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云和农业局(农办)2009年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
索引号:002654358/2011-09011     发布机构:云和     发布时间:2011-10-11 09:58:54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云和农业局(农办)

2009年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

半年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持农业平稳发展的目标,坚持以实施农民增收新的六大目标为中心,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六大提升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运行

1、粮食生产基本持平。据农业基点调查统计,我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6310亩,比上年同期的56220亩基本持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2700亩(含马铃薯7440亩),与去年的34350亩(含马铃薯7935亩)相比,减少1650亩(马铃薯播种面积减少495亩,大豆播种面积减少555亩,番薯减少570亩),减幅为4.8%。但今年春季粮食未受气候影响,长势良好,预计总产量同比基本持平。

2、食用菌生产两增一减。今年以来,我县全面开展香菇“蜡棒”整治工作,该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对提高食用菌生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菇农种菇的积极性。据调查,2009年全县花菇的生产量为2800万袋,比去年减少40%;预计普通菇和代料黑木耳的种植规模将会有所增加,普通菇生产量可达2500袋,增幅为56%;代料黑木耳可达2300万袋,增幅为28%。

3、茶叶生产势头良好。今年我县继续推进低产低效茶园和茶厂的优化改造,积极引进茶叶生产机械,共引进新式龙井茶机100多台,新式大中茶制机8台,不断提高生产效益。据统计,2009年投产面积1.79万亩,产量为627.5吨,总产值达4303.2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448.2吨,产值达3073.7万元。

4、蔬菜种植面积略有增加。今年,我们继续加大高山蔬菜基地的规划和指导力度,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的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完成2006年微灌项目,并于6月3日顺利通过省专家组的验收。据统计,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14970亩,比上年的12960亩增加2010亩,增幅为15.5%。

5、水果产业有增有减。由于受去年水果市场疲软的影响,以及3月份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和5月份的连续干旱天气的影响,梨、李、桃等部分水果出现了减产,但杨梅的产销形势较为乐观。据统计,今年杨梅产量为520吨,比去年增产30%,总产值291.2万元,在市场销售价格下降1元/公斤的情况下依然实现增幅4%。

6、畜牧产业发展迅猛。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抓手,按照“畜牧进山,养殖上山”战略,抓好生态畜牧业建设。根据调查统计与分析预测,上半年,我县生猪存栏1.69万头,同比增加24.26%,生猪出栏1.51万头,同比增加42.45%;家禽存栏32.52万羽,同比增加76.84%,家禽出栏56.08万羽,同比增加53.98%;肉类总产量2390.6吨,同比增加45.64%。继续实施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等扶持政策,上半年,全县能繁母猪存栏1600头,预计需发放补助16万元。

7、农家乐发展有序。目前我县农家乐休闲旅游框架体系已初具雏形,逐步形成了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产业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农家乐68家,其中星级农家乐64家,农家乐特色村2个,农家乐旅游点6个。上半年接待游客14.49万人次,经营收入652.25万元。

二、重点工作落实有力

(一)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1、大力实施稳粮增效工程。一是加大良种推广力度。确定重点推广的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12个,推广超级稻新品种中浙优1号12000亩、中浙优8号7000亩、甬优9号等3000亩。二是抓好示范方建设。做好2009年度省强龙兴农工程农作物新品种区域和展示示范点建设,在云和镇程宅村建立了优质超级稻中浙优8号、甬优9号示范方110多亩,新品种展示20亩,现已进入移栽阶段,同时建立高产创建示范方800亩。三是继续抓好技术引用和推广。引进中浙优86、丰优54、丰优22、甬优15号,丰优9339、内2优3015、天美1号等7个杂交晚稻新组合在程宅、瓦窑等村进行对比试验;引进黑米、红米新品种在沙铺、大湾等高山地区进行对比试验;在程宅村建立光控式自动观测灯一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1.3万亩。四是加快提高农机化水平。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制定出台了《关于2009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我县农户共购进补贴机具300多台套,发放补贴资金36万元。同时,进行水稻机插试验和推广,突破水稻机插示范推广工作。目前已完成水稻机插100亩。

