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2017年度市场主体登记情况分析
2017年浙江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列为115项重点工作之首全力推进,全面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改革。云和县市场监管局积极行动,以同步梳理扩事项、同步实施齐落地、同步简化再加速“三个同步”让“最多跑一次”改革举措第一时间在全县落地,不仅让群众体会到了新举措带来的便利,也跑出了支持大众创业创新的加速度。同时注册登记工作继续简政放权,深化“宽进”,释放市场活力,着力营造“宽松准入、鼓励创业创新”的市场环境。
一、我县各类市场主体基本登记情况
(一)全县各类市场主体总量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21日,我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3664户,其中:个体户10832户,同比增长0.15%;农民专业合作社451户,同比减少6户;私营企业2180户,同比增长17.97%(个人独资企业603户、合伙企业79户、有限责任公司1497户、股份有限公司1户);内资企业201户,同比增长8.06%(国有企业23户、集体企业13户、公司制企业150户、其它企业15户).
截至2017年12月21日,我县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835848万元,其中非私营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207249万元,同比增加19.26%;私营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490244万元,同比增长28.22%。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34951万元,同比减少1.89%。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173631万元,同比增长7.19%。
截至2017年12月21日,我县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情况表
企 业 类 型 | 期 末 实 有 | 注册资本(金) | |||
总量 (户) | 与上年同期相比 | 总量 (万元) | 与上年同期相比 | ||
非私 营的 内资 企业 | 国有企业 | 23 | -4.17% | 5017 | -14.62% |
集体企业 | 13 | -13.33% | 2942 | -41.55% | |
有限公司 | 150 | 13.64% | 186938 | 20.62% | |
其它企业 | 15 | 0 | 12352 | 56.47% | |
私 营 企 业 | 个人独资企业 | 603 | 8.26% | 19675 | 6.44% |
合伙企业 | 79 | 17.91% | 55007 | 365.61% | |
有限责任公司 | 1497 | 22.40% | 553917 | 20.43% | |
内资企业小计 | 2381 | 17.06% | 835848 | 25.88% |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457 | -1.31% | 34951 | -1.89% | |
个体户 | 10832 | 0.15% | 173631 | 7.19% |
(二)全县2017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21日,全县新设立企业450户,同比增加4.90%,其中非私营的内资企业16户,同比增长128.57%,私营内资企业434户,同比增加2.84%。新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户,同比减少44.44%。今年新设个体工商户1358户,同比减少8.37%。
今年全县新设立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23225万元,同比增长33.28%,其中非私营的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8970万元,同比增加49.50%,私营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114255万元,同比增长32.15%;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989万元,同比减少55.35%。个体户资金数额28623万元,同比增加51.89%。
本年度新设立市场主体与去年同期相比
(三)各类市场主体注销情况
2017年全县共注销企业129户,同比增加5.74%。其中注销非私营的内资企业3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注销私营内资企业111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2.73%;注销农民专业合作社16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29%;注销个体工商户1398户,同比增加73.46%。
二、我县内资企业及个体户登记主要特点及分析
(一)个体工商户数量发展较快,户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1.个体工商户发展总量有所增长:截止2017年12月21日,全县实有个体工商户10832户,资金数额17363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浮动保持平稳,但资金实力增长较快。
我县个体工商户2015、2016、2017年同期发展情况
2.从个体户行业发展来看,从事批发零售业的个体户占总数的51.48%。批发、零售行业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主要行业,它不仅推动了地区流通领域的发展,而且解决了一批就业人员,使一些人员有了一定的收入来源,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更方便了地区人民的生活,丰富了百姓的消费品市场。其次是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和制造业,分别占总数的13.21%、11.12%和9.57%。
我县个体户行业分布情况
行 业 分 布 | 期末实有 | 本期登记 | ||
户数 | 资金数额 (万元) | 户数 | 资金数额 (万元) | |
农、林、牧、渔业 | 806 | 23528 | 62 | 2829 |
采矿业 | 2 | 60 | 0 | 0 |
制造业 | 1037 | 24831 | 86 | 217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 | 1 | 0 | 0 |
建筑业 | 9 | 400 | 3 | 113 |
批发和零售业 | 5576 | 79730 | 622 | 11088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75 | 3477 | 25 | 405 |
住宿和餐饮业 | 1431 | 21026 | 316 | 7760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12 | 2544 | 25 | 1373 |
金融业 | 0 | 0 | 0 | 0 |
