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石塘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任务要求,立足本镇实际,紧抓机遇提速度,务实创新求实效,真抓实干优发展,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局面。
(一)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我镇按照“提升一产、调优二产、突破三产”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1~10月份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11万元,实现工业产值为4.45亿元,同比增长24.8%,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4.83亿元。
1、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组成十人招商小分队,坚持“一把手”招商。1-10月份我镇多次组织人员赴苏州、杭州、温州、丽水、湖北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实现合同利用县外内资为1.3亿元、实际利用县外内资为3130万元,完成了年度任务的325%和157%。与3家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分别是:杭州宏辉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精品龙井茶园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为3000万元;云和县永顺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机制建筑砂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莲都客商投资建设的浙江帝尔森家私有限公司木制家私精加工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
4家实际完成投资的企业分别是:浙江嘉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上坪农业开发基地项目,实际到位资金650万元;云和县汇田实业有限公司的叶蜡石深加工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500万元;云和县永顺实业有限公司的年产15万吨机制建筑砂生产线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80万元;浙江帝尔森家私有限公司的木制家私精加工生产线项目,实际到位资金600万元。同时,我镇现在谈的项目有6个,其中湖北丹江口市莲都籍浙商投资新建的生态旅游观光体验园项目、彩虹集团公司投资新建的光伏发电项目,浙江华尚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洁净能源多联产项目等5个项目极有可能会成功引进。
2、农业主导产业优势持续扩大。坚持“重抓茶叶、稳定板栗、提升油茶”的思路推进农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茶叶效益不断提高,今年截至目前新增茶叶种植面积800多亩,已完成县委下达的800亩的任务要求。新增茶叶加工户75户,新增茶叶加工机器331台,实现茶叶产值1.8亿元。茶叶品牌建设有新拓展,“仙宫雪毫”添青茶又获“丽水名牌”商标殊荣,“天清立体农业生态示范园”顺利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并被授予“丽水市标准化品牌推广单位”称号。正在积极谋划石塘茶叶生态加工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80万元,占地面积15亩,目前正在实施项目设计规划、立项及前期基础性工作。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容纳60余加工户500台机器同时进行茶叶加工。在做大茶产业的同时,积极稳定板栗产业和提升油茶产业,完成了350亩生态板栗林高效提产试点项目建设,今年板栗产量达1950吨,售价相较于去年提升了15%,产值达到1755万元;完成了300亩油茶林低产改造,进一步壮大了“春夏产茶、秋季产栗、冬季产油”的四季循环生态富民农业产业。
3、农家乐民宿经济稳步发展。积极做好一二三产结合文章,努力在农家乐民宿经济发展上下功夫,结合无违建现场会示范点建设,全力打造农家乐民宿经济产业集群。“石塘渔村”初具规模,共发展农家乐经营户13家,截至目前,今年全镇共接待游客超18万人次,实现营业额630多万元,接待人次和营业额相较于去年同期增加30%以上。民宿方面,今年截至目前已新增床铺150张,预计今年可增加床铺220张。另外,积极做好对农家乐的政策宣传、服务引导,把农家乐民宿发展作为我镇第三产业发展、品质提升的重点来落实。
(二)重抓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镇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围绕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和创建全省首批“无违建乡镇”的目标,切实加快山水童话乡村建设步伐,发动全社会参与农村环境整治,不断提升乡村面貌。
1、五水共治专项行动深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设立了镇、村两级河长,将镇域内龙泉溪、大坑、泉溪、石塘坑、石门坑等5条县、镇级河段和南坑、下坑、坪地坑等91条村级河段划分为103个责任包干段,设立公示牌、挂出作战图、亮出明细表、落实责任制,将治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立足项目抓治水,加快农村污水设施建设步伐,完成竹子坪、下坑、泉溪3个村的污水处理建设项目立项工作。三是积极争取治水帮扶资金。我镇主动包装治水项目,带着项目主动到联系单位争取资金支持,现已争取到市人大、市军分区、市经信委、市畜牧兽医局等联系单位的治水资金100多万元。四是强化后续管理。实施村庄河道全天候保洁,建立每周督查、每周点评、每周反馈的巡查督查机制,并及时下拨资金对在灾害中损坏等河道进行维护、加固,保障河道畅通。今年,我镇先后发动干部群众7000多人次,对镇域范围内的223.8公里河道进行了6次大整治,共计发放治水倡议书10000份,张贴标语600份,悬挂横幅20条。彻底消灭了垃圾河、黑河、臭河,并始终确保河道清洁。