2、大力实施标准创建工程。坚持把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水平。一是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地建设。按照“六个一”要求,在去年4个放心菜示范基地建设基础上,新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地6个。目前全县共有监管基地10个,面积1200亩。二是加强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为提升菌种生产质量安全水平,今年我县共组织开展香菇免割保水栽培等新技术培训50期共1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在9个乡镇建立了13个花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三是严格农产品生产全程监管,对违禁农药、违禁兽药以及饲料等产品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经营单位54家次,抽查无公害蔬菜、茶叶基地6个,抽取农产品30个品种125个样品,检测合格率100%。

3、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对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履行好指导、协调和服务等工作,积极培育农业企业级合作社参与市场的能力。今年我们已组织部分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与了第三届国际食品博览会、农交会等,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县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2家,创建或联系基地3.2万亩,带动农户2.2万户;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6家,仅今年就新发展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带动农户2万多户,联系基地近7万亩。

4、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鼓励农民参加农广校等学习,使他们成为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上半年,全县已完成各类农民培训7880人,占全年总培训计划的52%;农村劳动力转移32735人,占农村有效劳动力的54.6%,占年度转移计划的84.8%;实现劳动力转移和异地综合开发经济净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0.53亿元。同时,为加快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我县一方面组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招聘会”,成立“农村青年创业协会”,以及制定《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云和师傅带头作用,促进我县返乡农民工异地再就业。截至6月底,已有1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前往四川、江西、贵州等10多个省市,从事食用菌、茶叶、饮食、加工等九大项目的开发。目前,全县6060名返乡农民工已全部就业。

5、加快建设农业科技服务工程。一是强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以农民信箱和农技110为基础,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构建农产品推广、促销平台。目前,全县农民信箱注册用户数已达5282户,用户启用数5071户,启用率96%;发布买卖信息累计2015条,各类短信累计385800条;深入实施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加快构建一个采集、加工、发布为一体的现代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今年在原有基础上又在17个行政村建立了万村联网网站。目前全县共有83个行政村建立了万村联网网站,占170个行政村的48.8%。二是全面推广科学使用技术。立足科技转化应用,重点推广农作物良种技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控害技术,以及“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等,提高综合运用效果。尤其是近年来我县全面推广“代料黑木耳-杂交稻高产高效技术①、‘猪-沼-果’规模养殖技术②、荸荠高产栽培③等技术,有效推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上三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分别还荣获省农业丰收二等奖(①)、市农业丰收三等奖(②、③)。另外,在今年申报项目中,“紫蕃薯产业化开发”、“吊瓜高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水稻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示范推广”、“肉牛杂交改良及技术推广”等项目被列为2009年丽水市农业丰收计划。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不断推进我县农业科学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推进“三大”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不断推进。2008新增农村沼气项目于今年4月底全面结束,项目实施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08户,同时带动改圈578户,改厨608户,改厕400户。2009年新增建设规模为630户,并于4月10日开工。截至目前,已完成建池300户。“三沼”综合利用开发力度加大,加快以户用沼气池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建设,在去年完成3个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基础上,今年又治理1个。目前,全县生猪存栏300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部得到了治理,且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0%。另外,全县90%以上的小规模养猪户建立了沼气处理池。

2、村庄整治项目建设稳步实施。2009年,我县确定的村庄整治工作目标是“创建1个农村新社区和1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对25个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对6个已整治村实行污水治理提升”。截至目前,村庄整治工作共投工8000余个,投入资金1265万余元,硬化通村主干道17公里;新增卫生厕所农户727户,新增公厕7座;新增垃圾箱(池)196个,新增垃圾清运车25辆。待整治村和已整治村共有1279户农户开展了污水处理,其中483户利用建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整治村所有居民都使用安全卫生饮用水,整治河沟池塘7000平方米,新安装路灯216盏,新种植绿化苗木3000株。

