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等水问题中,水利建设与管理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县水利建设和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治水思路进一步完善,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民生水利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水利防汛抗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保持治理初显成效,水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水利改革不断深入,行业能力得到增强,有力的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十三五”水利发展与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加快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的要求,浙江省委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两美浙江”、全面深化改革、“五水共治”、生态文明建设等系列决策部署对水利工作的要求,我们“十三五”水利规划编制工作将紧紧围绕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切实转变治水思路,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着力研究解决水利发展中的新问题,统筹考虑水利工程基础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县将继续以“五水共治”为核心,以水生态修复为抓手,以已建水利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加大项目谋划力度。
目 录
3.1 加强防洪减灾建设,实现洪涝灾害能防,筑造安全水利体系 15
3.2 优化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资源水利体系 15
3.3 全面整治生态环境,重塑河湖生态水系,编织生态水利体系 16
3.4 建立数字水利平台,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打造智慧水利体系 16
3.5 健全法治制度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水平,构建法治水利体系 17
3.6 积极做“活”水文章,打造水利文化品牌,树立文化水利体系 17
第1章 水利改革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
1.1 “十二五”水利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云和县结合实际,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按照浙江省加快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和“五水共治”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按照实现“平安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科技水利”四大水利体系的要求,全县上下加强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发展,有序推进“强塘”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资源保障工程、行业能力建设工程等主要建设任务,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总体完成良好,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8亿元,占“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投资的89%,较好的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任务。
按照防汛抗旱除涝并重、防治洪水与规避洪水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实施“强塘”工程,不断完善流域和区域防洪减灾体系。“十二五”以来,我们加快实施了独流入海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累计完成1.25公里独流入海治理、13.86公里中小河流治理、3.5公里山洪沟治理,提前完成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开展“防汛五化”建设,通过“防汛动员全民化、防汛体系网络化、防汛决策信息化、防汛抢险专业化和防汛储备社会化”达标创建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基层防汛防台组织的防洪抗灾能力,成功抗御了2012年“海葵”、2013年“菲特”等强台风袭击。
中小河流治理
防汛五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解决和改善了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2.26万人的目标,全县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县城供水需求,我们还完成了第二水厂的扩建,供水规模从以前不足3万吨/日提高至4万吨/日,大大缓解了县城的供水压力;经政府公开采购选择浙江博华作为合作伙伴,采用BOT模式经营,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新建污水日处理能力1.5万吨/日;以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快推进“一高四小”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了44座病险山塘综合整治,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730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完成了125公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建设、“一高四小”工程、农村水利维修养护和农村水电站技改等工程的实施,切实提升了农田抗旱排涝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保障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点县建设成果
加快推进云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十二五”以来,我们完成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km2,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30km2,;完成低丘红壤开发治理3500亩,较好的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任务;以雾溪水库、玉溪水库、紧水滩水库、梅垄水库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对全县89处饮水水源地进行治理,对23个水库、山塘水源地进行保护,完成了生态河道20km建设,较好的完成了规划任务;全县水环境质量较好,以I~II类水质为主,城区主要供水水源地雾溪水库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十二五”期间,我们还开展了浮云溪水环境综合整治;以生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泉溪、沈溪、崇溪等重点水土流失区进行了综合治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水质监测网络,实施了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建立了供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完善了生态保护体系;全面落实“河长制”,实现城乡河道“河长制”全覆盖,河道环境面貌显著改观,打造了一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
生态河道建设
加大工业和城市节水力度,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和新工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县率先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全市第一个县完成省级部门的审定和验收,建设了学校、服务业、灌区等多类示范载体10余个,全县用水总量增长幅度减小,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超过“十二五”规划预期。随着《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浙江省水文管理条例》等法规陆续颁布,云和水利建设管理日益规范,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取得实效;扎实开展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全县水利安全生产态势平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河道采砂执法管理,全县在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动上敢于亮剑,不断深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同时还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服务方式进一步创新,工作效能显著提高。
表1-1 云和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 序号 | 发展指标 | “十二五” 规划指标 | 完成情况 | 进度评价 |
约 束 性 指 标 | 1 |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 <100 | 90(2014年) | 超前 |