2、无违建乡镇创建工作富有成效。一是凝聚合力。我镇按照创建全省第一批“无违建乡镇”的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任务,级级落实责任,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工作。组织镇村干部落实人员到户、政策到户的“两到户”要求,营造氛围,从正面引导群众参与创建。二是重抓控新。采取修编镇村规划、开展宅基地跨社试点、镇村两级严密巡查相结合,从源头上杜绝新增违建发生。三是狠抓治旧。打好违章建筑拆除、违章建筑处置、示范点改造提升的组合拳,分批分量处置存量违章。截至目前,全镇34个行政村全部成功创建无违建村居,累计拆除违章1.79万平方米,改造旧村185户1.9万平方米,改造旧厂区7500平方米,处置违规建房148户、处置率达到90.8%。成为全市第一个接受“无违建乡镇”考核验收的乡镇,成功打造了西滩头全市无违建创建现场会示范点。
3、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全面推进。重点抓好“5+1”美丽乡村项目建设,“5”就是抓好桑岭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西滩头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小顺3A级景区化示范村、金山下特色村和规溪特色村等5个重点区块建设,“1”就是抓好“十里云河、闲趣渔家”美丽乡村样板风景线石塘段的整治。今年以来项目已投入资金2955万元。一是桑岭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已投入资金1469万元。完成一期、二期42幢民居顶瓦修复,生态公厕、入口门楼、通村公路防护工程、高压线路改造等项目。正在实施低压线路和网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古道古街巷建设、古民居构件修复。另外,廊桥已完成桥墩建设的50%,1400米生态河堤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内可以完工。二是西滩头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项目。结合无违建现场会示范点建设,已投入资金1070.9万元,完成了道路建设8500平方米,立面改造2.5万平方米,填方1万立方、绿化8000平方米,人行道建设3600平方米,新建生态公厕1座、候车亭1座。三是小顺3A级景区化示范村创建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340万元,农房改造基本完成,顺利通过市里初验,其中外墙立面改造1.5万平方米、屋顶改造2万平方米,完成了文化长廊、抗战浮雕墙、入口门楼、主街道两侧人行道、村内9条小巷的环境整治及绿化提升、主街道沥青铺设等工程建设;正在实施外墙立面改造和污水管网等建设。景区化示范村红色文化体验区项目已按规划设计要求正在实施建设。四是金山下、规溪特色村项目。金山下“一般村”计划投资140万元,目前屋顶修复和古构建修复正在施工,已完成工程量的65%;规溪“特色村”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和评审论证,预计年内能够实施。五是6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目前高畬村已完成,另外,长汀、小顺、湖滨、岭足、石门坑、下坑等6个村均已开工建设,湖滨、岭足、石门坑、下坑等4个村进展较快,目前各个项目均在按照时间节点强力推进。六是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了规溪至长汀沿线环境提升工程,共投入资金180万元,完成违章拆除3500平方米、立面改造1.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6000多平方米。同时,结合“五水共治”工作,加大工作落实,以村为单位设立村保洁员,建立保洁员制度、监督员制度,使我镇保洁绿化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今年以来我镇共落实保洁经费77.78万元,全镇设置垃圾桶1000余只,保洁提示牌200处。
(三)积极落实项目推进,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1、土地综合治理项目。今年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的土地开发任务数是800亩,其中,今年计划完工的项目16个2770亩,2015年完工项目2个509亩。截止目前,16个项目2770亩已全部动工,根据总工程量合计,目前全镇总的实施进度为90%以上。根据施工情况,今年我镇可完成的项目有12个共960亩。
其中,横山头村泗洲亭项目目前已通过竣工测量;叶村坪村公德岭、规溪村牛栏坛等2个项目已测量;张川村大岗、叶村坪村马安山、大岗山村山背湾、石门坑村深渡坑、石门坑村马蹄山田湾、张兰村外湾、桑岭村石亭、泉溪村大屏山、叶村坪村桃树崛、金山下村老虎坪、泉溪村大屏山等11个项目正在测量;另有2个项目叶村坪村锯板坪、坪地村大坑头,作为明年提升水田的项目。
2、水利设施项目。投资1132万元的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山塘综合整治已完成,灌渠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投资1500万元的泉溪流域农业综合治理开发已着手开工,目前施工队已经进入各村,工程进展顺利,今年能达到整个工程量的50%。投资1396万元的瓯江治理工程云和县龙泉溪治理工程小顺至湖滨段水利项目,已开始政策处理工作,马上进入招投标程序。
(四)抓民生优服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社会服务管理不断提高。
计划生育工作。坚持把服务农民,改善民生作为乡镇工作的基本目标来抓。扎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截止10月底,全镇计划生育率为93.3%,长效节育率80.26%,综合节育率93.26%。征收社会抚养费34.75万元。社会保障工作不断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加7219人,完成率105%。完成社会保障卡发放7037人,预计今年能达到8200人。前三个季度完成医疗救助31人次、发放救助金额13.16万元,发放救灾款11万,惠及农民224人,另外,做到低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基础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扎实抓好小学和学前教育工作,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100%,认真落实校园安保工程。农村文化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升。