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2021-09-08 17:05:32

文号: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解链接:点击查看图解
其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其他解读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云和县“十三五”时期实现“小县大城”核心战略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和省、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省、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等法规和规划文件,编制《云和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服从市级规划,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是“十三五期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和依据,适用于全县范围。

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20年。截止规划编制时间,我县农村山区调查项目野外成果已完成验收,现将查明灾害点及不稳定斜坡纳入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规划背景

云和县位于浙西南山区、丽水市腹地,瓯江上游,县域面积984平方公里,辖四街道三镇三乡,人口11.18万人。中、低山和丘陵构成全县地貌格局,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云和盆地坐落其间,龙泉溪自西向东贯穿全境,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作为丽水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促进产业融合,围绕云和梯田、云和湖两个国家AAAA级景区和木质玩具产业,着力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54.34亿元,年均增长8.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6万元,年均增长8.6%

(二)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截至2015年底,全县累计查明地质灾害171处,其中已发生127处,滑坡81处,崩塌26处,泥石流17处,地面塌陷3处。“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40处,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经排险已经核销或不再监管的地质灾害点28处。

目前还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05处,其中滑坡73处、崩塌14处、泥石流15处、地面塌陷3处,威胁人口2286人,威胁财产4955万元;不稳定斜坡38,影响人口369人,影响财产990万元;威胁30人以上灾害点17处(附表1)。上述灾害隐患是本轮规划和今后的重点防治对象。

(三)地质环境资源现状

目前我县地质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程度较低,主要开展了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工作,查明了我县的地质遗迹分布并划定了保护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开展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及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

(四)“十二五”期间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云和县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云和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除常规进行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隐患点“三查”及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外,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完成了120余户农村建房调查评价、60个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开展了1:5万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33处、不稳定斜坡38

---云和县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尚未提交最终报告,但已通过野外验收,故将该项目新增灾害隐患点及不稳定斜坡列入本规划。

共投入地灾防治资金2859万元,完成应急排险18处、工程治理1处,解除威胁人数793人,减少威胁财产1080万元;对11处灾害点受威胁群众292916作搬迁。

2、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日趋完善

我县于2012年成为国家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实行“一乡一所”制,除赤石、雾溪、安溪乡外,创建了7个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国土资源所。各级政府均编制了年度地质灾害隐患应急预案,落实防灾、监测责任人42名,群测群防网络更加完善。2013年10月7日成功预报崇头镇下垟村墙围底自然村陈孟友户屋后滑坡,有效组织6人撤离,避免了人员伤亡。

3、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建立了云和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云和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云和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乡、镇、街道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隐患点“三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

各年度组织国土所、乡(镇、街道)干部及地质灾害监测员参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举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了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及应急处置能力。

4、地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开展并完成了云和县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项目,查明了Ⅰ级地质遗迹资源1Ⅱ级地质遗迹资源共13Ⅲ级地质遗迹资源32,设置地质遗迹保护区四处。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1、主要问题

回顾“十二五”期间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应总结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程度和精度偏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防治任务重、避让搬迁用地落实难、基层防灾、应急处置能力薄弱;地质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监测技术落后,手段单一、自动化程度低,难以满足预报预警、防灾减灾的需要;信息化建设滞后,共享机制不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信息化、智能化服务能力亟需加强。

2、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围绕着我县“小县大城”核心战略和“一心三区”的总体发展定位,推动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精品农业深度融合,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即将启动建设,如云和梯田高山旅游度假区项目组团、云和湖旅游度假区项目组团、云和黄源风电场工程(二期)、235国道(云和段)、云龙公路、后交线、陈麻线公路等,这些都对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心三区:

          全球木制玩具创制中心

          国家全域旅游先行区

          全省美丽县城建设样板区

          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依然繁重。云和县是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山区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变化大,地质环境客观条件决定了我县仍将处于地质灾害高发态势。目前全县尚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05处,不稳定斜坡38处,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进一步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的难度。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的特点,按照上级政府下达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及省国土资源厅“逐步还清老账,不欠新账”的要求,我县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依然繁重。

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十三五”时期我县将加快推进生态工业、旅游、农业、交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剧地质环境破坏,引发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的范围将不断扩大,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始终存在。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资源开发势必造成对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群众对地质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地质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提升“小县大城”核心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提高地质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要地质灾害隐患,不断提高地质环境资源供给,持续改善地质环境质量,保障地质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全。坚持以“人居安全”的思想贯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消除灾害隐患、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应搬必搬、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开展并落实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目标、指标,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威胁。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可与下山脱贫、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相结合,以取得综合防治的最佳效果。

——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全面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科学合理开发,同时加快完善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对地质环境资源的开发实施有效管控和保护,实现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彰显云和“真山水”生态优势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责任,加强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统筹人力、物力和财力,合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科技创新讲求实效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常规方法和高新技术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水平和实效,不断推进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向前发展。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与应急处置体系基本消除危害程度较大及以上灾害点的威胁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风险,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进一步深入,地质环境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地质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质环境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使地质环境更加安全,地质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促进人和地质环境和谐发展

2、具体目标

——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实施高、中易发区乡镇1:2000—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规划期内完成5个乡镇,面积709.81平方公里;采取合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消除已知地质灾害隐患75处,减少受威胁人数2153人,隐患点消除率71.4%;及时处置新发生的地质灾害,要求处置率达到100%。

——进一步深入进行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完成云和县丘陵山区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建设完成云和县1:5万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与建档。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继续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105处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网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选择4处Ⅰ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专业监测网络;初步建成基本农田土地质量监测网络。

——更加有效的保护地质环境资源启动崇头镇云和黄家畲-云和梯田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强云和县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对已查明的地质遗迹设置标示牌。

——大力提升地质环境保障服务能力地质环境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基层防灾、避灾及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核销、治理工程质量管理及地质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初步形成,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明显加强。

 

 

云和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标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15年现状

2020年目标

属性

 

地质

灾害

防治

 

高标准“十有”县

/

1

约束性

新“五到位”国土所

7

10

约束性

已知隐患点消除率

%

/

71.4

约束性

新发生隐患点处置率

%

/

100

约束性

威胁30人以上灾害点消除率

%

/

100

约束性

减少灾害威胁人数

/

2153

约束性

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

1

约束性

1:1万乡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0

5

预期性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

0

4

约束性

地质灾害搬迁示范小区

0

1

约束性

地质灾害治理优秀工程

0

1

约束性

地质资源开发

省级地质公园申报

0

1

预期性

地质遗迹保护点

0

1

预期性

地质环境调查

1:5万永久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

km2

0

76.39

约束性

丘陵山区1:25万多目标

地球化学调查

km2

0

946.2

约束性

1:1万农业两区示范区建设

0

1

约束性

地质环境监测

土地质量监测点

0

12

约束性

地下水监测点

0

2

预期性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容易或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主要依据现状地质灾害分布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综合分析划定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和不易发区(附图1、附表2)。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集中分布于崇头镇,面积8.41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0.85%。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密集,共有25处,其中滑坡18处、崩塌1处、泥石流5处、地面塌陷1处,威胁591财产710万元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主要分布于赤石乡、雾溪乡、安溪乡、石塘镇、紧水滩镇和崇头镇,面积20.51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09%。区内地质灾害隐患32处,其中滑坡26处、崩塌3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1处,威胁1076人、财产2665万元;不稳定斜坡6处,影响34人、财产75万元。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广泛分布于县域范围,以龙泉溪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块,面积共938.6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95.39%。区内发育地质灾害隐患47处,其中滑坡23处、崩塌8处、泥石流7处、地面塌陷1处,威胁619人、财产1580万元;发育不稳定斜坡32处,影响335人、财产915万元。

4、地质灾害不易发区(D)

分布于云和县城区、石塘镇朱村、小顺一带,地貌为盆地及冲积平原,面积16.3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67%。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但地质环境条件相对简单,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无灾害点和不稳定斜坡分布。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主要依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果,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及人口聚居区分布、重点工程布置、旅游开发、人类工程活动等综合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附图2、附表3)。