2 | 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 | 98%(2014年) | 正常 | |
3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 <58 | 33.6(2014年) | 超前 | |
预 期 性 指 标 | 4 | 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5.4 | 4.8 | 正常 |
5 | 争取省级以上资金(亿元) | 3.5 | 3.12 | 正常 | |
6 | 改善(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 | 2.26 | 3 | 超前 | |
7 | 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 | 98% | 100% | 超前 | |
8 | 山塘综合整治(座) | 44 | 44 | 正常 | |
9 | 病险水库年控制率 | <5% | <5% | 正常 | |
10 | 新增喷微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 1.07 | 1.18 | 正常 | |
11 | 基本农田灌溉保证率 | 75% | 70% | 正常 | |
12 | 新增水电装机(万千瓦) | 0.56 | 滞后 | ||
13 | 新增(加固)达标堤防长度(千米) | 360 | 433.6(10月底) | 超前 | |
14 | 已建堤防达标率 | 80% | 70% | 滞后 | |
15 |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千米) | 30 | 35 | 超前 | |
16 | 农村河道整治(千米) | 300 | 125 | 滞后 | |
17 | 独流入海瓯江干堤加固(千米) | 5.5 | 1.25 | 滞后 | |
18 | 中小河流治理(千米) | 12.20 | 13.86 | 超前 |
1.2 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的五年,需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在浙江视察时又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赋予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是做好水利工作的科学指南。水利工作要加快治水思路转变,努力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研究落实云和丰水地区抓节水的新举措,有序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研究给洪水以出路,推动人水和谐发展;从注重河段单目标治理向注重流域系统治理转变,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切实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问题;从政府主导投资办水利向多层次多渠道筹资办水利转变,进一步发挥市场活力。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要以走在全国前列为总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云和县委、县政府提出“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的城市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云和。当前河湖污染、水生态退化、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制约瓶颈,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紧迫。“十三五”期间需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切实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加强水资源保护,充分发挥水利的兴利除害、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等作用,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治水的各方面、各环节,构建水资源环境保护体系。
1.2.3 加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持续深化水利现代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将水利摆到了稳增长的高度,将加快水利建设作为拉动有效投资的“三支利箭”之一。“十三五”时期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水利发展新特征,立足于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高度融合,重塑水利管理新常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推进治水理念思路创新,通过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来解决制约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矛盾问题,形成矛盾倒逼改革、改革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推动水利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进一步理清水法治建设思路与要求,着力形成高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健全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和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切实增强全社会水法治意识和水法治观念;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全面谋划和推进依法治水管水新行动,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另外,我们需扎实做好水利法治建设,加快解决当前的法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队伍建设等各项水利工作的法制化,开创依法治水管水兴水新局面。
1.3 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云和县水利改革发展成效显著,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对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云和县水利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阶段性问题,有些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必须统筹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水环境综合整治、水利管理和服务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为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做好支撑和保障。
1.3.1 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滞后
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一些重点薄弱环节,中小河流尚未得到全面治理,部分小型水库和山塘病险急需解决,山丘区暴雨洪水监测预报预警和防御措施亟待加强。虽然全县开展了独流入海河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城市、重要集镇保护区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但流域和区域性防洪排涝体系尚未全面达到规定的标准,城市防洪排涝建设任务依然较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大幅增长,洪水灾害风险和损失可能进一步增大,保障我县防洪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1.3.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较滞后,依然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因素
县城浮云溪两岸已基本达到防洪标准,但安溪、沙溪、黄溪等支流两岸防洪闭合圈仍未形成,堤防防洪标准普遍不高,大部分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1.3.3 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供水安全保障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我县水资源总量较大,但时空分布及骨干性水源工程和水资源利用工程分布较不均衡。西南部山区及东北部山区缺少骨干性水源工程,与人口、耕地、资源产业布局不相适应。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但水资源保障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的质量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云和县县城目前是一源供水,只有雾溪水库一个水源,应对持续干旱、水污染突发事件能力不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与生态精品农业的发展需求不协调,与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全县节水意识、节水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节水型社会建设需全面推进。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急需解决城镇单一水源问题,实现多水源互为备用,从“源头”到“龙头”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饮用水水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同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解决全市水资源用水效率偏低的问题。