顺利完成石塘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小顺、规溪村文化礼堂春节晚会、规溪村六一节放飞梦想暨启蒙开智活动、非遗物质文化展览等文化活动,石塘村“重阳节敬老孝老”等活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全镇34个行政村的集体产权改革,做到清产核资、确权确股,所有行政村建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全年培训农民1128余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5980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7308万元。农村公共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公共安全监管责任制,加强各类安全隐患排查,统筹做好企业(矿山)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水上安全、消防安全、农业生产安全等各项工作,全镇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五)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认真组织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不断深化住村联心制度。按照“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要求,扎实开展“入户走亲”活动,通过民情档案、口袋笔记等载体,实现干部住村“四到位”,即“家家户户都走到、生产生活都看到、困难问题都问到、实事难事都办到”,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共完成民情档案34本,记录口袋笔记70余本,全镇干部已基本走访全镇所有农户近4000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000多个。不断创新便民利民措施。以镇行政服务中心为中枢,上衔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下接各村服务站点,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并依托网络媒体,打造立体服务体系,实现了服务到边到点。在服务过程中,推行“微笑服务”理念,要求做到“三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暖心、一句好走相送”, 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镇行政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1.3万人次,各村服务站点合计接待群众3万人次。不断提升干部服务能力。以周一夜学、例会、村党员会议等为学习交流平台,坚持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以“三懂三善三能”为主要内容的能力提升行动,即“懂政策,善宣讲,能够服务农民创业致富;懂农事,善沟通,能够服务农民发展生产;懂民情,善协调,能够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促进干部能力提升。5月份,在全镇开办了技能型镇村干部培训暨评茶员培训班,目前,全镇有三分之二干部获评茶员职称。
虽然今年以来我镇各项工作推进比较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尽如人意。茶叶、油茶等优势产业缺少强有力的品牌支撑,导致经济效益增长较缓,同时茶叶加工户不能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影响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任务仍然很艰巨。二是产业发展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由于土地指标限制,桑岭新村建设难以推进,影响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进度。
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石塘镇将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主线,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抓好整改为契机,重点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童话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统筹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初步思路如下:
一、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不懈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不懈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以群众路线教育成果为基准,在全镇机关干部、农村党员干部中掀起防止“四风”问题回潮反弹,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高潮。着力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为民办事能力。一是强化制度建设。把干部制度建设摆在更重要位置,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按照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的要求,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及时将教育实践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推进“四风”整治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常态化。二是继续抓好整改落实。继续抓好既定整改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落实项目。对整改完成的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去;对一些需时间跨度的整改落实工作,则做好细化、可行的计划与分工;对一些有难度需解决的问题,做好分析与化解。总之,要把查找出来的问题及时地整改到位。三是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把党员干部在这次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巨大热情和干劲,转化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富美石塘”建设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担当奋斗精神,大兴干事文化,以敢于担当、敢闯敢试的勇气推进工作创新,继续打好“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攻坚战,切实规划好我镇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
