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工作方针
(一)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三)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四)推进职业教育优质深度发展
(五)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多元发展
(一)教育基础建设工程
(三)教育质量保障工程
(四)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五)学生素质培养工程
(六)美丽学校建设工程
五、制度创新与政策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保障经费投入
(三)推进依法治教
(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五)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一、云和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在中共云和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云和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取得快速发展,2014年12月,我县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评估验收,为“十三五”期间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发展水平有了新提高。加大力度合并重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增幼儿园3所,减少中小学3所。现有幼儿园23所,其中省等级园16所,等级园招生覆盖面达88.7%,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7.2%。普通小学11所,普通中学5所(其中,初中4所、普通高中1所),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升学率达到96.7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99%。有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1所,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省首批改革与发展示范校,2015年普职招生比为1∶1.34。
教育基础设施获得新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入教育基础建设专项资金2.5434亿元,完成古坊小学扩建工程、职技校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新建启明星幼儿园,完成云中小班校区及语文基地改造、盼盼总园及城西分园改造等项目。投入专项资金1615万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工程”、“暖水澡工程”和“直饮水工程”,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五年来,共创建省标准化学校10所、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4所、达标学校3所、等级幼儿园5所。
教育信息化有了新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县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教育计算机网千兆宽带学校接通率达100%,县域中小学校园内已实现百兆互通,城区中小学主要教学活动场所已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完成了教育城域网上网行为管理、网络实名认证系统建设,全县高速、安全、稳定、绿色的教育网络环境基本形成。多媒体班套比1∶1,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普及率达87%,生机比4.68∶1,师机比1∶1,图书馆藏书总量达41.82万册,生均藏书32.91册。以云和教育网为核心,包括教育办公云平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视频云平台等的“云和县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各级各类教育技术培训全面展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有了新的进展。
素质教育实施获得新成效。不断完善两大系列(“童话之春”、“童话之秋”)、三大赛事(乒乓球赛、足球赛、篮球赛)以及“四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素质教育活动机制,积极搭建云景两县各项联赛及学校社团等素质教育平台,全面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县学生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团体项目奖25项、个人单项奖200余项。创建市级校园文化示范校4所、达标校4所,创建市级书香校园示范校10所、达标校1所,其中,安溪小学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城西小学被评为“浙江省围棋育苗基地”,江滨实验小学被评为“浙江省摄影教育特色学校”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一级辅导站”,云和职技校和江滨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学校”, 云和职技校被评为“省中职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四化德育”典型经验入选省教育厅《省职业教育办学经验汇编》专题材料。
教育公平有了新进展。实现公办中小学招生零择校,“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爱心营养餐”经费673.6万元、贫困助学资金2735.8万元,受益的中小学生及幼儿近3万人次。健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利保障机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安排到公办学校入学。全县90%的中小学生、94%的幼儿在城区就读或入园,最大限度的享受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成立城乡教育集团,努力提升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实现抱团式发展。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定期交流制度,“十二五”期间,先后安排50多位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进行长期支教,有40多位校长进行交流换岗。
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管理细则》、《名师、名校长跟踪考核办法》等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和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五年来,我县共投入培训资金838万元,实施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全员培训”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积极与教育发达地区(杭州、宁波、桐乡、长兴)对接,采用“集团联训”、“借力发展”和“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引领年轻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极大地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期间,全县教师人均学时数达到了393.26,90学时长训完成率达到了98%,新增省特级教师1人、市名师4人、市学科带头人35人、市教坛新秀28人,县学科带头人52人。
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果。全面深入推行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云和中学的“荷品语文”、“行走云和”、“生命列车”课程群建设,云和职技校的“三选三择”选择性课改,以及云和二中的“学为中心”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和中小学公办教师交流制度在全面实行,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改革与研究,研制并出台了云和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扎实开展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全面把握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整体优化和改进教学管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第一批上线人数、本科上线率、总上线率等各项指标与“十一五”末相比均有了较大的提升。初中学业考的各项质量指标已跃居全市前列,小学教学质量城乡均衡度明显缩小。
“十二五”教育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 指 标 | 2010年 | “十二五”规划目标 | “十二五”完成情况 |
1 | 学前教育入园率(%) | 93.5 | 95.5 | 97.2 |
2 | 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 | 56.3 | 80 | 88.7 |
3 | 小学教育入学率(%) | 100 | 100 | 100 |
4 | 小学教育巩固率(%) | 99.9 | 99.9 | 100 |
