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4年,云和县文广新局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创建的总体目标,抓重点、攻难点、求亮点,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全县文化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推进文化“三下乡”活动。继续开展送百场戏、千场电影、万册图书下乡活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和社区流动。上半年,我县开展了以“五水共治”、“美丽县城”创建等为主题的送戏下乡演出68场,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积极宣传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开展送电影下乡1148场,送图书下乡7400余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二是积极推进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强对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标准运动场的管理与维护,并免费对外开放。上半年,县图书馆共采购图书7800多册,接待读者 6.3万人次,外借图书4.2万册次。县文化馆内多功能排练厅、展览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场地免费对外开放。同时,免费提供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培训。努力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群体的艺术需求,使全县数万群众享受免费文艺服务,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
三是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礼堂建设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建设文化礼堂,提高文化礼堂利用率做好筹备工作。启动云和民俗风情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工作,目前,该展馆设计方案已出炉。
二、打造精品、创响品牌,努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是节庆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春节期间,全县168个行政村中有76个行政村(占45%)参与自办“乡村春晚”,近万名农村群众参与到春晚活动中。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极大挖掘了蕴藏在基层群众中的文化热情,将农村文化氛围推向高潮。同时,我县还成功举办了2014年“新春茶话会”文艺演出、庆“五一”全县职工第二届排舞比赛等节日节庆文艺活动,极大丰富节日期间群众文化生活,形成浓厚的节庆文化氛围。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推进。充分利用110个“童话广场大家乐”文体活动点资源,开展群众业余文化活动,逐步在各广场点形成“天天广场舞”现象,营造了良好的群众文化氛围。同时,我局还逐步引导广场舞走向行业自律,着手组建云和县童话广场大家乐协会,并构建发布全县文体活动分布图,方便群众更好参与到文化活动中。
三是民俗文化活动品牌化发展。春节期间,包山花鼓戏传承基地包山村组织花鼓戏班开展省级非遗项目“包山花鼓戏”走进文化礼堂巡演活动,活动遍及全县各乡镇(街道),共演出15场,观众达到3000多人次。上半年,我局还举办了以“牵手崇头境·相拥畲族情”为主题的畲族三月三传统民俗活动,包含浓厚农耕文化的第八届梅源梯田开犁节。使我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全面保护和有效传承弘扬,并逐步推动形成云和“特色非遗”品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
三、加强规划、推动传承,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
一是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点)的修缮、规划工作。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门桥”修缮工程及“福仙宫-拜亭”、马夫人庙等县级文保单位(点)的修缮(加固)工作。加强宗祠的修缮保护。正式启动毛氏宗祠的修缮工程和李氏宗祠、杨氏宗祠的修缮方案编制有关资料采集工作,并报送省文物局。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必要性评估上报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根据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统一部署,完成了云和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汇总的核查校对、设备购置等工作,并根据省普查办要求,同步推进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非遗项目申报、保护和传承工作。积极组织各类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做好现有项目的保护管理工作。启动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做好云和非遗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开展非遗教学基地验收工作。开展“服务非遗传承人月”活动,走访慰问非遗传承人、召开非遗传承人座谈会,组织传承人参加非遗展演。精心挑选非遗教学基地,做好“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承及宣传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云和非遗,体验云和非遗的独特魅力。
四是认真做好文化遗产日宣传工作。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我局立足实际,突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包山花鼓戏《大花鼓》参加“浙江好腔调——浙风越韵”非遗展演活动,并获得“浙江好腔调”奖。举办“保护文化遗产添彩美丽云和”为主题的非遗展演活动,充分展示我县非遗项目包山花鼓戏、汀州吹打、沙铺山歌的独特魅力。开展文化遗产法律法规咨询及展板展出活动,现场分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共计500册。积极推进文化遗产的普及,提高人人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服务发展、严格监管,文化市场规范繁荣有序
一是着力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强化日常巡查和“扫黄打非”、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网吧整治“零点”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与全县各文化娱乐场所业主签订了《经营业主守法经营责任书》做好文化市场经营监管和安全监管工作。上半年出动检查234人次,检查171家次经营场所。发现违规经营19家次,举报(督查)受理5件,行政处罚立案调查4件,办结案件3件,警告3家次,罚款16000元,有效地净化全县文化市场。
二是着力加强文化市场法律宣传。认真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联合县图书馆、县文管办等单位开展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发放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宣传册300余份。6月,我局还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举办了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应急救援演练防安全知识培训,来自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负责人、从业人员50余人参加了活动。
三是文物巡查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定期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巡查,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安全隐患通报相关部门。上半年,我局组织出动文物执法安全检查检查52人次,重点抽查了我县国保单位银矿遗址1处5点(黄家畲银矿洞群、黄家畲冶炼遗址、回龙山矿工摩崖题记、矿工起事山寨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文保单位2处,检查人员当场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尽早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五、加强宣传、明确定位,文化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上半年,我局以推介宣传为抓手,不断提升我县文化产品对外影响力。组织玩具企业参加了第九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包括传统木玩、益智类木玩及一些衍生产品等200多种木玩产品吸引了大量客商与中外宾客云集我县展位参观。云和叶氏哥窑应邀参加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在位于法国卢瓦河畔的达芬奇故居——克洛·吕斯城堡举办的“创新天地——中法工艺大师的巅峰对话展”, 引起了来自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6月,我局又组织叶氏哥窑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举办《太璞古香》传世哥窑传承展,更好地展示了“传世哥窑”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六、全民健身、提高水平,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一是认真开展云和县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目前,我局已基本完成了场地摸底、调查登记等工作,准备着手普查数据录入。
