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中共云和县教育局党组 云和县教育局 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发布机构:云和     发布时间:2020-05-27 15:40:17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中共云和县教育局党组 云和县教育局

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是云和教育提质行动开局之年。云和县教育局(以下简称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扎实落实丽水市教育提质行动计划,紧密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全域优质教育新样板”的目标,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云和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2019年,在浙江省政府对云和县人民政府“2018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督导考评中获得“优秀”,总体评分为“A”等。在浙江省“2018年度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中,云和总得分72.34分(省平均分为70.7分),位居全省89个县(区)第32名、丽水第2名;群众满意度测评位居全市第1位。云和县被确定为“省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县”,获得省教育信息化奖补资金1000万,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试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县教育局荣获“2018年度丽水市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优秀奖”;被命名为“2019年度丽水市健康单位”;被评为“丽水市教育局2019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至2019年末,全县共有电大分校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6所、区域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下辖乡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教学点10个)、社区学校3所、老年教育教学点10个(与县老年电视大学合作设立)。全县在校中小学生14579名,其中普高1262名、职高1646名、初中3631名、小学8011名;在园幼儿4120名。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在编教职工1167名,其中普高150名、职高144名、初中289名、小学 498名、幼教 86名。

(一)创新机制,优化教育发展新环境

县委、县政府坚守教育优先情怀,高站位谋划教育工作,全力保障教育发展。成立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县领导兼任“特邀督学”,召开全县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出台《云和县教育提质行动计划(2019-2024年)》(云委办发〔2019〕53号)《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云委发〔2019〕38号)等文件,系统谋划和部署新时期教育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不定期研究教育,各部门能按照党委政府要求,合力重教支教助教。县编办放权,教育局统筹安排使用教师编制;各部门职责清晰,统筹推进教育公共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

(二)全面从严治党,增强主动作为内驱力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处。以“警示教育月”、“清廉学校” 建设为载体,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规范各中小学、下属事业单位经费使用管理,完成《云和县教育局2019年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汇编》,出台《关于建立云和县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通知》《云和县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编制《云和县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5年)》,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教育系统“补‘钙’三步法”深化主题教育,教育系统典型做法《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以主题教育强云和教育提质发展动力》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简报上刊登,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整体政治素养、政治品质不断提升。目前,已建成规范化党支部14个、示范型党组织7个。完善“双培养”机制,2019年新发展的31名党员中,业务骨干教师占比86.7%。组织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等系列活动,县江滨实验小学“红色校园 五彩童年”、县职技校“海燕先锋队”等党建和志愿服务品牌特色初显。云和三中党员“爱心妈妈”党建典型事迹荣登央视新闻直播间;取材云和三中真实事迹的微电影《从云边走来》荣登学习强国,获评“第五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观摩活动优秀奖”。

(三)眼民生,扩大优质资源惠及面 

坚持“小县”办“大教育”、办“好教育”,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县93.4%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初升高比例达98.56%。注重民生福祉,完成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一蛋一奶”营养提升工程、中小学灯光改造工程等民生实事,全县所有教室及专用教室100%安装空调。义务教育阶段,将小规模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组成紧密型教育集团,组建县实验小学和县江滨实验小学两大教育集团,开展“城乡携手、同步课堂”“城乡研学拓展实践”“线上线下教学研讨”等活动,实现集团内教学教研、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学前教育阶段, 撤并停办了3所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学点),学前教育教师持证率99.6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100%、省等级园占比100%(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比例达到62.5%)、招生覆盖率100%,四项指标均位列全市首位。

(四)强化保障,实现办学条件逐改善

2019年,全年基建项目投入1.6576亿元,新增校舍面积8.8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数学前210个、小学270个、初中900个。完成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石塘镇中心小学迁建、崇头镇中心小学扩建、云和职技校旅游电商产教融合大楼、童话幼儿园扩容改建等工程;新建项目城东幼儿园及续建项目云和中学整体改造、实验幼儿园综合楼等工程稳步推进;县实验小学分校进入项目前期;谋划中国幼教创意园项目。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并通过“省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