5 | 初中教育入学率(%) | 99.5 | 99.4 | 100 |
6 | 初中教育巩固率(%) | 99.9 | 99.9 | 100 |
7 | 高中教育入学率(%) | 92 | 95 | 97 |
8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40.6 | 50 | 49.6 |
9 | 职业教育就业率(%) | 96.7 | 96 | 99 |
10 | 幼儿教师持证率(%) | 45.9 | 80 | 90 |
11 | 小学教师专科比例 | 96.2 | 98 | 97.9 |
12 | 初中教师本科比例 | 86.6 | 95 | 93.4 |
13 | 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 | 0.4 | 10 | 4.2 |
14 |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 | 38.9 | 80 | 85.5 |
15 | 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比例(%) | 0 | 85 | 53.3 |
16 | 计算机生机比 | 7.2∶1 | 5∶1 | 4.7∶1 |
17 | 千兆网络到校率(%) | 0 | 100 | 100 |
18 | 多媒体班套比 | 1.3︰1 | 1︰1 | 1︰1 |
19 | 教育经费投入(年亿元) | 1.35 | 2.2 | 2.6 |
20 | 生均用地面积(㎡) | 21.4 | 20 | 23.5 |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云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全县人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云和教育总体上已进入“读好书”的新阶段,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和“小县大城”核心战略的要求,对照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读好书的新期盼,我县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
优质教育资源仍很紧缺。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二孩政策的放开,及教育现代化对班额控制的要求,原本就不富余的基础教育资源日显紧缺,出现了“城区学校过于拥挤、农村学校有所闲置”的局面,城区小学和幼儿园超班额现象较为严重。学前教育公民办发展不均衡,公办幼儿园明显偏少,部分民办园存在小散弱现象。
经费投入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教育现代化对基础设施建设、公用支出、教育信息化装备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县原本就极为紧张的财政盘子显得更加紧张,经费投入无法完全满足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师队伍素养仍需提升。现代教育理念不强,对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研究能力较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队伍中教育教学骨干力量不足,高学历教师的比例与教育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教师编制配置仍需增加。随着教育现代化创建和城镇化工作的推进,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优质教育和小班化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按生师比进行配置已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成,需大幅增加教师的数量。
教育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只有率先推进教育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基础、全局、先导作用,才能将教育优势优先转化为人才、科技和发展优势,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云和教育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在实现教育现代化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对照教育现代化指标要求,我县仍存在许多短板,如教学质量的提升、非公办教师待遇的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率、教师和校长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化水平等等。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发展策略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小县大城”核心战略,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提升发展内涵和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依法治教和依法办学为保障,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投入力度,合理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教育的优质化、均衡化和信息化水平,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和共建共享“现代化旅游名城”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云和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教育,形成更广泛的公平教育,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教育主要发展指标位于全市前列、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由教育强县向现代化教育强县跨越提升。
——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高中段毛入学率达到98%。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2%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5年。
——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的布局、层次、类型和学科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办学硬件建设明显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整体差异系数缩小至0.30以内,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100%,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5%。
——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全县中小学校园网络有线无线一体化建设,校园网内主干网络千兆互通,全面实现教学班班通、人人通。高中段学校和50%以上的义务段学校、30%以上的幼儿园建成智慧型校园,基于技术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取得新突破,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精准管理。交互式电子白板普及率达100%,计算机生机比达到4∶1。
——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5%以上,所有幼儿园专任教师按规定持证上岗。小学专任教师中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100%。初中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100%。高中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20%。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90%。培养省、市、县骨干教师数量达到全县任教师总数的20%。研训工作队伍的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指导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高中段学校小班化授课比例超过60%,义务教育学校小班化授课比例超过50%。在中小学全面开展分层走班教育,高中段学校主干课程90%以上实行分层走班教育,高中学校选修课程比重超过35%,初中学校拓展性课程超过20%,小学拓展性超过15%。
——区域教育特色进一步凸显。“城乡教育共同体”在义务教育阶段达到全覆盖,农村小班化教育全面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特色明显,民族教育、科技教育、木玩文化教育、摄影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逐步成为云和教育的新亮点,逐步打造一批教育质量突出、教育特色鲜明、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学校。
(三)发展策略
