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云和县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卫生计生行业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制定公共健康政策、安排投资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健康和人口健康服务业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民健康总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主线,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卫生计生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果,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县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42岁,比2010年的79.04岁提高了0.4岁,居全市首位。2015年全县婴儿死亡率2.84‰,比2010年的4.36‰下降了1.52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63‰,比2010年的9.81‰下降了3.18个千分点,两项指标均低于国家、省、市平均值。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连续17年无县内管理孕产妇死亡。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全部实现。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层综合医改工作全面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大力推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管理扎实开展。社会资本办医步伐明显加快,新增云和谢氏专科医院、云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两家民营医院。合作办医成效初显,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分别与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建立全面托管式合作办医模式,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程深入实施。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县人民医院迁建、县中医医院综合楼新建等工程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40余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扩建,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二级乙等中医医院。无甲类传染病、死亡病例报告。2015年末,每千人口核定床位数4.22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89人,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64人,分别较2010年的2.54张、2.32人、1.61人增长1.68张、0.35人和0.32人。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全县“十二五”期末总人口为11.36万人,年均增加0.08万人。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46,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以下(年均为4.52‰)。计划生育率连续23年保持在95%左右,居全市前列、全省中上水平。
——计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标创工程”持续深化,实名登记、信息共享制度全面推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成立,省级“人口E通”信息平台试点建设启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组建并常态化运行,6项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全面覆盖,计生协会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发挥。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公益金(生育关怀基金)专项资金建立,计生利益导向“三项制度”惠及7256名群众。云和县连续5年获得“市人口计生工作创新单位”或“市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同时被列为全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单位。
——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基层卫生适宜技术项目积极推行,率先在全市开展“名医、名护士”培养工程,定向委培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累计定向培养社区医生92人,培养“云和名医、名护士”18名,“医坛新秀、护理新秀”20名。开展乡村基层计生队伍岗位练兵,出台专项政策提高基层计生队伍经济、政治待遇,“十二五”期间,基层计生干部人均参加5次以上轮训,15名计生专干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或一次性经济补助。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 号 | 指标名称 | 单 位 | 规划 目标 | 期末完成值 | 完成 情况 |
1 | 总人口数 | 万 | 11.7以内 | 11.36 | 完成 |
2 | 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6以内 | 4.52 | 完成 |
3 | 人均期望寿命 | 岁 | 78.7 | 79.42 | 完成 |
4 | 5年孕产妇平均死亡率 | /10万 | 12以下 | 0 | 完成 |
5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 | 11以下 | 6.63 | 完成 |
6 | 婴儿死亡率 | ‰ | 8以下 | 2.84 | 完成 |
7 | 卫生事业费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 | ﹪ | 5 | 8.54 | 完成 |
8 | 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 | ﹪ | 10 | 7.12 | 未完成 |
9 |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2.66 | 2.89 | 完成 |
10 | 每千人执业(助理)中医师数 | 人 | 0.52 | 0.52 | 完成 |
11 | 每千人护士数 | 人 | 1.87 | 2.64 | 完成 |
12 | 每千人核定床位数 | 张 | 3 | 4.22 | 完成 |
13 | 每千人社区责任医生数 | 人 | 1 | 1.16 | 完成 |
14 |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 人 | 88 | 91.28 | 完成 |
15 |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 | ﹪ | 95 | 99.4 | 完成 |
16 | 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 | ﹪ | 80 | 98.14 | 完成 |
17 | 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率 | % | 80 | 95.81 | 完成 |
18 | 5年年均计划生育率 | % | 92以上 | 94.46 | 完成 |
19 | 出生婴儿性别比(国统报表) | — | 103-107 | 106.45 | 完成 |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进入生态文明发展的关键红利期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加速提升期,也是全面创建省级卫生强县、全力打造健康云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于做好“十三五”时期的卫生计生工作至关重要。
