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思路
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以来,我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的关心指导下,以“归零翻篇开新局”、“两学一做”为抓手,全力护航G20峰会,扎实推动各项工作。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服务群众,着力打造云和文化味
(一)文化惠民力度不断加强。加强对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体育馆、标准运动场的管理与维护,坚持免费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元和广场露天舞台、小剧院改造进度。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完成自助图书馆项目建设,建成24小时市民书房自助图书馆。积极与全省公共图书馆联动,成功举办“图书馆之夜”大型系列活动。开展2016年春泥计划公益培训活动,为全县200余名农民工子女免费培训舞蹈、戏曲、主持等课程,不断深化文化成果的共享。
(二)文化活动品质不断提升。承办和举办了归零翻篇开新局专题文艺晚会、廉政文化专题晚会、建党95周年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晚会12场。举办乡村春晚25场。开展送戏下乡105场,送电影下乡1800场,送书下乡1.8万册。同时,深入挖掘各乡(镇)、街道文化特色及文化发展成果,立足民风民俗、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文化活动,先后组织“多彩规溪 童话乐园”踏春赏花、云和梯田开犁节、石浦花海音乐节、安溪雪梨节、梯田尝新节等特色文化活动,让我县原生态的文化底蕴在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不断传承,并得以创新。
(三)本土文化外宣不断推动。先后赴金华、嘉兴等地文化交流,全年共开展文化走亲活动16场。《福妈嫁囡》赴京演出荣获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优秀剧目金奖。《红色梅湾》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村歌大赛获表演兰花铜奖,创作兰花铜奖。
(四)文体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助力木玩产业发展,建立云和e创园“创客书屋”。打造更具文化味的民宿经济,建成赤石乡“漫享云栖”书屋、石浦村“茶舍生香”、“船帮驿站”书屋等一批民宿书吧(图书流通点)。组织文艺小分队每周赴天籁云和景区演出,着力丰富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向各地游客展示云和文化魅力,共演出102场。组织浙江丹妮婴童用品有限公司、职技校“喜木郎”品牌玩具参加第十一届义乌文博会,不断提升我县木玩产品品牌认知度,扩大木玩文化对外影响力。坑根村穿越步道线路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省体育旅游产业优秀项目。
二、坚持惩防结合,全力护航G20杭州峰会
(一)加强机制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切实做好G20峰会保障工作,加强对重大节假日、重点经营场所及重点地段执法力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67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657家次,立案12起,吊销2家网吧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以有力的执法行动为G20峰会保驾护航。健全网吧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我县网吧全面转型升级,全县7家网吧全部转型为环境优美、洁净舒适的网咖,成为全市首个全面转型成功的典型。
(二)加强监督检查,净化文化市场。建立扫黄打非联动机制,加强源头管理,会同有关单位认真开展户外电子屏幕等新媒体及非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整治。开展“净网”、“清源”、“固边”、“护苗”、“清朗”等扫黄打非专项行动18次。积极推进扫黄打非“六进”工作,县文广新局被评为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坚持依法行政,做好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文物领域的日常执法,加大对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依法打击非法经营活动。
(三)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安全播出。严格做好广播电视安保工作,强化平时安全播出管理,加强安全演练,多次组织对台、网的安保工作进行多角度检查。圆满完成“两会”、“G20杭州峰会”等重点时段的安全播出保障任务。将应急广播管理纳入乡镇(街道)考核内容,强化乡镇(街道)管理责任的落实。
三、坚持抓实抓细,推进文化遗产新传承
(一)找准载体,文物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顺利推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和银矿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立项申报工作。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的编制工作,启动“横山周青瓷窑址”、“林山下村双拱石拱桥”两处县级文保单位“四有”档案编制工作并认真做好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的推荐申报工作。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防控系统建设,实施“黄绍竑公馆”、“王家祠堂”等省级文保单位文物平安工程。在全市率先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登录可移动文物345件。云和县可移动文物精粹图录《箬水遗珍》编辑定稿。开展“采真里”等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改造范围内文保单位保护工作。石塘镇双港村夫人庙、紧水滩镇饭甑砻村平水王殿等急需修缮的文保单位(点)的修缮维护工作圆满完成。