——深度推进教育改革。明确云和教育改革的方向,突出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整合教育系统内外资源,整体协同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进程,推动教育改革健康、有序发展。从适应供给约束型教育发展转向需求导向型的教育发展,以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多样化需求。通过转变行政职能,理顺政校关系,增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和活力。从自上而下施行改革的阶段进入到上下互动、社会参与改革的阶段,整体设计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相结合,使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深度推进教育改革的主阵地的作用,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生关系,通过“课程改革”、“借力发展”和“教育共同体”等形式,激发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支撑改革的强大动力。
——全面提升学校品质。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高品质的学校。要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和美丽学校建设为抓手,以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水平现代化、普及水平现代化和保障水平现代化为具体目标,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及办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学校的品质。要树立学校的品牌,赢得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品质的肯定;要以“教育共同体”等形式,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要培养一批具有深刻教育见解、善于洞悉教育发展形势、明确学校发展方向,并转化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发展愿景的优秀校长;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学习先进地区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和实践“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断创新,学生的理想信念、公民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意志品格、综合能力等得到全面增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优先关注教师成长。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从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等方面入手,全面持久提升云和教育品质。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教师调配制度和教师交流制度,改革教师招聘方法和流程,吸纳优秀人才来云和任教。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设立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加大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力度,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加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开展教师教育专业能力考核与评价,将教师培训与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紧密挂钩。制定“骨干教师”系列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中小学名优教师评审制度,构建起学科、德育两大序列的名优教师发展平台,建立教坛新苗、教坛新秀、教学带头人、教学名师、特级教师五个层级的“宝塔式”教师成长模式。
“十三五”云和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 指 标 | “十二五”完成情况 | “十三五”预期指标 |
1 | 学前教育入园率(%) | 97.2 | 99.0 |
2 | 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 | 88.7 | 95.0 |
3 | 小学教育入学率(%) | 100 | 100 |
4 | 小学教育巩固率(%) | 100 | 100 |
5 | 初中教育入学率(%) | 100 | 100 |
6 | 初中教育巩固率(%) | 100 | 100 |
7 | 高中教育入学率(%) | 97 | 98 |
8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49.6 | 62 |
9 | 职业教育就业率(%) | 99 | 99 |
10 |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2.8 | 12.9 |
11 |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3 | 14 |
12 | 幼儿园专任教师持证率(%) | 90 | 100 |
13 | 小学教师专科比例(%) | 97.9 | 100 |
14 | 初中教师本科比例(%) | 93.4 | 100 |
15 | 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 | 4.2 | 20 |
16 |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 | 85.5 | 90 |
17 | 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比例(%) | 53.3 | 100 |
18 | 中小学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 | 44 | 100 |
19 | 计算机生机比 | 4.7∶1 | 4∶1 |
20 | 交互式电子白板班套比 | 1.2:1 | 1∶1 |
21 | 生均图书拥有量(册) | 32.9 | 35 |
22 | 教育经费投入(亿元/年) | 2.6 | 3.9 |
23 | 生均用地面积(㎡) | 23.5 | 27.5 |
三、发展任务
今后5年,云和教育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统筹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一)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优势,为每个儿童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他们在快乐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平等、优质的启蒙教育。
完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和科学性,为所有儿童的幸福和发展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强化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学前教育健全乡镇街道、部门分工合作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建立由教育、卫生和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幼儿健康水平监测和评估机制,实行对各类幼儿园幼儿成长进步的常态监测。
加快推进幼儿园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统筹考虑城市化进程、新的人口政策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政策调整带来的人口变动影响,科学谋划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进一步优化城区幼儿园布局,大力发展和加快建设上规模、上等级的普惠性幼儿园,合理进行布点建设,重点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支持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满足城乡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完善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农村办园模式;进一步扩充优质资源,确保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到2020年,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0%。
提升幼儿园内涵发展。完善学前教育督导考核制度,以建设等级幼儿园为抓手,不断促进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顺应儿童发展天性,推广游戏型教育,寓教于玩,寓教于乐,切实纠正幼教小教化倾向,提高幼教保育质量。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幼儿园开展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丰富多样、富有创意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结合我县木玩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与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发展中心合作,开展对学前教育木制教玩具课程研发,并将幼儿园作为木制教玩具课程研发的实验基地、师资培训基地、展示观摩基地和亲子体验基地,助推我县学前教育区域特色发展,以及木玩产业和旅游产业升级发展。
推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以优扶弱、以城带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深入推进名园集团化办园,全面推进城乡幼儿园互助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云和县实验幼教集团的引领作用和品牌效应,使全县幼儿园在管理水平、保教质量和文化建设上有新提升。