“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健康中国”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健康浙江”作为全面推进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把健康产业作为七大万亿级产业之一。如何抢抓机遇,结合云和“小县大城”核心战略,加快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战略、理念和方式创新,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具效率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重大的转型任务。在我县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常态下,卫生计生工作不仅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和民生支撑,也要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增长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力。如何适应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理念,着力在改革资源配置方式、丰富公共产品供给、创新服务提供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为全体居民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康服务,是摆在全县卫生计生系统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更多的风险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发展中长期存在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合理、城乡区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卫生计生人才匮乏、卫生计生服务管理能力与群众需求不匹配以及投入长效机制不健全等矛盾和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破题。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和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等多重健康威胁因素叠加,人口生育政策重大调整、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全局性、深层次影响,都对卫生计生资源承载、治理结构、服务能力等提出了更大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全面建成省级卫生强县、全力打造健康云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目标,坚持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为我县全力打造“山水童话”特色的现代化生态休闲旅游名城,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人口环境和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惠及全民,促进卫生计生公平发展。按照公平、可及、共享的要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计划生育权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实在地惠及全体居民。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促进卫生计生可持续发展。按照增强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促进可持续的要求,更加注重“三医”联动,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卫生计生事业与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更加注重政策调整与服务管理改革同步,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优化环境,促进卫生计生均衡发展。
统筹协调城乡医疗卫生计生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环境,着力提升全县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水平。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促进卫生计生多元发展。
强化政府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责任,更加注重政府和市场两手并用,加大投入,注重卫生计生服务可及性,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计生发展,积极促进卫生计生多元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省级卫生强县全面建成,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基本实现,覆盖城乡居民、更加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
——群众健康素质更高。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9岁,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9.5/10万和8.5‰以下,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健康差异进一步缩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
——人口发展更均衡。“全面两孩”政策稳妥有序实施,生育水平适度提高,计划生育率达96%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7以内,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5‰以下,免费计划生育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
——资源配置更优化。资源总量适度增加,城乡区域资源配置更趋均衡。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4人和3.6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不少于2名,每千人核定床位数达到6张。资源利用更趋合理,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县域范围内就诊率达90%。
——服务保障更有利。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筹资渠道更加多元,群众医药负担进一步减轻,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下降到30%以下。责任医生规范签约服务率达到50%,区域医学共享中心覆盖率达到80%,服务效率明显提高。人口健康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智慧医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十二五”期末值 | “十三五”目标值 | |
省 | 县 | ||||
健康 素质 | 1.人均期望寿命 | 岁 | 79.42 | 78.5 | 79.9 |
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 | 6.63 | 8.5以下 | 8.5以下 | |
3.孕产妇死亡率 | /10万 | 0 | 9.5以下 | 9.5以下 | |
4.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 | / | 24 | 24 | |
人口 发展 | 5.计划生育率 | % | 94.46 | 95%以上 | 96%以上 |
6.出生人口性别比 | 106.45 | 112 | 107以内 | ||
7.出生缺陷发生率 | ‰ | / | 15 | 15以下 | |
8.免费计划生育服务覆盖率 | % | / | 95 | 95以上 | |
资源 配置 | 9.每千人核定床位数 | 张 | 4.22 | 6 | 6 |
10.每千人执业(助理)医生数 | 人 | 2.89 | 3.2 | 4 | |
11.每千人注册护士数 | 人 | 2.64 | 3.6 | 3.6 | |
12.每万人全科医生数 | 人 | 2 | 2 | 2 | |
13.县域范围内就诊率 | % | 60 | 90 | 90 | |
服务 保障 | 14.责任医生规范签约服务率 | % | 0 | 50 | 50 |
15.区域医学共享中心覆盖率 | % | / | 80 | 80 | |
16.智慧医疗覆盖率 | % | / | 80 | 80 | |
17.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 | % | / | 30 | 30 | |
18.卫生事业费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 | % | 8.54 | 5 | 5 | |
19.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 | % | 7.12 | 10 | 10 |
注: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为约束性指标,其余均为预期性指标。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服务体系
