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2021-09-09 11:28:28

文号: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解链接:点击查看图解
其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其他解读

人才资源是最具活力、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根本性资源,是强县之基、富民之本、发展之源,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深入实施“小县大城”核心战略,致力于打造山水童话特色的现代化生态休闲旅游名城,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业创造创新活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聚多方英才而用之,为实现云和县“十三五”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意见和《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云和县委、县政府将人才战略摆在了优先位置,人才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开创了人才工作的生动局面。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加。2015年末,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1.51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0.39万人,年均增长6.2%;人才密度达1346人/万人,年均增长6.1%。其中技术工人和经营管理人员增势良好,分别年均增长10.6%和9.0%,均快于GDP年均8.7%的增速。

“十二五”云和县全社会人才资源总量情况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全社会人才资源数

11190

12045

12248

13597

14466

15107

 1.专业技术人员

5053

5310

5900

5926

6357

6104

 2.技术工人

2913

2944

3461

4206

4323

4814

 3.经营管理人员

1577

1901

1477

1889

2227

2422

 4.党政机关

1647

1890

1410

1576

1559

1767

重点人才团队平台建设卓有成效。截至2015年末,全县重点人才、人才团队、人才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逐步培养了一批省级、市级高层次人才,创立了省重点文化创意、市重点科技创新、市重点文化创新人才团队,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人才平台相继建立。

“十二五”云和县重点人才团队平台分布情况表

指标名称

主要指标

单位

重点人才

丽水市“绿谷精英”人才

3

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员

1

培养期内丽水市“138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

1

培养期内“绿谷新秀”(含丽水三宝)

2

培养期内丽水市“138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

6

正高

15

副高

375

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双证)

41

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2

省特级教师

1

省民间文艺人才

18

丽水市级首席技师

1

市级“四个一批”人才

2

市级工艺美术大师

4

市级名师

5

市学科带头人

51

绿谷名医

1

绿谷名护士

1

丽水精英农师

3

丽水农师

24

人才团队

省重点文化创新团队

1

丽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1

丽水市重点文化创新团队

1

人才平台

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1

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4

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1

市级博士工作站

1

人才素质结构有所优化。截至2015年末,全县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达4947人,比2010年末增加952人,其中中级职务及以上占比达到39.8%,比2010年末提高5.1个百分点。事业单位人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中级职务及以上占比超过半数,达到50.1%,比2010年末提高6.4个百分点;副高级职务及以上390人,是2010年末的2.02倍。

“十二五”云和县公有制企业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情况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数合计

3995

4307

4542

4743

4925

4947

1.公有制企业

1327

1540

1745

1914

2064

2091

      中级职务及以上

220

338

450

489

529

536

2.事业单位

2668

2767

2797

2829

2861

2856

      中级职务及以上

1165

1241

1300

1354

1406

1431

        其中:副高级及以上

193

233

280

323

363

390

人才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截至2015年末,全县企业及个人专利申请量突破千件,居全省第65,全市第2;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为46.97件/万人,稳居全市第1;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均较2010年取得较大提升,企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云和县科技创新进展情况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专利申请受理量

333

473

442

632

356

1077

  专利申请授权量

408

392

345

418

394

527

  发明专利

0

0

0

1

16

11

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

件/万人

36.56

35.06

30.94

37.59

35.37

46.97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万人

0

0

0

0.36

1.41

2.69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

0.51

0.61

1.21

1.04

1.08

1.01

人才载体平台实现突破。截至2015年末,全县培育省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家。

2015末云和县知识产权工作汇总表


“十一五”末

“十二五”末

五年增加

省级专利示范企业

1家

5家

4家

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1家

7家

6家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家

11家

9家

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9家

18家

9家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0家

5家

5家

(二)“十三五”时期人才资源开发面临机遇和形势

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明确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构建立体化人才培育体系,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丽水市“十三五”规划提出人才强市战略,着重从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地方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云和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人才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区位弱,人才开发水平与发达地区、周边县市及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人才工作仍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人才战略优先理念缺乏、重点领域人才资源不足、创业创新载体等要素禀赋欠缺、人才创业创新氛围不够浓厚、人才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滞后、人才工作队伍结构和服务水平亟需提升等等,形势逼人,任重道远。

