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工作回顾和“十二五”发展成就
2015年,面对宏观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及全体代表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品牌强镇”目标定位,抢抓机遇、求真务实、争先进位,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镇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5万元,实现农业产值7037万元,均与上年持平;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创旅游收入8000万,同比分别增长25%和26%。获得县级633、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级三改一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富民产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发展稳定,全镇粮食种植面积10042亩,新开发油茶基地800多亩,全镇油茶总面积达1.44万亩,年产油茶288吨;茶叶、吊瓜、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保持稳定。渔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仙宫有机鱼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生态旅游篷勃发展,打造“石浦花海”农业观光品牌,两期花海共投入花卉种植资金150多万元,种植各类鲜花160亩次,吸引了70多万人次的游客,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花海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旅游配套服务业,全镇新增农家乐8家、床位37张,累计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950多万元。
(二)美丽乡村加快建设。“633”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完成金水坑、梓坊2个精品村建设,完成投资251万元。成功创建金水坑、龙门、龙渡、瑞滩等4个花样村庄,金水坑村获评浙江省最美乡村称号。完成“十里云河”精品游线环村绿化带建设12.24公里,立面改造92幢2.3万平方米,建设文化墙7处468平方米、景观小品7处。石浦、桃子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建设进展顺利,共完成投资924万元。“五水共治”实现双百达标,完成沿线12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改一拆”、“路段长制”工作持续推进,全年共拆除违建25处1.37万平方米。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龙门小木屋完成投资400万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争取财政资金32万元,建成石浦村经营摊位8个。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完成土地开发460亩;大源农综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80万元。全年争取农田水利项目10个,总投资238万元;交通项目11个,总投资69.5万元;财政一事一议项目7个,总投资200万元;移民开发扶持项目24个,总投资463万元,相关项目总体进展顺利。
(三)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坚持“造血”与“输血”并举,因户施策落实扶贫措施,全镇281户569人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全部如期脱贫。社会保险扩面成效显著,全年制发社保卡3526张,发卡率91.9%。按时完成农医保资金统筹缴费工作,全镇农医保参保率97.7%。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生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救助机制,全镇低保家庭实现应保尽保。高度重视空巢老人问题,新建枫桶岗、莲塘2个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加强农民创业就业培训,把握乡村旅游持续趋热的态势,促进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全年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72人次,完成年度计划的117%;转移劳动力3802人,劳动力转移和异地综合开发经济总收入8500万元。加强扶贫改革,强化农民创业致富的保障,在梓坊、大牛两个村实现全国生态公益林补偿贷款试点,盘活“沉睡资产”。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持续繁荣,成功举办第二届全民运动会、第三届田垟西瓜文化节、乡村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拍摄以插花娘娘、石浦花海为主题的微电影《又见花开》,荣获市微电影大赛二等奖并在年前的丽水市新春茶话会上播放,我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很大的提升。计划生育、卫生事业稳定发展,计划生育率达92.9%,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云和湖水上安全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共拆除水上浮动设施74只,上岸“三无”船舶324只。信访维稳工作总体平稳,全年没有发生赴省进京上访。防灾避险扎实推进,重点抓好了乌弄坑、金水坑、梓坊等村的避灾中心建设,完善救灾物资配备;完成金水坑避灾过渡房二期工程建设。过去的一年,我们众志成城,成功抵御灿鸿、苏迪罗等台风,长时间连续降雨、严重低温雨雪等自然灾害,有力保障了全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理论素养、工作水平和引领发展的能力。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学守讲”、“整乡推进、整县提升”、“书记大擂台”等活动,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禁令、市委二十个不准,动真碰硬反“四风”。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工作机制,规范招投标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阳光操作。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树好政府自身形象。严格执行“三公”经费支出规定,大力压缩行政支出。健全和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政务、村务公开实现常态化、规范化。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发展的收官之年,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紧紧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品牌强镇”科学定位,加快推进“最美乡镇”建设。先后获浙江最美乡镇,中国十大最美乡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五年来,工业总产值翻了5倍;农业产值翻了1.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2.2倍。
我们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依托紧水滩山水优势,稳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抓好油茶和渔业两大支柱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产旅游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全面完成农民下山转移、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任务目标。
我们始终坚持以完善农村基础功能为重点,努力建设 “美丽乡村”。建成3个特色村、2个历史文化村落,创成2个精品村,5个花样村庄,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400余户。无违建乡镇创建成效显著,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6997平方米,“山清、水秀、村美”成为我们的常态。