房地产业 | 9 | 234 | 4 | 11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32 | 3250 | 34 | 676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8 | 569 | 5 | 10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8 | 382 | 2 | 2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205 | 11887 | 149 | 1453 |
教育 | 27 | 559 | 13 | 19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32 | 556 | 8 | 262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2 | 597 | 4 | 46 |
合计 | 10832 | 173631 | 1358 | 28623 |
3.为了保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健康发展,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有效监督、管理,保证数据库的相对准确。今年以来,我局针对数年未进行年报,或无实际经营,无法联系经营者的个体户进行市场出清行动。2017年全年,行政许可科联合各基层所共清理注销个体户1398家,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总体市场主体增量,但大幅度增强了我县的市场主体活力。
(二)内资企业继续优化调整,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我县内资企业2015、2016、2017年全年同期发展情况
项 目 | 单位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一)期末实有 | 户 | 189 | 186 | 201 |
注册资本(金) | 万元 | 162402 | 173785 | 207249 |
(二)本期登记 | 户 | 10 | 7 | 16 |
注册资本(金) | 万元 | 4300 | 6000 | 8970 |
1.户均投资规模呈现扩大趋势。2015年全年189户,注册资本162402万元,户均注册资本859.27万元;2016年全年186户,注册资本173785万元,户均注册资本934.33万元;2017年全年201户,注册资本207249万元,户均注册资本1031.09万元
2.内资企业以公司制内资企业为主,其次是国有企业,两者数量占了内资企业总数的87.56%。
3.内资企业从行业来看,以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两者数量占内资企业总数的41.79%;从注册资本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首位,占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总数的59.62%。
(三)私营企业总量稳中有升,经营状况不断好转
政府部门采取各项强有力的措施扶持、引导、提升企业发展动力,营造全民创新创业氛围,加之企业自身的努力,使我县私营企业发展总量稳中有升,发展规模有所提高,经营状况不断好转。从私营企业新登记情况来看,数量呈现递增趋势,说明企业经营发展形势有所好转。
我县私营企业2015、2016、2017年全年同期发展情况
1.全县私营企业发展总量继续保持了增长,截止2017年12月21日,全县实有私营企业2180户,注册资本62859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7%、28.22%,新登记私营企业434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84%,注册资本11425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15%。
2.本期新设立的私营企业以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为主,其中:批发零售业177户占新设立企业数的40.78%,制造业110户占新设立企业数的25.35%,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建筑业、教育及住宿和餐饮业,但是金融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发展薄弱。
3.从产业结构上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是私营企业的三个主要产业。从注册资本(金)上看,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居前三位,这三个行业的注册资本总额占全部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67.28%。
我县私营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表
行 业 类 别 | 期 末 实 有 | 本 期 登 记 | ||
户数 | 注册资本(出资金额万元) | 户数 | 注册资本(出资金额万元) | |
农、林、牧、渔业 | 121 | 31149 | 11 | 1996 |
采矿业 | 9 | 7354 | 4 | 936 |
制造业 | 955 | 219374 | 177 | 31468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49 | 8546 | 3 | 1200 |
建筑业 | 55 | 46371 | 17 | 4640 |
批发和零售业 | 545 | 79330 | 110 | 1947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9 | 9595 | 2 | 5000 |
住宿和餐饮业 | 31 | 11771 | 4 | 2200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7 | 3462 | 8 | 185 |
金融业 | 6 | 12200 | 1 | 0 |
房地产业 | 52 | 29491 | 11 | 731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19 | 124271 | 29 | 2697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2 | 18019 | 21 | 474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4 | 3848 | 5 | 503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66 | 17867 | 19 | 6147 |
教育 | 9 | 1620 | 4 | 350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5 | 1511 | 1 | 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1 | 6036 | 8 | 955 |
其他 | 1 | 10 |
|
|
合计 | 2180 | 628599 | 434 | 114255 |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发展下降。
2017年12月21日止,我县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51户,其中分支机构11户,出资总额34951万元,成员总数2899人,其业务范围包括了农业生产资料购买、种植业、农产品销售、养殖业等行业,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倾向于承办家庭农场,故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设立总数发展速度减缓,今年全年我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户,出资总额98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44.44%和55.35%。。