1.3.4 投入机制不够健全,依然是水利发展道路上的突出障碍
我县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水利投入机制尚未形成,投资渠道单一,水利建设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县级财政非常困难,现有投资规模和渠道难以满足水利快速发展的需要,水利投资缺口仍然较大。水利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偏低且不稳定,民间资本进入和市场化融资渠道不畅。
当前我县的水利管理人员职称技术水平与开放的市场管理不相适应,水利人才缺乏成为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最大软肋。“十三五”时期水利建设投入依然保持较大规模,需要更多的水利人才,特别是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来支撑。随着水利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水利行业需要更多不同专业性人才,如从事社会、经济、管理、环境、生态、法律等专业的人员,满足水利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需要更多综合性人才,如既懂水利又懂管理、还要懂信息化、自动化的人才,满足水利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对人才的需求。
第2章 规划目标
2.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治水新思路,紧紧围绕“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坚定不移走“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城市发展之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主线,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建设,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以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为重要抓手,以转变水利发展方式为思路,以推进水利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治水为支撑,以实现水利现代化管理为核心,统筹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智慧水利、法制水利、文化水利建设,注重城乡水利协调发展、建设与管理均衡推进。全面构建水安全保障格局,建设美丽幸福新云和,为云和县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和公共服务。
2.2 基本原则
立足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统筹水利建设和水利管理,兼顾全面和重点、当前和长远,统筹规划、系统治理,注重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摆在水利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注重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保证水利建设和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积极促进人水和谐。
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水利的各项法律法规,强化水利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加快完善水利法治体系,提升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发挥水利创新团队的引领作用;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工作科学化、规划化、法治化水平。
根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加强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坚持“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明确事权,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建设和管理。
第3章 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以建设完善“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智慧水利、法治水利、文化水利”六个水利的发展,实现“河湖连通、碧水映村、农水上山、河权到户、香鱼随人”五大重点突破为目标,以“五水共治”为核心,以水生态修复为抓手,以已建水利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水安、水润、水秀、水惠”,打造具有云和特色的水利现代化总体目标。
3.1 加强防洪减灾建设,实现洪涝灾害能防,筑造安全水利体系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给洪水以出路,防治洪水与规避洪水风险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安排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水库除险加固、山洪沟治理、山塘综合整治等工程,全面筑牢安全防线,加强防洪减灾能力。在工程建设上,加快独流入海二期、中小河流二期治理等工程建设。县城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乡政府所在地和主要中心村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基本完成规划内瓯江干堤、浮云溪的治理;基本完成重要河段的堤防加固、清淤疏浚工作,全面完成现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山塘综合整治,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基本完成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防御体系。
3.2 优化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资源水利体系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水资源保障提出的新需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围绕水资源的配置,通过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和节水灌溉改造工程建设,全面实现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围绕水资源的节约,全面实现用水效率控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安全供水保障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供水保障率达到95%以上。
推进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启动县城区和崇头镇(省级中心镇)备用水源连网连片工程,初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积极开展“河湖连通”(紧水滩引调水)战略研究,解决县城备用水源问题,实现以“雾溪水库”为主要水源,“梅垄水库”为备用水源的“一源一备”新格局。推进水资源的“农水上山”,把喷微灌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引进山区,提高高山生态经济作物的灌溉保障水平,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3 全面整治生态环境,重塑河湖生态水系,编织生态水利体系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断提升我县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新云和。立足山水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整治垃圾河、黑臭河,构建山青、水净、河畅、岸绿的河湖生态健康网。
做好农村水利文章,打造惠农工程体系,建设一批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配套项目,实现“碧水映村”,开展服务生态精品农业的水利设施建设,打造美丽云和,构建山青、水净、河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修复生态河流,重整河道自然风貌。
3.4 建立数字水利平台,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打造智慧水利体系
以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推进云和水利信息化建设,创新水管理方式,建设智慧水利。建立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实现所有水利工程有人管,重要水利工程有管理单位;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水利投入,加强水利资产管理,加大水管单位两费的落实力度,规范水利投入的绩效评价;系统谋划水利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建立人才培养制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人才队伍良性更新机制;实现主要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设置率达到90%。
围绕“一个中心、三大在线”和“智慧感知”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稳步提升水利现代化管理和基层水利服务水平,实现防汛五化达标,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利用云和丰富的小水电资源,通过整合包装为股份制公司,做大做强云和小水电产业,积极搭建小水电股权交易,促进水电资产的优化、整合、盘活存量资产。