二、抓特色产业培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根据“生态立镇、旅游兴镇、茶业富镇”的发展战略,积极在产业培育上做文章,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民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主线,围绕茶叶这个产业做文章,进一步整合仙宫雪毫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利用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发动全民创业,积极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坚持“重抓茶叶、稳定板栗、提升油茶”的发展思路,继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积极推进茶叶加工园区建设,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切实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和茶文化的挖掘培育,要通过举办各种茶叶相关活动如茶博会等途径提高石塘茶叶的知名度,加强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络建设,努力把石塘打造成为浙西南茶叶生产重镇。在抓好主导产业的同时稳步发展高山蔬菜、瓜果、中药材等其它补充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进一步加快发展养生养老乡村休闲旅游业。基于石塘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重点将是力争小顺景区和石塘峡—规溪休闲旅游项目能早日谈妥,尽快启动。通过大景区、大项目的辐射带动,再配以小顺农家乐综合体、西滩头“石塘渔村”、桑岭—金山下古民居村落、仙茶谷山庄等特色点的打造,铺开石塘乡村旅游网络,逐步发展石塘养生养老旅游产业。
三、立足长远、精心谋划,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把山水童话乡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有机结合“四边三化”、“双清行动”、“三改一拆”等工作,打造样板精品旅游线路。精品旅游线路自高速出口开始,沿53省道、从西滩头、石塘村、湖滨、小顺、高畲等村庄,一直到长汀。发动村干部、党员带头,全民参与整治农村环境,进一步提升乡村面貌。一是重点是续建桑岭古民居保护村,在前期完成线路改造、农户搬迁、新村建设、民居修复、古道建设等建设基础上,明年主要完成等工程建设。二是续建小顺特色村(农房改造示范村),着力打造烙有红色印记的瓯江第一村。三是新建西滩头农房改造示范村(高速出口整治点),投资约200万元,主要完成道路硬化、立面改造、公共绿化等建设,进一步扮靓“石塘渔村”。四是推进金山下、规溪古民居保护建设,主要完成乱建房屋拆除、民居修复、民居防火等基础性工程建设。五是按照创建“无违建”县的标准要求自己,根据任务要求,一丝不苟的抓好“三改一拆”工作。六是提升旅游业民宿发展。进一步加大农家乐民宿经济的宣传、发动、服务力度,积极拓宽农家乐民宿经济发展思路,力争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增强石塘经济发展活力。根据石塘的实际,将招资引资的重点确定在以养生、养老为主的休闲旅游产业、立体生态农业和茶叶、油茶深加工等方向上,并更加注重产业的结合发展。尤其是一三产业的结合。做深做细项目库和项目前期。在招商方式上采取“选择性”招商、“一把手” 招商、“立体式” 招商和“服务性” 招商、充分利用优质的自然环境,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并积极发挥石塘籍外出创业商人和在石塘创业商人的资源优势,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在招商平台上借用外力,积极借助县工业园区平台来引进客商,弥补石塘土地资源缺乏的招商弱势。在招商对象区域选择上将温州、宁波、台州、杭州、苏州等地作为重点指向,完善招商小分队,主动“走出去”开展对接,优先加快跟进正在洽谈的招商引资项目:一是湖北丹江口市莲都籍浙商投资新建的生态旅游观光体验园项目,总投资为1.5亿元,目前投资方已完成项目选址的考察,项目拟落地在我镇滩下村与朱村埠头区块;二是浙江华尚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洁净能源多联产项目,总投资为2.5亿元,目前投资方已在我县完成选址考察以及对原材料资源的调查工作,我镇于10月中旬赴杭与投资方再次对接,现项目拟落地在县工业园区内。
五、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使信访维稳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安全的重要保障,并以信访维稳作为稳定工作的主线,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加强镇村文化场所和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本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二是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就业服务、医疗救助、养老保障和困难群众救助,兑现各项惠民政策。三是狠抓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基础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中共石塘镇委员会
石塘镇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