新常态形势下,全县上下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县之路,科学规划、积极创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确保“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顺利推进。

二、“十三五”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统筹推进六类人才队伍开发建设;以人才素质能力建设为导向,突出抓好社会发展领域三支人才队伍开发;以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和地方特色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经济转型升级重点领域三支人才队伍开发;以重大人才项目为抓手,致力于打造五大重点人才工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夯实四项保障措施。为加快建设山水童话特色的现代化生态休闲旅游名城,力争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基本原则

实用为先。立足实际需求,坚持以我为主,盘活用好现有人才,灵活引进各类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活力和热情,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重点引领。突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在重点领域、关键产业创建“人才高地”,发挥高端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开发水平。

统筹优化。坚持人才规模扩大与结构优化、素质提高相结合,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创新驱动。大胆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机制障碍,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工作新制度机制,不断创优人才发展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3.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云和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整体素质较大提升,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建成一支数量较充足、素质较优良、结构较合理、富有云和特色的人才队伍,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从2015年的1.51万人增加到1.61万人,年均增长1.3%,人才密度达到1425/万人。

——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队伍协调发展,民生保障、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高地”建设初见成效。

——人才整体素质较大提升。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提高到18%,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数提高到50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提高到20%。

——人才使用效能不断增强。人才发展制度机制建设和环境优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人才效能指数在2015年的基础上下降10%,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

——人才资金保障更加有力。逐步增强人才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保持合理的年均增长幅度,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的人才资金投入体系。

——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人才的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流动、激励和保障等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制约人才发展的各项因素基本得到缓解,人才保留能力明显提高。

三、“十三五”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注重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县管领导干部为基础,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到2020年,党政人才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80%,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资源结构更趋合理,总量保持相对稳定。

主要举措构建党性教育、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养体系,坚持多途径、多方式、大规模培训、轮训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规范党政人才选用机制,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探索聘任制,重视选拔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精神领导人才。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四个一线”选拔党政人才,选拔“狮子型”干部。加强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进一步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工作业绩考核。注重培养和选拔熟悉经济管理、科技管理、农产品营销、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管理、法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党政人才,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以及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党政人才。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着力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建设一支熟悉国际国内经济和法律,与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2600人左右。

主要举措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分层分类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探索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能反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业绩和综合能力等指标的评价体系,开发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考核测评技术,积极推进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进程。鼓励扶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股改在“新三板”挂牌,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积极尝试在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上市进行融资。积极培育和引进科技创新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各类专门人才。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围绕提升管理服务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目标,重点培养一批急需的电子商务、城市建设、国际贸易、教育、卫生、旅游、社会管理、技术创新与运用等方面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到2020年,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0.65万人左右,其中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490人左右,所占比例达到7.5%。

主要举措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和培养机制,大力开展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公共课教育。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职务聘任制。建立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改进和完善“云和县突出贡献人才”评选,有效衔接省“151”、市“138”等人才工程,加大拔尖人才、科技新秀的培养力度,在全县各专业技术领域选拔培养一批有较高专业造诣、群众公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积极推荐优秀人才进入国家级、省级、市级人才计划。

4.高技能人才队伍

致力于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技师、高级技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支与木制玩具制造、食用菌栽培、金属加工、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电商营销、新兴服务等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200人,培养100名市级技能能手、3名首席技师、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县技能人才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国家劳动部门职业资格证书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8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主要举措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职院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为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引用提供服务。大力倡导并弘扬工匠精神,推行“首席工人”、“首席技师”等制度,鼓励企业开展名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能力和业绩导向,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建立技能人才考评机制,完善以职业技能竞赛为重点的选拔机制和评选表彰制度。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根据提高科技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的任务要求,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业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会经营、有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8000人。

