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2013第一期社务信息
索引号:148480557/2013-11408     发布机构:县供销总社     发布时间:2013-01-14 15:56:16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我县参加市供销社“供销合作社与我”征文活动中成绩喜人

  根据《关于举办“供销合作社与我”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丽供学[2012]1号)文件的要求,云和县供销社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踊跃参加,共报送4篇作品参加评选,经评审,在全市评选出的10篇获奖作品中,我县供销社刘大伦同志的《绿谷天使》获得一等奖,叶有青同志的《牢记办社宗旨 把支农服务当作人生第一追求》获得三等奖的可喜成绩。

  附:一等奖获奖作品。

  绿谷使者

  云和县供销合作总社  刘大伦

  峰峦叠嶂、山清水秀的浙南山区,素有浙江绿谷之称。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温润的亚热带气候,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环境,历来是黑木耳、香菇、灵芝等食用菌的产地,此外,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农产品:春天到来了,有漫山的竹笋,遍野的蕨菜;夏天来临,有皮脆汁丰的雪梨,有味美甘甜的黑李;秋天到了,满坡的板栗咧嘴诱人,冬风吹起,酥香的鱼干开始上市……

  由于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如何把丰富资源转换成经济效益一直是困扰山里人的难题,也是千家万户的企盼。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涌下,云和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从此,专业社担当起使命,将当地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深山老林辗转运往沪、杭、甬、温等都市,把这些风味独特的农产品送到大都市场,成为城里人的美味佳肴。

  一、阵痛与生机

  如果把市场经济比喻作波涛汹涌的浪潮,那么,一直生长在计划经济环境里的供销社就犹如一条泥土筑成的堤坝。从1988年至1998年十年间,全国城乡供销社系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危机。云和县供销合作社也不由自主地走进了这段充满坎坷的路程,县供销社在风雨飘摇中经历了阵痛,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出一条生存之路?

  生机往往潜伏在危难之中。当初从收购推销农产品起家的供销社终于在寻寻觅觅之中悟出了生存的哲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供销社的希望还是蕴藏在农产品中。云和县是一个总人口仅11万人的小县,县域内有98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境内有浙江省第二大人工湖—云和湖,长期的刀耕火种使这里的山水资源未受现代工业的污染;逶迤的群山,连绵千里的林海,使这里积蓄了丰富的山林资源,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云和人就地取材,利用山里的杂木制作加工玩具,历经二十多年的探索,使这些小玩艺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木制玩具产业,1994年在全国首届百家特色之乡评比活动中被命名为“中国木制玩具之乡”。

  随着玩具业的兴起,产生了大批的废弃物—木屑。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种植黑木耳的云和人利用这些废弃物大量培植黑木耳、香菇。说起云和的黑木耳就势必追溯它的成长之路:1960年,云和县科技人员在传统黑木耳自然接种的基础上,经多年的研究,从野生黑木耳提取孢子,历经数十年的培养发展形成“新科”黑木耳菌种,使之成为食用菌中之王。改革开放使长期蜗居深山的菇农觉醒过来他们开始凭借自己一技之长,到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省份从事食用菌异地开发,走南闯北的菇农们将异地生产的黑木耳纷纷运回云和后出售到各地,云和黑木耳由此迎来空前的发展时期,培植黑木耳已成为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

  1999年1月,经历过改制这一阵痛的云和县供销社痛定思痛,看准了本地食用菌生产这一资源优势,适时地成立了云和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把做大做强黑木耳定为“主餐”。

  二、“身份证”与“护身符”

  早在1988年,云和黑木耳就注册了“山兰”牌商标,并曾经获得过巴拿马金奖和省农展会金奖。由于忽视了品牌和质量管理,黑木耳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并未从中得到多少裨益。为此,县专业合作社重新注册了“山兰”商标,并由单一的黑木耳扩展至冬菇、干香菇、灵芝等食用菌及干蔬菜,计划发展成“山兰”牌系列产品,这一着无疑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使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山兰”系列产品如期走进都市,云和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实施了三步走:首先,请专业部门为“山兰”牌黑木耳进行包装形象设计,一次就为它量身定做了五个精美的外包装;其次,为“山兰”牌黑木耳领取“身份证”—条形码;之后,通过农产品参展、评比等各种途径,利用媒体宣传“山兰”牌黑木耳,以此产生品牌效益。天生丽质加上有效的宣传,使“山兰”牌黑木耳连续六年蝉联省农展会金奖,2002年9月,山兰牌黑木耳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

  品牌的优势一旦确定,随之而来的便是不菲的效益:2011年,专业社收购黑木耳178吨,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地,实现销售额2350万元,二次返利38.7万元,全县菇农因品牌效益增收800万元以上,从社会效益而言,专业社把分散在各乡镇、各省市的菇农与黑木耳市场联结起来,一跃成为本县食用菌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为创造名牌产品,打响“山兰”系列创造了条件。

