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年,每当遭遇秋冬季枯水期,作为核心景区村之一的崇头镇坑根村就有可能出现用水难问题,但今年,已经试运行1个月的单村水站不但为比赛带来了稳定供水,还为村庄业态扩面提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坑根村共有常住居民126人、农家乐(民宿)12家,今年前三季度,村庄已累计吸引游客97000余人次,创造营收700余万元。随着云和梯田景区四季常态化产品的持续推出,未来前来体验秋收‘稻梦’活动、观赏梯田雪景的游客还将持续涌入,因此,供水保障尤为关键。”崇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改造的单村水站既为村庄举办各类活动、引入优质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支撑,也让坑根村的秋冬季游客好评率稳步上升。
相比于坑根村热闹人潮带来的供水压力,兼具高山村、偏远村双重身份的大源村面对的,则是供水“跨山难”“上山难”问题。“以前,冬天的水很少,我们老人家冬天都不出门,怕突然断水,没水喝。现在村里建了水站,有水管直接把水送到家里,很方便,我们都很满意。”大源村村民王大爷介绍。
大源村距离紧水滩镇政府所在地有四十多分钟的车程,城市管网覆盖不到,村子海拔高,也很难利用库区和地下水源,对于以老年人为主的200余名常住人口而言,用水问题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今年以来,云和全面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围绕2024年省民生实事任务目标,新建水站60座,超额完成10座,其中就包括大源村徐湖供水站。依靠新设备赋能,不但大源村的村民们解除了喝水的后顾之忧,周边多个村落也实现了一站式集中供水。
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自全县开展改造提升行动计划以来,云和坚持将水站建设和产业发展、人口转移等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在通过新建蓄水池、管网更新改造、安装家庭式净水器等方式提升水站水质、扩大服务面的同时,清单式销号了一批建设条件差、不具备供水功能的分散式供水点位。截至目前,全县单村水站数量已由年初的214座缩减为139座,缩减率达35%,与此同时,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人口覆盖率则提高到了83.17%,位居全市第2。
“水站改造后,新增了膜处理净水设备和精准加药设备,能够有效过滤去除原水中的小颗粒、有机物和致病性微生物,改善群众饮水口感。”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如今,所有单村水站均已实现100%通电、100%通网,能够对水位、水量、水质进行远程监控,全面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标准化、专业化管理。
当前,县水利局同县供排水有限公司已开通供水监督热线和服务热线,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为单村水站的运营管理工作提质提效。接下来,全县将持续深化“小县大城”的供水模式,延伸城市管网覆盖范围、推进农村供水管网薄弱点位改造提升,为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助力云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