和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助推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和《丽水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把节水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围绕丽水“两山”发展大会精神,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节水政策法规、市场机制、标准体系趋于完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机制逐步健全,节水效果初步显现。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9%和20%,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逐年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6以上,全县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10%以内,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0.52亿立方米以内。

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5%、2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0.5亿立方米以内。

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之内,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二、重点任务

通过实施“八大任务”、完善“八项机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发力、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节水新格局。

(一)总量强度双控。强化指标刚性约束。落实县级用水总量、强度控制指标体系。依据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科学制定全县年度用水计划,落实年度用水控制目标管理。开展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合理确定全县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落实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继续推进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2年,巩固提升节水型社会标准。推进流域水量分配。配合省、市制定瓯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明确其水资源利用上限和重要节点生态流量底线,强化流域用水管控。

(二)用水全程管控。实施用水全过程管理。进一步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落实节水评价工作机制,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严格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以用水大户和高耗水行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加强县域内各行业各部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落实区域水资源论证。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全面推进以工业园区为重点的“区域水资源论证+水耗标准”改革,明确产业平台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制定项目准入水耗标准,简化取水审批程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到2022年,区域水资源论证完成率达到100%。

(三)农业节水增效。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持续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全县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发展精品化、高效化、集约化农业,持续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发展节水畜牧业渔业。开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与建设,规范取水用水和计量监测,提倡新建规模养殖场同步完成节水设施建设,鼓励采用节水型自动饮水装置和干清粪工艺等。推进渔业健康养殖,减少养殖用水和尾水排放。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实行计量收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展现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文明风貌。到2022年,全县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保持在95%以上,落实好水费收缴制度。

(四)工业节水减排。实施工业节水改造。大力推广金属冶炼、加工等行业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和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指导高耗水工业用水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及水效对标,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限期实施节水改造。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用水行业企业节水改造项目,到2022年,高耗水工业企业水效达标率达到90%以上。探索水循环梯级利用。探索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升级,支持企业开展节水和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工业园区在规划布局时,要统筹供排水和循环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城镇节水降损。建设节水型城市。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用水消费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从严控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控制供水管网漏损。实施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建设方案,降低原水输水损失率和制成水供水管网漏损率。完善智慧平台运行管理系统,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逐步实现分区计量及专业化管理。到2022年,完成新改建供水管网10公里以上,实现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公共机构率先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节水诊断,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全面使用节水器具。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要安装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到2022年,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六)非常规水利用。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再生水和雨水集蓄利用设施,集蓄雨水纳入到城镇环境用水统一配置中。结合五水共治,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工业再生水再利用。到2022年,力争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

(七)节水标杆引领。打造节水标杆。聚焦聚力重点用水领域,分级建立重点用水户名录,打造一批节水标杆工程。推进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2022年,打造节水标杆酒店、节水标杆校园、省级节水型小区、节水标杆小区、节水标杆企业、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各1个,节水标杆型公共机构20个。水效领跑者引领。配合市级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工作,主要在用水产品、重点用水行业、灌区、公共机构中开展水效领跑者建设工作。

(八)节水技术推广。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利用等先进技术及装备的推广应用。

(九)深化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优化水价阶梯设置和价格水平,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切实发挥价格杠杆对居民节水意识的强化作用。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精准补贴。逐步形成水价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因素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和水源保护。

(十)落实水资源税费改革。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有序落实水资源税费改革,发挥促进水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

(十一)健全节水奖励机制。立足实际,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五水共治等研究出台促进节水的政策措施,有效发挥财政政策对再生水回用、雨水集蓄利用、节水技改等节水项目的支持作用。

(十二)探索水资源产权改革。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探索水资源资产价值实现途径,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探索GEP核算评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绩效考核制度。

(十三)拓展节水融资模式。鼓励金融资本进入节水领域,依法合规支持节水工程建设、节水技术改造、非常规水利用等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工作。

(十四)落实水效标识制度。贯彻实施《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强化监督管理,加大专项检查抽查力度,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产品。加强水效标识制度的宣传,积极引导用水户选择高效节水产品。

(十五)落实定额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节水标准,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用水定额体系,全面落实县域内节水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以《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9)作为核定用水的重要依据,严格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生活服务业的用水定额管理。

(十六)健全用水监测统计制度。加强用水计量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用水计量覆盖率,对各行业重点用水户实行用水动态监测,贯彻落实用水统计制度。依托省级节水数字化平台及市级数据,加强数据收集、共享和应用,完善用水监测统计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全县节水工作,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节水行动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县水利局承担日常工作。县水利局会同各责任单位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加强工作协调,确保节水行动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二)保障资金投入。加大水利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对节水行动方案实施的支持力度。县财政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节水“八大任务”的实施、“八项机制”的完善、水资源节约保护、节水宣传教育等,助力节水行动顺利推进。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政府节水目标责任制,将节水工作纳入县级综合考核,节水行动年度目标任务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五水共治考核。县政府督查室定期开展各项任务的督促检查,并适时通报有关情况。

(四)增强节水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把节约用水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客观规律的认识。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鼓励购买使用节水产品。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节水知识,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附件:云和县节水行动任务分工


附件

 

云和县节水行动任务分工

序号

目标任务

具体工作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实施八大任务

 

 

 

 

 

 

 

 

 

 

 

 

 

 

 

 

 

实施八大任务

 

 

 

 

 

 

 

 

 

 

 

 

 

 

 

 

 

 

 

 

 

实施八大任务

 

 

 

 

 

 

 