1.优化医疗卫生计生资源配置。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超标准装修、超常规配备大型医用设备。促进县域医疗资源均衡发展,重点加强儿科、产科、精神、护理和康复等薄弱专科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1-2家标准化城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基层医疗资源配套。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优先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公立医院和社会力量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加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监管。优化卫生计生专业设备配置。
2.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开展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完善卫生应急管理网络,推进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应急规范化管理,构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体系、重大活动医疗卫生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强化精神卫生多部门协作机制,推进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及基层医疗机构精神卫生预防、随访、治疗、康复服务网络建设,推动综合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专科医院提供心理康复服务与心理健康指导,鼓励支持心理诊所(工作室)发展。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鼓励发展各类健康管理服务组织,完善健康教育网络,创新健康教育传播方式,打造“健康云和”传播平台,加强医学科普宣传,实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惠民行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推进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加强血液质量和安全管理,建立采供血服务体系,完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长效机制。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和风险监测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以卫生改厕、饮用水安全工程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进卫生乡(镇)、卫生村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服务体系专栏1——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工程 |
采供血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建立1家县级血站。建立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推动无偿献血“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推广自体输血,综合性医院手术病人自体输血率达15%以上。 居民健康素养提升惠民行动。成立健康教育所,落实人员编制和运行经费,加强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与管理,开展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双百”活动、“最受欢迎讲师与金牌听众”评选活动、“健康超市” 打造等活动,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以上。 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优化整合各类资源,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逐步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卫生应急工作格局,2016年底前创成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 |
3.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争取创成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加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设置。健全中医药基层服务网络,建设中医药特色诊疗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成1至3个中医馆。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优化服务体系专栏2——中医药健康服务提升工程 |
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完成床位设置、房屋设施改造、中医药特色科室和名中医人才培养等任务,按配置标准配置中医诊疗设备及现代诊疗设备,强化与省级、市级中医院的战略合作,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云和实际打造县域中医特色专科,至少完成4个省级(含省级)以上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建设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落实场所、设备设施、人员、技术力量和资金,到202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开展4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学员1800人次。 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提供与医院规模、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人员、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提高“治未病”服务质量。 |
4.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健康城市(城镇)。继续推进省市三甲医院全面托管合作办医工作,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并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县域内医技诊断中心建设,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加大急救人员培养力度,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促进院前急救能力提升。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重点乡镇卫生院县域内医疗联合体建设。继续实施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实现村卫生室紧密型一体化管理全覆盖。
优化服务体系专栏3——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工程 |
县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组建县级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在崇头、石塘等重点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全全面托管合作办医机制,通过开展纵向管理帮扶、技术合作、人才交流、设备支持等多种形式,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 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建立独立建制的急救指挥中心,完善县人民医院急救站建设,完成县中医医院急救点建设,建立健全医疗急救体系。 县域内医技诊断中心建设。加强县乡医疗卫生资源要素和功能整合,依托信息平台和物流,推进心电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行临床检验检查县乡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全面完成4个中心建设。 |
5.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按“市、县、乡、村一体化”模式加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信息化、区域协同信息化与卫生计生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公众健康服务门户。实现云和县县域范围内各医疗业务系统、相关部门数据中心和省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共享。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建设“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实现远程医疗。完善临床医疗信息化系统,实现移动医疗、移动护理、移动查房、知识库、数字签名等应用,探索常见病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模式。县级医院达到国家电子病历4级以上水平,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达到4级。强化信息安全防护。
