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云和县交通运输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十三五” 工作思路
索引号:002654315/2015-10417     发布机构:云和县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15-12-31 11:17:18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交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奋战冲刺之年”各项目标任务,统筹推进项目建设、行业管理、美丽创建等各项工作,为全县的经济社会提供了交通保障。

  

  一、2015年工作成效

  

  (一)攻坚克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一是路网建设成效明显。53省道云和县城过境段公路、52省道岚头岭改建工程先后建成通车;云龙公路改建工程(县城至新殿垟段)顺利开工;后交线(后山至崇头段)各项前期有效开展,已经通过初步设计审查;紧水滩镇田铺至高山联网公路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0万元。二是“五个一万”工程有序推进:累计投入资金9710万元,共完成国省道大中修项目3个,计32.64公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5条,36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46公里;创建美丽公路4条,46.994公里;建成港湾式停靠站12个。三是水上交通健康发展:紧水滩中心交通码头、建升交通码头全面竣工,官坑渡口改造工程完成总量80%,紧水滩库区航标项目已完成工程量95%;“三无”船舶整治圆满完成,共拆除“三无”船舶668艘,补办手续115艘;对17道航道违建情况进行整治,拆除水上浮动设施175个;渡运公交化改革稳步推进,水上公交公司正在积极筹建中。  

  (二)科学监管,服务行业水平明显提升  

  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一是严格考核程序,引导交通运输企业诚信经营。二是加强治超治限。通过与交警、安监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对超限超载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三是积极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四是运用科技,提升道路运输和水上运输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如运管信息(指挥)中心接入两客一危视频监控(GPS)车辆109辆,汽车站站场、驾校、二类以上维修企业以及小顺检查站视频36路,重点加强2类以上维修企业在重要操作工位的视频监控,同时,运用视频监控系统对“两客一危”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不定时对车载实时监控视频进行抽查,发现车辆运行异常情况及时予以处理。五是积极探索水上行业管理的有效机制。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开展演练等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三)治本抓源,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切实加强日常监管。一是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继续抓基层、打基础,全力推进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二是加强监督管理。一年来共组织安全检查12次,检查企业25家(次),全行业共排查治理隐患单位208家(次)、排查一般隐患157项、已整改157项,整改率为100%,未发现较大隐患和重大隐患;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53次,查处违法行为50起;打击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101起;对受监督项目进行监督检查30余次,开展专项检查3次,发放质量检查意见书11份、安全检查意见书9份,检查发现并要求落实整改的质量问题30余处、安全隐患40余处。三是营造氛围。通过“安全生产规范年”、“道路运输平安年”、“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开展,营造宣传氛围。四是全力做好恒通公司的稳定安保工作。多次组织人员对公司的运营状况及员工思想动态进行深入了解,并与法院、资产管理人一同组织恒通公司相关人员召开会议,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进而稳定其思想状况;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适当提高公司员工的工资;每天安排运管3名工作人员对客运中心实行全年无休息日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客运中心、客运企业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针对安检行包检查把关不严、门检站口人员可随意出入等问题,及时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安检、门检人员座谈会,并对个别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教育,同时聘请保安公司人员管理安检、门检岗位,更换升级版安检仪,严格按照“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的要求,确保车站平安稳定。  

  (四)紧扣中心,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充分发展交通职能优势,为“两美”云和建设贡献力量。一是积极做好创国卫和省级文明县城复评工作。通过对窗口进行改造、在农村客运班车、公交车、出租车上张贴“巩卫”宣传标语、对单位内部进行环境整治等措施,努力营造优美、整洁、卫生的交通运输环境。二是开展特定问题调查,共查出有存量土地618.57亩,其中征而未批186.47亩、征而未用507.36亩;闲置办公用房1万余平方米;共出租房屋422.57㎡,土地727.59㎡。通过对存量土地、闲置房屋及建筑物开展调查,摸清情况,为全县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提供了有力依据。三是及时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9件建议提案,答复率100%,其中能够实施的13件,2016年能实施的4件,因为政策等因素实施存在困难的14件。四是加大路政管理。共投入资金约200万元,拆除非公路建筑控制区内非公路标牌140块,拆除公路边违法建筑1027平方米,清理拆除沿线乱堆放、乱搭建3655立方米,整治马路市场16次,并对相关路段进行绿化美化。  