 

 

 

 

 

实施八大任务

1

总量强度双控

强化指标刚性约束

落实区域用水总量、强度控制指标体系,依据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科学制定云和县年度用水计划,落实年度用水控制目标管理。

县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

开展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合理确定全县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落实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

全面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2022,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推进流域水量分配

配合全省和丽水市制定瓯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明确其水资源利用上限和重要节点生态流量底线,强化流域用水管控。

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2

用水全程管控

实施用水全过程管理

进一步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落实节水评价工作机制,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严格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县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住建局

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的监督管理。

县水利局

县经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

加强对洗车、泳池等以水为主要生产原料的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

县住建局

县经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

落实区域水资源论证

全面推行区域水资源论证+水耗标准制度,明确产业平台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制定项目准入水耗标准,简化取水审批程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到2022年,区域水资源论证完成率达到100%

县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住建局、

县经商局

3

农业节水增效

实施农业节水灌溉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全县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发展精品化、高效化、集约化农业,持续推进农业两区建设。

县农业农村局

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县水利局

发展节水畜牧渔业

开展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与建设,规范取水用水和计量监测,鼓励采用节水型自动饮水装置和干清粪工艺,全县积极开展养殖场节水改造与建设。推进渔业健康养殖,减少养殖用水和尾水排放。

县农业农村局

县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到2022年,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保持95%以上。

县水利局

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市生态环境局云和分局、县卫健局

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落实好水费收缴制度。

县住建局

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市生态环境局云和分局、县卫健局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展现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文明风貌。

县农业农村局

县卫健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市生态环境局云和分局、县住建局、县文广旅体局

4

工业节水减排

实施工业节水改造

大力推广造纸、纺织、金属冶炼加工等行业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和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指导高耗水工业用水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及水效对标,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限期实施节水改造。

县经商局

县水利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

县市场监管局

2022年,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用水行业企业节水改造项目,高耗水工业企业水效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县经商局

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发改局、

县市场监管局

探索水循环梯级利用

落实云和县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探索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升级,支持企业开展节水和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

县经商局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云和分局、

新建工业园区在规划布局时,要统筹供排水和循环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

县发改局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

县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云和分局

5

城镇节水降损

建设节水型城市

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将非常规水纳入城市供排水规划进行统一配置,不断提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

县住建局

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水利局

从严控制洗车、游泳场以水为主要生产原料的特殊耗水行业用水,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

县住建局

县发改局、县经商局

控制供水管网漏损

加快实施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建设方案,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完善智慧平台运行管理系统,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逐步实现分区计量及专业化管理。到2022年,新改建供水管网10公里以上,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县住建局

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水利局

开展公共领域节水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要安装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到2022年,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县住建局

县发改局、县水利局、县市场监管局

公共机构率先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节水诊断,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全面使用节水器具。

县发改局

县水利局、县级有关单位

6

非常规水利用

加强非常规水利用

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县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

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再生水和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工业再生水利用

县住建局

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

7

节水标杆引领

打造节水标杆

聚焦聚力重点用水领域,分级建立重点用水户名录,打造一批节水标杆工程。推进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2022年,建设完成1个节水宣传教育基地。

县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教育局、

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体局

2022年,打造1个节水标杆酒店

县文广旅体局

县水利局

2022年,打造1个节水标杆学校。

县教育局

县水利局

2022年,创建1个省级节水型小区1个节水标杆小区。

县住建局

县水利局

2022年,打造1个节水标杆企业。

县经商局

县水利局

2022年,建设完成20个节水型公共机构。

县发改局

县水利局

水效领跑者引领

配合市级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主要在用水产品、重点用水行业、灌区、公共机构中开展水效领跑者建设工作。

县发改局

县经商局、县水利局、

县农业农村局

8

节水装备制造

推广节水技术和装备

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先进技术及装备的推广应用。

县水利局

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1

深化水价

综合改革

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县发改局

县住建局、县经商局、

市生态环境局云和分局、县水利局

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精准补贴。

县水利局

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

2

落实水资源

税费改革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有序落实水资源税费改革,发挥促进水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

县财政局

县税务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

县水利局

3

健全节水

奖励机制

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五水共治等集成促进节水的政策措施,有效发挥财政政策对再生水回用、雨水集蓄利用、节水技改等节水项目的支持作用。

县水利局

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

4

探索水资源

产权改革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探索水资源资产价值实现途径,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按照省市两级相关要求,探索GEP核算评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绩效考核制度。

县发改局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县文广旅体局、县水利局

5

拓展节水

融资模式

鼓励金融资本进入节水领域,依法合规支持节水工程建设及非常规水利用等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推动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工作。

县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教育局、

县财政局、县住建局、

县农业农村局

6

落实水效

标识制度

贯彻实施《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加强市场监管,开展水效标识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产品。加大水效标识制度的宣传,积极指导用水户选择高效节水产品。

县市场监管局

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住建局、

县水利局

7

完善定额

管理机制

严格执行国家节水标准,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用水定额体系,全面落实县域内节水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以《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9)作为核定用水的重要依据,严格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生活服务业的用水定额管理。

县水利局

县市场监管局、县经商局、县住建局、

县农业农村局

8

健全用水

监测统计制度

加强用水计量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用水计量覆盖率,对各行业重点用水户实行用水动态监测,建立健全用水统计制度。依托省级节水数字化平台及市级数据,加强数据收集、共享和应用,完善用水监测统计体系。

县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云和分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经商局、

县统计局

云政办发〔2020〕067号.cebx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