(二)重视申报,强化非遗保护基地建设。八步洪拳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遗保护名录;瓯江水上蛟龙节、云和讨火种习俗入选第六批丽水市非遗保护名录;公布第五批云和县非遗名录、第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加强非遗基地建设,浙江新云木业集团有限公司(木制玩具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赤石云栖木屋建立“宣蔚陶瓷”市级非遗体验点;元和街道包山村建立包山花鼓戏传承基地;在中山广场建立传统戏剧广角。加强宣传力度,包山花鼓戏《大花鼓》获浙江传统戏剧展演展评活动“展演奖”;承办丽水市首届传统戏剧展演包山花鼓戏专场,组织云和县首届传统戏剧培训班。深化“非遗进校园”活动力度。探索非遗制作技艺产业化,组织木制玩具创意作品《绽放》参加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品及衍生品优秀设计创意展。
(三)亮点纷呈,古籍保护工作不断突破。着力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做好古籍保护宣传修复工作。全年共修复古籍189册。完成《云和县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图目》出版并举行首发式,共收录古籍1796条3258册,集中展示了我县古籍普查工作成果。我县图书馆成为浙江省首家完成古籍图目出版的古籍普查单位。
四、坚持创新提升,体育惠民开创新局面
(一)抓品牌,宣传效应成效明显。积极主办、协办“庆三八”爬山比赛、俱乐部篮球赛等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开展长汀沙滩排球节、梅竹星空帐篷节、漂流畅游云和湖等系列“六边三化三美”户外运动活动,通过特色活动的举办,吸引游客,提升影响力。成功举办第五届云和湖垂钓节暨浙江省云和湖自然水域全国垂钓拉力赛。着力打造独具云和文化品位的户外专项项目,服务于乡村旅游发展。
(二)抓项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文化中心项目招商工作,努力通过成功引进该项目,填补云和体育文化商业综合体产业的空白,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文化培训的需求。目前,该项目已顺利通过(6+1+X)评审会议。同时,积极推进县游泳池、县体育馆、县体育场等体育场所的提升改造工程。
(三)抓训练,竞技体育成效明显。坚持“体教结合”,科学布局业余训练基地,合理设置业余训练项目,挖掘、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升青少年业训水平,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成功承办了浙江省第九届中学生篮球联赛(初中男子组晋级赛)、丽水市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丽水市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等赛事。积极参加全市各项赛事并荣获佳绩。
五、坚持多措并举,党风廉政、队伍建设常抓不懈
(一)认真部署开展“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活动。围绕“归零翻篇开新局唱响文化谱新曲”活动主题,以查找短板、文体建设、发展定位等内容分别开展“查找短板篇”、“干在实处篇”、“走在前列篇”3次集中座谈讨论活动。通过讨论、走访、座谈等形式,把全体干部职工的心、气、神凝在一起,合在一块。
(二)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各项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政风行风建设,不断提升机关效能。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新部署,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分解,做好重点领域的保廉促廉工作,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三)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理论水平、服务水平、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开展“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优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初步拟定“文化匠人”工作室建设方案,积极争取对文化人才必要的政策扶持,为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被占用、挪用现象仍较为严重。近年来,省市考核指标中越来越重视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利用情况的考核。但我县仍有部分乡(镇)、村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用于避灾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与文化无关的功能所用,文化基础设施的功能、影响力很大程度被弱化。
二、文化人才队伍活力不足。文化员由乡镇(街道)实行“块管”,文化员忙于经济和行政工作多,从事文化工作精力少,基层文化发展缺乏动力。文化人才队伍整体创新能力不强,文艺创作难出精品。文艺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戏剧创作、小品表演等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问题。
