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元和街道上下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统一思想、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全力推动街道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一、2022年主要工作及亮点
(一)特色产业逐步凸显。突出组织带领、强村带动、能人带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加速雪梨扩面提质。今年新增集体雪梨种植850余亩,其中集体700亩,动员60多户农户新增种植面积150余亩。二是推动产业多元增收。面对今年玩具厂就业难的局面,在做好中长期产业发展的同时,集中力量动员发展蔬菜、草莓、仙人掌等“即产即收”短平快产业。三是深化特色品牌建设。创新雪梨包装、营销方式,引进雪梨酒、雪梨膏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促进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今年,街道强村公司总产值195万元,其中“农业订单”100余万元,为低收入户创收20余万元。
(二)美丽乡村逐步铺开。建立“一村一考核”赛马机制,推动街道700 多名党员带着群众分村竞赛,全域推进。一是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实事推进。扎实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居家养老中心等民生实事项目30余个,涉及65户、11幢安置房的云岸“大搬快聚安居富民”工程全部结顶,群众陆续搬迁,极大地改善人居环境。二是致力于乡村品质提升。高质量开展沿线环境卫生整治,扎实推进陈前村美丽宜居、沈村历史文化重点村、沈村雪梨集成创新项目、梅湾红色讲堂等项目,成功创成省级美丽示范乡镇。
(三)重点项目逐步推进。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扎实推进项目征收。今年累计完成土地征收735.6亩,房屋征收拆除13余万平方米,完成龙母路、祥云街、云坛溪和安溪治理、睦田智慧物流汽车综合体等8个项目征收。尤其是一举拿下了龙母路、祥云街道路工程的政策处理,有效缓解县城东南区块的交通“堵点”问题。二是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推进全县首个睦田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42户有土安置工程和118户公寓式安置项目主体工程,预计明年初验收后启动分房。持续巩固“小徐速度”,顺利完成12.3万平方米的房屋拆除;街道和村两委干部仅用56天时间,共完成涉及525户、442亩的土地征收。大力支持古竹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身城市有机更新前期工作,目前在涉及的402大户中,已完成84%的房屋测量。
(四)安全形势逐步巩固。坚持以“一失万无”的坚定清醒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全情投入、全力以赴,稳步推进除险保安工作,全力护航党的二十大。一是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在全县率先推出数字化、实景化、可视化网格管理模式,实行“防疫地图+服务实景图+点位布局分工图”及网格化的“三图一册”工作法,精准摸排37个网格共计常住人口2.3万人,特别是4.26期间六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共计检测人员11.3万人次,圆满完成迎宾小区、睦田龙欣“三区”应急处置。同时,筑牢“外防输入”防线,扎实做好守高速卡口、重点人员管控、返乡人员排摸、常态化核酸检测等各项工作。二是用心用情做好信访维稳。街道重点人员共涉及16起25人,尤其是古竹徐某、白垟墩违建等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稳控压力大。街道组建稳控化解专班,通过积极疏导、部门对接和老郑调解等多方干预,防范群体性和恶性事件发生,严守安全防线,确保重点时段平安稳定、不出事。三是扎扎实实做好消防安全。持续开展“三合一”及合用场所整治,累计排摸201家、完成整治201家,整治率100%。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快字当头、动态清零,举一反三抓好源头防控,确保措施到位、隐患见底。
(五)基层党建逐步夯实。充分发挥党组织各方协调、组织动员优势,当好基层治理“总指挥”。一是抓细基层党建。抓深抓实“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完成梅湾红色讲堂建设,首创云和雪梨“共富学堂”“共富工坊”;通过主题党日、二十大宣讲等系列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力。二是抓实基层治理。扎实推进现代社区建设,划分23个网格,建立“爱心敲门团”等特色志愿服务队10支,建立首个社区“和谐”调解室,调解矛盾纠纷60余起,创新建立红色片区管家、“小暖狮”等一批具有元和特色的党建品牌。三是抓强干部队伍。创新日常教育模式,通过谈心谈话、中青年座谈会等形式,将基层党建和干部素质提升充分融合;结合“紧起来 快起来 跑起来”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整治立规 奋勇争先”专项行动,打造敢想、敢闯、敢拼的元和团队,凝聚强大干事合力。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崭新一年,同时也进入“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调整转型,既面对挑战也迎接新机遇,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街道2023年的工作思路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市县各级党代会精神为指引,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勇当山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示范区为目标,持续推进“梨花微雨 新城元和”建设,凝心聚力,加快推动元和高质量发展,答好新时代共同富裕、基层治理新答卷。
基于对我们自身基础的认识、面临机遇的分析、党员干部队伍担当的要求,街道2023年的主要任务是干好“一二三”,即坚定一个目标追求、锁定二大发展定位、加快三个价值转化。
坚定一个目标追求:勇当山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示范区。
锁定二大发展定位:坚持建设“新城元和、童话世界”的城市南拓主平台;坚持打造“梨花微雨”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带。
加快三个价值转化:一是将以“未来社区”创建转化为引领高品质生活方式革新的共富单元;二是将以“云和雪梨”为代表的特色生态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三是将以“红色梅湾”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产业。
具体来说,主要围绕“队伍、发展、产业、稳定、民生”五个关键词,从“五个抓”着手做好2023年工作:
(一)抓队伍——着眼干部队伍锻造这个“支撑点”,“以