优化服务体系专栏4——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工程 |
“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建设网络平台,实现县级医疗机构与省内外优质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患者的检验、检查资料通过远程医疗诊断中心上传到省内外优质医疗机构,或通过视频通话直接与省内外优质医疗机构在线医生交流,完成求医问诊,得到省市专家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
(二)提升服务能力
1.提升卫生计生人才服务能力。制定卫计人才队伍建设专项政策。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继续开展卫生人才定向委培。深化卫生管理人才培养与“名医、名护士培养”工程。建立卫计人才教育发展中心,完善卫生计生教育培训管理体系,规范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加强产科、儿科、中医药、院前急救等紧缺专业人员培养与使用。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队伍建设,按标准配置人员。实施卫生计生人才职业化教育项目。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卫生人才合理流动。合理解决乡村医生身份编制、养老待遇问题,通过定向培养、乡镇卫计人才下沉服务等方式,充实乡村医生队伍。整合村级卫生信息员、计生服务员队伍,加强职业化教育,推行“公开选聘、择优录用、绩效管理”的选人用人模式,实行持证上岗。
提升服务能力专栏1——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
建立卫计人才教育发展中心。成立独立建制的卫计人才教育发展中心。开展卫生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与教育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卫生计生专业技术岗位和计划生育业务知识培训等工作。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卫生计生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实施卫生计生人才职业化教育。实施干部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系统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医学人文等专题培训,卫计系统干部职工在“十三五”期间人均参加5次以上的轮训。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医生定向培养项目,到2020年,完成30名村卫生室社区医生定向培养任务。建立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员培训师资队伍,卫生计生服务员培训参与率达100%,持证上岗率达100%。 |
2.提升基层卫生计生综合服务能力。完善和增强乡村卫生计生服务管理职能,强化基本公共卫生、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医疗康复护理和转诊等服务,逐步建立集生育登记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幼卫生保健、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公共卫生计生宣教咨询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促进卫生计生工作融合。开展“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功能完善工程”,加强基层特色科室(专科)建设,开通崇头、石塘两个中心卫生院住院服务。健全基层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制度,深化“标创工程”建设,依法修订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完善宣传倡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稳定和加强乡、村两级卫生计生工作力量,健全乡镇(街道)卫生计生办公室,配强配齐专职干部,进一步强化卫生计生办公室工作职责。推进村卫生室完善工程建设,建立政府主导的村卫生室建设服务体系,落实村卫生计生室人员配置、业务用房,完善村卫生室运行机制。
提升服务能力专栏2——基层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
乡镇(街道)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建设。重点整合全员人口系统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实现乡镇(街道)计生统计管理、生育登记和审批办证、行政执法等基础性服务管理全部网上办理。 村卫生室完善工程。完成66个村卫生计生室标准化建设目标,原则上在常住人口300人以上的行政村单独设立村卫生计生室,300人以下行政村酌情合并设立村卫生计生室。 “标创工程”建设。加大对乡、村两级计生工作的调控力度,深化“政治、经济、责任”三捆绑制度,到2020年标准乡镇(街道)和村(居)分别达到60%以上,全县计生基层基础工作整体水平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
3.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继续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面开展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强化重点学科建设、科研课题研究,争取创建县级龙头学科1个。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医疗质量控制评价机构实体化运作。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力争使二级医院10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积极将优质护理服务向民营医院扩展。加大门诊抗菌药物静脉使用管理力度,引导医院逐步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优化诊区设施布局和就医流程,推广预约转诊、诊间结算、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等便民服务。合理利用县域内医疗资源,制定县域内联合会诊及转诊制度,提高患者县域内就诊率。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大力推行日间手术。推进医学人文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提升服务能力专栏3——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
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医疗质量控制评价办公室,落实人员编制,组建涵盖各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控制专家组,实施医疗质量红黑榜通报制度。 和谐医患关系共建。系统开展医学人文精神培训,将其融入到医师定期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各项日常工作中,到2020年实现全体医护人员培训全覆盖。开展医患角色互换体验、医护人员先进事迹巡讲等工作,提高社会对医疗行业的认可度。 县级龙头学科、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市级重点学科骨科,扶持学科妇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建设,2020年前申报县级龙头学科1至2项,重点学科5至8项。 |
4.提升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加强慢病防控工作,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强传染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因控制不力而导致的传播和蔓延,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性传播疾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率达到80%以上,血压和血糖控制率达到65%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0%以上。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维持全县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推进消除麻疹工作。
提升服务能力专栏4——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