(二)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政府公共教育服务中体现教育公平的重点学段,要为学生提供优质、均衡和充满快乐的教育。
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一方面,不断提升农村和偏远地区中小学办学水平,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育,切实增强吸引力,促进学生就地入学,到2020年,全县小学30人以下班级占30%,中学35人以下班级占20%。另一方面,合理规划城区学校布局,加强建设,增强教育资源满足教育需求的能力。到2020年,在城区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1所工业园区小学,全县义务教育所有学校均达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名校集团化、城乡教育共同体等形式,支持优质中小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和新办学校发展,通过集团办学、托管办学、联盟办学等模式,进一步整合城乡资源,缩小城乡之间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鼓励城区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职、任教、支教,加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充实管理力量,提高办学水平。
推进教育权利公正公平。统筹义务教育资源,保障学生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的公平。建立健全扶贫助学长效机制,根据“应补尽补”原则,扩大助学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少年的关心帮助,建立起多触角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强化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制定心理、行为有偏差和学业基础薄弱学生的帮扶措施,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全力保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念上书、念好书”。
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坚持不懈地抓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深入落实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各项制度性规定,切实实现幼升小、小升初不考试,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小学低年段不考试及不进行跨校统测和严格控制义务教育跨校统测等规定要求。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合理划分学区,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把“零择校”认真落实好并坚持下去,坚决制止住任何形式的择校乱收费行为。
(三)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加强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云和中学作为全县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肩负着普及和提高的双重任务。在办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加强内涵建设,办人民满意高中”的发展目标,确定“创造适合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办学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推进特色示范高中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着力构建普及与提高“双重并举”的教育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坚持人人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质量的需求。
努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大普通高中发展的投入,积极化解普通高中发展过程因为改扩建而产生的债务,完成高中学校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的建设,提高普通高中办学的现代化水平。到2020年,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7㎡和20㎡,仪器标准化配备率达到100%,生均图书量达到50册,教育信息化建设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发展”为主要抓手,实施普通高中五项行动计划,通过合作学习、学案学习、分层教学、特色教研活动等全面提升学校的品质,把云和中学办成一所兼顾优异与公平、具有丰富内涵的省特色示范性高中。针对高考高端人数少的质量瓶颈,积极实施“借力发展”,依托发达地区教育专业研究机构的“支持加合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加快小班建设步伐,重点抓培优磨尖工作,提高教学效益。加强骨干教师强强联合,进行合作备课,合作研究,提高高考备考科学性和针对性。
努力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扎实开展高中多样化课程建设,着力培育和凝练以课程建设为代表的育人特色,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和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形成一批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实验室及功能教室、实践教学基地等资源,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探索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普通高中和高校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拓宽学生发展渠道。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
(四)推进职业教育优质深度发展
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就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要从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出发,提供培养学生终身职业发展能力的教育。
提高专业布局规划水平。培育形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水平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互补,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办学,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县职业技术学校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按照就业导向、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紧贴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要求的原则,设置一批适合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紧缺专业,提高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和贡献份额。到2020年,在全县形成电子电工、木制玩具设计、轴承加工技术等重点专业群。重点建设一批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训基地。
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品质。以组织实施“三名工程”(名校名师名专业建设工程)为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为抓手,着力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入推进“三选三择”选择性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强化实习实训,探索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有效共享机制,推行仿真实训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技能培训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扶持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和优势特色专业,重点扶持建设好张华燕省级名师工作室,加强专业教师“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职业教育向着产教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大力倡导并培育工匠精神。推行现代学徒制,加强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和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做好“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县”项目创建工作。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培训制度及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支持和鼓励企业接受职业学校师生实践实习、订单式委托培养人才。围绕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中职教育优势,多形式参与社会培训,在扩大社会培训中不断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五)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多元发展
