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梯田大道是连接云和县城及梯田景区的唯一通道,也是综合徒步、骑行、车行多种游览方式的游憩型绿道,该条大道充分利用“一面是山,一面是水”的原有地理优势,通过“加、增、添”互相沟通成为有机整体,在车行道边加入绿化廊道,沿浮云溪增加骑行通道,沿线添加生态化标识标牌以及风俗化休憩节点,着力串联云和县城与梯田景区沿线散落的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
高位统筹、因形就势。梯田大道项目在设计初期,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水网河道、村落道路等现状生态,同时考虑土地空间充分利用、公路穿村庄政策处理难度、避免项目建设重复投资等方面原因,决定由水利及交通两个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特点协同建设,采用绕山、沿溪、借路的线位布置,同步谋划、分部门设计,同步推进、分部门施工。
高质建设、宜建则建。梯田大道遵循人车分流、互不干涉的原则,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道路部分慢行绿道由县交通局负责实施,是后交线(后山至崇头段)改建工程的附属工程,也是我县首个绿道与公路建设同步实施的交通项目,该段绿道长约4.4公里,主要分为两种断面布置:一是标准断面布置(与主路面合并),二是分离布置(与主路面分离),合并段骑行车道宽度2.75米,分离段骑行车道宽度3.0米,骑行车道与行车道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面层均为改性环氧树脂绿色抗滑面层,今年6月29日已完成交工验收。水利部分慢行绿道由县水利局负责实施,结合浮云溪综合治理工程,新建游步道、护岸、堰坝、水生态节点景观及景观绿化等附属配套工程,使得水利绿道与交通建设绿道穿插连通,形成宽2.75-3米的绿道线,该段绿道于2017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绿道3.6公里。
高点站位、文景融合。结合木玩文化、农耕文化、白银文化等县域文化风情,将各大文化元素融入绿道,优先选用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良树种,让绿道承载“浓郁乡愁特色”,并有效利用公路两旁已形成的景观及服务点作为绿道小型驿站,规范沿线绿道标识系统,同时做精、做细道路文化,积极打造道路宣传平台,把沿线绿道和美丽乡村等项目相结合,带动沿线群众,发挥绿道优势,扩大梯田景区外延,助力乡村振兴,打通全民发展的“绿色通道”。
我县旨在把梯田大道建设成云和县绿道的样板路段,实现梯田景区的旅游拓展,产业转型,让市民和游客从云和县城就开始融入自然,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贴近自然,真正实现云和县全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