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索引号: 002655350/2020-20855 主题分类: 企业
发布机构: 园区管委会 成文日期: 2020-04-11
文号: 云园管〔2020〕28号
浙江云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
云和县工业园区  来源: 云和工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编辑: 李毅韬  发布时间: 2020-04-21 09:19:50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解链接:点击查看图解
其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其他解读

园区各科室、各企业:

现将《浙江云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20年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印发你们,请按照预案要求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浙江云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0年4月11日

浙江云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

根据园区管委会人员变动情况,调整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人员如下:

总指挥:魏  斌

副指挥:练  飞  季  剑   余建军   蔡志林

成  员:江  浩  王旭德   朱丽云   吴清科

叶  玲  刘丽军   吴旭燕   刘敏(男)

园区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负责园区所辖范围内防汛防台抗旱情况研究、指挥处置工作,决定启动云和县工业园区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开展园区内的防汛防台抗旱信息发布、巡逻检查、抢险避险转移、物资调运、灾民安置等工作。

下设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抢险救灾组、现场巡逻组。(见附件1)

(二)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蔡志林兼任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丽军、王旭德任副主任。主要职责是:负责牵头防汛防台抗旱信息的上传下达,台风路径、强度、雨情、水情掌握宣传、信息发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等。协调督促各科室、各小组按职能分工开展工作等。

(三)成立抢险救灾组

余建军兼任防汛防台抗旱抢险救灾组组长,刘敏(男)任副组长。主要职责是:在园区防指统一指挥下,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完成防汛防台抗旱任务。平时加强救灾物资和工程机械车辆的储备(含社会储备),确保抢险过程物资和工程机械车辆到位。

(四)成立现场巡逻组

防汛防台抗旱现场巡逻组。主要职责是:在园区防指统一指挥下,整合园区现场巡逻组工作人员、园区安保、园区平台周边行政村防汛巡逻人员,分区域推进巡逻工作。

二、科室分工

安全生产科负责牵头园区企业内的防汛防台工作。

社会事务科负责牵头园区平台上公共区域防汛防台,已建设施维护和灾情汇总政策处理工作。

工程建设科负责牵头园区在建项目、边坡等区域的防汛防台工作。

三、防汛防台应急响应

(一) IV级响应启用条件:县防指发布Ⅳ级预警。响应行动:

1、工业园区根据县防指要求做好值班值守,密切关注气象信息、监视台风天气动向。

2、各巡逻组开展防汛防台抗旱检查,并提醒企业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自查整改:

一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部位:边坡支护及排水,建筑工地的基坑、脚手架、塔吊、施工电梯、临时用电、工地临时房屋,园区的排水管道,行道树、广告牌加固等。

二是工地的基础设施,工地主要道路保持通畅,并配备必要的照明和抽水设施等。

三是园区企业办公、生产设施安全。

(二) Ⅲ级响应

启用条件:县防指发布Ⅲ级预警。

响应行动:1、指挥部上岗,通知外出负责人立即返回,并开展园区防汛工作研究会商。

2、及时转发县气象、防汛部门的天气动态,提醒群众和有关企业做好防汛防台准备。

3、各巡逻组加强对责任区块的巡逻工作,要求工程项目停工度汛,落实24小时值班人员,及时上报各类现场情况。

4、上报人员转移、抢险队组织、防汛物资等情况。

(三)Ⅱ级响应

启用条件:县防指发布Ⅱ级预警。

响应行动:1、工业园区防汛总指挥进岗,防汛防台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对园区防汛防台工作作出部署,发放警报。

2、各巡查组队员集结待命,各防汛工作组到各片区检查督促指导。

3、安排人员对重点隐患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对重点地段实行交通管制,设置警示标识。

4、定时上报:人员转移、抢险队组织、防汛物资、避灾场所使用、工程运行、灾情等情况。

(四)Ⅰ级响应

响应启用条件:县防指发布Ⅰ级预警。

响应行动:1、工业园区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到岗,必要时分赴一线指挥。各巡查组人员到片区一线,重点落实人员转移工作和灾害预警工作。

2、各抢险队伍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快速反应抢险,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3、企业停工,提前疏散工作人员。

4、对山地灾害、各类危房人员撤离进行排查。新发生的险情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按要求组织各类人员紧急转移。

5、特别注意控制诱发灾害:维护治安、防范传染病、基础设施失事及其他次生灾害。

6、每三小时汇总上报一次汛情、工情、灾情、民情等信息,宣传报道防汛动态。

四、灾情解除后,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组织抢修损坏的安全防护设施、基础设施。恢复供水、供电,加强场地排水。

2、统计损失情况,分析总结受灾情况。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