重点防治区:共划分出9个重点防治区,总面积146.8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4.93%。区内发育地质灾害83处,其中滑坡59处、崩塌10处、泥石流11处、地面塌陷3处,威胁1952人、财产3885万元;发育不稳定斜坡21处,影响191人、财产580万元。

1)石塘镇北部张兰-张川村(Ⅰ-1)、石塘坑-下坑村(Ⅰ-2)重点防治区

位于我县北部,面积共11.15平方公里,发育地质灾害8处,其中6处滑坡、2处泥石流;威胁人数54人,威胁财产140万元。“十三五”期间,235国道(云和段)及328省道规溪亭至朱村段及石塘坑峡谷旅游开发项目经过该区,人类工程活动较频繁。

2)赤石乡北部担布坑村(Ⅰ-3)、赤石-张源头村(Ⅰ-4)重点防治区

位于我县西部,面积18.1平方公里,发育灾害11处,其中滑坡8处、崩塌2处、泥石流1处;威胁人数50人,威胁财产110万元。“十三五”期间该区域将启动云和湖旅游度假区(云栖山庄休闲养生项目、赤石景区)、云和湖码头(垟田)项目建设,人类工程活动频繁。

3)紧水滩镇南部-凤凰山街道北部重点防治区(Ⅰ-5)

位于,面积6.19平方公里,发育灾害6处,其中滑坡5处,地面塌陷1处;威胁人数74人,威胁财产135万元。“十三五”期间该区域将启动云龙公路及紧水滩休闲民宿项目建设,人类工程活动较频繁。

4)雾溪乡雾溪村-安溪乡黄家地村重点防治区(Ⅰ-6)

位于南东,面积13.80平方公里,发育灾害10处,其中滑坡8处,泥石流2处;威胁人数81人,威胁财产170万元“十三五”期间该区域将启动安溪畲族乡温泉古村酒店、雾溪养生旅游项目及黄处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人类工程活动较频繁。

5)雾溪乡西坑-砻头村重点防治区(Ⅰ-7)

位于南东,面积4.15平方公里,发育灾害4处;其中滑坡2处,崩塌1处,泥石流1处;威胁人数612人,威胁财产1500万元。

6)崇头镇坑根-夏家垟-王荫山村重点防治区(Ⅰ-8)

位于,面积91.10平方公里,发育灾害38处,其中滑坡27处,崩塌5处,泥石流4处,地面塌陷2处;威胁人数870人,威胁财产1550万元。

“十三五”期间该区域将启动云和梯田高山度假区项目(重头旅游小镇、梯田斗牛场、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梯田5A景区提升工程)及后交线、陈麻线公路、黄源风电场工程(二期)等项目建设,人类工程活动频繁。

7)崇头镇大湾叶马岱-林山下村重点防治区(Ⅰ-9)

位于,面积2.40平方公里,发育灾害6处,其中滑坡3处,泥石流3处;威胁人数200人,威胁财产280万元。

防治工作重点七方面⑴按规划目标、指标对区内地质灾害隐患作针对性防治;⑵完成崇头镇、石塘镇、紧水滩镇、赤石乡和安溪乡的1:2000—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⑶各类工程项目引进时应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各项目引进时均须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做好防灾、避灾工作;⑷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监测预报预警,做好灾害点监测工作;健全应急处置、救援体系,加强地质灾害施工监管。

防护重点为现状灾害点及不稳定斜坡、拟建公路沿线旅游区项目组团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场地人工边坡及区内自然斜坡。

一般防治区:广泛分布于县域范围,地质灾害零星分布,区域内村庄分布少、人口密度小。“十三五”期间基本无重点工程布置,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四、主要任务

(一)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1、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危险性评估

开展我县地质灾害隐患定期排查及隐患点汛期“三查”;启动中易发区乡镇1:2000—1:10000地质灾害量化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内严格控制各类项目建设;易发区内所有新建、改建工程及不易发区内重要工程建设必须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地质灾害防灾体系建设

完善县、乡(镇、街道)、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各年度须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网络,落实监测责任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专业监测不稳定斜坡进行重点巡查;持续推进高标准“十有县”和新“五到位”国土所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监测预警、防灾避灾和应急处置能力

3、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对已查明地质灾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规划期内已知隐患点消除率71.4%,威胁30人以上灾害点基本消除。新发生地质灾害点及时、全部处置,做到“逐步还清老账、不欠新账”。

(二)地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结合地貌、人文、科学、美学及历史价值,分析崇头镇黄家畲村明代银坑硐、银官局遗址、搬运古道等矿山遗迹旅游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抓紧启动崇头镇云和黄家畲-云和梯田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三)地质环境调查评价

根据省规划要求,启动丘陵山区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建设,做到全县全覆盖;开展1:5万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与建档;开展云和县崇云现代农业园区1:1万土地质量专项调查,完成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与建档。

(四)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我县设置基本农田质量监测点12个,对土地环境质量等进行监测,确保基本农田的土质质量稳定;在城市建设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农业灌溉区设置2个地下水自动监测点,实现对地下水动态实时监控,并向社会公众公布。

(五)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

推广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研究,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加快推进我县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项目成果提交,开展云和县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提升与成灾模式研究;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五、重点工程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1、地质灾害量化风险评价

崇头镇为试点开展1:2000-1:10000地质灾害量化风险区划,到2020年完成崇头镇、石塘镇、紧水滩镇、赤石乡和安溪乡的风险调查与区划,共计5个,调查面积709.81平方公里,县域覆盖率达到72.14%。

2、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不稳定斜坡巡查

每年汛期前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暴雨和台风预警时加强巡查,汛期后进行复查,做到全年不放松,掌握隐患点的发展趋势,时刻警惕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突发性;定期对不稳定斜坡作巡查。

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完善

对不稳定斜坡作定期巡查,将县域范围地质灾害隐患全部纳入监测网络实施监测,落实群测群防专项资金、配备监测预警设备及时更新地质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信息加强群测群防监测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知灾、识灾、防灾、避灾能力和临灾监测信息的准确性

4、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监测网络建设

联合气象部门,加强地质灾害临界雨量分析,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高短时局地实时预报水平。利用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度,确保基层防灾人员和山区群众及时收到地质灾害预报(警)信息,提高地质灾害预警效果。提升专业监测水平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健全完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网络,选择4个地质灾害隐患实施专业监测。

5、高标准“十有县”和“五到位”国土所建设

“十三五”期间建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按照一乡一所要求建立国土所,落实赤石、安溪、雾溪国土所的人员、分工,建成“新五到位”国土所。

6、健全完善应急处置体系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和重点防治乡镇(村)配建救灾物资中心储备室。加强地质灾害防灾专业技术指导力度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测范围、监测巡查路线、监测巡查内容、险情预报预警方式、防灾撤离路线、避灾安置点、监测记录档案等。

修订县、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应急预案,规划期内每年须进行一次县级地质灾害预案应急演练两次乡级演练。

7、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应急排险:针对规模较小、危险性较大且治理手段简单的地质灾害隐患,采用应急排险手段。规划期内应急排险23处,解除受威胁人口299人,受威胁财产535万。

避让搬迁:针对治理难度大、居住环境差的地质灾害隐患,按照“应搬必搬”的原则实施避让搬迁。规划期内避让搬迁42处,解除受威胁人口1172人,财产2715万元。安置地可选在大坪安置小区或新建地质灾害安置小区,规划期内建成1处搬迁特色示范小区。

工程治理针对规模较大、技术可行的地质灾害隐患,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灾害体特征稳定性和危害性,提出因地制宜的治理方案。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管,确保治理工程质量。规划期内安排勘查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5,解除受威胁人口255人,受威胁财产490万元,打造一处地质灾害治理优秀工程。