二是以群众体育为基础,推进全民健身开展。举办了第二届全民体育节“迎新春体育游园活动”、中小学生乒乓球赛,承办了浙江省自行车系列公开赛(第三站)山地车云和梯田爬坡赛等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掀起了新一轮全民健身新高潮。
三是以竞技体育为发展引擎,推进各项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今年省运会参赛的运动员的管理训练工作,责任到人。上半年,我局组织运动员参加2014年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比赛并荣获第四名。梅源中学参加全市校园足球比赛获女子组第二名并将代表丽水市参加省校园足球联赛。参加2014年丽水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并获第一名6个,第二名7个,第三名6个。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乡镇文化员队伍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文化站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是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当前群文专业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已成为群众文化工作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县文化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山水童话”特色的现代化生态休闲旅游名城战略部署,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设施强文、人才兴文、特色立文、精品升文、产业壮文”为总体思路,创新管理,强化服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以村级文化活动室为基础,以文化示范户和文化文明户为补充的四级文化工作网络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创建市级文化强镇,不断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
二是在充分利用好文化礼堂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添置文化活动设备,大力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二、以实施文化人才工程为抓手,提高文化人才队伍支撑力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进一步确立“以人兴文”观念,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进一步理顺乡镇文化员管理体制,加强对文化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建立健全文化艺术人才的评估、激励和培养选拔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积极培养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术、文化能人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承民间民俗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三是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造就一批文化拔尖人才、领军人物、重点文化人才、基层文化骨干,使云和成为富吸引力、具创造力的文化人才集聚地。
三、以打造特色品牌文化为目标,加强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是继续开展“春泥计划”、“百名农村文艺骨干”培训班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乡镇、街道(社区)、学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文艺活动的辅导和指导。不断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富有我县地方特色的作品创作,做好品牌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争取推出一批体现我县创作水准和具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
三是以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为前提,努力实现文化活动品牌化、常态化。继续开展“百场戏、千场电影、万册图书”三下乡活动。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演出活动不少于8场。以文化礼堂和农村文化活动室为载体,以民间民俗艺术月活动为平台,繁荣农村文化活动。
四、以强化市场监管为重点,健全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一是加强对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执法档案科学管理水平,规范管理文化市场处罚案卷,更加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文书。
二是着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履职能力。切实加大对网吧、歌舞、游艺等娱乐场所执法检查力度,合理调配执法人员,加大对网吧、歌舞、游艺等娱乐场所的执法检查力度。
三是要加强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力度,建立完善营业性演出活动的信息通报和协调配合机制,健全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五、以保护和利用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和传承云和历史文化资源。
一是不断加强地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基础保护工作,加大挖掘力度,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国家级及省市各级项目的申报工作,推进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认真做好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做好云和民俗风情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布展等相关工作。
二是做好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积极推进汀州吹打、花鼓戏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进文化礼堂展示演出。在进一步做好梅源梯田开犁节等地方重大文化活动开展的前提下,将致力于童话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提炼和融合,合力为“童话云和”灌注童话灵魂,共建“小县名城”。
三是继续增强文物安全意识,推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加强文保单位安全巡查和文物库房安防、技防的检修维护,加大对以古建筑为主的文保单位及文保点的修缮维护,确保文物安全。有序推进我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六、以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工程。
一是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推动“体育惠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基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室内游泳馆建设工程,争取在2014年开工建设。广泛开展“体育下乡”活动,把体育资源送到农村、送进农家。全年举办大中型体育赛事活动覆8场以上。不断满足我县市民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掀起全民健身新高潮。
二是认真做好体育休闲产业的规划谋划工作。以我县现有体育工作为基础,结合旅游景区建设,充分发挥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规划建立一批野营、拓展体育休闲基地,推进体育休闲产业的形成。
三是提升青少年业训水平,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坚持“体教结合”,科学布局业余训练基地,合理设置业余训练项目。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队员选拔、训练组织、考核奖励等方面建章立制,挖掘、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升竞技体育整体实力。
四是全力备战2014年省运会。认真做好参加第十五届省运会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经费有保障,训练有成效,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力争在省运会上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