3、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有序开展。今年,我县把旧村改造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大龙头工程来抓,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去落实,农村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据调查,截至8月25日,共投入资金8016.6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396.4万元),1310户农户(原拆原建98户、异地建房794户、修缮加固374户、其它44户)已实施危旧房改造,完成市下达任务数(1924户)的68.09%。其中,农村低保标准120%以下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实施214户,完成市下达任务数(476户)的44.56%。10个旧村改造村(市级考核村)已经全部进行立项审批,房屋均已连片拆除3000平方米以上,进入新房建设阶段;其他9个旧村改造村(县级考核村)正在启动。全县已拆除农村危旧房建筑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新增房屋建筑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6万平方米。

(三)强化“四项”管理,着力健全农民利益保障体系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一是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开展了绿剑执法行动、小农资整治和食用菌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尤其是针对蜡菇现象,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通力协作,切实抓好整治工作。上半年,全县94.5%的菇农签订了禁蜡承诺书,回购工业石蜡23.4吨,截获并销毁蜡菇2批次48箱1.2吨。二是“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暨普法”等服务活动,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手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资料15000余份;组织全县农资经营单位、种植业业主(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人员分批次进行了业务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共7期。三是狠抓植物检疫,规范生产、调运、经营行为。通过“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检疫鲜活农产品582批次820吨;检疫运往省外鲜香菇461批次880吨,菌种256批次505万包(袋);检疫水果苗木4500株(盘);杂交种子900公斤;蔬菜种子800公斤。

2、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控。植物疫情防控方面:建立桔小实蝇监测点6个,梨枯梢病监测点7个,布置了乡(镇)农技干部定人定点定期调查,县植物检疫站专职检疫人员实行分片(区域)负责,确保了监测调查准确性。4月,县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布置各乡镇组织开展疑似梨枯梢病、加拿大一枝黄花大普查以及梨重大植物疫病普查,普查面积1.67万亩,普查率达100%。动物疫情防控方面:完善了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4个强制免疫疫苗的免疫程序,印发了《云和县动物防疫工作手册》3000份;在去年50个养殖场建立了“一灯二池三化”动物疫病防控模式的基础上,今年又有10余户养殖大户推广该防控模式;全面开展春季集中免疫,畜禽规模养殖户免疫率均达到10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达到100%;积极开展猪感染甲型N1H1流感防控工作,制定下发《关于切实做好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组织人员对县农贸市场及各乡镇猪肉销售摊位进行检查共计699个次,并对1定点屠宰场、规模养殖场135个和散养户1130户共计15927头次生猪进行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3、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着力开展农机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农机“安全生产月”等活动,重点对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机维修站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排查,切实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上半年,已完成排查和大部分整治工作,共报废拖拉机5台,纠正违章行为50多次。

4、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一是全面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双代理制 全面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意见》,重点是进一步规范财会基础工作、规范民主管理、规范村级财务公开、规范报账程序和会计核算等工作。二是继续开展“万村审计”工作,重点围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干部离任及群众信访审计,目前已完成8个行政村审计工作。三是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状况专题调查。今年5月根据省农办的统一部署,共抽取了12个不同类型的行政村,对其在2006年-2008年间的财务收支及负债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四是全面开展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根据《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及省市的要求,至5月中旬,全县14个乡镇的170行政村全面完成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共产生新一届村经济合作社管理委员会成员732人、社长170人、社监会成员587人。五是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今年以来,我县对重点乡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云和县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现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据调查,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1200多亩,且流转时间超过一年、面积大的,基本签订流转合同。