主要举措建立健全“农民点单、学校供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机制,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培养造就大批经营能人、生产能手、能工巧匠。深入推进云和师傅”帮培提质工程,进一步打造云和师傅劳务品牌力争进入国家驰名商标行列。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优化大学生“村官”创业环境。探索设立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基金,扶持农村不动产抵押金融创新,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技术等难题。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定工作和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创新农民技术职称专业分类,为具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开展职称评定工作创造条件。做好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工作,为农村人才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坚持以岗位为基础,大力开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养老服务、残障康复、司法矫治、防灾减灾等专门人才,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20年,选拔培养社会工作骨干人才总量达100名左右。

主要举措加快制定社会工作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增加“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财政预算。深入实施“百名绿谷社工师”选拔培养等工程,加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拓宽社会工作人才招录渠道,加大社会工作人才选拔力度。建立包括资格认证、从业规范、登记管理、继续教育、评估监督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工作职业制度,推动社会工作多元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创建“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机制,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社工引领、义工服务、群众得益”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抓好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联动畅通志愿服务网络,不断优化社会工作运行机制。研究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加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管理,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积极扶持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

(二)突出抓好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开发

1.教育人才开发

稳步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坚持“全员参与、专业引领、开放创新、讲求实效”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建立师德教育长效机制,改革教育人事管理制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和优质培训资源建设,提升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和管理水平。有效衔接市“绿谷名师”培训工程,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每年在中级职称以上教师中选择10%的中青年教师,列入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突出加强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完善校长的目标考核奖励机制、推进校长职级制的实践,做好校级后备干部培养的梯队建设。到2020年,全县专任教师达到1100名,其中省特级教师2名,市名师10名,市学科带头人70名,县学科带头人100名,省、市、县教坛新秀50名,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0%,骨干力量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不断优化,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到5%,其中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达到20%。

2.医药卫计人才开发

健全医学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培养一批德技双馨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名医。加强产科、儿科、中医药、院前急救、疾病预防控制等紧缺专业人员培养与使用。加强全科医生定向培养,加快建设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卫计人才教育发展中心,完善卫生计生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网络和制度,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乡村医生教育、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提高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制定卫计人才队伍建设专项政策,鼓励高校卫生医疗类专业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探索民营医疗机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大力引进医药卫生人才,深入开展“名医、名护士”及药剂师、检验师等卫技人才评选。整合村级卫生信息员、计生服务员队伍,加强职业化教育,推行“公开选聘、择优录用、绩效管理”的选人用人模式,实行持证上岗。到2020年,全县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4人以上,每千人执业(助理)中医师数达到0.6人以上,每千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6人以上,每万城乡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数达到3人以上。市级名医(名中医)、名护士达到10名以上,云和名医、名护士、医坛新秀、护理新秀各20名以上。

3.宣传文化人才开发

着眼于加快“小县名城”特色文化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联系实际的人文社科专家,一批受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一批既懂得文化发展规律、又懂得市场运作规律的文化经营管理专家。健全宣传文化领域专门人才培养选拔机制,重点培养复合型文艺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民间民俗文化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构建分层分类的文化人才继续教育体系,注重离退休文化人才的二次开发使用。建立文艺人才资源信息库,对各类文艺人才的结构、资源储备、需求预测、发展对策等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文艺人才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开展文化专家人才评选,建立文化专家工作室培养创作和文艺等学科带头人,积极做好文化领域奖项的推荐选拔,对有影响的拔尖人才和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2020年,培养30名在本行业或本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宣传文化优秀人才。

(三)着力抓好经济转型升级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开发

1.优势特色产业人才开发

对接云和特色产业改造提升计划,深化实施《云和县木制玩具、轴承、阀门三大行业精英技师评选培养实施办法(试行)》,大力引进、开发和培养特色产业专门人才,推进木制玩具、阀门轴承、钢压延加工等三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紧跟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产业基础、要素条件和国家、省、市引导方向,激励产业人才发挥创新主体的能动性,补齐产业链短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特色农产品加工与健康产业、工业技改与环保产业等融合发展,力争形成生态工业的新生长点。

