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云和县交通运输局持续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赋能常态化交通执法,推动交通执法由“大海捞针”式的“粗放型”执法模式,向“定点清除”式的“精准化”执法模式转型,实现执法效能“质”和“量”的双提升。
一是强化源头治理,推动动态监管网格化。对全县“两客一货”企业、货物源头全面摸底排查,实行网格化管理。对全县客运车辆、危险品车辆、船舶,共计60台车辆、29艘船舶全部安装监控设备,并接入智能监管信息平台,通过画面实时传输、远程视频连线,实现了对企业运营、车辆运行的全天候动态管理,打通了监管的“最先一公里”。
二是突出科技支撑,推动联合执法精准化。积极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建设,云和县G322瑞友线云和方向K198+355M处公路货车超限检测系统已于6月21日正式启用。2021年新增建设非现场执法车道2条,项目的建成,可实现上下行方向双向监测,有利于改善违法车辆绕道、黄牛带路、跟踪盯梢、夜间集中出动等治超“老大难”问题。同时,依托高速公路“临时监管名单”系统,通过集中统一联合执法行动,对区域内疑似非法营运车辆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查处,实现了执法力量横向联合。今年以来,共办结行政处罚案件38件,治超处理违法案件数144件(与交警联合),罚款金额241330元,形成了对非法营运、超限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大的震慑力。
三是对标补短强弱,推动智能监管全域化。聚焦水上交通安全短板,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补短行动,打造集成化水上交通应急指挥平台,依托该平台对县域通航水域重点渡口、码头、水域实现数字化监测,及时获取通航水域航行密度、旅客等候时长等信息,自动生成分析报表,为保障航道通畅、优化水运市场、新增运力投放提供数据支撑,实现监管和服务水平双提升。同时,依托平台24小时全时段电子监管、数据分析、电子送达等功能,有效提升非现场执法能力,实现“人管+技管”相结合。2021年,累计实现水路旅客运输量14.5万人次,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未收到旅客滞留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