(二)地质环境资源保障工程

加快推进崇头镇云和黄家畲-云和梯田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立牌保护崇头镇黄家畲村银坑硐群矿山遗迹点,划定保护区,禁止人类工程活动干扰

(三)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程

1、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2017年启动我县1:25万丘陵山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数据库建设,调查面积946平方千米,县域覆盖率达到96.13%,查明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完成全覆盖、多目标地球化学数据库。

21:5万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质调查

2017年启动我县15万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调查面积76.39平方千米,重点查明土壤中硒等17种有益元素、汞等15种重金属元素以及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查清污染土壤和富硒土壤分布区域、面积、成因,评定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以此为基础,建立我县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地质量档案

(四)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1、地下水监测

依据浙江省地下水监测实施方案,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城市建设区、重要农业灌溉区设置2个地下水自动监测点,安装水位水温自动化监测仪,主要监测河谷(盆地)孔隙潜水水质污染、水位动态变化、水温变化等,实现对地下水动态实时监控,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满足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对地下水信息的基本需求。

2、云和县基本农田土地质量监测网(点)建设

按照全省要求2017年在我县布设12个基本农田监测点,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质环境)监测网,开展包括土壤、水、大气干湿沉降物等存贮介质中的有益有害元素等30余项指标的监测;2019年,永久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质环境)监测网建成并运行。

(五)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工程

1、云和县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成果提升

加快推进云和县农村山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成果提交,加强部门协调整合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资源,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云和县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基础上,系统梳理我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总结形成原因和成灾模式,进行地质灾害降雨模型分析,研究并确定滑坡、崩塌、沟谷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降雨量,进行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测、预报、预警。提升地质灾害早期识别能力和风险预警能力。

2、信息化与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建立健全集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监测、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信息动态管理和网上查询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本《规划》是我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做好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坚持在政府引领下,国土及各相关单位须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分年度制定落实行动计划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实行严格的年度考核和政绩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健全法规制度,完善管理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制度,使我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真切地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特别是基层国土所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大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积极开展与专业队伍合作,寻找技术支撑。

(三)强化资金、用地保障

政府优先安排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专项资金,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予以政策倾斜和支持,统筹安排好专项资金,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审批、监督、审计制度,保证专款专用。土地总体规划充分考虑避让搬迁的用地需求,优先安排避让搬迁安置小区的建设用地指标。

(四)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水平

充分发挥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和地勘单位的科技和技术优势,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水平。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力提高群测群防、监测预报预警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围绕发展用人才,依靠人才促发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充实和加强县、乡两级技术人员,采用走出去参加学习、培训或请进来开办讲学、研讨交流、轮岗学习等方式,培训在职人员,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有担当、善作善为的管理和技术保障队伍。

(五)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范和保护意识

要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教育,列入政府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计划,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预防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公众自觉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要把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基层乡)、农村、山区、学校、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及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附近的群众,面对面地向群众宣讲识灾、报灾、避灾、救灾等基本知识,提高扩大干部群众自防、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附表1    云和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乡镇

(街道)

统一编号

位置

坐标

类型

规模

稳定性

威胁对象

危害程度

分级

隐患类别

防治措施

实施时间

东经

北纬

方量(m3

等级

人数(人)

财产(万元)