2.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开发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瞄准市场需求,探索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扶持企业对新型设备、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等高新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开发。建立衔接有序、分层分类、梯次配备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立足云和自身生态优势,通过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战略合作,委托培养、“候鸟式”引进、建立流动工作站等多种形式,培育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人才。

3.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

围绕休闲旅游业、民宿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总部经济、金融业、名品经济、现代物流等新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做好相应人才开发的路径设计、制度安排与关联分析,着力加强旅游、金融、电商营销、项目管理、名品推介、资本运作、国际贸易、特色餐饮等人才的培养集聚。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提升同时,通过定期组织参加重大人才招聘活动,重点引进一批经济领域紧缺人才、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所需人才。拓展引进渠道,强化培养支撑,着力充实休闲旅游、民宿经济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到2020年,实现我县现代服务业人才总量取得明显突破,结构实现更加均衡优化。

四、重点人才工程

(一)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建立衔接有序、分层分类、梯次配备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争取更多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纳入省“151”人才工程、市“138”人才工程、“市拔尖人才选拔计划。重点培养造就一定数量能冲击国内科技前沿、省内一流、全市领先的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按照“宁缺毋滥、刚柔并举”的原则,围绕重点领域、关键产业,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到2020年,引进100名创业创新人才和高职称、高学历人才。

(二)职业技能人才百千万培养工程

实施百名紧缺型技能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我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所需的各类急需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实施千名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计划,有效指导各类企业、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实施万名技能人才培训提升计划,积极组织企业在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等人群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构建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评价体系,为促进技能人才梯次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三)企业家人才开发工程

积极开展企业家、上市后备企业家、中高级职业经理人、企业接班人培训,每年择优选拔50名左右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采取安排到知名高校、优质机构培训,到发达地区和知名企业考察学习等方式,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才干,全面提高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知识和能力。到2020年,培养造就300名左右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的优秀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四)人才平台建设工程

坚持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导向,加快各类人才平台建设。推进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提升发展,聚力深入实施木制玩具、浙南早熟果业两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重点产业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技术产业联盟,推动我县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推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加快启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的前期谋划工作。

健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推进政府和大院名所、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载体,引进使用人才。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建(筹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各2家以上,加大企业创建科技研发中心的扶持力度,尝试在条件成熟的协会和企业建立一批人才工作站。

(五)人才安居工程

坚持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建立起“梯度分明、配置合理、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的人才公寓供应和保障体系,对于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采取免租、房租补贴、专项住房等多渠道多形式保障各层次人才住房需求。探索人才公寓建设新模式,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进程,到2020年完成约60套左右人才住房的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自行解决本单位引进的其他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或民间资本投资人才住房建设。

五、“十三五”时期人才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优化人才政策,更好发挥政策激励的导向作用

1.建立更加开放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

进一步完善《云和县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及5个配套实施办法,制定出台《云和县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办法(试行)》等文件,健全落实人才引进、待遇改善、配置使用、资金投入等政策体系。健全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鼓励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对云和紧缺急需的实用型人才、特殊人才,提供更快捷的服务。完善柔性引才政策,适度提升激励水平,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来云和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技术合作、智力入股、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灵活用人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

2.实施支持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政策

着眼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企业成为吸纳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主要集聚地。认真梳理、整合、完善和落实现有政策,积极创造平等进入、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企业集聚。对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在企业用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引导企业完善发展战略,依托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载体,组建各层次、多领域的创新团队,优化企业创新体系。加强企业间纵向、横向合作与交流,探索组建紧密型、松散型等多种形式的企业创新联合体。积极推进企业开展对外人才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和引进紧缺急需的各类创新人才,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发挥企业在创新投入上的主体作用。

3.实施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政策

围绕木制玩具、装备制造、休闲旅游等主导产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实习基地。搭建科技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加快创业创新人才培育。

(二)健全人才机制,更好发挥机制创新驱动作用

1.建立健全人才投入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合理分担的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逐步加大人才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并保持较快的年度增长幅度。督促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经费,组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项目。