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社区调查诊断,明确本地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应用适宜技术,完善适合本地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定期对已经建档的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指导,建设20个自我管理小组规范点。健康支持性环境覆盖率在原来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基础上再翻一番。到2020年,创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
5.提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能力。继续实施母婴健康促进项目,提高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水平。加强二级精准干预能力,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注重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传播,目标人群“优生优育优教”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推广母乳喂养。加强青春期和更年期健康教育,实施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提标扩面项目。推广自然分娩适宜技术,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实施安全避孕综合示范项目,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继续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提升服务能力专栏5——妇幼保健计划生育能力提升工程 |
实施母婴健康促进项目。完成妇计中心标准化建设。强化县级医院产科和新生儿抢救能力建设。针对严重、多发、致残的重大出生缺陷疾病,启动实施出生缺陷精准干预项目,实行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实现常见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国家、省、市平均水平,严重致残的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实施安全避孕综合示范项目。全方位开展避孕节育服务、PAC项目服务,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关怀行动,将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遏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建立健全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计划生育药具获得率达到90%以上。 实施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提标扩面项目。结合已婚育龄妇女“三查”服务和“两癌”发病情况,逐年提高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等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覆盖面。到“十三五”末,全县农村妇女重点人群“两癌”筛查覆盖率达100%。 |
(三)创新服务模式
1.建立签约服务制度。全面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优先满足老年人、慢性病人、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等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需求,并逐步扩大到全人群,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服务。逐步建立完善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投入和签约服务对象个人分担的筹资机制。调整、规范服务项目和价格收费,开展责任医生签约居民医疗费用管理试点。到2020年,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签约医生。
创新服务模式专栏1——开展责任医生签约服务项目 |
责任医生个性化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完善服务经费筹措机制,组建由县级医生、全科医生、责任医生和社区护士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签约服务团队,与单位或个人签订健康管理服务协议,为已签约的重点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个性化的菜单式健康管理服务。 |
2.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基层首诊,完善双向转诊机制,上级医院对下级医疗机构上转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优化急诊服务和预约服务工作机制,建立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推动形成急慢分治格局。落实分级诊疗标准,制定区域内首诊疾病目录。健全医疗机构转诊服务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范分级诊疗流程。加强分级诊疗与医学科普宣传,引导居民科学合理就医。完善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加大转诊患者医保报销比例间的差距,逐步降低未经转诊患者医保报销比例,通过政策引导与完善,到2020年,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
创新服务模式专栏2——分级诊疗与医学科普宣传行动 |
分级诊疗与医学科普知识宣传。广泛宣传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服务项目、诊疗病种、专科开展情况、医改政策、双向转诊制度、报销制度、科学就医等相关知识,转变居民就医观念,合理引导民众分级诊疗。 |
3.推进医防整合联动。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间,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业务、管理与信息协同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协作机制,强化医疗机构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功能,在县级综合性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促进医防整合。县级医院要承担人才培养、医学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质量控制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与技术支撑。
4.促进医养结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服务需求设置老年养护、临终关怀床位或转型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通过开展医疗养老联合体、建立协议合作机制和老年居民签约服务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有序衔接、相互补充的集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于一体的医疗养老服务体系。
创新服务模式专栏3——医养结合推进项目 |
建立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为基础,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于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结合区域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整合紧水滩、赤石乡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资源,引入社会资本,与大型医疗集团建立医养联合体或医养康复中心,拓展基层医养服务业务。 |
5.探索新型帮扶模式。切实加强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协会的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能力建设,完善各类卫生协会组织管理,规范开展医师协会、护理学会、志愿者协会活动,鼓励社会组织依法开展卫生计生公益慈善与帮扶救助等活动。在城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引导群众广泛开展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生力军作用,加大帮扶力度,做好计划生育家庭发展、青春健康促进等生育关怀行动公益品牌。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特别扶助制度和公益金制度,深化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创建。
创新服务模式专栏4——开展生育关怀公益行动 |