1

XZ-001

张兰村兰定书户屋后

119°39′23″

28°16′55″

滑坡

800

小型

6

10

一般

Ⅲ-2类

应急排险

2018

2

XZ-002

张兰村小岗自然村兰子生等户屋后

119°39′09″

28°17′07″

滑坡

3600

小型

18

60

较大

Ⅱ-2类

避让搬迁

2018

3

XZ-003

下坑村雷银莲、雷家飞户屋后

119°41′46″

28°15′44″

滑坡

2250

小型

8

30

一般

Ⅲ-2类

避让搬迁

2018

4

YH-004

联合村上湾自然村东侧

119°38′21″

28°16′46″

滑坡

500

小型

较差

2

10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5

YH-075

联合村苦枝垄雷仁土、雷根财户屋后

119°38′15″

28°16′45″

滑坡

1400

小型

15

20

较大

Ⅱ-2类

应急排险

2018

6

XZ-004

竹子坪村内坑自然村李来生户屋后

119°36′11″

28°16′27″

滑坡

400

小型

较差

10

20

较大

Ⅱ-1类

应急排险

2019

7

YH-071

坪地村西坪自然村杨晓林户屋后

119°40′11″

28°12′45″

滑坡

25000

小型

较差

11

20

较大

Ⅱ-1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8

XZ-005

横山头村凌贞茂户屋后

119°36′44″

28°13′54″

滑坡

80

小型

较差

4

20

一般

Ⅲ-2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9

XZ-006

石塘坑村南西侧山坳

119°40′36″

28°14′35″

泥石流

500

小型

较差

无威胁对象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10

YH-070

石塘坑村东侧王帮高户屋后

119°40′48″

28°14′39″

崩塌

10

小型

5

10

一般

Ⅲ-1类

应急排险

2017

11

YH-066

高定村高段自然村东侧山坡

119°40′51″

28°14′02″

滑坡

5400

小型

较差

已整村搬迁

一般

Ⅲ-2类

避让搬迁

2017

12

XZ-007

石水缸村李东秀等户屋后

119°36′02″

28°18′07″

滑坡

1000

小型

18

40

较大

Ⅱ-1类

应急排险

2018

13

XZ-008

金村51号屋后

119°34′50″

28°17′25″

滑坡

800

小型

较差

15

40

较大

Ⅱ-1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14

紧水滩镇

YH-092

金水坑村谢宗林户屋后

119°13′27″

28°12′24″

滑坡

3000

小型

较差

17

60

较大

Ⅱ-2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15

YH-068

金水坑村叶圣招户房前

119°31′59″

28°12′28″

滑坡

1800

小型

3

10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19

16

YH-045

龙门村滑坡

119°31′30″

28°11′49″

滑坡

1800

小型

较差

行人、车辆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17

YH-021

渡蛟村双坑自然村滑坡

119°29′28″

28°13′16″

滑坡

4500

小型

较差

已作避让搬迁

一般

Ⅲ-3类

避让搬迁

2017

18

YH-023

村黄家自然村南东侧

119°31′26″

28°11′46″

滑坡

1200

小型

较差

5

15

一般

Ⅲ-2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19

YH-024

田垟村黄家自然村公路边坡滑坡

119°31′30″

28°11′49″

滑坡

300

小型

较差

行人、车辆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20

YH-088

乌弄坑村东侧自然斜坡

119°35′09″

28°12′22″

滑坡

3750

小型

较差

120

300

重大

Ⅰ-1类

已排险,需监测

2016-2020

21

YH-038

阴岩村横坑自然村

119°28′00″

28°08′37″

泥石流

5000

小型

较差

已作避让搬迁

一般

Ⅲ-3类

避让搬迁

2017

22

YH-074

张源头碗窑自然村龙岩洞李乃久户屋后

119°27′50″

28°07′32″

滑坡

960

小型

较差

6

10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23

XZ-009

张源头村公路边坡

119°27′50″

28°07′34″

崩塌

600

小型

较差

4

15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24

XZ-010

张源头村凉亭岗王马成户屋后

119°27′46″

28°07′35″

崩塌

2250

小型

4

15

一般

Ⅲ-1类

应急排险

2019

25

YH-012

赤石村小弄坑自然村饶文甫户屋后

119°26′24″

28°08′14″

滑坡

80

小型

较差

4

10

一般

Ⅲ-2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26

YH-011

赤石村高胥自然村马裕田户屋后

119°26′59″

28°08′03″

滑坡

15

小型

较差

5

10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27

YH-007

村排后自然村沈汉云户屋后

119°25′08″

28°06′24″

滑坡

4800

小型

较差

5

10

一般

Ⅲ-2类

已排险,需监测

2016-2020

28

YH-016

担布坑村9号房屋后

119°25′42″

28°13′11″

滑坡

1000

小型

较好

5

10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29

YH-005

担布坑村火吉坳自然村北西侧

119°25′45″

28°11′45″

滑坡

10500

小型

较差

已作避让搬迁

一般

Ⅲ-3类

避让搬迁

2017

30

YH-014

担布坑村龚家自然村9-10#房屋后

119°24′57″

28°11′37″

滑坡

160

小型

7

10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18

31

YH-015

担布坑村龚家自然村8#房屋后

119°24′56″

28°11′33″

滑坡

85

小型

5

10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18

32

YH-089

高山村野猪湖涂富昌户屋后

119°26′45″

28°13′03″

泥石流

300

小型

较差

5

10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33

YH-067

建林村下坑自然村张火云户屋后

119°23′29″

28°08′24″

崩塌

1750

小型

18

30

较大

Ⅱ-1类

应急排险

2019

34

YH-085

建升村望牛坪自然村北侧

119°24′50″

28°09′33″

滑坡

1500

小型

较好

已作避让搬迁

一般

Ⅲ-2类

避让搬迁

2017

35

浮云街道

XZ-011

庄前村梅岗源新村张启福户屋后

119°34′04″

28°07′39″

滑坡

50

小型

较差

3

10

一般

Ⅲ-2类

应急排险

2020

36

YH-062

溪口村天堂坑口自然村

119°33′52″

28°10′00″

泥石流

400

小型

较差

已作避让搬迁

一般

Ⅲ-3类

避让搬迁

2017

37

白龙山街道

XZ-012

程宅村芝畈自然村徐政伟、徐政员户屋后

119°34′32″

28°04′47″

滑坡

100

小型

4

20

一般

Ⅲ-1类

应急排险

2018

38

YH-020

三门村旱大自然村8号

119°31′46″

28°04′51″

崩塌

200

小型

较差

已整村搬迁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17

39

元和街道

XZ-013

睦田村邱华思户屋后

119°35′14″

28°07′08″

滑坡

120

小型

较差

10

20

较大

Ⅲ-2类

应急排险

2020

续附表1    云和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乡镇

(街道)

统一编号

位置

坐标

类型

规模

稳定性

威胁对象

危害程度

分级

隐患类别

防治措施

实施时间

东经

北纬

方量(m3

等级

人数(人)

财产(万元)

40

元和街道

YH-040

52省道沈庄村段隧道口

119°38′01″

28°04′03″

泥石流

1200

小型

较差

3

10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41

YH-036

竹坑村占竹自然村叶水清户屋后

119°39′31″

28°07′41″

滑坡

50

小型

较差

4

10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42

凤凰山街道

YH-017

杨家山村庞16号房屋西侧

119°31′39″

28°10′23″

滑坡

450

小型

较差

8

20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43

YH-042

杨家山村庞2号房屋西侧

119°31′32″

28°10′23″

地面塌陷

160

小型

较差

41

30

较大

Ⅰ-1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44

YH-080

梅垄村蓝俊清户主屋后滑坡

119°32′26″

28°06′57″

滑坡

500

小型

6

20

一般

Ⅲ-1类

应急排险

2019

45

YH-028

坳头村宋正水户屋后

119°31′55″

28°00′12″

崩塌

120

小型

较差

4

10

一般

Ⅲ-2类

避让搬迁

2019

46

XZ-014

水竹村南西侧公路拐弯处

119°31′49″

28°04′50″

滑坡

5000

小型

较差

行人、车辆

较大

Ⅲ-2类

工程治理

2018

47

XZ-015

砻头村岭脚自然村宋有金户南西侧山坳

119°32′05″

28°00′38″

泥石流

1000

小型

较差

6

10

一般

Ⅲ-2类

避让搬迁

2019

48

XZ-016

砻头村岭脚自然村西侧公路边坡

119°32′04″

28°00′40″

滑坡

2800

小型

42

90

较大

Ⅰ-1类

避让搬迁

2017

49

XZ-017

岗村蓝岗自然村蓝金生户屋后

119°32′14″

28°03′26″

滑坡

1200

小型

6

20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19

50

YH-029

雾溪村竹片岙自然村蓝新元户屋后

119°32′26″

28°03′25″

滑坡

600

小型

较差

18

30

较大

Ⅱ-2类

避让搬迁

2019

51

YH-030

雾溪村竹片岙自然村蓝荣户屋后

119°32′34″

28°03′23″

滑坡

200

小型

较差

4

30

一般

Ⅲ-2类

避让搬迁

2019

52

YH-008

西坑村杨梅垄、对山自然村

119°31′15″

28°01′50″

滑坡群

12000

小型

560

1390

重大

Ⅰ-1类

避让搬迁

2018

53

XZ-018

东岱村上村南东侧自然斜坡

119°34′06″

28°01′33″

滑坡

2400

小型

较好

86

200

较大

Ⅰ-3类

已排险,需监测

2016-2020

54

YH-079

东岱村大奔自然村公路

119°33′59″

28°01′23″

滑坡

500

小型

较好

5

10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55

XZ-019

黄处村湖西弄东侧钟贤旺户屋后

119°33′42″

28°04′21″

滑坡

60

小型

较差

5

10

较大

Ⅲ-2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56

YH-009

黄处村湖西弄公路边坡

119°33′56″

28°04′05″

滑坡

100

小型

较小

行人、车辆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57

YH-010

黄家地村柳雪旺户屋后

119°37′29″

28°03′36″

滑坡

100

小型

13

10

较大

Ⅱ-1类

应急排险

2017

58

YH-032

上村村上村自然村张志元户屋后

119°34′57″

28°03′06″

滑坡

120

小型

较差

21

30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59

YH-078

下村村山寮自然村南东侧山坳

119°35′22″

28°02′57″

泥石流

500

小型

较差

7

10

一般

Ⅲ-2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60

 

 