  专业社并没有被首炮打响而陶醉,而是竭尽全力在探索中前进。2001年12月,该县沙铺乡一位在安徽从事黑木耳开发的菇农在制作黑木耳菌种时,因有关技术指标不符合当地技术监督局的标准而被处罚,此事传到专业合作社后引起震撼,必须尽快制定山兰牌黑木耳地方标准,只有让菇农拿到这个护身符,才能使他们安心在全国各地搞开发。有关事宜很快被到提议事日程,从酝酿初稿到举办新闻发布会,仅仅用了40天时间。2002年春节过后,从云和赴全国各地的食用菌异地开发队伍中,几乎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揣上了一份护身符—山兰牌黑木耳地方标准。在菇农们一张张充满自信的脸上,分明写着:从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面对当地质监部门的检查了!

  三、牵着农户的手  让我带你走

  有人说,当一种产品不能成为商品的时候它就是包袱。此话在山里人听来颇有感触。云和县雾溪畲族乡是一个仅有2000余人口的少数民族乡。该乡是闻名的毛竹之乡,几乎每个村庄都被连绵起伏的竹林环抱。每年春风一过,漫山的毛笋就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受交通、信息等条件的限制,山上的毛笋却不能如愿地变成农民手中的钞票。2005年,正值该乡毛笋大年,望着山里的毛笋,农民却眉头紧锁,往年可以卖到每公斤1.8元的毛笋这年竟然只能卖到每公斤0.6元,与其肩挑背驭几十里,还不如让它自生自灭在山里罢!

  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与温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的有关单位联系,并接洽了一批笋丝加工业务。次日一早,县专业合作社即派出人员带着客户的要求来到山村,手把手地教农户切丝、煮熟、晾晒,并在各村设立收购点,收购农户加工好的笋丝。这样一来,鲜笋的收购价从每公斤0.6元跃升至每公斤2元,仅此一项就为农户增收20余万元,并由此打开笋丝、笋干销往杭州、温州等城市的渠道。从此,该乡的村民再也用不着为毛笋卖不出去犯难了。

  对长期面对黄土耕作的农民而言,种菜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种起来的菜卖出去。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专业合作社的人员切身体会到了农民兄弟的苦衷。2001年8月,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来到距离县城30公里的云丰乡陈户村召集菇民讲授黑木耳科技辅导课。休息时,村民围上来诉苦,全村3000亩高山甘蓝卖不出去,城里小贩来收购价格奇低,每公斤仅0.2元。当晚,合作社的人员即与杭州、慈溪等地取得联系,把外地老板招引过来,专业合作社不收分文提供全程服务。短短几天,就将深山里的上百吨包心菜销售一空。此后,在这一带平均海拔800米的深山里,一户带一户,一村带一村,逐渐发展成为高山蔬菜基地,当八九月份城里进入蔬菜淡季时,这里生产的蔬菜凭着凉爽湿润的气候、使用有机肥种植、无化学污染等优势而得到城里人的青睐,品种从最初的甘蓝发展到番茄、茄子、茭白等近十个品种,成为附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捷径。

  四、互联网与瞭望台

  几年来的探索,使云和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对市场信息的价值有了深刻的体会,一个信息,可以把囤积的商品即刻转手出去,一条信息,也可以贻误商情。作为以销售农产品为主要职能的专业合作社,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提供市场信息、反馈农民需求”的重任。

  2001年,专业社主办开通了“中国云和农产品网向全世界发布云和县新闻和农产品供求信息。随后,建立信息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收集、分析、整理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编写供求信息,为社员及种养大户提供参考。同时,在香菇采收期,及时播放市场行情,让菇农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成为当地菇农的瞭望台。

  专业社的竭诚服务和灵敏信息,将本地的种养大户和外地来云经商大户吸引过来。他们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愈来愈离不开合作社这块平台,专业社敞开胸怀将他们吸收入会,并为每位会员建立会员档案,及时为他们的生产经营提供服务。迄今,专业社共有社员279户。每当社员们需要上网查询或发布信息时,他们就可以得到免费服务。日子一长,连远在县城35公里的高山蔬菜种植大户一旦遇到病虫害也会脱口而出:“叫专业社上网查查看!”英特网将专业社推向世界,同时,也把本身与农户紧紧联系在一起。

  几年来,云和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走过了一段坎坷不平的道路,他们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微笑,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2001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2002年12月,被浙江省乡镇企业局、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评为省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山兰”黑木耳被评为全国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同年,合作社通过GB∕T9001质量体系认证,“山兰”商标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专业合作社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脚步匆匆。眼下,一个200亩规模的黑木耳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进行,计划在今年10月底前完工,力争成为浙西南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以推动全县黑木耳的发展,进一步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在建设“中国云和农产品网”的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镇)种养大户的经济信息网络,让山里的农户早日享受网络时代的服务……

  在浙江绿谷的腹地,云和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将开辟出一条富农利民的捷径,更加锦绣的前程!

  二〇一三年一月十四日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