致富发展项目。拓宽县、乡致富发展项目专项基金的筹资渠道,每年帮助1户以上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解决就业、提高技能,切实增加经济收入,改善计生特殊家庭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利用。 计生特扶项目。依托“老李帮忙团”服务平台,建立“生育关怀服务小分队”,鼓励志愿者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生活关怀、养老关怀、健康关怀、精神关怀和生育关怀,探索建立计生协发挥优势作用的帮扶工作模式。 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创建。探索开展“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为家庭提供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等培训和服务活动,促进家庭成员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改善,家庭关系更加和谐,社区环境得到优化。 |
(四)改善服务绩效
1.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探索推进院长任期制、年度目标责任制和年薪制改革试点。认真研究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经济运行状况,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医院收支结构,完善经济运行机制,落实相关补偿政策。创新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推行编制备案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行公立医院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及院长薪酬、任免、奖励等挂钩。
改善服务绩效专栏1——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
化解县级公立医院历史债务。对县级公立医院历史负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化解办法,促进县级公立医院良性发展。 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分配机制。对县级公立医院的人员绩效工资补助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落实相关补偿政策,制定符合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县级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编制改革,建立编制备案制。推行公立医院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制。完善薪酬分配等激励约束机制。 |
2.优化“双下沉、两提升”工程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县级及以上优质医疗资源依次梯度下沉格局,深化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实现城市医院资源下沉县、县级医院下沉乡镇高质量、高水平全覆盖。针对下沉地区医疗资源的空白领域和薄弱环节,鼓励县级及以上医院通过学科合作、合作办院、建立分院或独立举办医疗机构等形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精准对接。落实地方政府办医责任,确保对城市医院在当地举办或合作办医疗机构的保障不变、责任不变、监管不变。
3.提升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绩效。“十三五”末争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遴选和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和中小学生体检工作,优化体检项目,探索学生体检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完善筹资机制,强化健康综合管理,提高居民参与度。扎实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力度。积极开展新一轮全国、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建立流动人口健康监测机制,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购买机制,建立和完善与服务数量、质量和满意度挂钩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和服务绩效。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激发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基层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改善服务绩效专栏2—流动人口基本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 |
围绕国家、省关于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要求,重点完成一个规范化中心建设,实施七项重点任务: 一个中心建设:结合云和县“小县大城”、“小人口、大集聚”特点,整合县乡资源,建立1个流动人口规范化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办证工作。 七项重点任务: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落实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 |
4.完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动教育、社保、民政、卫生计生等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配套政策的逐步完善,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建立健全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管理体系。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管理,落实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综合考评体系,强化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政府行为的考核,完善“一票否决”制。改革完善生育服务证制度、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制度、家庭发展支持政策,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和再生育审批,依法依规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健全县、乡、村出生监测网络,健全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把握出生人口动态。
5.强化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加强全行业监管,实行统一规划、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重点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医疗质量与安全、医药费用控制等监管。建立独立的县级医疗纠纷调解室,实现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实体化运作。继续推行医师定期考核、医师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等制度,强化对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完善医务人员评价制度。探索推进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计划生育于一体的综合执法,建立健全卫生计生系统失信黑名单制度,健全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执法效能。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强化药品配送服务,保证质量,控制价格,规范购销行为。加强药品集中采购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推进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工作。强化资金保障监管。
6.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引导支持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机构向提供全人全程、连续综合服务的健康管理组织转型,推动连锁经营和品牌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卫生检测和消毒供应等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培育面向社会的健康服务评估、评价、咨询等专业社会服务组织。加快发展医养、医健、医旅、医体等结合型服务,做好各类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支持居家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开展家庭出诊、家庭病床、健康评估指导等服务。支持建立健康产业基金,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