三、从登记情况分析目前我县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我县各市场主体都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增长迅速,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部分市场主体生存周期短,淘汰率较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体工商户和小型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已逐渐丧失,每年既有一些企业诞生,也有大量的个体户和小企业停产、转产、搬迁或倒闭,尤其是部分具有季节性性质的个体户。
(二)企业规模善小、档次低,市场抗风险能力弱。从登记情况看,我县主要以木制玩具生产企业为主,占全县工业生产总值的50%以上,此外有轴承加工生产、旅游、房地产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 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低附加值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品质档次不高,品种单调,多数企业市场竞争力低。
(三)产业结构布局欠佳,发展空间有待拓宽。从总体登记情况看,第三产业的比重过大,约占70%,新登记注册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同时,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型产业发展较少。
(四)人才、科技实力等与市场主体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社会进步要以人为本,市场主体的发展也遵循着以人为本的规律。我县已有市场主体的人才队伍,大部分是土生土长,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专业知识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旦失利便一蹶不振。
四、我局创新和深化服务举措,助力市场主体发展的情况
(一)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以个体户便利登记试点为契机,加深与企业群众的联系,实现“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推进市场监管系统“最多跑一次”更加深入、更接地气。推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面开展。同时加强对“浙江政务服务网”及“浙江全省电子化登记平台”运用宣传,指导企业运用“政务服务网+互联网”进行网上申报登记,尽量实现让数据 “多跑路”,换取群众“少跑腿”。目前共受理“最多跑一次”事项6000余件,惠及5400余户市场主体。同时利用“电子化登记平台”网上申报成功办理140家企业登记,名称预先核准146条。
(二)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打造“最优环境政务县”为契机,实行市场准入“非禁即入”,积极推进“先照后证”、“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顺利开展。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逐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巩固落实前置改后置,及时推送信息至双告知共享平台,严格执行“双告知”制度,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提升我县产业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我县企业“五证合一”率已达九成,收录“多证合一”信息234条,推送“双告知”信息1675条。
(三)积极创设服务载体,优化服务环境,在创业项目落地上、在支持助推创业上,强化政策落实,凝聚发展力量,助推全民创业显成效。坚持支持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出台有关政策,积极开辟“个转企”和招商引资企业登记绿色通道,推进“个转企”工作提质扩面,继续落实局长代办制,全程跟踪帮扶重点企业顺利实现登记。截至目前,今年我县已完成个转企36家,其中公司33家,个人独资企业3家。
(四)大力宣传注册资本新政,将宣传工作融入到日常巡查中,并充分调动5个监管所的作用,不断拓宽宣传覆盖面,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鼓励有资质的商户直接办理公司、个体大户直接转型为公司;另一方面,引导具备规模的“个转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二次转型”升级为公司制企业。
五、下一步主要工作思路
(一)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个体户改革登记试点为契机,加深与企业群众的联系,实现“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推进市场监管系统“最多跑一次”更加深入、更接地气。加强与快递企业交流,以线上全流程办理代替线下跑,逐步实现办事“零上门”,力争建设“办事程序最简、审批最快、时间最短、服务最优”的“四最”办事窗口。逐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巩固落实前置改后置,及时推送信息至双告知共享平台,严格执行“双告知”制度,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步伐
以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服务,对县重点企业、招商引资企业提供全程跟踪零距离服务,帮助企业顺利实现生产。积极发挥工商职能,帮助企业查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进企业理清发展思路,转型升级提高竞争能力。
(三)加大品牌、人才建设,实现转型升级
不能仅仅关注于市场主体量的实现上,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质的提升去。一方面,要将产品做精做细,努力创建自有商标,树立品牌意思;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建设,坚持人才兴业、人才促市、人才强县战略,加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秉承市场监督管理职能,促进服务优先
继续深化行政效能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增强全体人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营造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树立工商良好形象。继续发挥指导功能,加强登记注册行政指导,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和融资环境。
云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7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