练促长”推动干事团队强起来。街道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抓政治理论、思想觉悟、业务能力、担当氛围全方位提升。一方面,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加强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在“1+4+N”机构设置改革基础上,合理调配科室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激发党建新活力。另一方面,坚持项目场上大练兵。坚持“挂图作战、一线办公”,推动项目一线练兵、“青蓝工程”专项行动,建立“导师帮带”工作机制,促进青年干部成长;建立“红黄榜”通报制度,形成“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凝聚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强大正能量,形成“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工作氛围。
(二)抓发展——突出重点项目建设这个“主攻点”,“以点带面”推动经济发展快起来。街道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做好谋项目、找项目、推项目、引项目的工作。一是围绕县级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政策处理工作。全力做好睦田城中村改造二期、靛青山抽水蓄能、伏布生猪养殖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政策处理工作,确保时间节点前完成工作任务,为县级重点项目落地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围绕美丽乡村项目,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沈村村未来乡村、花园乡村、竹里村便民服务中心等项目;争取梨庄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包山省级历史文化村落、梅湾酒坛翁游步道、梨庄村共富中心等项目建设,沈村村努力创成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省级未来乡村试点(第二批)、梨庄村创成县级公园乡村。三是围绕城市有机更新,扎实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持续做好小徐未来社区项目建设保障;做好睦田城中村改造后续工作,适时推进睦田城中村改造二期;全力做好古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挖掘木玩童话元素,在古竹南侧区块谋划建设世界童话公园项目。
(三)抓产业——突出产业发展这个“增长点”,“以强带弱”推动群众增收富起来。街道将依托云和雪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种植产业链,突出区域化、合作化发展,以强带弱推动产业兴旺。一是发展好云和雪梨产业。扎实推进云和雪梨扩面提质,在谋划好700亩雪梨基地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党日、村民代表会议等各种形式,发动群众种植雪梨,增加收入。二是发展短平快产业。做好杨梅、油茶等传统产业整治和提升工作,鼓励发展草莓、仙人掌等短平快的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在梨庄村试点开展盆景,特别是水果盆景试点(云和雪梨微景观),促进群众收入多元化。三是发展村集体经济。聚焦打好云和雪梨延伸产品品牌,在浙建集团帮扶支持下,推出“元和有礼”礼包订单,主要包含雪梨果、雪梨糖、雪梨膏、雪梨酒、雪梨手办系列产品,使其成为元和集体经济的一张金名片。依托云坛溪综合整治成效和水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投资本和强村公司合作,发展陈前村至云岸段“水上漂流”文旅融合项目,辐射带动村内群众发展民宿、餐饮等产业,努力争取“发展一处、带动一片”。
(四)抓稳定——突出安全稳定这个“基本点”,“抓早抓小”推动安全形势稳起来。街道将坚持稳字当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打赢安全稳定这场硬仗。一是持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辖区三合一场所整治和隐患排查行动,认真排查安全生产问题隐患,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两张清单”,争取街道微型消防站全覆盖,消防应急能力显著提升,确保辖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二是持续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发挥“四个平台”功能,用好网格员队伍,依托“老郑调解室”,继续做好矛盾排查和化解,重点做好历史遗留问题、重点突出问题解决,守住平安底线。严格落实定期研判会商制度,做到思想上真重视、行动上真落实,跳出固定思维,用新方法、新思路来解决古竹白条、徐某等历史遗留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努力在破解重点信访对象(群体)上有新进展。三是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等工作,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巩固好无疫村社创建成果,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机制,坚决守好疫情防控安全底线。
(五)抓民生——突出民生福祉这个“落脚点”,“抓细抓实”推动幸福指数高起来。街道将坚持为民情怀,瞄准民生痛点,深入实施民生品质提升工程,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扎实做好大搬快聚后期工作。重点推进云岸大搬快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使下山转移群众早日搬入新房;对梅湾李山等有搬迁意愿的村做好政策宣传和服务保障工作。二是全面提升精细管理水平。扎实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一网统筹 多网融合 多方联动”工作格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一支队伍管执法”下沉干部的作用,发挥职能优势,形成执法合力,真正打通城市管理规范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三是促进城市文明指数提升。创新试点“数智市民卡”,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有我”等专栏,打好“线上+线下”宣传组合拳,为文明城市创建营造浓厚的氛围。
四、几点建议
1.重点项目方面
在项目谋划上,建议相关部门多听取乡镇(街道)意见和建议,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切实增强项目的可行性和落地性。从项目计划上,建议科学制定项目时间节点,合理安排前期时间,给乡镇(街道)腾出充足的时间来开展政策处理工作。
2.资源要素方面
建议加强县里资源要素的排摸与整合,集中力量,通过县街强村公司合作等多种方式做好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促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增收。
3.干部培养方面
建议对基层干部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特别是事业单位干部目前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如街道现有编制56人,其中事业干部26人、公务员30人。公务员中除了班子成员和退二线干部,基本上是50岁左右的老干部和近年录用的年轻公务员;在事业干部中,我们有一批极为成熟的事业中层干部能够独当一面,在项目征收、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发挥中坚作用,建议组织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