YH-099

崇头村朱源自然村雷马根户屋后

119°28′45″

28°03′42″

滑坡

2400

小型

较差

21

30

较大

Ⅱ-1类

应急排险

2019

61

XZ-020

崇头村朱源自然村北西侧公路边坡

119°28′36″

28°03′48″

滑坡

15000

小型

较差

行人、车辆

一般

Ⅲ-2类

工程治理

2019

62

YH-072

坑根村商世杨户屋后

119°27′30″

28°02′06″

崩塌

100

小型

较差

13

10

较大

Ⅱ-2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63

XZ-021

坑根村柳山头自然村柳建云户屋后

119°27′47″

28°02′29″

滑坡

500

小型

6

20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20

64

YH-039

坑根村柳山头自然村公路旁

119°27′40″

28°02′13″

泥石流

60000

中型

威胁景区游客

重大

Ⅰ-1类

工程治理

2017

65

XZ-022

梅源村下丘田自然村杨作仁户屋后

119°28′49″

28°03′14″

滑坡

150

小型

较差

15

20

一般

Ⅱ-2类

应急排险

2020

66

YH-082

梅竹村梅九自然村刘建伟、刘家友等户屋后

119°27′26″

28°01′39″

滑坡

1800

小型

33

30

较大

Ⅰ-1类

避让搬迁

2017

67

YH-090

南山村东坑自然村李乾茂户屋后

119°29′45″

28°03′22″

地面塌陷

50

小型

较差

4

10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68

YH-084

南山村上堂自然村练温友、练温明等户屋后

119°29′34″

28°02′57″

滑坡

900

小型

较差

8

10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69

YH-083

南山村马车后自然村叶小勇、叶家勇户屋后

119°29′32″

28°03′31″

滑坡

1600

小型

较差

12

20

较大

Ⅱ-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70

YH-018

水碓村铁炉自然村练美法等户屋后

119°26′40″

28°03′09″

滑坡

4100

小型

较差

66

190

较大

Ⅰ-1类

已排险,需监测

2016-2020

71

YH-093

水碓村牛角山自然村练温信、练温聪等户屋后

119°26′50″

28°02′49″

滑坡

320

小型

36

100

较大

Ⅰ-1类

避让搬迁

2017

72

YH-081

村赵善自然村最高点洪根梅户屋后

119°27′22″

28°03′18″

崩塌

6000

小型

35

50

较大

Ⅰ-1类

避让搬迁

2017

73

YH-094

村墙围底自然村陈孟友户屋后

119°27′42″

28°03′08″

滑坡

1500

小型

6

35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18

74

YH-095

张化村山下湾自然村刘细岩户

119°28′40″

28°01′59″

地面塌陷

20

小型

5

20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19

75

YH-096

张化村严坑自然村王盛意户屋后

119°28′47″

28°02′09″

滑坡

1780

小型

7

30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19

76

YH-013

张化村黄山头自然村郑和卫、练美清等户屋后

119°28′32″

28°02′10″

滑坡

9600

小型

21

30

较大

Ⅱ-1类

应急排险

2017

77

XZ-023

村柳润财户屋后

119°26′19″

28°02′25″

滑坡

260

小型

5

10

一般

Ⅲ-1类

应急排险

2017

78

YH-086

村张成仁户屋后

119°26′18″

28°02′27″

滑坡

240

小型

4

10

一般

Ⅲ-1类

应急排险

2017

续附表1    云和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乡镇

(街道)

统一编号

位置

坐标

类型

规模

稳定性

威胁对象

危害程度

分级

隐患类别

防治措施

实施时间

东经

北纬

方量(m3

等级

人数(人)

财产(万元)

79

 

 

XZ-024

村北侧冲沟

119°26′02″

28°02′35″

泥石流

3000

小型

14

30

较大

Ⅱ-1类

避让搬迁

2017

80

YH-002

砻铺村西侧冲沟

119°27′51″

28°00′58″

泥石流

26600

中型

82

300

较大

Ⅰ-1类

避让搬迁

2017

81

YH-019

林山下村东侧斜坡

119°29′29″

27°56′43″

滑坡

300

小型

较差

49

100

较大

Ⅰ-1类

已排险,需监测

2016-2020

82

YH-069

项山村梓坊自然村吴应传户屋后

119°28′00″

27°57′47″

崩塌

2000

小型

较差

11

30

一般

Ⅲ-2类

应急排险

2019

83

XZ-025

大湾村叶马岱自然村公路东侧冲沟

119°28′44″

27°57′28″

泥石流

200

小型

65

75

较大

Ⅰ-1类

避让搬迁

2017

84

XZ-026

大湾村叶马岱自然村中部西侧冲沟

119°28′33″

27°57′33″

泥石流

1800

小型

36

50

较大

Ⅰ-1类

避让搬迁

2017

85

XZ-027

大湾村叶马岱自然村南侧冲沟

119°28′39″

27°57′24″

泥石流

400

小型

11

10

较大

Ⅱ-1类

避让搬迁

2017

86

XZ-028

大湾村叶马岱自然村吴国贵户屋后

119°28′37″

27°57′41″

滑坡

300

小型

8

10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17

87

XZ-029

大湾村叶马岱自然村蓝瑞祥户屋后

119°28′40″

27°57′42″

滑坡

200

小型

31

35

较大

Ⅰ-1类

避让搬迁

2017

88

YH-027

朱宅村蓝长东、蓝长龙等户屋后

119°26′42″

27°59′20″

崩塌

2000

小型

48

80

较大

Ⅰ-1类

应急排险

2017

89

YH-026

朱宅村门牌5号屋后

119°26′43″

27°59′19″

滑坡

900

小型

较差

8

20

一般

Ⅲ-2类

应急排险

2019

90

YH-097

沙铺村后村自然村刘立成等户屋后

119°26′07″

27°58′54″

泥石流

1350

小型

较差

45

80

较大

Ⅰ-2类

避让搬迁

2017

91

XZ-030

夏家村杨作远、杨恒华户屋后

119°25′10″

27°00′08″

滑坡

72

小型

8

10

一般

Ⅲ-2类

应急排险

2018

92

YH-087

夏家村杨作堂、杨作祥等户屋后

119°25′08″

27°00′05″

滑坡

600

小型

16

20

较大

Ⅲ-1类

应急排险

2018

93

XZ-031

夏家村荫桥坑自然村李建平户屋后

119°25′28″

27°00′29″

滑坡

450

小型

4

10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18

94

YH-001

夏家村荫桥坑自然村北东侧斜坡

119°25′35″

27°00′38″

滑坡

22000

小型

231

190

重大

Ⅰ-1类

工程治理

2017

95

YH-003

坑下村避灾中心西侧斜坡

119°24′39″

27°57′53″

崩塌

120

小型

较差

行人、车辆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96

YH-091

盘条口村南东侧

119°23′23″

27°58′36″

崩塌

50

小型

30

50

较大

Ⅱ-2类

应急排险

2018

97

YH-077

盘条口村盘条自然村周世仁户屋后

119°23′20″

27°58′47″

滑坡

1000

小型

较差

9

15

一般

Ⅲ-3类

群测群防

2016-2020

98

XZ-032

潘山头村下潘山头自然村周昌凤户屋后

119°21′58″

27°59′05″

崩塌

210

小型

5

10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18

99

YH-048

王荫山村王山头自然村吴永养、王长伟等户屋后

119°23′27″

27°57′08″

滑坡

800

小型

24

30

较大

Ⅱ-1类

避让搬迁

2018

100

YH-034

王荫山村王山头自然村王长盛等户屋后

119°23′29″

27°57′09″

滑坡

1500

小型

较差

21

30

较大

Ⅱ-2类

避让搬迁

2018

101

XZ-033

王荫山村王山头自然村沈光发户屋后

119°23′21″

27°57′12″

滑坡

200

小型

较差

4

10

一般

Ⅲ-2类

避让搬迁

2018

102

YH-047

王荫山村王山头自然村王仁有户屋后

119°23′22″

27°57′10″

滑坡

800

小型

较差

4

10

一般

Ⅲ-2类

避让搬迁

2018

103

YH-033

王荫山村王山头自然村王长云、王长旺等户屋后

119°23′05″

27°57′01″

崩塌

100

小型

较差

15

20

较大

Ⅱ-2类

避让搬迁

2018

104

YH-049

王荫山村王山头自然村王存礼户屋后

119°23′11″

27°57′15″

滑坡

300

小型

5

10

一般

Ⅲ-1类

避让搬迁

2018

105

YH-098

背村重河湾自然村北西侧山坳

119°30′22″

27°05′57″

泥石流

120000

中型

24

300

较大

Ⅱ-1类

治理施工中

2017

 

 

 

 

 

 


附表2    云和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一览表

易发区及编号

位置

面积

(km2

地质灾害隐患

点密度

(处/km2

地质环境条件简述

主要防治监管要求

数量

影响

人数

威胁

财产

(万元)

A1

崇头镇叶垟村

1.78

3

23

50

1.69

地貌属断块中山,地形坡度25-35°,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切坡建房、农耕种植。松散覆盖层厚1-2m;火山碎屑岩与侵入岩呈侵入接触,受后期断裂构造影响,岩石破碎,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1、严格按规划制定目标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勘查治理工作;

2、严格控制区内各类工程建设,所有新建项目均须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加强灾害点的汛期排查及日常监测,做好预报预警工作;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救灾和互救能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A2

崇头镇坑根-张化村

3.95

7

85

140

1.77

地貌属断块中低山,地形坡度25-30°,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景区建设、切坡建房、农耕种植。花岗岩风化剧烈且差异大,松散覆盖层厚5-10m,夹球状风化孤石,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A3

崇头镇夏家垟村

1.0

4

259

230

4.0

地貌属断块中山,地形坡度20-35°,松散覆盖层厚3-5m;火山碎屑岩较破碎,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受地势制约,村民建房普遍形成人工边坡,坡体与房屋之间安全距离小且多数未作支护,边坡稳定性较差,汛期常出现边坡滑塌现象。