3.5 健全法治制度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水平,构建法治水利体系
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水利法治体系建设,转变水行政机构职能,加强专职水行政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水利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依法行政、规划管理和监督检查,实施江河湖库“蓝线”管理制度,构建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深化水利法治改革。
严禁涉河违法活动,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政府主导、水利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的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做到依法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整改落实到位。全面开展水域岸线登记和确权划界工作,健全规划治导线管理制度,加强规划对水域管理指导和约束作用。开展“河权到户”课题研究,创新河道水域管理模式,推进河道末端产权化,制定河道产权补偿机制和河道产权管理制度。实现水事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到90%以上,水域岸线全面登记,水利工程划界率达到100%,确权率达到70%。
3.6 积极做“活”水文章,打造水利文化品牌,树立文化水利体系
以“保护优先,适度利用”的原则,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传承特色水文化,推进水文化旅游区建设,树立水生态文明理念,打造具有云和特色的水利名片,立足现代水利,挖掘治水文脉,彰显治水思路,提升文化品位,积极推进云和水文化体系建设,实现水文化有脉可循、有史可鉴、有景可赏、有文可品。在新常态下积极探索“香鱼随人”重大突破,坚持河道整治到哪里,鱼就放到哪里,做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都有鱼,利用鱼类重构水域生态系统生物链,恢复有利于特色鱼类繁殖生长的环境,促进水域生态系统修复。
表3-1 云和县水利发展“十三五”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目标值 | 全市目标值 | 备注 |
1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³) | 37.3 | 37.3 | |
2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65 | >0.58 | |
3 | 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 | >95% | |
4 | 县级以上城市中心区防洪达标率 | >95% | >90% | |
5 | 瓯江干流20年一遇及以上堤防达标率 | >95% | >90% | |
6 | 水旱灾害损失率 | <1.0% | <1.0% | |
7 | 县级以上城市湖库型水源地供水人口覆盖率 | >95% | >90% | |
8 | 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合格率 | 100 | 100 | |
9 | 农村自来水入户率 | >99% | >99% | |
10 | 农业“两区”旱涝保收面积率 | 99% | 99% | |
11 |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率 | >15% | >15% | |
12 |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 100% | 100% | |
13 | 水事违法案件查处率 | >90% | ||
14 | 水利工程划界率 | 100% | ||
15 | 水利工程确权率 | 70% | ||
16 | 完成投资(亿元) | 16 | 180 |
第4章 水利发展主要任务
4.1 筑造稳定可靠的安全水利体系
以防御水旱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洪排涝并举,重点推进流域、区域防洪工程、城镇防洪排涝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山塘综合整治等工程,全面提升县成、中心镇、中心村防洪闭合圈达标率,提高城区、中心镇、易涝区的洪水蓄泄能力,基本实现洪能防涝能排,为建设安全水利、幸福云和提供保障。
坚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积极开展流域、区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结合“强库”、“固堤”等防洪工程,解决城乡防洪的短板,加快开展流域综合整治规划,以闭合圈为单位组织实施防洪安全工程建设,实现规划一片、实施一片。
1、龙泉溪治理工程
龙泉溪治理工程也就是独流入海工程,我县特别注重龙泉溪治理工程防洪功能的作用,还有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三位一体,力争把它建得像城市防洪堤一样的成为市民的一个民心工程,同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一个场所。“十二五”期间我县只完成了小顺段治理工程,龙泉溪治理工程尚未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完成“十二五”期间未实施的四段(石浦段、局村段、三潭段、溪口段)独流入海项目,计划投资0.53亿元,建设生态护岸5公里。
2、龙泉溪治理二期工程
2014年,我县旅游局编制完成了《云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15年2月获得省政府批复。该报告中将我县龙泉溪紧水滩大坝至石塘大坝库区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积极配合旅游度假区项目,我们计划实施云和县龙泉溪治理二期工程。“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0.9亿元,实施“长汀段”、“青龙潭段”独流入海项目,治理龙泉溪干流25.5公里,建设护岸9.0公里。
3、浮云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浮云溪作为云和母亲河,穿城而过,对云和的繁荣与衰落,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浮云溪部分河道淤积严重,部分河段建有堤防,但建设年代久远,堤身结构单薄,且多处堤防存在堤淘空现象,影响防洪安全。“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完成浮云溪干流将军桥段、三望栏段、垟背段、村头段、黄桥头段、狮山段、云章段、支流黄溪、雾溪等河流综合治理,投资5.0亿元,治理长度25公里。目前,浮云溪干流除狮山段存在防洪闭合圈还不达标的问题,其余干流基本上以生态护岸建设为主,支流上以黄溪防洪闭合圈不达标尤为突出,要彻底解决黄溪行洪问题,只有采取上游分洪的措施,即将黄溪洪水采用分洪通道引至浮云溪,初步计划采用两条分洪通道,一条通道沿城西路新建行洪通道分洪至城西大桥浮云溪处,全长约1.1公里,用于缓解黄溪城区段的行洪压力,降低黄溪汛期因洪致灾的风险,一条通道为采真里项目景区水景观的通道,计划从黄溪新华街与体育场路交叉口附近设置引水口门,向南沿体育场路新建河道连通黄溪和浮云溪,全长约0.4公里。浮云溪治理项目的实施是我县水利建设的当务之急,不仅能够保障两岸农田和居民的安全,避免农田受冲受淹,还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生产,加快工程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
4、山洪沟治理工程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和由山洪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山洪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约占自然灾害造成的总损失的40%左右。我县地处山区,山洪灾害的危险尤为严重,不仅会对我县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完成崇溪、沈溪等3条流域山洪灾害治理项目,投资0.3亿元,治理长度8公里。通过实施重点山洪灾害防治,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相结合,形成小流域相对完善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增强沿岸城镇、集中居民点、重要基础设施等防护对象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水域调查结果统计,全县共有水域面积39.5244平方公里。其中,水库18座,水库水域面积30.5329平方公里(全县总面积984平方公里,水库水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1%),重要山塘99座,山塘水域面积0.3496平方公里。由此可见,水库山塘水域对云和县水域面积的贡献最大,远大于其它水域所占的比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瓯江干流龙泉溪段紧水滩、石塘、玉溪等三大水库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水域面积。水库山塘在防洪抗旱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库山塘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水库山塘的除险加固是我县刻不容缓的首要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完成横山头、金竹砻等2座水库除险加固,投资0.1亿元,完成75座山塘综合整治,投资0.35亿元。
