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溪畲族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百日攻坚五大行动”等中心工作,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发展战略总指导,把“建设美丽环境、培育美丽产业、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发展总目标,把集镇整治和改造提升作为总抓手,牢牢把握民族乡镇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生态和区位两大优势,凝聚共识、咬定目标、集中精力、狠抓落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显。
一、2017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铆足劲头抓产业发展,生态经济进一步提升。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4185万元,同比增长11.5%。新增种植桃150亩、雪梨200余亩;种植袋料香菇24.8万袋、黑木耳33.5万袋,200亩黑木耳产业提升项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已完成100%;完成梨园春家庭农场林下附生铁皮石斛项目基地建设,梨树附生种植150亩。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结合畲乡风情精品线建设,完成《云和县黄处村创建3A级景区规划》编制,启动实施黄处村AAA级乡村旅游景区化示范村建设,叮当岩-佛儿岩景区游步道工程完成100%。实施黄处广场周边环境提升、电线杆线路优化改造工程。完成《云和县安溪畲乡民宿集聚区设计方案》评审、论证。2017年,我乡入选省百家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
(二)集中精力抓项目建设,乡村面貌进一步改善。美丽乡村加快建设。启动下武村花样村庄建设;完成了下武村碧水映衬景观项目,铺设游步道80米、新建水车1座;完成下武村防洪堤治理工作,治理提升河道150余米;启动下武山寮“大搬快治“地质灾害点农户搬迁工作,拆除山寮地质灾害隐患点房屋4幢,共892平方,完成大搬快治安置点政策处理,可新建房屋16直;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动工建设通信线路上改下、停车场等项目7个,建立了安溪垃圾兑换超市,全面整治脏乱差现象;启动下武廊桥项目、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建设;谋划黄处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下村、下武村的生态停车场工程,在上村村、下村村、下武村、黄处村4个村开展农村旱厕治理工作,共拆除填埋旱厕51处。开展除四害专项行动,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9支,全年组织集中开展洁净专项行动100余次,累计清理河道32条76公里,清理河道垃圾320余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东岱村、黄处村等2个行政村“一事一议”项目2个,启动黄家地村和严山村垃圾处理场建设,完成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茶山水电站内部配套设施,召开新一届股东会议。启动木樨花村村村通道路提升项目。治危拆危顺利推进。上半年拆除违章建筑9892㎡,腾空D级危房户127户,完成率100%。拆除危房12幢,其中D级危房4户,拆除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危房1幢。
(三)统筹兼顾抓转型升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加强与浙江中唐集团对接,积极谋划安溪佛儿岩山泉度假区项目,预算总投资3.3亿元,其中一期投资额为1100万元,按照原考核方案目前已完成2017年招商任务。改革工作深入实施。推进民族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结合《安溪畲族乡乡域总规(2014-2030年)》,科学编制“试验区”规划,加快畲乡风情精品游线建设和雪梨等特色产业培育,推进泗洲岭古道修复和畲乡集镇建设。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下武至木樨花及东岱马蹄岗至外村等林区道路2条共计19350米,盘活了乡域林区资源。实施垦造耕地新建项目3个,规划新增耕地175亩。
(四)千方百计抓民生改善,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组织开展农民转移就业培训450人次,涉及雪梨种植、来料加工、残疾人就业及电子商务等内容。组建文化传承人队伍10支100余人,举办乡乡一台戏、乡村春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晚会,促进畲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教育、卫生事业稳步推进。社会保障逐步完善。继续做好低收入农户精准扶贫。开展低保户、困难户及托(安)养户摸底走访,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依托省残联结对黄处村的优势,做好残疾人帮困扶助工作。全乡2665人参加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03%,1425人参加养老保险,2016-2017年共计发放社保卡1000余张。社会治理稳步推进。不断优化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构建乡级、村级、网格级的三级服务网络。举办平安综治、大调解及反邪教业务培训班。完成在册26名刑释解教人员走访摸底、建册立档工作,举办刑释和社区矫正人员培训班1期。全年,共排查化解隐患苗头11余起,调处矛盾纠纷15件,调处上访案件1起,其中前三季度“零上访”。
(五)凝心聚力抓基层党建,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开展《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十九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学习研讨,组织党员开展多形式活动。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顺利完成村级组织换届,完成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活动载体及帮扶措施,多措并举,狠抓“空心村”党建。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率先完成下武、黄处两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并将试点经验向全乡推广。落实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分解细化党建责任清单,对照责任清单“亮责销号”,推进办理2017年“十件实事”。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抓好“四风”问题整改,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执行省委“六个严禁”、“28条办法”,完善《正风肃纪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三公”经费较往年大幅下降。
二、存在的不足
虽然前阶段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党委、政府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一是发展资金短缺。近年来,在项目建设、产业培育上投入资金较大,我乡财力有限,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我乡加快发展的一大瓶颈。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仍存在村庄道路狭窄、道路破损严重等情况,制约了我乡民宿、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的进一步发展。三是专业人才缺乏。近年来,我乡在项目建设上花大力气、下硬功夫,但懂项目的专业人才还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大花园”建设的工作部署,继续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思想,以“特色集镇”建设为目标要求,突出民族特色、山水特色及文化特色,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投入力度,探索民族经济特色化、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新路。狠抓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培育特色生态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力推进“美丽安溪”建设,实现看有风景,住有情调,吃有味道,玩有趣味。
(一)抓产业,助发展。组织云和雪梨、高山西瓜等生态蔬果采摘、包装及销售等工作,畅通信息渠道,着力解决种植户销路问题,确保农户丰产提质增收,同时邀请科技特派员做好科技服务、农技培训等工作。加大乡村旅游景区化示范村建设力度,倒排项目计划,确保创建工作按时间节点推进。发动一批农户利用空闲农房发展民宿经济,开办畲乡风味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二)抓项目,增后劲。进一步深化“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及“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治危拆违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工作,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快乡游客接待中心、下武村大搬快治安置小区基础设施、木樨花村村村通道路提升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黄处村污水处理系统工程、黄安线地下管网系统、黄处游客咨询中心及下村村桃花谷观光农业园建设。探索建设安溪田园综合体项目,完成建设上村文化礼堂改造、东岱村和黄家地村游步道、黄处村和严山村饮用水改造等工作。
(三)抓民生,促和谐。深入推进“平安安溪”建设,及时调处化解信访件和各类矛盾纠纷,力争全年“零信访”。做好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及农房政策性保险征收工作,确保参保率达100%。做好低保户、五保户及三老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扶贫济困工作,实行“一户一策一干部”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充分利用省残联帮扶优势,切实做好残疾人帮扶解困工作,实现残疾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意外保险的“三覆盖”,推进残疾人工疗站阳光家园建设。抓好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提升农民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四)抓作风,强队伍。继续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要求,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建设守纪律、讲规矩的基层干部队伍。开展党员干部争当“三员”活动,按照“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要求,乡、村干部主动上门访其苦,帮其困,解其难。推进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利用网络平台推行对村级财务明细账、发票等内容进行公开公示。举办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培训班,充分发挥村监会对村“三务”公开和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作用。
(五)抓党建,优服务。进一步抓实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党建+”模式,将基层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六边三化三美”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相结合,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大大激发党员队伍的活力和干劲,实现基层党建的高附加值。定期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例会,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分解细化党建责任清单,对照责任清单“亮责销号”,努力建设“五好”服务型乡镇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