终身教育是满足成人多样化学习需求,保障成人平等接受教育机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成人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提升的有效手段,终身教育要为成人提供便利、开放和多样化教育。
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以国民教育为基础,继续教育为主体,社区教育为重点,网络教育为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着力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把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从为人的生产就业服务扩展到为人的生活乃至情趣爱好、精神充实服务等更广阔的领域,使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追求,使读书学习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和终身习惯。
订新一轮城乡扫盲行动计划,依托乡镇成校和城市社区学校,以开展老年教育为重点,持续开展扫盲教育,到2020年,全省15岁以上常住人口识字率超过98%,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满足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要。多形式建设覆盖面广泛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加强乡镇成校、社区学校、广播电视学校、老年大学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形成遍布城乡的基层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网络,充分发挥单位、学校、文化机构、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发共享资源,大力开展岗位培训、社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办好云和县社区学院,加快云和老年开放大学的审批与筹建工作,使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度提升。积极培育社区教育培训品牌项目,打造成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社会化培训机构参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积极组织各种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人娱乐、旅游休闲、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努力倡导和实施“云和市民读书工程”、“云和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丰富、活跃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进云和人民的精神幸福指数。
加快推进云和电大转型升级。加强继续教育公共平台和网络建设。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云和分校转型升级, 全面提升成人继续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城乡居民需求的能力。积极推动电大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推进,扎实开展开放教育、社区教育、农村教育和老人教育,加快天网、地网和人网建设,大力开展数字化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网络平台,把云和电大、云和县社区学院和云和老年开放大学真正建设成为集继续教育、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为一体,方便、灵活、人性、多元的开放性大学,全面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四、重大工程
“十三五”期间,我县将下大力气,着力打造以下七大工程:
(一)教育基础建设工程
适应城市化发展和二胎生育、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变化的趋势,落实教育项目规划优先权,以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布局规划,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和幼儿园规划、交地、经费、建设四项保障机制,加快学校改造和建设,倡导现代学校建筑设计理念,推进中小学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环境,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到2020年,全县计划实施教育基础设施(新建、续建)项目13个,规划投资9.6504亿元。(具体项目详见附件)
重要举措:
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高中阶段,计划总投资14092万元。投资10012万元完成云和中学整体改造工程续建项目,投资4080万元完成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餐厅和旅游电商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义务教育阶段,计划总投资53772万元。投资25000万元新建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力争2018年投入使用,投资2582万元完成崇头镇中心小学扩建工程续建项目,投资8690万元完成云和县实验小学扩建工程项目,投资4500万元完成石塘镇中心小学迁建工程项目,投资13000万元完成工业园区小学建设项目。学前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城区幼儿园布局,计划总投资2.864亿元。投资3000万元新建城东幼儿园,投资1800万元新建商贸物流城小区幼儿园,投资2600万元新建大坪小区幼儿园,投资650万元用于普光小区幼儿园改造工程,投资590万元用于县实验幼儿园综合楼建设,投资2亿元用于云和幼教创意园建设。
基础教育场所和设施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完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与更新;实施学校卫生条件、体育场馆、实验室、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完善寄宿制学校卫生室配置标准。
(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强化选择性和个性化教育思想,进一步规划区域特色课程体系,推动课程建设,优化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实践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到2020年,中小学建设拓展性课程资源不少于800门,建设省市精品课程资源不少于80门,挂牌成立10个“社会实践基地”,将校内、校外教育同步纳入教育资源“云平台”,建成绿色、便捷、高效的资源共享与管理支持系统,打造“布局合理、机制健全、设施完备、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阵地体系。
重要举措:
加强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明确课改推进的整体思路与具体途径。建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价、共享机制。提炼学科课改策略,形成学科特色。加强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拓展类课程建设的研究、指导与实施,重视课程、课堂与提质的关联性研究。设立“合作导学”、“分层走班”、“典范英语”、“学程导航”“本真课堂”等一批教学改革项目,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特长,保持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自信心,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加大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力度。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构建简单、有厚度、落实核心知识、会提问的理想课堂,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评价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加强初中“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探索有效开发学生潜能、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习质量的方式方法,培育出一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教育绿色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教师、学校多元评价体系。建立以“轻负高质”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追求绿色质量。全面推行建立在客观纪实、民主认定、划分等第基础上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扎实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注重增量,以动态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从学业水平、综合素质、学习状态及成长环境等维度,构建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绿色评价”体系。