4.2 完善高效配置的资源水利体系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云和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农饮水提升工程、低丘红壤开发治理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城乡居民供水保障水平,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均衡。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转型升对水资源保障提出的新要求,以云和紧水滩、石塘水库调蓄和自然河湖水系为依托,构建“河库相联、水系连通、布局合理、引调事宜、多源互补”的水资源配置体系,结合“开源”、“引调”、“提升”等保供水工程,加快城乡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城乡联网联片集中供水。
1、“开源”:沈坑门水库工程
为彻底解决崇头水厂水源不足的问题,也为下游农户提供必要的灌溉任务,我们在原水厂水源上游沈坑门处谋划新建水库1座,总库容50万方,年供水量150万方,另外,铺设供水管道,用于供水及灌溉任务。“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完成该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投资0.05亿元。
2、“引调”:紧水滩引水工程
“十二五”期间,县城供水改造已基本完成,然而我县备水源建设却一直没有跟上城市建设步伐,为了预防雾溪水源地突发事故或因特大干旱情况发生,导致县城近8万人口无水喝的困难,“十三五”期间,我们计划启动紧水滩引调水项目,采用隧洞和管道从紧水滩水库将水引至梅垄水库,将梅垄水库作为县城饮用水备用水源,重建饮水管道并与县城供水主管互通,打造“一源一备”新格局。另外,该项目的实施,将解决城区生态用水不足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浮云溪、黄溪枯水期因无水而造成的“垃圾河”、“臭黑河”的实际现状。该项目共需铺设引水管道9km,总投资1.8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24亿元。
3、“提升”: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工程
自浙江省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以来,我县兴建了一大批小型饮水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饮水条件。但是,2008年以前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标准低,目前很多村庄出现漏水,供水水压不足的现状,经与省水利厅对接,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县农村饮用水工作普查,并将标准低,存在隐患的饮用水工程进行提升改造,计划投入资金0.65亿元,提升改造崇头水厂、石塘水厂、紧水滩水厂等集中供水及崇头村等20余处联村供水项目,受益人口5万人。
4、抽水蓄能电站
为了积极影响省水利厅、市水利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蓄能电站资源的实际情况,“十三五”期间,我们计划实施金竹砻抽水蓄能电站、赤石抽水蓄能电站,投资3.0亿元。金竹砻抽水蓄能电站厂房位于紧水滩镇下游3公里处,采用两台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拟装机2×6.5万kw,年平均发峰电量为2.34亿kwh,消耗谷电量3.11亿kwh,日蓄电量98万kwh,电站平均水头440米;赤石抽水蓄能电站上库为崇头镇黄地村,设计最高蓄水位850米,库容1150万立方,下库为紧水滩水库,电站装机6×30万kw,设计水头650米,设计流量340立方米/秒,年抽水用电64.5亿kw.h、发电量48.6亿kw.h。
按照节水优先、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态良好的要求,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生态防渗渠道、管道灌溉以及喷滴灌工程建设,加快转变农业灌溉方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我县灌区改造、渠系配套和节水设施建设,计划投入资金0.7亿元,新建改造堰坝131座,实施灌排渠道衬砌210公里,完成高效节水1.18万亩。
4.3 编织美丽健康的生态水利体系
围绕云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高标准规划水系、水网、水脉,打造水系畅通、水清流澈的生态云和,加强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发挥生态净化功能,开展生态县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碧水映村,提升人居水环境,加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改善区域水循环条件,发挥云和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水生态产业,全面构建良性水生态系统,支撑美丽云和生态建设。
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以浮云溪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为重点,加强对河流、水库、山塘、自然保护区、资源重点开发区等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利用,通过水源地保护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维护江河湖库水系生态健康,提高河湖水环境容量和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江河湖库水质。
1、水源地保护工程
饮用水是最为重要的水资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然而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的影响,各地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立法、执法水平和管理手段上差距很大,缺乏统一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近年来,我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围绕“确保全县人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的工作目标,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把加强雾溪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十二五”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我县计划投资1.0亿元,力争用5年时间,将雾溪水库等80余处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到“十三五”末,实现水质达标率100%。
2、水生态修复工程(浮云溪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文明对水系生态资源在质与量两方面的需求都急剧上升,水环境的生态资源性对于城市的基础功能作用贡献越来越大。为改善浮云溪的水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县城保驾护航。“十三五”期间,我县拟开展浮云溪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修复区域水生态,改善区域水环境,计划投资1.0亿元。
以系统治理的原则,不断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经济林地水土流失治理,发挥水利工程改善水环境的作用,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协调完整性,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面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低丘红壤开发治理工程,营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
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根据浙江省2014年普查水土流失成果,云和县共有水土流失面积66.6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74%,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4.66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1.98%;中度流失面积38.13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7.19%;强烈流失面积8.78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3.17%;极强烈流失面积4.35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52%;剧烈流失面积0.76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14%,水土流失情况不容小觑。“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完成沈溪等4条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治理面积达50平方公里,投资0.20亿元。
2、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我县部分农村河道淤积严重,堤防年久失修,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及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结合水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连片治理,全面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整治河道85公里,从河道疏浚、护岸整治和维护等全面铺开,彻底消灭垃圾河、黑河、臭河,投资0.5亿元。
3、低丘红壤开发治理工程
低丘红壤资源集中分布的区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重点区域,需采取坡改梯、新建排灌渠道、蓄水池、沉砂池、小型泵站、管道工程、机耕路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开发0.27万亩低丘红壤治理,投资0.057亿元。