三、项目建设压力较大。我局现有全民健身文化中心、非遗馆建设等11个建设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而我局已多年无大项目推进经验,项目推进工作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设施、阵地为支撑,以项目、活动为抓手,以人才、投入为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努力再创我县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抓项目,提升文体设施服务水平
一是加速推进全民健身文化活动中心招商项目进程,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细化、再沟通、再破题,全力推进项目进度,争取2017年底前启动项目建设。二是全力改造提升我县公共文化体育基础服务设施,争取完成文化中心小剧场、室内游泳馆和体育馆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同时,与相关部门做好元和广场露天舞台建设和体育场改造提升的前期规划对接工作。三是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争取从采真里项目中划出部分文化项目资金,用于非遗展示馆提升改造工程。
二、抓特色,打响云和本土文化品牌
一是精心绘制文化地图,深入挖掘“老云和”、“采真里”文化内涵,打造全县区域特色文化地标。精心发展“一乡一品”文化格局,全力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使各乡镇(街道)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招牌。继续做好文化“三下乡”工作,送百场戏、千场电影、万册图书下乡。二是加强本土文艺创作。做好新编包山花鼓灯戏《女神传奇》编创工作,努力将其打造成我县经典地方大戏;新创诗歌舞蹈《白鹭儿》;提升畲族舞蹈《竭力咯》,并组织该节目参加2017年浙江省舞蹈大赛。三是加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组织文化干部赴浙江音乐学院全员培训。争取启动“文化匠人”工作室项目,加强传、帮、带,加快培育本土文体人才,重视培养文化带头人,并积极引进高层次文艺人才,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增强文化人才自信,铸就云和文化“工匠精神”。
三、抓融合,推进文体产业互促发展
一是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积极引进云和梯田越野跑山赛,组织第六届云和湖全国自然水域垂钓拉力赛。不断满足城市居民和度假游客运动健身需求,壮大体育产业规模。二是大力发展民宿书吧。加强对已建的民宿书吧的管理,进一步扩大民宿书吧的影响力,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同时,寻求发展新的民宿书吧。三是有效提升青少年业训水平,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坚持“体教结合”,科学挖掘、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四、抓保护,推进文化传承科学化
一是继续加强文物安全巡查,做好文物保护单位修缮、维护。争取启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和银矿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县级以上“四有”档案编制工作。完成《浮云古韵--云和县不可移动文物精粹》(书名暂定)图册的编制、印刷、出版。二是做好非遗珍贵实物资料征集和保存工作,特别是“包山花鼓戏”、“汀州吹打”等濒危项目的挖掘整理及书目、音像编撰工作,并对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建立档案及相关数据库。三是继续推动非遗体验点的建设工作。计划在游家木玩推出木制玩具制作技艺体验点;在云和梯田天籁云和景区推出云和梯田开犁节非遗体验点。
五、抓规范,推进文化市场有序监管
一是提升文化市场执法技术手段,对市场更有效率的进行监管。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工作重心,以宣传、培训、检查等手段为抓手,以依法行政为准则,做好文化经营场所安全守法经营的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印刷企业落实五项制度工作,加强对印企场所的检查处罚力度。二是扎实开展“扫黄打非”系列专项行动,打造健康有序文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经营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淫秽色情音像制品、盗版教辅教材和各类侵权盗版违法违规行为。做好节假日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歌舞娱乐场所等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 。三是着力抓好安全播出工作,确保安全播出“零插播”。完善应急广播体系的管理和使用机制,推动应急广播常态化运行。
六、抓作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力度,制定“责任清单”。梳理文化工作短板、建设“阳光文化”。二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高作风效能,营造反腐倡廉浓厚氛围。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各项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创建规范化党支部创建和复评工作。推动县文化馆、图书馆内部机制改革工作。
云和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7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