2.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机制

进一步整合党校、电大、职技校、职工业余学校、农民学校、党员电教等培训主体力量,加强与企业、高等院校合作,制定科学规范的联合培训机制,推进职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大职教体系。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上挂锻炼、外派挂职、岗位轮换、基层实践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覆盖广、层次多、形式丰富的终身教育网络,形成以学习者为主体、用人单位支持、政府予以资助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

3.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研究建立党政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和实绩评价体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评价机制、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化评价办法、农村实用人才的评议认定办法。健全高层次人才考核管理办法,完善各类人才评选活动以及高层次人才政府津贴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引导各类企业加强对人才的激励保障,倡导期权股权、技术入股等激励办法,逐步完善市场机制调节的企业薪酬制度。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制度

(三)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发挥人才环境凝聚作用

1.建立高层次的人才服务平台

建好人才信息网络,健全人力资源库,形成开放的人才信息和公共政策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开展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搭建高层次人才的沟通交流平台。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努力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大力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方式。

2.打造多渠道的人才服务方式

探索建立政府所属、市场运作的人才服务机构,引导推动人才市场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创建人才中介机构,积极引进县外优质人才服务机构,积极推进人才招聘、培训代理、人才测评、“猎头”等市场化服务。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热爱人才工作、专业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工作专兼职队伍。

3.深化多形式的就业创业服务

完善政府支持人才创业政策,组织实施优秀人才科研资助项目,推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优质产品、优秀企业家集聚。深入贯彻落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鼓励高校毕业生勇于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广泛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和创业等培训,强化培训实效,促进就业创业。加强人文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化人才住房保障、医疗保健、社会保险、子女入学、户籍管理、家属安置等方面的服务,打造良好的创业基础环境。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培训、高端对话、创业沙龙、网上沙龙、企业家联谊等主题活动,充分挖掘合作潜力,调动联合创业的积极性。

(四)完善管理体系,更好发挥组织领导的保障作用

1.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发挥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统一领导。改进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任务和工作规则。将人才工作列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年度统计调查和定期发布制度,提高人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畅通优秀人才建言献策渠道。配强人才工作力量,人才工作机构实行单列,配备不少于4名专职工作人员。健全人才项目工作制,探索人才工作重要目标任务纳入乡镇、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的方式方法,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人才工作主体到位、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围绕关键产业和重点项目,推行重点单位和重点人才跟踪服务制度,逐步形成联系人才、服务人才、帮扶人才的工作常态。

3.坚持对人才的团结教育引导服务

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凝聚人才作用。畅通人才参政议政渠道,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增强认同感和向心力。加强优秀人才和工作典型宣传,积极营造“崇尚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提升社会的开放文明程度。

 


件:相关指标解释

 

1.人才概念:人才通常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2.人才资源总量指党政人才资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高技能人才资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社会工作人才资源数量之和。

3.党政人才指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工作人员数量之和。公务员指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中已登记和暂缓登记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工作人员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各级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中登记和暂缓登记人员。

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指在企业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数量之和,包括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员、党群工作者。出资人代表指出资人任命或推荐任职的董事、监事。经营管理人员指具有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员,包括各级经理人以及具体从事规划计划、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资本运营、财务审计、生产管理、法律事务、质量安全环保、行政管理等业务工作的人员。党群工作者指主要从事党务、纪检监察、工会、共青团、老干部、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的人员。

5.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学习接受某方面技术知识,具备该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其中较为突出的,熟悉相关技术,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称为专业技术人才。我县指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6.高技能人才指在生产或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具有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我县指取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人员。

7.农村实用人才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的数量之和,包括生产型人员、经营型人员、技能带动型人员、科技服务型人员、社会服务型人员。我县指通过县农村实用人才评议认定办法认定的人员。

8.社会工作人才指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人员的数量之和,包括社会服务人员、社会管理人员、社会工作教育人员、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人员。

9.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年度数据,人口采用常住人口计算。

10.R&D经费支出:统计口径采用范围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1.人才效能指数:人才总量除以百万元GDP,单位为人/百万元,为反向指标,即数值越小,表明人才的贡献越明显。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