4.4 打造科学管理的智慧水利体系
按照深化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加快实现水利作为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支撑,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水利管理方式,加强水利人才培养和引进,开展水利数字化建设,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构建科学的智慧水利体系。“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投资0.1亿元,完成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浮云溪、安溪、雾溪洪水风险图编制,同时,加强水利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全县水利数据库建立。
到2020年,实现主要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设置率达到95%以上;管理单位人员配置率达到95%以上;管理单位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落实率达到95%以上;水利科技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达到60%,中级以上职称人才比例达到60%,防汛五化全面达标,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适应新形势要求全面达标。
坚持政府主导,健全公共财政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发展。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加大云和水利投入,进一步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足额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加大地方财政水利投入力度,加强水利投入的绩效评价,确保增加投入的政策落到实处;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司直接、间接的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加大对农村“一事一议”群众筹资筹劳建设水利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群众自主自治自享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积极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利用云和丰富的小水电资源,通过整合包装为股份制公司,做大做强云和小水电产业,积极搭建小水电股权交易,促进水电资产的优化、整合,加强水利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
围绕“一个中心、三大在线”和“智慧感知”开展云和水利信息化建设。“一个中心”指建立水利基础数据中心,在统一所有水利工程与水利管理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全县统一的水利工程与管理底层数据系统和动态更新机制,实现水利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与运用;“三大在线”指建设云和防汛指挥在线、水利管理在线与水利服务在线三大系统,并实现有机融合;“智慧感知”指通过在线监测与监控,实现对云和重要水利工程的在线监测与监控,动态管理与监视水利工程运行状况。“三大在线”中,在突出防汛防台在线指挥与决策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和统一全县水利各项业务管理的系统建设,打造信息水利,同时突出水利服务公众特点,建设水利服务在线,向公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服务资讯,逐步实现公众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
深入推进洪水风险管理理念建设,全面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与运用,建立完整的洪涝台风险识别与动态更新机制。开展紧水滩、石塘水库、浮云溪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在实现设计洪水风险图和实时洪水风险图的基础上,探索研制预报洪水风险图,为防汛减灾提供决策参考;开发建设云和洪水风险管理系统,建立洪水风险图动态更新机制,真正实现洪水风险管理。
以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切实推进云和水利管理规范化,全面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落实水利工程人员经费实现所有水利工程有人管,重要水利工程有管理单位;建立年度维修养护和运行经费落实机制,全面落实水利工程和非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经费,确保运行管护到位。系统谋划水利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建立人才培养制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人才队伍良性更新机制;建立培训、考核与持证上岗相结合的人才队伍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水利专业队伍的专业优势和非专业队伍的全面覆盖性优势,实现良性互补,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的自我更新机制。
按照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适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保障有力、救援有效的规范化要求,持续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和云和“防汛五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以自然村、居民区、企事业单位、水库山塘、堤防、山洪与地质灾害易发区、农家乐、避灾场所等责任区为网络,全面推进体系规范化建设,加强体系建设的检查、督促和指导,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管理和监督,创新监管模式,全面提高社会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不留死角。
4.5 构建制度健全的法制水利体系
围绕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水利法治体系建设,加强专职水行政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提高水利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依法行政、规划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开展云和水域岸线登记和确权划界工作,实施江河湖库“蓝线”管理制度,构建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深化水利法治改革。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投资0.1亿元,强化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培训,完成云和湖水域岸线登记、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
从制度上谋划水利改革,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水利法治体系,考虑云和水利全局性、长远性发展问题,健全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水域和岸线保护、河湖采砂管理、水域占用补偿和岸线有偿使用等规章制度,根据河湖生态环境修复成本,按照“谁破坏、谁赔偿”的原则,研究建立河湖资源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科学编制云和流域、防洪、采砂、水资源保护等综合规划,加强规划对水域管理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建立健全规划治导线管理制度,划定规划治导线,并严格执行;强化水行政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水利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整合水利系统内部力量,建立健全执法网络,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加强执法巡查,鼓励群众监督举报,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禁涉河违法活动,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依法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整改落实到位,切实维护良好的河湖管理秩序。
制定河湖水域岸线登记办法,全面开展云和河湖水域岸线登记、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要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对确权存在较大困难的可先划界、后确权;对已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的,要设立界桩、管理和保护标志,严格涉河湖活动的社会管理;在全面实行“河长制”的同时,充实基层管护人员,实现河湖管理的全覆盖;创新河道水域管理模式,推进河道末端产权化,制定河道产权补偿机制和河道产权管理制度;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工程维护、河道疏浚、水域保洁、岸线绿化等河道管护服务,全面提高云和河湖管理水平。
4.6 树立丰富鲜明的文化水利体系