(三)教育质量保障工程
明确和落实“强队伍提质,善管理提质,抓教研提质,借外智提质,活机制提质,轻负担提质”工作思路,营造提质氛围,强化目标管理,健全监控机制,加强考试研究。努力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十三五”期间,高考、初中学业考和省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主要质量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重要举措: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细化目标管理,重视质量目标的制定、分解,重视过程的落实与监控,重视目标达成的考核与评价。细化常规管理,重视学科规范的建立,开展常规专项督查。细化研训管理,重视开展以提质为主题的主题式、参与式校本研修。细化学习管理,重视学习质量的分析与诊断,重视作业管理和过关检测,强调人人过关。
加强教学过程研究。加强考试研究,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高频考点、试题的特点和理答要求,重视小中考命题和试题的研究。加强复习教学研究,统筹县校资源,制定好学科复习计划,并开好学科复习会。加强学习研究,开展学情分析研究、学习习惯和方法研究、倡导自主学习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建立贯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长效机制。强化质量调研制度,建立学校质量评估档案,以学校发展性评估为重点,完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建立义务段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预警、举报、公示和问责制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教育教学优秀成果表彰奖励机制,落实轻负高质的要求,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提高素质教育实效。
(四)教师素养提升工程
大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现代教育理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扎实开展专业发展5年360学时培训计划,浙派名师、省特级教师培养计划,绿谷名师工程培养计划,骨干班主任培养计划。积极推行从生师比向班师比转变的教师编制改革,逐步实现“小班化、均衡化、信息化”的教育现代化要求。
重要举措:
建立师德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把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学术规范教育、法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考核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健全师德表彰激励制度,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师德表彰机制,大力表彰师德模范和师德先进个人,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完善师德建设检查惩处机制,定期开展师德建设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师德规范行为。
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和考核制度。统筹规划和实施各类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建立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分层分类设计培训项目,充分落实教师自主培训选择权。加强培训机构建设,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和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机制。重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教学培训的监控与管理,提高培训工作实效。
加大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力度。加强与高校和省市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重点建设5所省市级教师发展学校。建立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重点培养5名校长和15名省级骨干教师,努力打造具有教育家情怀和素质的中小学名师。重点支持建设25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00门省重点教师教育共享精品课程,完善师范生招生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及教学环境,不断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
(五)学生素质培养工程
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开展创新教育,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体艺卫教育,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意识和运动习惯。加强美育教学,丰富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着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气质。使每一名学生成为有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会学习、会生活、敢担当,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少年。
重要举措:
推进德育创新。完善德育模式,创新方法途径。建立“全员、全程、全科”的德育教育模式。完善家委会制度,全面实施中小学家校联系计划,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责任和德育功能,激活学科课程的德育内涵,强化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德育渗透。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德育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加强互动,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夯实学生理想信念的根基。完善德育工作者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
实施学生健康促进行动。发挥云和“省2+1体艺项目示范县”的优势,严格落实体育、艺术课程。改善体育教学,深化校园阳光体育运动,深化云景两县各项联赛机制,搭建学生素质教育展示平台。培育学校体育特色和学生体育爱好,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加强艺术教学,以体验美感、提升艺术鉴赏水平为主要目标,将艺术熏陶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持证率,建立完善心理危机识别、干预和转介机制,关心、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不断增强学生珍爱生命意识和抗挫折能力,争创心理健康教室示范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实施学生社团建设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积极鼓励并有序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军营,开展实践体验,增加广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对国情省情乡情的了解,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充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课程,合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加强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成覆盖全县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网络,全面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功能和质量。推进中小学校园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
(六)学校文化培育工程
以净化、美化、文化校园环境为切入点,以构建育人为本的课程文化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创建“美丽学校”。美丽学校创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校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体育、艺术和科技等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抓手,以学校师生为主体,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崇尚品位、传承提升。力争到2020年,85%的学校完成“美丽学校”创建任务,“文明学校”创建率达100%。