A4

崇头镇王荫山村

王山头自然村

0.66

6

73

110

9.09

A5

崇头镇大湾村

叶马岱自然村

1.02

5

151

180

4.90

小计

8.41

25

591

710



 

续附表2    云和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一览表

易发区及编号

位置

面积

(km2

地质灾害隐患

不稳定斜坡

地质环境条件简述

主要防治监管要求

数量

影响

人数

威胁

财产

(万元)

数量

影响

人数

影响

财产

(万元)

中易发区

B1

石塘镇联合-张兰村

1.72

4

41

100

1

9

20

地貌属侵蚀剥蚀丘陵,地形坡度20-30°,火山碎屑岩风化作用强烈,松散覆盖层厚2-4m,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

1、按规划制定目标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勘查治理和排危除险工作;

2、工程建设必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3、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加强灾害点的汛期排查及日常监测,做好预报预警工作;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救灾和互救能力。

B2

紧水滩镇金水坑村

0.46

2

20

70

1

10

20

地貌属侵蚀剥蚀丘陵,地形坡度20-30°,岩石节理较发育,松散覆盖层厚2-3m,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

B3

赤石乡担布坑村火吉坳-龚家自然村

0.5

3

12

20

0

0

0

地貌属断块低山,地形坡度20-25°,松散覆盖层厚2-3m,岩石节理较发育,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

B4

赤石乡赤石村

0.63

2

9

20

1

5

10

B5

崇头镇崇头-南山村

6.28

6

60

90

0

0

0

地貌属侵蚀剥蚀丘陵,地形坡度20-30°,石英二长岩风化剧烈且差异大,松散覆盖层厚5-10m,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

B6

崇头镇水碓垟村

2.01

4

143

375

0

0

0

 

 

 

续附表2    云和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一览表

易发区及编号

位置

面积

(km2

地质灾害隐患

不稳定斜坡

地质环境条件简述

主要防治监管要求

数量

影响

人数

威胁

财产

(万元)

数量

影响

人数

影响

财产

(万元)

中易发区

B7

崇头镇砻铺村

4.23

1

82

300

0

0

0

地貌属断块中山,地形坡度20-40°,断裂构造发育,岩性岩相变化较大,以细砂岩、泥岩为主,松散覆盖层厚3-5m,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

1、按规划制定目标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勘查治理和排危除险工作;

2、工程建设必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3、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加强灾害点的汛期排查及日常监测,做好预报预警工作;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救灾和互救能力。

B8

崇头镇朱宅村

0.56

2

56

100

0

0

0

地貌属断块中山,地形坡度25-30°,流纹质玻屑凝灰岩节理较发育,松散覆盖层厚2-5m,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

B9

雾溪乡西坑村

0.82

1

560

1390

0

0

0

地貌属断块中山,地形坡度25-40°,流纹质玻屑凝灰岩节理发育,松散覆盖层厚度差异大,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

B10

雾溪乡坳头-砻头村岭脚自然村

0.75

3

52

110

0

0

0

B11

雾溪乡雾溪-坪垟岗村

1.14

3

28

80

0

0

0

B12

安溪畲族乡严山-黄家地村

1.41

1

13

10

3

10

25

地貌属断块低山,地形坡度15-25°,松散覆盖层厚2-3m,火山碎屑岩节理较发育,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

小计

20.51

32

1076

2665

6

34

75


 

 

续附表2    云和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一览表

易发区及编号

位置

面积

(km2

地质灾害隐患

不稳定斜坡

地质环境条件简述

主要防治监管要求

数量

影响

人数

威胁

财产

(万元)

数量

影响

人数

影响

财产

(万元)

低易发区

C1

云和县紧水滩-石塘水库北侧

278.92

9

177

440

15

156

345

地貌类型为侵蚀剥蚀丘陵、断块中低山,地形坡度15-40°,植被较发育,主要岩性为流纹岩、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及花岗岩、石英二长岩,断裂构造发育一般,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尤其是村民切坡建房,形成的人工边坡大多临空裸露,汛期常发生小规模滑塌。

区内隐患点多为汛期强降雨期间突发型灾害,具规模小、分布广的特点,方量数十至数百方,防治措施主要以应急排险、群测群防为主,避让为辅。

1、按规划制定目标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排危除险工作;

2、做好区内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3、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加强灾害点的汛期排查及日常监测,做好预报预警工作;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救灾和互救能力。

C2

云和县紧水滩-石塘水库南侧

659.77

39

442

1140

17

179

570

小计

938.69

48

619

1580

32

335

915


 

 

 

 

续附表2    云和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一览表

易发区及编号

位置

面积

(km2

地质灾害隐患

不稳定斜坡

地质环境条件简述

主要防治监管要求

数量

影响

人数

威胁

财产

(万元)

数量

影响

人数

影响

财产

(万元)

不易发区

D1

石塘镇张川-朱村村

0.72

0

0

0

0

0

0

地貌类型为山麓沟谷和冲洪积阶地,地势平坦,坡度5-10°,地质环境条件简单,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1、做好灾害预防工作,防止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

2、重大项目工程建设须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救灾和互救能力。

D2

石塘镇麻厂-小顺村

0.38

0

0

0

0

0

0

D3

云和县城区

15.29

0

0

0

0

0

0

地貌为洪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坡度<5°,地质环境条件简单,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小计

16.39

0

0

0

0

0

0


总计

984.0

105

2286

4955

38

369

990


 

 

 


附表3    云和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一览表

序号

代号

名称

面积

(km2

地质灾害隐患

不稳定斜坡

地质环境条件简述

防治工作重点

防护重点

数量

威胁人数

威胁财产(万元)

数量

威胁人数

威胁财产(万元)

1

Ⅰ-1

石塘镇北部

张兰-张川村

重点防治区

7.46

4

41

100

4

31

105

地貌属侵蚀剥蚀丘陵及断块低山,地形坡度20-35°,岩性以流纹岩、含角砾凝灰岩、含砾粗砂岩及晶屑凝灰岩为主,风化作用较强烈,松散覆盖层厚1-4m,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需重点巡查。

1、实施避让搬迁点3处,排险点3处,减少受威胁人数47人,保护财产120万元;

2、实施石塘镇1:2000地质灾害量化风险评价与区划;

3、对235国道(云和段)改建工程、石塘坑峡谷旅游开发项目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勘察工作;

4、做好张兰村、石塘坑村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工作、加强巡查;

5、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加强新建房屋及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6、做好新发生灾害点的应急处置及有效防治。

不稳定斜坡、人口集聚区附近自然斜坡及人工边坡,尤其是未采取支护措施的开挖边坡。

2

Ⅰ-2

石塘镇北东部

石塘坑-下坑村

重点防治区

3.69

4

13

40

2

36

250

3

Ⅰ-3

赤石乡北部

担布坑村

重点防治区

9.99

5

22

40

3

17

45

地貌属侵蚀剥蚀丘陵,地形坡度15-30°,岩性以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为主,风化作用较强烈,松散覆盖层厚1-3m,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需重点巡查。

1、实施避让搬迁点3处,排险点1处,减少受威胁人数16人,保护财产35万元;

2、实施赤石乡1:2000地质灾害量化风险评价与区划;

3、对拟建云和湖码头(垟田)项目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勘察工作;

4、拟建云和湖旅游度假区项目(云栖山庄休闲养生项目、赤石景区等)引进时应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各项目均须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勘查,做好防灾、避灾工作;

5、做好担布坑村、赤石村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工作、加强巡查;

6、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加强新建房屋及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7、做好新发生灾害点的应急处置及有效防治。