依托云和特有的基底、禀赋和内涵,突出“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城市发展理念,丰富云和水文化内涵,创新生态发展,文化发展和旅游发展的新路径,推动水文化与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互促融合,以云和“船邦”文化为向导,进一步挖掘、研究和保护地方水文化,注重现代水利规划、工程设计中水文化元素的融合,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投资0.5亿元,实施村头、黄桥头、狮山等3个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建设,开展水文化主体活动,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宣传,打造云和水文化品牌。
以“保护优先,适度利用”的原则,在保护水文化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利用水文化遗产,大力开展水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弘扬云和特色水文化。以新视野、新理念推动水文化发展,以水弘文、以水成景,将现代水景观与历史水景观相结合,使水文化气息融入城市发展印记。
依托云和浮云溪堤防建设以及独特的梯田风光,打造3个滨水休闲公园,加强水生态意识培育及水文化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水文化“以文化人”的作用,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公众亲水、爱水、护水意识,并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习惯;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浙江生态日”等纪念和宣传活动,传播水文化和节水理念,深化水事法制制度宣传,鼓励群众参与水事管理。
4.7 五大重点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在河湖连通(紧水滩引水工程)、碧水映村、农水上山、河权到户、香鱼随人等个方面完成重点突破,为建设“美丽云和”添砖加瓦。
云和县城周边水库较少,适合作为水源地的只有梅垄水库和雾溪水库。目前,我县供水任务由雾溪水库承担,而梅垄水库作为县城的应急备用水源。由于雾溪水库除承担供水任务外还承担有下游6500亩农田灌溉及发电任务,如遇连续干旱、突发水质污染,因特殊原因低水位运行时必须启用梅垄水库(备用水源)用于保障城区居民正常供水。但目前梅垄水库作为县城的应急备用水源,情况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梅垄水库库容较小,入库径流量小,实际可利用库容不足100万m3,承担县城的供水保证率较低。按照目前云和县城的供水量,平均日供水量为1.8万吨,最高日供水量为2.6万吨,考虑到管网漏损等因素,平均日供水量约为2.0万吨,最高日供水量约3.0万吨,这样梅垄水库可提供约1个月的供水量,如考虑水库蒸发等因素,保证时间更短。另外,由于雾溪水库和梅垄水库相距较近,降水情况基本相同,在雾溪水库连续干旱期间,梅垄水库也将处于无水补充的局面,此时启用梅垄水库必然面临很大的供水压力。因此,仅靠梅垄水库自身的库容和天然来水,不足以完全承担备用水源的任务,需要考虑引水入库,提高其作为备用水源的供水保证率。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谋划从紧水滩水库取水,通过输水隧洞和管道将水引至梅垄水库,利用引调水等工程措施,建设应急备用水源,解决云和县城供水的应急备用问题,提高县城的供水保证率,同时将解决城区生态用水不足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浮云溪、黄溪枯水期因无水而造成的“垃圾河”、“臭黑河”的实际现状。
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断头河、垃圾河以及臭水湖等问题,我们研究探索综合运用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水系连通等措施,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各生态单元,实现活水绕村、净水互通,建设水活、水净、河美的江南水乡。“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挑选“陈村村、崇头村、梅湾村、下村村、黄家畲村”五个村进行碧水映村项目实施,促进农村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良性发展,实现“青山远眺,碧水映村,乡愁在心”的美丽乡村建设。
云和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山多、田少、水域面积广,生态精品农产品地绝大部分在山上,但我县坡耕地的水利设施非常薄弱,水利如何支撑生态精品农业的发展任重道远。为此我们要探索研究全县坡耕地开展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建设,系统管理和充分利用山塘水库,完善山区灌溉体系,大力发展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同时研究探索引进市场机制,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把喷灌、微灌、滴灌等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主体真正落实到位,确保长久持续发展,实现水利工程对有效提高生态精品农业产量和质量的保障作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推动农业节水。
云和县河道众多,共有大小河流433条,小河道的管理工作一直是短板,乡村河道常常成为垃圾河、废弃农产品的集散地、河道采砂、偷采、乱采的主要区域。为此要研究探索创新小型河湖管护机制,推进河湖末端产权化;研究探索河道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承包权相分离;要按照有法有据,操作简便的原则,实现河道管理做实、做活、做亮、做富的综合目标。
根据丽水市委王永康书记的“水清、有鱼、景美”的治水要求,结合县委、县政府“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的城市建设理念,在新常态下研究探索把鱼作为治水兴水的公共产品推向社会,一是研究提供洁水鱼和观赏鱼,做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都有鱼,增加水的灵性。二是研究探索以有机鱼为代表的云和特色渔业产业发展,进一步保护开发江河和水库渔业水产资源,打响云和鱼业招牌,并大力发展石蛙、大鲵等特色洁水渔业养殖,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探索研究利用鱼类重构水域生态系统生物链,恢复有利于特色鱼类繁殖生长的环境,促进水域生态系统修复。
第5章 投资估算
5.1 “十三五”水利投资计划
“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投入16.28亿元水利资金,开展龙泉溪治理、浮云溪综合治理、山洪沟等20个项目,涉及“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智慧水利、法治水利、文化水利”六大水利体系建设。其中,安全水利体系建设共五个项目,投资7.18亿元;资源水利体系建设共6个项目,投资5.64亿元;生态水利体系建设共五个项目,投资2.76亿元;智慧水利体系建设投资0.1亿元;法治水利体系建设投资0.1亿元;文化水利体系建设投资0.5亿元。
5.2 投资估算明细表
云和县“十三五”水利发展实施计划表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 | 建设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十三五”投资(万元) | “十三五”建设内容 | “十三五”分年度投资安排计划(万元) |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合计 | |||||||
1 | 云和县龙泉溪治理工程 | 综合治理龙泉溪干流河道7公里,建设护岸5.12公里 | 2014-2019 | 6744 | 5344 | 石浦段、局村段、三潭段、溪口段独流入海项目,建设 护岸长度4km | 1344 | 2000 | 2000 | 0 | 0 | 5344 |
2 | 云和县龙泉溪治理二期工程 | 综合治理龙泉溪干流河道25.5公里,建设护岸9.0公里 | 2017-2021 | 9000 | 9000 | 长汀段、青龙潭段,建设护岸长度9.0km | 300 | 1500 | 2200 | 2500 | 2500 | 9000 |
3 | 云和县浮云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 治理浮云溪干支流河道48.53公里,修建堰坝5座 | 2017-2025 | 86000 | 50000 | 浮云溪干流将军桥段、三望栏段、垟背段、村头段、黄桥头段、狮山段、云章段、支流黄溪(含两溪贯通)、雾溪等河流综合治理,治理长度25公里 | 500 | 11000 | 12000 | 13000 | 13500 | 50000 |
4 | 云和县山洪沟治理工程 | 整治泉溪、崇溪、沈溪山区性河道20公里 | 2016-2025 | 10000 | 3000 | 泉溪、沈溪等3条流域山洪灾害治理,治理长度8公里 | 1000 | 1000 | 1000 | 0 | 0 | 3000 |
5 | 云和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对横山头、金竹砻等2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 2016-2020 | 1000 | 1000 | 对横山头、金竹砻等2库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 300 | 200 | 200 | 300 | 1000 | |
6 | 云和县山塘综合整治工程 | 整治杨梅坑等200座山塘 | 2012-2025 | 8000 | 3500 | 对75座山塘进行综合整治 | 800 | 800 | 700 | 700 | 500 | 3500 |
7 | 云和县沈坑门水库工程 | 新建水库1座,总库容50万,年供水量150万方,另外,铺设供水管网,用于供水灌溉任务 | 2019-2021 | 3500 | 500 | 开展项目前期,争取工程开工建设 | 0 | 0 | 0 | 200 | 300 | 500 |
8 | 云和县紧水滩引水工程 | 采用隧洞和管道从紧水滩水库引水至梅垄水库,引水线路9km,将梅垄水库作为县城饮用水备用水源,同时解决城区生态用水 | 2019-2021 | 18000 | 12400 | 开展课题研究,完成项目前期,争取开工建设 | 500 | 800 | 1400 | 4500 | 5200 | 12400 |