(五)提质行动,推进教育水平稳提升

学前教育,持续构建“云和木玩游戏”特色课程体系,推进云和木玩产业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2019年,县教育局与“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合作开展《学前教育装备云和木玩规范化体系研究》项目;与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进行合作开展“云和木玩游戏+思维教育”课程研究并成立了课程创新研究中心,成效显著;“云和木玩游戏”被丽水市教育局作为学前教育重点项目进行推广,全市108所幼儿园被市教育局列为“云和木玩游戏”试点园;承办了全市学前教育木玩游戏课程改革推进会、全省学前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论坛等活动;《木玩之城的幼教童话》在中国教育报第1版刊登,《浙江云和:木玩之城的幼教童话  》入选《学习强国·中国教育》,“云和木玩游戏”品牌 在全省、全市享有一定的美誉度。义务教育,强化质量管理,出台《关于实施初中“壮腰”工程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扎实推进“学校改造和品质提升工程”,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精准教学,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双导课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我县城乡均衡程度全市最高;初中学业考增量位列全市中上水平;梅源中学在全市农村学校中成绩突出,获市初中教学质量奖;文元育英中学,中考优秀率位列全市第四。高中教育,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出台《关于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的指导意见》,全力推进云和教育提质行动。云和中学以机制创新促质量提升,2019年高考实现新突破,一段上线创新高,实现6连增,七选三总分255分以上突破100人,本科上线率达69.83%,同比增长5.04%;夏鸿飞同学被浙江大学录取,实现近年来云中学子被浙江大学录取零的突破;阙舒婷同学获得全国中学英语演讲比赛浙江赛区三等奖。云和职技校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品牌专业发展,“云厨培训”获得省级成教品牌项目立项,2019年高考上线率高达100%,其中本科上线7人,旅游专业柳露婷同学取得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邱华明同学全国中职学生技能竞赛中荣获制冷空调项目一等奖,实现丽水市在全国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金牌零的突破。

(六)品牌创建,促进核心素养齐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台《云和县中小学“365”德育品牌创建方案》,各校积极打造特色品牌,“一校一品”特色日趋彰显。积极搭建“五大联赛一会一操”及“童话之春” “童话之秋”“童话之光”等平台,形成区域体艺特色。注重素质提升,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52.98%(比2018年提升了19.22%)、合格率95.87%(比2018年提升了1.37%)、近视率比2018年下降1.3%,三项指标均出色完成国家考核任务;首次开展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达标工作,运动技能达标率87.5%、艺术技能达标率85.2%的,均超出目标10个百分点。注重劳动教育,实现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多样化、社会实践经常化,云和中学、云和文元育英中学、梅源中学、县实验小学4所学校获评“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全面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创建市级研学旅行营地1个、市级研学旅行基地10个、县级研学旅行基地20个。云和中学篮球队在“2019年耐克杯全国高中生篮球联赛(浙江赛区)”获得第四名;云和二中篮球队以丽水市最好成绩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中学生篮球联赛”获得第四名;云和三中获评“全国啦啦操大课间推广实施单位”,“云之梦”健美操队首获国家级第一名,在市里实现九连冠;县实验小学被评为“全球醍摩豆AI智慧学校联盟成员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特色单位”;县江滨实验小学被评为“浙江省精准教学实验项目学校”,连续两届斩获“丝路杯国际青少年摄影赛”金奖;云和县实验幼儿园入选“2019年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

(七)机制改革,释放教师队伍新活力

加强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力度,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向两所高中和所有公办幼儿园延伸,实现全覆盖。试行教师积分制管理,客观记录教师成长的全过程。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在本区域岗位总量内,提取一定比例的空缺岗位进行适度统筹调剂。深化“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借智发展培训”等培训载体,在中级职称以上教师选择10%的中青年教师,列入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评出市绿谷名校长培养对象8人,市绿谷名教师培育对象24人,市学科带头人18名、市教学能手5名、市教坛新秀20名、市教坛新苗20名。优化教师补充机制,2019年引进紧缺教师10人、硕士研究生2人、教育提质行动专职导师1人,选聘中小学教师18名,5名定向培养教师毕业回云和任教;加大师范生定向培养力度,定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中学紧缺学科教师15名。开展教师节系列庆祝宣传活动,选树先进典型,评选优秀学科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213人次;评选云和县首届“杰出教师奖”高梅、张华燕、刘迎春、潘秋华4人,每人奖励3万元。一批业务精湛、敬业奉献、当作为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如云和三中教师钟华燕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张华燕获评全国“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云和职技校季海平老师入选“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云和职技校王碧瑶教师喜获全国说课大赛一等奖。