不稳定斜坡、人口集聚区附近自然斜坡、库区岸坡及人工边坡,尤其是未采取支护措施的开挖边坡。

4

Ⅰ-4

赤石乡

赤石-张源头村

重点防治区

8.11

6

28

70

2

10

20

5

Ⅰ-5

紧水滩镇南部-

凤凰山街道北部

重点防治区

6.19

6

74

135

2

15

30

地貌属断块中低山,地形坡度25-35°,岩性以流纹岩、含角砾凝灰岩、细粒花岗岩为主,岩石完整性总体较好,松散覆盖层厚度较大,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需重点巡查。

1、实施避让搬迁点1处,减少受威胁人数3人,保护财产10万元;

2、实施紧水滩镇1:2000地质灾害量化风险评价与区划,对乌弄坑滑坡作专项监测;

3、对拟建云龙公路及拟建紧水滩休闲民宿项目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勘察工作;

4、做好金水坑村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工作、加强巡查;

5、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加强新建房屋及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6、做好新发生灾害点的应急处置及有效防治。

不稳定斜坡、人口集聚区附近自然斜坡、库区岸坡及人工边坡,尤其是未采取支护措施的开挖边坡。

6

Ⅰ-6

雾溪乡雾溪村-

安溪乡黄家地村

重点防治区

13.80

10

81

170

4

12

30

地貌属断块低山,地形坡度20-35°,岩性以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二长花岗岩为主,风化作用强烈,不同地段差异大,松散覆盖层厚2-4m,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需重点巡查。

1、实施避让搬迁点3处,排险点2处,减少受威胁人数45人,保护财产110万元;

2、做好拟建安溪黄处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安溪畲族乡温泉古村酒店、雾溪养生旅游项目的地灾评估及勘察工作;

3、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加强新建房屋及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4、做好新发生灾害点的应急处置及有效防治。

不稳定斜坡、人口集聚区附近自然斜坡、斜坡间冲沟及人工边坡,尤其是未采取支护措施的开挖边坡。

 

续附表3    云和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一览表

序号

代号

名称

面积

(km2

地质灾害隐患

不稳定斜坡

地质环境条件简述

防治工作重点

防护重点

数量

威胁人数

威胁财产(万元)

数量

威胁人数

威胁财产(万元)

7

Ⅰ-7

雾溪乡

西坑-砻头村

重点防治区

4.15

4

612

1500

0

0

0

地貌属断块低山,地形坡度20-45°,岩性以流纹质晶屑凝熔结凝灰岩、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风化作用强烈,不同地段差异大,松散覆盖层厚2-5m,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需重点巡查。

1、对区内灾害点威胁村民实施避让搬迁,减少受威胁人数612人,保护财产1500万元;

2、实施雾溪畲族乡1:2000地质灾害量化风险评价与区划,对西坑滑坡群作专项监测;

3、做好西坑村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工作、加强巡查;

4、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加强新建房屋及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5、做好新发生灾害点的应急处置及有效防治。

不稳定斜坡、人口集聚区附近自然斜坡、斜坡间冲沟及人工边坡,尤其是未采取支护措施的开挖边坡。

8

Ⅰ-8

崇头镇坑根-夏家垟-王荫山村

重点防治区

91.10

38

870

1550

4

70

100

地貌属断块中山,地形坡度25-40°,岩性以中细粒石英二长岩、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岩石风化作用剧烈,风化差异大,松散覆盖层厚5-15m,甚至更厚,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为云和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须重点巡查。

1、实施工程治理3处,避让搬迁点18处,排险点10处,减少受威胁人数758人,保护财产1295万元;

2、实施崇头镇1:2000地质灾害量化风险评价与区划,对水碓垟村铁炉滑坡、坑根泥石流作专项监测;

3、对拟建后交线、陈麻线公路、梯田景区配套道路及云和黄源风电场工程(二期)项目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勘察工作;

4、拟建云和梯田高山旅游度假区项目(崇头旅游服务小镇、梯田斗牛场、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梯田5A景区提升工程等)引进时应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各项目均须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勘查,做好防灾、避灾工作;

5、做好南山村、坑根村、张化村、水碓垟村、叶垟村、砻铺村、夏家垟村、朱宅村、王荫山村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工作、加强巡查;

6、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加强新建房屋及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7、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做好新发生灾害点的应急处置及有效防治。

不稳定斜坡、人口集聚区附近自然斜坡、斜坡间冲沟及人工边坡,尤其是未采取支护措施的开挖边坡。

9

Ⅰ-9

崇头镇大湾

叶马岱-林山下村

重点防治区

2.40

6

200

280

0

0

0

地貌属断块中山,地形坡度20-35°,岩性以流纹岩、流纹质晶屑凝熔凝灰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为主,风化作用较强烈,松散覆盖层厚2-4m,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需重点巡查。

1、实施避让搬迁点5处,减少受威胁人数151人,保护财产180万元;

2、实施崇头镇1:2000地质灾害量化风险评价与区划;

3、做好大湾村叶马岱自然村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工作、加强巡查;

4、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加强新建房屋及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5、做好新发生灾害点的应急处置及有效防治。

不稳定斜坡、人口集聚区附近自然斜坡、斜坡间冲沟及人工边坡,尤其是未采取支护措施的开挖边坡。

合计

146.89

83

1941

3885

21

191

580




 


附表4    云和县不稳定斜坡一览表

序号

所属乡镇

(街道)

编号

位置

坐标

稳定性

威胁对象

危险性

巡查责任单位

东经

北纬

人数(人)

财产(万元)

1

XZ-034

下坑村徐金四、徐金根等户屋后

119°41′44″

28°15′44″

33

240

石塘镇人民政府

2

XZ-035

上坪村云和梁守春生猪养殖场

119°41′17″

28°15′02″

3

10

石塘镇人民政府

3

XZ-036

朱村山姑堂自然村叶延高、许雷化户屋后

119°39′54″

28°15′44″

较差

11

35

中等

石塘镇人民政府

4

XZ-037

朱村山姑堂自然村叶时仓户屋后

119°39′53″

28°15′40″

较差

3

20

中等

石塘镇人民政府

5

XZ-038

张川村赖章田户屋后

119°39′01″

28°15′53″

较差

8

30

中等

石塘镇人民政府

6

XZ-039

张兰村小岗自然村兰茂成户屋后

119°39′10″

28°17′02″

9

20

石塘镇人民政府

7

XZ-040

长汀村赵岸自然村刘三荣户屋后

119°35′51″

28°11′11″

较差

6

10

中等

石塘镇人民政府

8

XZ-041

大源口村寨下自然村华荣正屋后

119°36′09″

28°12′21″

13

20

石塘镇人民政府

9

XZ-042

黄庄村小庄自然村陈加钱、陈加旺户屋后

119°37′07″

28°13′00″

较差

6

15

中等

石塘镇人民政府

10

XZ-043

横山头村北溪坑自然村刘章仪户南东侧

119°37′15″

28°13′56″

较差

7

40

中等

石塘镇人民政府

11

XZ-044

横山头村正坑尾自然村吴章禄户屋后

119°36′34″

28°14′18″

9

10

石塘镇人民政府

12

XZ-045

桑岭村砻空自然村泮章根、泮火土户屋后

119°37′32″

28°14′53″

较差

43

50

终端

石塘镇人民政府

13

XZ-046

石水缸村李彩柯户屋后

119°35′59″

28°18′06″

较差

18

40

中等

石塘镇人民政府

14

紧水滩镇

XZ-047

田铺村小阴坑自然村林付荣户屋后

119°28′51″

28°14′55″

较差

9

20

中等

紧水滩镇人民政府

15

XZ-048

金水坑村谢金山户屋后

119°31′58″

28°12′18″

10

20

紧水滩镇人民政府

16

XZ-049

村林凤阳户屋后

119°31′55″

28°11′42″

较差

5

10

中等

紧水滩镇人民政府

17

XZ-050

龙渡村下西尖自然村王利田户屋后

119°30′07″

28°11′46″

较差

3

15

中等

紧水滩镇人民政府

18

XZ-051

梅山村王家自然村王余金户屋后

119°29′45″

28°11′41″

较差

4

10

中等

紧水滩镇人民政府

19

赤石乡

XZ-052

赤石村小弄坑自然村王周和户屋后

119°26′23″

28°07′55″

较差

5

10

中等

赤石乡人民政府

20

XZ-053

新林村张启田户屋后

119°25′38″

28°07′05″

较差

5

10

中等

赤石乡人民政府

21

XZ-054

店子村沙坝下自然村刘长育户屋后

119°24′51″

28°13′43″

较差

2

10

中等

赤石乡人民政府

22

XZ-055

高山村何家自然村何金德户屋后

119°26′31″

28°12′10″

较差

4

15

中等

赤石乡人民政府

23

XZ-056

建源村桐子坑自然村邱启英户屋后

119°25′53″

28°09′03″

较差

7

10

中等

赤石乡人民政府

24

XZ-057

建源村桥头岗张水发户房屋后

119°25′54″

28°09′23″

5

10

赤石乡人民政府

续附表4    云和县不稳定斜坡一览表

序号

所属乡镇

(街道)