(五)投资预算分析
“十三五”期间,为完成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主要任务,预计需投入各级资金37250万元。其中县中医医院扩建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总用地面积68亩,规划总投资28420万元;卫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部分重点工作项目12个,规划总投资883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和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切实落实好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健全规划推进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完善规划反馈与调整机制,严格重大卫生计生建设发展项目审查制度,强化“规划带项目、项目带资金”管理机制,规范项目准入与实施,确定卫生计生阶段性、单项性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对规划执行进度进行定期督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增强规划的约束力与执行力。
(二)完善投入保障。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卫生计生事业的投入,切实保障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服务等所需经费,重点加强薄弱区域、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倾斜,逐步提高政府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探索政府保基本服务、购买服务、按绩支付的财政补偿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提升财政投入绩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发展政府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和捐赠,拓展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筹资渠道。
(三)强化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以“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为重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强化依法管理、依法执业、依法维权,做好卫生计生信访调解、行政应诉等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学法用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积极培育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自律维权和服务作用。
(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党的建设,完善党委(党组)研究卫生计生事业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完善干部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打造“廉洁卫生计生”。充分调动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建设。大力普及卫生计生法律法规和健康科学常识,积极宣传卫生计生改革发展成果,选树正面典型,加强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努力营造崇尚生命、关爱健康、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形成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面参与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新环境。
附件1: 云和县卫生计生“十三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表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建设内容和规模 | 规划总投资(单位:万元) | 总用地面积(单位:亩) | 新增用地面积(单位:亩) | 起止年限 | “十三五”期间项目投资情况 | 责任单位
| |
“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单位:万元) | 预计到“十三五”末完成形象进度 | |||||||||
1 | 县中医医院 扩建工程 | 扩建 | 在中医院的东面原稽征所地块基础上再建造12000㎡医疗用房,床位增加到200张。 | 9000 | 10 | 10 | 2016-2020 | 9000 | 完成主体建设 | 卫计局
|
2 | 县妇计中心 迁建工程 | 改造 | 修缮面积4361.6㎡,新建101.4㎡,室外工程及医疗设备等。 | 1184 | / | / | 2015-2016 | 655 | 完成 | 卫计局
|
3 | 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工程 | 新建 | 用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4000㎡。 | 2000 | 6 | 6 | 2017-2020 | 2000 | 完成 | 卫计局
|
4 | 县医养结合养老康复中心建设工程 | 新建 | 在县人民医院东面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康复中心,建筑面积为20000㎡,经营模式为公私合营或委托民营。 | 15000 | 50 | 22 | 2016-2020 | 15000 | 完成 | 卫计局
|
5 | 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程 | 新建 | 根据《云和县域总体规划》,在我县86个行政村建立医疗机构,除去20个乡镇卫生院所在村,另需设置66个村卫生室 | 1000 | 每个村卫生室不少于60平米 | / | 2016-2020 | 1000 | 完成 | 卫计局
|
续上页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建设内容和规模 | 规划总投资(单位:万元) | 总用地面积(单位:亩) | 新增用地面积(单位:亩) | 起止年限 | “十三五”期间项目投资情况 | 责任单位
| |
“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单位:万元) | 预计到“十三五”末完成形象进度 | |||||||||
6 | 县级血站建设 | 新建 | 根据原卫生部《血站基本标准》,建设县级血站,建筑面积500㎡,完善相关设施设备 | 570 | 1 | 2017-2020 | 520 | 完成 | 卫计局
| |
7 | 云和县急救指挥中心建设 | 新建 | 建设独立的急救指挥中心,建设面积200平米,完善相关设施设备 | 245 | 1 | 2017-2020 | 245 | 完成 | 卫计局
| |
合计 | 28999 | 68 | 38 | / | 28420 |
附件2 云和县“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部分重点工作规划表
序号 | 项目 名称 | 起止 年限 | 项目内容 | 投资估算(万元) | 重点工作五年规划 | ||
其中: | |||||||
合计 | 省级 | 县级 | |||||
1 | 卫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 2016—2020
| 完善卫计人才培养政策与体系,组织开展各类别各层次人员规范化培训。名医名护士培养工程、特殊紧缺人才引进及定向培养。
| 1050 | 100 | 950 | 建立卫计人才教育发展中心,每年组织开展卫计系统干部管理培训、医学人文素养与医患沟通专项培训、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培训、“三优”宣传指导师培训、村级卫计服务员培训等。完成2期名医名护士评选培养,引进和定向培养儿科、中医、院前急救、疾病控制等特殊紧缺人才约20名。积极推进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工作,力争完成村卫生室30名社区医生定向培养工作目标。 |
2 | 责任医生个性化健康管理签约服务 | 2016—2020 | 服务团队和签约保障机制建设卓有成效,人均签约服务费提高到200元以上、有效签约率>50%。 | 2645 | / | / | 出台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方案,逐步将人均签约服务费从60元提高到200元以上,以慢病、重点人群为主要签约对象,有效签约率从20%提高到50%以上。 |