(八)创新融合,打造教育信息化新样板

紧抓“互联网+”时代机遇,打造山区教育信息化2.0样板,对县数字化服务平台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中小学信息化装备环境全面提升。目前,全县100%的中小学校主要教育教学活动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教育城域网出口带宽达5G,78%的中小学校拥有录播教室,70.6%的普通中小学校建有智慧教室,移动终端班级覆盖面达56.9%,市级智慧校园覆盖率达58%,教育信息化环境全面提档升级。启动了“青少年人工智能项目”建设。在“2019两岸智慧好课堂”评比活动中,云和战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五、初中语文第一。我县在之江汇教育广场活跃度位于全省第25位。全县入围省“基于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典型案例共4个,《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和有效模式研究》获市教育信息化成果评比一等奖。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聚焦变革 多元发展打造山区数字赋能教育新样态——云和县教育信息化“三全两高一大”实践探索》在以“数据赋能 教育变革”为主题的浙江省教育局长论坛上进行交流发言。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我省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落实全县教育提质行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之年。县教育局将紧紧围绕“提质量、走特色、强落实”的总基调,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实施好“七大工作”。

(一)以“绸缪部署”为先导,开启云和教育现代化的加速度

2020年教育局将从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出发,着眼教育现代化和系统内部治理现代化,强化问题和对策研究,推动体制机制有新突破,激发教育发展的新活力,重点编制好两个规划,即委托第三方编制《云和县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研究编制《云和县教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同时,为确保2021年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重点补齐“骨干教师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以及城区学校体育场馆、功能用房不足等创建短板。

(二)以“质量立教”为核心,铆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紧扣质量核心,抓管理、促规范、深研究、强指导,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积极开展现代学校管理试点,从学习管理、校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实现学校规范发展。二是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落实《丽水市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常规指导意见》,严抓“五项常规”的落实,规范教学行为。三是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完善教师研修中心、集团学科教研组、校教研组三级教科研体系,充分发挥教科研活动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校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紧盯高考改革方向,推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对中考改革的相关研究。充分利用大数据,科学进行质量监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加强和改进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引领办学质量提升。四是落实“减负工作”。深入解读《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切实落实各项“减负”措施,积极培育、推广“轻负高质”的优秀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五是规范中小学校招生。根据浙江省相关文件精神,立足县域实际,修订和完善云和县中小学招生政策,按照《浙江省公民办同步招生政策》《云和县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实施细则(实行)》等文件要求,健全阳光招生机制,打造良性教育生态。

(三)以“人才兴教”为重点,汇聚教师队伍力量

根据云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一是抓好校长队伍这个“龙头”。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二是抓住师德师风这个“牛鼻子”。加大对师德师风的执纪监督力度,严肃处理师德失范、师风败坏行为。持续推进教师表彰奖励和荣休机制,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三是抓住教师权益这个“关键点”。立足“内驱激发”,以教师积分制管理、“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三大改革为着力点,健全优化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完善相关考核办法,推动教师队伍认真从教、挺立奋进。针对“在编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按为公务员发放各种考核奖同步增加教师绩效工资总量”“非编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年均收入达到当地在编教师平均收入”“义务教育阶段每百名学生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中的短板问题,重点解决教师待遇、教师编制不足等问题,抓紧研究出台《云和县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方案》《云和县中小学幼儿园后备教师储备库管理办法》《云和县民办学校报备员额教师管理办法》《云和县教育系统学校(单位)月度年度考核奖励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以制度规范推动工作落实,着力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队伍生态。

(四)以“五大工程”为引领,完善优质协调全面育人发展机制

2020年,教育系统将推进“五大工程”,全面激发发展活力。一是推进“云和木玩游戏”品牌建设。加强以“云和木玩游戏”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政产学研用”工作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云和木玩游戏”课题研究和课程研发,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专家资源提高“云和木玩游戏”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修改完善幼儿园园本木玩游戏课程方案,突出“木玩游戏+”融合思维,彰显“一园一案”木玩游戏教育特色。开展“云和木玩游戏”教师技能大赛系列活动;积极申报省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是推进小学教育强基工程。加快研究出台《云和县教育局关于小学教育“强基”工程的实施意见》,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突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夯实与提升,推进阅读工程,进一步提高市级“书香校园”覆盖率。研究小升初衔接课程,做好小升初衔接教育试点工作。三是推进初中“壮腰”工程。加强初中强校建设,实现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初中综合质量监测全覆盖,制定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完善“一校一策”初中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完善初中大数据质量监测体系,加快提升公办初中办学质量。四是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工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的跟踪培养和管理,打造各学段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力争在教育质量上有新提升、在高考数量特别是优秀学生培养上有新突破。五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做好“三名工程”“双师型”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努力创办“国际木玩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服务云和木玩产业转型升级。