9 | 云和县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 | 对全县农村饮用水安全设施提升改造,受益人口8万余人,另外对县城网管进行提升改造 | 2013-2020 | 8500 | 6500 | 对标准低,存在隐患的饮用水工程进行提升改造,受益人口5万人 | 1400 | 1300 | 1300 | 1200 | 1300 | 6500 |
10 | 云和县金竹砻抽水蓄能电站 | 电站建成厂房位于紧水滩镇下游3公里处,采用两台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拟装机2×6.5万kw,年平均发峰电量为2.34亿kwh,消耗谷电量3.11亿kwh,日蓄电量98万kwh,电站平均水头440米 | 2018-2025 | 100000 | 20000 | 完成项目前期,争取开工建设 | 0 | 0 | 5000 | 6000 | 9000 | 20000 |
11 | 云和县赤石抽水蓄能电站 | 电站上库为崇头镇黄地村,设计最高蓄水位850米,库容1150万立方,下库为紧水滩水库,电站装机6×30万kw,设计水头650米,设计流量340立方米/秒,年抽水用电64.5亿kw.h、发电量48.6亿kw.h | 2018-2025 | 920000 | 10000 | 完成项目前期 | 0 | 0 | 0 | 5000 | 5000 | 10000 |
12 | 云和县农田水利工程 | 衬砌灌溉渠道210公里;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800亩 | 2016-2020 | 7000 | 7000 | 新建改造堰坝131座,实施灌溉渠道衬砌168公里,完成高效节水11800亩 | 1100 | 1300 | 1400 | 1500 | 1700 | 7000 |
13 | 云和县水源地保护工程 | 对雾溪等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 | 2017-2020 | 10000 | 10000 | 对雾溪水库等80余处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 | 2000 | 2000 | 3000 | 3000 | 10000 | |
14 | 云和县浮云溪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综合整治城区段主河道水环境,治理河道长4.1公里 | 2017-2020 | 10000 | 10000 | 完成工程建设 | 0 | 2000 | 2000 | 3000 | 3000 | 10000 |
15 | 云和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 实施沈溪等6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2016-2025 | 4800 | 2000 | 对沈溪等6条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治理面积达50平方公里 | 1000 | 300 | 300 | 300 | 100 | 2000 |
16 | 云和县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 治理农村河道210公里 | 2014-2020 | 6500 | 5000 | 开展100公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从河道疏浚、护岸整治和维护等全面铺开 | 800 | 900 | 1000 | 1100 | 1200 | 5000 |
17 | 云和县低丘红壤开发治理 | 开发治理2700亩 | 2016-2020 | 570 | 570 | 完成工程建设 | 104 | 110 | 110 | 120 | 126 | 570 |
18 | 云和县智慧水利建设工程 | 加强水利人才培养和引进,开展水利数字化建设,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开发云和防汛指挥在线、水利管理在线与水利服务在线三大系统,进行洪水风险图编制等 | 2016-2020 | 1000 | 1000 | 完成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浮云溪、黄溪、安溪、雾溪洪水风险图编制,加强水利人才培养和引进,开展全县水利数据库建设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1000 |
19 | 云和县法治水利建设工程 | 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培训,开展云和河湖水域岸线登记、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等 | 2016-2020 | 1000 | 1000 | 强化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培训,完成云和湖水域岸线登记、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等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1000 |
20 | 云和县文化水利建设工程 | 水景观建设,打造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等 | 2016-2020 | 5000 | 5000 | 实施狮山等3个湿地公园 | 0 | 500 | 1500 | 1500 | 1500 | 5000 |
合 计 | 1216614 | 162814 | 9548 | 26110 | 34510 | 44320 | 48326 | 162814 |
第6章 保障措施
6.1 强化组织领导,履行政府职能
根据“一个中心、构建六维体系,开展五大重点研究”的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意识,强化组织领导,明晰事权划分,健全协商机制,分解规划目标,及时协调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强化政府的保障作用,稳步推进规划实施,履行政府职能,规范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强化水利公共服务,持续提升水利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
6.2 科学编制规划,加强分类指导
组织编制“云和县农田水利‘十三五’规划”、“云和县饮用水‘十三五’规划”等专项规划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功能齐全、覆盖全面、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水利规划体系,为积极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充分利用规划的调控与约束功能,加强分类指导,促使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要求相适应。做好水利规划与发展改革、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规划衔接,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规定推进项目立项审批,保障水利项目建设按照国家政策和治水思路积极推进。
6.3 落实投入政策,确保投资需要
积极研究制定政策,加快水利前期工作,加大水利项目储备,争取中央及省级以上水利建设资金投入,解决资金问题。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多元化筹措水利资金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拓宽多元化水利融资确定,推进PPP、BOT、TOT等投融资模式;加强与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建立保障水利投入政策执行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深入扎实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
6.4 强化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
要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加快水利人才梯队建设和团队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高层次、高技术的人才;要扶持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市场发展,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向水利行业流动;要优化配置各级水利行政和事业编制人员,加强基层人员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水利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吸收专业技术人员为抓手,以基层水利人才教育培养为基础,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健全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增加水利科技投资,加快智慧水利发展,加强水利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做好水利现代化、科技化建设。
6.5 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公众参与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推进会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水利发展改革的重大意义、政策法规、措施方案、典型经验等,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与水资源保护意识,努力营造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对水利发展改革工作的认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实施。同时,提高群众全面参与的积极性,创新水利建设各个环节的公众参与方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为工程建设、管理营造出全民督察的良好氛围,减轻水利管理部门的管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