重要举措:
建设学习型学校文化。完善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的制订,使之成为提炼共同愿景、达成共同约定、发布品牌宣言的契机与动力。推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方式改革,完善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民主管理的机制,营造弘扬学术精神的良好氛围,倡导民主平等、互动相长的现代师生关系,增进师生现代公民意识。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根据办学定位和育人特色以及办学条件,合理规划建设学校环境文化,科学凝练和倡导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师生为建设主体,推进打造“快乐校园”、“幸福校园”,挖掘校本成才楷模,弘扬师生优秀事迹,树立身边师生榜样,激励师生自我发展;活跃学生社团活动,打造学生展示才华、锻炼才干的平台,全方位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实施学校特色创建行动。保护教育历史物证遗存,发掘和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升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品质。积极探索和实验,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加强创新教育,培养独立思考、追求新知、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推广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教育服务品质。
(七)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坚持“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全面发展智慧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提升县域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建设。深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精准管理。建成教育管理创新支持服务平台(教育办公云平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视频云平台),建立我县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基础数据库,实现基于数据的教育管理科学决策支撑和精准教学管理。
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支持泛在学习、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基本构建与智慧校园相适应的基础环境。网络骨干带宽拓宽至2.5G,实现校园无线宽带全面覆盖,校园网络骨干带宽提升至 1G 以上,上网终端速度不低于百兆。基本实现人手一终端,构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技术环境。推进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智慧教育软件资源相结合的班级多媒体建设。推进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创新实验室建设,并基本构建起与学校特色相适应的创客空间。
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建立教育管理者、教师、 信息技术服务等三类人员的以创客教育为主线的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全员培训。加强对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名师引领、网络协作、主题反思的新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促进教师“从讲台上的智者向学习者的教练、从普通知识的传授到运用技术创新教学设计、从常规教学到应用技术创造教学极致”的转变。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以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应用融合为着力点,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示范校试点建设。鼓励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认知效率,激发学习内驱力。鼓励广大教师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教与学方式。鼓励广大教师开展基于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诊断,实现个性化的资源推送和教学互动。
五、制度创新与政策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发展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建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加强领导,科学指导,精心组织实施“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构建和谐、健康、稳定、有序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新局面。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发挥主体作用,确保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教育系统党风、行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县教育系统要建设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具有教育系统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推行学校校务公开,强化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教职工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行业形象,不断提高育人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家长和社会。
(二)保障经费投入
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稳步提高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依法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财政教育拨款有所增长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按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优先支持教育重大项目实施,重点加强教育内涵建设和提升教育软实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非义务教育阶段由政府、社会、个人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投入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投入的机制。终身教育实行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增强政府教育经费统筹能力。积极化解高中段教育负债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完善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
健全教育经费监管机制。严格执行教育经费预算和决算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强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宏观调控及行政服务,强化对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的审计和监督力度,建立教育经费使用信息化平台建设,堵塞漏洞,不断提高公正性、透明性,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建立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考评体系,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三)推进依法治教
加强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各类教育违规违法行为,建立规范教育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学校要逐步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以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为抓手,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受教育权,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对学生实施奖励与处分。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切实规范学校的招生、收费等行为,大力推行阳光教育,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监察、审计、财务等监督制度,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依法依规及时查处发生在教育领域里的不正之风。