3 | 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强化项目 | 2016—2020 | 县级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职能履行到位,县乡联动有力,规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完成各项监测上报任务。 | 900 | 实现县级医院预检分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精卫门诊等规范化运作;高效完成传染病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肿瘤监测、艾、梅、乙监测及干预等重点公共卫生任务;全面提升县级医院卫生应急、传染病防控、“五大防办”、体检中心体检数据分析利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水平;有效落实县级医院公共卫生人员、设备、耗材、重点考核、技能培训等正常运转所需经费。 | ||
4 | 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 2016—2020 | 创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 300 | / | / | 健康支持性环境覆盖率在原来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基础上再翻一番。应用适宜技术,完善适合本地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定期对已经建档的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指导,建设20个自我管理小组规范点,开展社区调查诊断,明确本地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创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
5 | 居民健康素养提升惠民行动 | 2016—2020 | 完善健康素养提升工作运行和保障机制,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以上。 | 125 | / | / | 成立健康教育所,组建健康素养提升讲师团;开展健康教育“双百”活动、“健康超市”、“最受欢迎讲师与金牌听众”评选等活动;优化《健康素养提升课程目录》,目录内课程达到100种以上,逐步提高百人以上讲座占比,健康素养提升工作运行和保障机制基本完善,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以上。 |
6 | 县级龙头学科、重点学科建设 | 2016—2020
| 申报建设县级龙头学科1至2项;完成第四批市级重点、扶持学科建设评估,第五批申报与建设,建设重点学科10至12项。 | 250 | 0 | 250 | 完成申报建设县级龙头学科1至2项;完成第四批市级重点、扶持学科建设评估,第五批申报与建设。“十三五”期间共完成建设市级重点学科10至12项。大力促进各学科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与转化,充分提升县级医院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和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中的龙头作用。 |
7 | 中医“治未病”中心
| 2016—2020
| 建设标准化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提高“治未病”服务质量。 | 300 | 0 | 300 | 落实中医“治未病”场所200㎡,配备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健康干预设备及器具,培养2名人员,开展5个服务项目,完成二级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并达标。 |
8 |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 2016—2020
| 新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落实场所、设备设施、人员、技术力量和推广培训经费。
| 100 | 0 | 100 | 建设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落实场所、设备设施、人员、技术力量和资金,到202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开展4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学员1800人次。 |
9 | 宣传教育工程 | 2016- 2020 | 卫生计生宣传阵地建设 | 270 | 150 | 120 | 加强卫计系统宣传网络建设及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卫计系统重大惠民政策、改革举措、医学科普、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宣传,完成6个卫生计生工作宣传长廊、10个大型宣传牌制作。策划各类卫计主题宣传节目,抓好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宣传,积极开辟网络、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卫计宣传阵地。 |
10 | 基本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 2016- 2020 | 完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中心建设,实施7项重点任务。 | 100 | 60 | 40 | 建设省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服务中心1家,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平台。落实县域外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强化县域内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办证工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加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落实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措施。 |
11 | 母婴健康促进项目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提标扩面项目 | 2016- 2020 | 开展1个省级“三优”指导中心和4个乡镇“三优”指导站建设;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 | 200 | 100 | 100 | 开展县级“三优”指导中心和崇头镇、石塘镇、紧水滩、赤石乡等“三优”指导站建设;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农村妇女重点人群覆盖率达40%。 |
12 | 生育关怀公益行动 | 2016- 2020 | 开展致富发展项目、计生特扶项目、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创建主题活动。 | 60 | 40 | 20 | 发展致富发展项目县级5个、市级3个、省级2个;开展计生特扶项目3个;开展2次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创建主题活动。 |
13 | 急救运行体制建设工程 | 2016- 2020 | 建立独立建制的120急救指挥中心,建立1个急救站,并至少建立1个急救点。 | 1240 | 建立独立建制的120急救指挥中心,落实人员编制,负责我县院前急救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管理。完成县人民医院建设急救站及县中医医院急救点建设,2017年前完成急救指挥中心和急救站建设,2018年前完成县中医医院急救点建设并投入使用。 | ||
14 | 县级血站运行体制建设工程 | 2016- 2020 | 建立独立建制的县级血站,落实专门人员,负责我县采供血工作。 | 580 | 建立独立建制的县级血站,业务用房面积达到500㎡,招录卫技人员12人,2020年底前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 ||
15 | 县域医技诊断中心建设项目 | 2016- 2020 | 建立县域内放射诊断、心电诊断、检验诊断、消毒供应等中心,通过中心的建立,使医技诊断达到医疗机构全覆盖,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 | 510 | 2016年底前建成临床检验中心,2017年底前建成放射诊断中心,2020年底前完成心电诊断等其他中心建设。 | ||
16 | 县域内医疗联合体建设 | 2016- 2020 | 依托县级医院技术力量,重点建设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崇头、石塘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 200 | 建立县级医院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崇头镇中心卫生院以及石塘镇中心卫生院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通过县级医院建设帮扶,帮助重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开通住院服务、医技诊断等业务,全面提升重点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 ||
合计 | 883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