编号

位置

坐标

稳定性

威胁对象

危险性

巡查责任单位

东经

北纬

人数(人)

财产(万元)

25

赤石乡

XZ-058

建升村岗后自然村邱有章等户屋后

119°24′20″

28°11′12″

11

20

赤石乡人民政府

26

浮云街道

XZ-059

黄坑口村魏存富户屋后

119°35′05″

28°07′32″

较差

6

20

中等

浮云街道办事处

27

元和街道

XZ-060

墩村洽溪自然村廖碎标户屋后

119°35′49″

28°06′49″

较差

7

60

中等

元和街道办事处

28

XZ-061

梅湾村隔溪自然村毛竹平屋后

119°39′41″

28°09′40″

3

10

元和街道办事处

29

XZ-062

睦田村普仁寺西侧

119°35′08″

28°06′59″

行人

60

元和街道办事处

30

XZ-063

沈庄村屋下岗自然村吴志清户屋后

119°37′56″

28°04′25″

较差

2

5

中等

元和街道办事处

31

安溪乡

XZ-064

严山村蓝江云屋后

119°36′49″

28°03′19″

较差

4

10

中等

安溪乡人民政府

32

XZ-065

严山村蓝宗余户屋后

119°37′50″

28°03′07″

较差

5

10

中等

安溪乡人民政府

33

XZ-066

黄家地村毛庭良户屋后

119°37′20″

28°03′21″

较差

1

5

中等

安溪乡人民政府

34

崇头镇

XZ-067

坑根村吴山自然村叶绍荣、叶明林等户屋后

119°27′55″

28°01′59″

较差

50

60

中等

崇头镇人民政府

35

XZ-068

沙浦村蓝长礼户屋后

119°25′38″

28°58′28″

较差

4

10

中等

崇头镇人民政府

36

XZ-069

村岱山自然村王项根、王项文户屋后

119°24′22″

28°58′52″

较差

10

20

中等

崇头镇人民政府

37

XZ-070

潘山头村下潘山自然村吴先德户屋后

119°21′52″

28°59′08″

较差

6

10

中等

崇头镇人民政府

38

XZ-071

林山村吴寮自然村吴广元户屋后

119°27′32″

28°56′55″

较差

5

10

崇头镇人民政府

 

 

 

 

 

 

 

 

 

附表5    云和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部署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项目名称

主要工作内容与工作量

实施时间

经费

(万元)

1

地质灾害

防治工程

乡(镇、街道)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开展石塘镇、紧水滩镇、赤石乡、安溪乡、崇头镇地质灾害量化风险评价与区划工作,面积709.81平方公里,建立评价体系,制定地质灾害风险量化评价技术要求并编制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及报告。

2017-2020

150

2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不稳定斜坡巡查

对高、中、低易发区内全部地质灾害隐患点及不稳定斜坡的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工作,及时更新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信息,加强群测群防监测员专业技能培训,全面、准确掌控地质灾害隐患的动态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2016-2020

100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针对地质灾害高、中、低易发区内所有新建、改建工程及不易发区内重要建设项目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重点工程:235国道(云和段)改建工程、云龙公路、后交线、陈麻线及云和高山梯田旅游度假区、云和湖仙宫旅游度假区提升、配套工程。

2016-2020

300

4

地质灾害综合防灾体系建设

进一步建设“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建设、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的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评估到位、预案到位、巡查到位、宣传到位、人员到位”的新“五到位”国土所建设。

2016-2018

100

5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建设

对4个Ⅰ类地质灾害隐患作专业监测,分别为:西坑滑坡群(YH-008)、水碓垟村铁炉滑坡(YH-018)、乌弄坑滑坡(YH-088)、坑根泥石流(YH-039);监测内容应包括地表位移、深部位移及降雨量等多参数。

2016-2018

120

6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建设

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工作,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工作,进行日常预报。

2016-2020

50

 

续附表5    云和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部署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项目名称

主要工作内容与工作量

实施时间

经费

(万元)

7

地质灾害

防治工程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

编制、完善各乡(镇、街道)及全县共100处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并组织县、乡级应急预案演练。

2016-2020

100

8

地质灾害避让

搬迁

对居住环境差、工程治理难度及代价大的隐患点采取避让搬迁的防治措施,可结合山区村民下山脱贫统一规划、安置,至少建成一处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特色示范点(小区)。该类灾害点共42处,解除受威胁人数1172人,保护财产2715万元。

2016-2020

7970

9

地质灾害勘查

治理

对威胁人数较多、避让搬迁实施难度大或威胁景区、公路行人的隐患点采取专项勘察设计,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打造一处地质灾害治理优秀工程。该类灾害点共5处,解除受威胁人数255人,保护财产490万元。

2016-2020

2000

10

地质灾害应急

排险

对规模较小、危险性较大、治理手段简单的隐患点(多为房前屋后人工边坡或自然斜坡小规模滑塌)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排险;该类灾害点共23处,解除受威胁人数299人,保护财产535万元。

2016-2020

200

11

“十三五”地灾防治资金

“十三五”时期要求对新发生灾害及时作综合防治,要求处置率达100%。

2017-2020

1000

12

地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地质遗迹保护与管理

启动崇头镇云和黄家畲-云和梯田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强云和县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提升云和县旅游品牌。

2017-2020

150

续附表5    云和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部署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项目名称

主要工作内容与工作量

实施时间

经费

(万元)

13

地质环境

调查评价与监测

丘陵山区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开展我县丘陵山区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做到全县全覆盖,查明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并对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养分质量进行评价

2017-2019

250

14

1:5万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评价

启动我县1:5万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面积76.39平方千米,重点查明土壤中硒等17种有益元素、汞等15种重金属元素以及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查清污染土壤和富硒土壤分布区域、面积、成因,评定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建立我县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地质量档案

2017-2020

200

15

1:1万农业两区土地质量专项地质调查

开展云和县崇云现代农业园区1:1万土地质量专项调查,完成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与建档。

2017-2019

40

16

基本农田监测点建设

设置12个基本农田监测点,基本建成土地质量监测网,开展包括土壤、水、大气干湿沉降物等存贮介质中的有益有害元素等30余项指标的监测。

2017-2019

180

17

地下水环境监测

在城市建设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农业灌溉区设置2个地下水自动监测点,实现对地下水动态实时监控,并向社会公众公布。

2017-2020

60

18

科技创新

与信息化

建设工程

地质环境

信息化建设

建立健全集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地质环境监测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

2016-2020

60

19

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成果提升

抓紧推进云和县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项目实施进度,系统分析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原因及模式。

2017-2018

30

合计

13060万元

 

 


 

附表6    云和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乡镇、村一览表

 

序号

重点乡镇

重点村庄

小计

1

石塘镇

张兰村、石塘坑村

2

2

紧水滩镇

金水坑村

1

3

赤石乡

担布坑村、赤石村

2

4

雾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