(五)以“项目建设”为基础,加快教育资源布局合理优化

2020年计划实施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10167万元。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快学校新建、改造、维修进度,扩大教育供给。推进学前教育资源提速行动,续建城东幼儿园,新增12个班360个学位;开工建设实验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资源扩充行动,开工建设实验小学分校、江滨实验小学功能教室新建工程、崇头镇中心小学功能教室及学生宿舍新建工程、云和三中学生宿舍及功能教室改建工程、古坊小学学生食堂改扩建工程。做好高中教育资源攻坚工作,续建云和中学整体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条件,2020年暑期重点对义务教育学校、全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校舍、篮球场、运动场、电路、厨房、平顶房屋屋面渗漏等问题进行专项改造。力争实现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60%。

积极谋划“十四五”教育项目建设,按照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全面现代化县创建等要求,重点谋划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项目4到5所、新初中1所、义务教育学校改造提升工程8个(三中学科教室和健美操馆、二中教学综合楼和学生宿舍提升、江滨小学教学综合楼、实验小学教学综合楼、城西小学风雨球场、梅源中学教师周转宿舍)、云和木玩国际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盘活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努力改善教师进修学校、云和电大等下属事业单位的办公条件。

(六)以“强化特色”为抓手,提升教育发展新内涵

一要打造学校大党建特色。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落实机制,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扎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大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学校延伸。深化“党建+N”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的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二要打造教育信息化2.0样板。深入实施省“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县”工作,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精准教学深化改革行动。深入实施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深化教师网络研训活动,推进县校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新模式。加强“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助力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深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试点,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加强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实施好国家教育信息化薄改项目,建设好新型教学空间,提升教育装备水平。聚焦数据共享和网络安全,构建县教育数据应用管理中心,促进教育治理水平提升。三要打造集团化办学品牌。以云和中学为龙头,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初高中创新人才一体式集团化办学路径,构建更加科学的校本化、特色化课程体系,努力实现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继续推进县实验小学和江滨实验小学两大教育集团进行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加强学校教研共同体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异,实现全域教学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促进云和教育高品质优质均衡发展。在原有实验、盼盼、星星三大幼教集团的基础上再组建1个新的幼教集团,实现我县幼儿园集团化办园全覆盖。四要深化云和“365”德育新模式。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三百六十五天全时段、全方位各育并举,通过开展德育环境提升、德育课程整合、学科德育挖掘、德育基地建设、德育队伍培养等五大行动深化“365”德育品牌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要打造全域督导新机制。加强小学德智体美劳五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评价,突出影响五育质量相关因素分析评价,厚实小学各育质量基础,为初高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强化初中、高中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把过程和结果的考评纳入学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监管和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因素分析诊断评价;构建小、初、高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全域督导考评新样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精准评价,对整个县域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导向改进作用。

(七)以“疫情防控”为使命,做好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上下同欲守好“责任田”、六步管控钉住“关键点”、八大机制打通“流程链”,全面夯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自上而下建立县、局、校三级责任链,形成了校园防疫联防联控机制,全面落实学校防疫具体工作,在复学复课过程中,动态调整管控流程,创新工作举措,打造“123456”管控升级版和八大机制工作链,做好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完善智控管理。利用钉钉“丽教钉”与“健康码”平台,筑牢学生开学前、离家前、走校前、入校后的健康排查四道防线,持续做好 “一码三检三打卡”和校园亮码工作。二是完善宣传和信息报送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家长关切,及时向社会发布正面信息,让家长放心。加强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及时整理提炼工作动态、工作亮点及经验,每周推出疫情防控工作信息简报。三是做好心理疏导服务。强化对有心理健康辅导需求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抚慰和有效情绪管理,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监测,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四是建立健全家校协作机制。学校内部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家委会协作机制,动员全县师生及其家人参与学校防控工作。五是建立健全贫困帮扶机制。实行医务人员子女关爱计划。做到人员清、责任到人、关爱计划明、实施效果好。落实贫困生关爱行动,对贫困生进行赠送口罩,及时规范落实贫困生爱心营养餐提升工程。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