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54403/2021-29425 | 主题分类: | 教育 |
---|---|---|---|
发布机构: | 云和县教育局 | 成文日期: | 2021-09-15 |
文号: | 云教办〔2021〕11号 |
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云和县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云和县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
云和县教育局
2021年9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和县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加快推进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建设,促进我县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教网信办〔2020〕4号)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建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促进中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高考和新课改,助力我县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加快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培育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试点校创建工作,引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师资培训与应用示范整体推进。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广大师生人工智能认知水平,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一)构建人工智能校本课程体系。建立我县人工智能教育校本课程,逐步实现课程资源体系化。各中小学校要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课程开设制度化和教学规范化;在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的同时,秉承自愿原则,融合推进。
(二)培育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建立我县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团队,以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专家为指导、中小学优秀教师为核心、优质社会资源为辅助,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师资培训、教学指导和课题研究,逐步培育一批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名优教师和具有人工智能教育影响力的特色学校。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培育具有人工智能思维、人工智能设计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四)推动协同创新发展。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智能活动与赛事,加强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宣传力度;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相互赋能、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携手高校、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进行协同创新,全面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三、主要任务
(一)课时安排。各试点校要保障人工智能教育课时数量,各试点年级每周要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等课程中,安排1个课时用于人工智能教学,确保每学期不少于16课时。同时以社团活动、兴趣特长班等形式,遴选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在校内开展提升拓展课程。
(二)教学实施。挑选优秀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或有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负责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教学任务。小学以“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技术测试” 配套教材、Scratch图形化编程为基础开展教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以Python编程为主推进教学。同时依托高校或相关科技企业,设计一套基于Python、Scratch等编程语言的统一课程资源包,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免费提供给中小学使用,并鼓励各校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三)师资培养。依托教师培训平台,通过分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师资培训,培训学时计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通过培训,掌握技能,革新观念,重塑角色,全面提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胜任力。
(四)活动拓展。各校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人工智能学习环境,通过社团活动、夏令营、研学活动、科技创新大赛等形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拓展活动;组织不同层级的交流和竞赛活动;举办优秀教学成果展等。创设多元化的探索主题和实践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人工智能领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探究、沟通、创新和协作能力。
四、实施步骤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特色发展”的思路,分三个阶段开展,逐步深入推进实施。
第一阶段:做好试点示范工作(2020-2021学年)
推行“人工智能进校园”计划,以城区5所小学“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项目”、农村5所小学“编程普及教学项目”为试点,选取一定的年级(小学3-5年级)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与已有的课程、活动深度融合,按学段分年级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以点带面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的应用实践。
第二阶段:加强系统推进工作(2022-2023学年)
总结试点经验,在原有开课年级的基础上,扩大实验范围,推动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以及更多的年段和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加强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研制相关课程数字资源,持续深化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建成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示范校,全县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取得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形成常态应用和品牌建设(2024-2025学年)
全县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全面铺开,初步完成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化建设,形成特色教科研成果,构建一套融入本地特色元素课程体系,培育一批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特色学校和名优教师,并积极开展各类人工智能拓展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工作规划,教育科、教育发展中心、教育技术中心要合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各中小学校要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项目推进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学管理、资源配置、工作督导等进行规划部署,稳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
(二)加强机制保障。科学规划,统筹实施,优先支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建设。县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工智能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师资培训培养、赛事活动组织等;县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技术支持与环境建设,以及协同组织赛事活动等。各校要把教师的人工智能教学课时数纳入日常工作量,对于在课程建设、课堂比武等项目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在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加强评价监督。将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情况列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内容,强化督导与评估。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伦理道德建设、潜在风险研判与措施防范,保障我县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科学发展、稳步推进。
(四)加强氛围营造。及时总结并宣传试点工作经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引导并促进师生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我县人工智能教育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