我们始终坚持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全面完成3个卫生室和2个卫生院建设,计划生育连续两年保持县级先进。文化下乡活动有效开展,农村文化舞台日渐活跃。着力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农村五保、低保动态调整、生活救助和扶贫搬迁等工作,协调推进武装、公安、司法、邮政、供销、粮食等方面工作,各项社会事业呈现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深深地感到,以上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镇人大的监督与支持,也离不开全镇干部职工及驻镇公安、国土、电力、卫生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更是全镇人民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五年来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作出积极贡献的各位代表、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我镇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多;镇财源不广财力有限,镇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很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逐年增多,维稳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时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政府执行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等等。对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
根据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必须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1.找准定位谋发展。围绕打造“山水仙宫.船帮古镇”,以建设全域化景区为目标,将旅游三产服务业作为全镇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山水产业、美丽乡村这三大文章,以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2.惠民利民促和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大力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综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
3.增效提速谋服务。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改进作风,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深化效能建设,严格行政问责,着力培养一支精神状态好、敢担当、重实干、作风硬的“狮子型”干部队伍。
三、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品牌强镇”发展战略,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为建设“最美乡镇”而努力奋斗。
2016年紧水滩镇主要目标初步确定为:工业增加值增长10%,农业总产值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2%以上;城乡居民保险参保率达97%以上。
(一)强化项目引领,夯实发展基础。制定全镇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倒排时间节点,强化责任和监督,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土地开发项目,徐湖赶砻山、莲塘岗后等续建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完成县政府下达的年度开发任务。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龙门小木屋建成对外营业,开工建设客货运综合服务楼。加快旅游配套项目建设,以丽水“高铁时代”为契机,配合做好云和湖水上旅游观光巴士线路相关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长三角家庭休闲旅游目的地。抓好石浦村历史文化石村落重点村、花海相关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开工建设石浦村独流入海水利防洪工程和南北水上交通码头。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大源农综项目的政策处理,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完成田铺至后庄等道路建设,启动田铺至饭甑砻村环库公路前期。
(二)坚持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活力。围绕我镇乡村休闲旅游重点镇的发展定位,重点引进生态工业、三产服务业。加快前期对接,力争开工建设莲塘、枫桶岗2个村总投资3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启动原紧水滩中学区块定格动漫拍摄基地和民宿项目,督促投资方按时开工建设梓坊水生态科普基地项目。在抓好现有项目对接、落地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我镇优势资源,争取引进“云上5天”等高端民宿,启动九潭十八湾、渡蛟休闲民宿、方山岭风电等项目的招商工作。
(三)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古镇风韵。坚持镇域规划的引领作用,适时启动详规编制,全面优化城镇格局。完善基础设施,争取启动菖蒲砻至金水坑县道“白改黑”项目,以及金水坑村安置小区及景区停车场项目。分解落实“633”工作任务,继续打造“十里云河”旅游精品线。切实抓好“五水共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坚持水岸同治,加强重点河段的垃圾清理、保洁,保护好我们的一江清水。强力推进“基本无违建镇”创建,坚持治旧和控新并举,对新的违章建筑,发现一起拆除一起。严格落实镇、村两级“路段长制”,做好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以“十个一”示范项目为龙头,整合资源,推进大源区块农业光观项目建设,着力提升“石浦花海”,继续打造“花样村庄”,完成龙门村精品村建设。
(四)培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立足我镇山水资源特点,进一步做强做优生态农林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到2.5万亩,打造云和新的“油库”。稳定茶叶、吊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大库区增殖放流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配套服务业,鼓励更多的农户创办特色农家乐、渔家乐,同时做好现有农家乐、渔家乐的改造提升,增强全镇旅游接待能力。继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完成农民培训784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3500人,大力引导有资金懂技术的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
(五)致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农民健康体检,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加大低收入农户扶困帮难力度,落实配套政策措施,确保脱贫人员不返贫。认真落实国家计生政策,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大农家乐、商店、食品加工点等单位的食品监管工作,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的备案报批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继续举办各类特色农事节,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千方百计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效能政府。坚持敢谋善为,提升开拓创新能力。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下我镇发展面临的新特征、新机遇,自觉把各项工作置于全县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力争每项工作创特色、树典型、出经验。增强超前意识,提高主动性。对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热点舆情等敏感问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做到监管提前、源头防控。坚持勤政廉洁,提升反腐倡廉能力。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遏制“四风”,促进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坚持勤俭节约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力戒奢靡之风,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加强干部住镇、值班、工作纪律等方面的考勤督查,对作风懒散行为出重拳惩治,督促广大干部恪尽职守,时刻保持清正清廉的政治本色。坚持务实高效,提升执行落实能力。突出精细高效,提升干部的工作节点意识、执行意识,努力打造一支忠于职守、清正廉洁、作风优良、敢于开拓、敢于担当,让群众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