完善教育督导制度。依法建立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健全督导机构和督导网络,完善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加强督学责任区和督导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督导的督政和督学职能。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建立监督检查结果公告制度,改进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科学实施学校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确保教育督导评估的公开、公平与公正。
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严格管理课堂、报告会、讲座、论坛以及校园网络等教育教学阵地,坚决抵制各类非法渗透。以平安校园建设为载体,努力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不懈地抓好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灾事故、防校舍倒塌和群体踩踏事故、防暴恐事件以及食品安全与饮用水安全、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坚持师生员工思想状况滚动调查和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制度,加强分析研判,主动帮助师生解决各类困难,努力把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深化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开展联合办学、教育共同体、委托管理等试验,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改造薄弱学校、扶助新办学校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提升学校的课程实施能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探索农村小班化教学改革。改革教学与学习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标准、多种形式的学生评价体系。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改革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深化全员聘任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体现岗位职责、能力和业绩的教师薪酬分配办法。逐步建立教师资源流动机制,不断加强教师、校长队伍的合理流动。统筹优秀教育教学人才资源,变“校管校用”为“县管校用”,借助城区名校、名师等优质资源,积极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拓展延伸。
扩大教育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实施“合作办学”、“借智办学”计划,将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转化为自身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促进自身发展。拓展国际教育资源,通过引进外教师资、派教师赴海外学习等形式,提升办学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探索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教育新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健全管理体系。贯彻实施“十三五” 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是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县教育局要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加强目标管理。根据规划中的具体发展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制定更为细致的专项规划,逐条分解到年度,落实到部门和学校。建立规划目标监测评估体系,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县教育局和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按照规划要求做出具体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落实相关责任,实行分工负责。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本校实施落实“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切实推进“十三五”期间云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附件:
1.云和县学校布局图;
2.云和县“十三五”教育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表
云和县“十三五”教育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亩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建设内容和规模 | 新增用地面积 | 规划总投资 | 规划建设时间 |
1 | 云和中学整体改造工程 | 扩建 | 新建体艺楼(744万)、学生宿舍(884万)、餐厅(407万)、育才亭修复及道路水电恢复(435万)、教学实验综合楼(4042万)、校门南开及原有建筑室外立面改造(1800万)、校门南开政策处理(500万)人才公寓(1200万)等项目,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 | — | 10012 | 2015-2018 |
2 | 职业技术学校餐厅和旅游电商实训基地综合工程 | 新建 | 拆除原有男生宿舍和临时餐厅,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五层框架结构,其中一至三层为学生餐厅、第四层为旅游专业实训基地,第五层为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地下层为地下车库。 | — | 4080 | 2017-2019 |
3 | 云和县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 | 新建 | 按54个班九年一贯制学校标准建设,占地面积81亩,建筑面积56680.17平方米,主要建筑教学楼、综合楼、体艺楼、宿舍楼、食堂、运动场等。 | 81 | 25000 | 2016-2019 |
4 | 崇头镇中心小学扩建工程 | 扩建 | 项目总用地面积11447平方米(其中新增用地面积7514平方米,原有校园用地面积3867平方米),新建建筑占地面积1099平方米,建筑面积3867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3307平方米,半地下室面积56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食堂厨房、门卫房、大门、运动场等室外配套。 | 11 | 2582 | 2015-2018 |
5 | 云和县实验小学扩建工程 | 扩建 | 建设行政楼(原庆同楼拆建)2600平方米;教学B号楼 5600平方米;孔庙恢复工程2000平方米;地下停车库4000平方米;配套附属工程:围墙、绿化 、道路、排水排污、电气若干等附属工程。土建工程投资5700万元;民房拆迁18户,店面4直需拆迁费用2790万元。前期200万元。 | 5.4 | 8690 | 2018-2020 |
6 | 石塘镇中心小学迁建工程 | 迁建 | 按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建设,小学12个班级,招生容量480人,幼儿园3个班级,招生容量90人;用地面积13320平方米,约20亩;建筑面积约7200平方米。 | 20 | 4500 | 2017-2020 |
7 | 工业园区小学(暂名) | 新建 | 按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建设,36个班级。 | 45 | 13000 | 2018-2020 |
8 | 城东幼儿园 | 新建 民办 | 按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建设标准建设,占地约6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50平方米,规模12个班级360人。 | 9.2 | 3000 | 2016-2018 |
9 | 商贸物流城 小区幼儿园 | 新建 民办 | 按浙江省二级幼儿园建设标准建设,占地约3360平方米,建筑面积2242平方米,规模6个班级180人。 | 5 | 1800 | 2018-2019 |
10 | 云和县 幼教创意园 | 新建 民办 | 占地28亩,建筑面积8862平方米,设置3个班规模的假日幼儿园和幼教研究室,打造幼儿教育、教玩研究、幼教培训基地。 | 28 | 20000 | 2019-2021 |
11 | 大坪小区 幼儿园 | 新建 民办 | 按浙江省二级幼儿园建设标准建设,占地面积4655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487平方米,规模12个班级360人。 | 7 | 2600 | 2019-2020 |
12 | 普光小区幼儿园改造工程 | 改造 民办 | 按浙江省二级幼儿园建设标准建设,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规划12班360人。(民办,改建原新华幼儿园,所在地点原为厂房。) | — | 650 | 2017-2018 |
13 | 县实验幼儿园综合楼 | 扩建 | 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 | — | 590 | 2017-2018 |
合计 | 211.6 | 96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