(四)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升服务“三农”能力水平

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从本部门实际出发,明确以“转型升级发展农业,提升能力服务‘三农’”为实践载体,以“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恳谈、大评议、大服务、大落实”为主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升服务“三农”能力水平。一是开展“大学习”。采取个人学习、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等形式展开。全局26为中层以上干部围绕农业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撰写了心得体会;党支部以身边的事为素材,撰写科学发展案例5篇,其中2篇被推选为优秀案例。同时,在本局举办了一场张献斌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配合县活动办挖掘整理毛荣理先进事迹,并积极开展了向张献斌和毛荣理学习活动;结合庆祝建党88周年,举办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暨“庆七一”知识竞赛,不断把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向深入。二是开展“大调研”。各科站结合工作实际及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别确定1个重点调研课题,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共形成调研报告11个。同时,局领导班子成员根据所分管的具体工作,对调研工作进行具体策划,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沼气推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综合效益》等专题调研报告。三是开展“大讨论”。开展“我为农业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献一计”活动,共收到各类意见建议39条,评出优秀“金点子”11条;以各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提出了影响制约农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四是开展“大恳谈”。开展“民主恳谈,听民意”集中行动,邀请部分乡镇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乡镇基层农技工作者、农业企业(合作社)老板、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等进行民主恳谈,全面查找我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征求到8条关于农业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农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五是开展“大评议”。紧密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围绕“服务农业惠农政策落实、服务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服务减轻农民负担防控体系落实,使农民满意”组织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使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干部职工服务“三农”能力素质进一步增强,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六是开展“大服务”。全局层面重点开展惠及“三农”的三大服务活动:即开展“农业科学发展”咨询活动、“联基地、联大户”活动、“良好农业习惯”培育等行动,进一步转变全体干部职工服务观念,提高服务“三农”能力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民增收难度大。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显著加大,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农产品的价格全面下行,下行的压力很大,靠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来实现的增收比较难;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大,靠外出打工赚钱来实现增收比较难等。二是引导农民调整结构难,农民在调整结构中显得被动,种植优质、高产、高效品种乏力,导致农业效益低下。三是动植物疫情形势严峻。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重大动植物疫情发生的潜在威胁不能低估,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生产发展能力不强。五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高效农业转变慢,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强,规模难以做大。六是指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够有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虽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主体已经基本完成,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农业科技推广管理体制还不顺,科技推广队伍力量弱化,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差,科研经费不足等。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

在下步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民增收新的六大目标为中心,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完善农业创新及服务体系,确保今年农业工作各项指标的实现。

1、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巩固农业基础。一是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土地资源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引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种田,促进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二是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大沼气工程后续服务工作,进一步推广“三沼”利用;狠抓村庄整治和旧村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三是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生态养殖。加快推进畜牧小区和规模场养殖场建设,推进传统散养向规模经营转变。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在规模场和畜牧小区全面推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实施畜禽养殖档案制度。继续深入推进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利用,组织开展存栏生猪200头规模场排泄物治理1个。

2、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和服务力度。一是结合农民培训工程,根据各乡镇不同产业和不同阶段对科技的要求,认真组织和开展好适用科技的宣传培训,确保各项增收措施落到实处,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高质量完成全年培训目标。二是有针对性地做好科学指导,加强示范点建设,推广科学使用技术,加快转化科研成果。三是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为基础,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加强农业信息服务。通过农业信息网、农信通、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努力打造农业信息服务的新模式,提升农业信息服务的档次和水平。

3、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一是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贯彻落实,开展对专业合作社、市场、生产基地等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假劣农资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行为的打击力度,集中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生猪添加“瘦肉精”、香菇“蜡棒”等专项整治,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二是支持县政府行政许可改革,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完善规范调运检疫、产地检疫签证及其档案管理。三是加大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对动植物疫病的预警和防控能力。集中开展夏季高温和秋冬季节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行动,切实加强集中免疫、疫情监测、流通检疫等环节的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切实加强重大植物疫情的监测,切实抓好柑桔黄龙病、加拿大一枝黄花集中防除行动,有效保障农业生态和产业发展安全。四是加强农民负担和村级财务管理。充分发挥村级财务“双代理”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深化村级财务公开,严防农民负担反弹,确保不发生恶性和群体性事件。

4、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积极探索行风建设长效机制。认真总结我局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以“三服务一满意”为主题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一些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扎实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把群众是否满意,是否认可,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大力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采取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通过开展学习讨论、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三是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工作,按照责任分工要求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