  依法行政、政务工作、党务群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扶贫结对、“五水共治”、关心下一代工作等有序开展,为促进我县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从严要求,干部整体素质稳步提升  

  认真开展“学、守、讲”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坚持“周一夜学”制度,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策、业务水平,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干部干净干事。一年来,共组织夜学47次,上反腐倡廉课和观看廉政微电影等专题电教片15场,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要求,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的原则,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共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100余份。  

  二、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之年。我们将以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为契机,认真把握国家重点投向,积极与省、市发展规划相对接,并以新制订的交通“十三五”规划为指引,围绕“外畅内连、水陆并进、全域景区化”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全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积极做好接轨高铁时代的工作,为我县社会经济平稳推进提供适度超前的交通基础保障。  

  (一)紧盯项目建设,完善现有交通网络  

  首先是做好项目谋划,确保项目的持续性。随着前几年两条对外高速公路陆续建成通车,53省道云和过境段公路建成,年度计划投资总量有所缩减,交通大项目存在断档的风险,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已成为我们的重点,2016年我们要继续做好G235国道(云和段)和S328规溪亭至石塘段、综合交通指挥中心、云和湖码头(垟田)等项目前期,通过交通建设项目的储备,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其次是强抓项目建设,确保各项目尽早完工。继续建设云龙公路(县城至新殿垟段)改建工程,投资2700万元,完成路基路面工程;加快后交线(后山—崇头段)项目前期,争取2016年4月底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陈麻线提升改建工程前期,争取2016年能开工建设;继续实施“五个一万”工程,计划总投资2300万元:其中提升改造紧赤线和小云线,约33公里;对黄安线、梅下线等四条公路进行大中修,约27.5公里;对田铺至高山、陈包线等实施安保工程,约41.2公里。开工建设石塘交通中心码头、石浦南北等3个交通中心码头。  

  再是加强沟通衔接,积极迎接高铁时代到来。为迎接“高铁时代”到来,2016年云和交通运输部门将针对丽水高铁运行班次,做好云和至丽水高铁站的汽车班线布设工作,使我县班车尽可能地与高铁运行时间相衔接,并争取开通云和至丽水高铁站汽车客运专线,为云和融入全国高铁网、融入丽水城区架好桥,搭好路。在做好与高铁衔接工作的同时,同步推进集物流中心、汽车检测、汽车销售、汽车维修等服务功能的汽车服务综合体项目,并建设一批港湾式停靠站,完善现代运输服务体系,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  

  (二)强化水运设施建设,建立美丽交通风景线  

  围绕云和全域景区化建设规划,通过美丽公路、港埠码头、汽车站场建设,使交通运输项目成为云和一道亮丽风景线的同时,加快布设石塘大坝至石浦水上旅游观光巴士线路,完善我县交通陆路、水路交通网络,形成便捷的水陆交通网,提升我县“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的文化内涵,助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并积极实施渡运公交化改革工作,通过成立水上公交公司,整合渡运资源,合理布置航线、班次、节约成本支出,进一步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使库区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三)加强行业监管,逐步提升管理水平  

  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执法监督、执法评议考核等相关制度。加强对公交客运、出租汽车和货运、水运、培训企业、维修行业等的监测,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强化运输市场监管,确保营运车船和从业人员准入达标率100%,不发生管理缺位造成的重特大事故;不断加强非现场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监管中心工作规范,进一步发挥各监管中心作用。建立部门联动和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使行政许可与市场监管更加协调;建立隐患排查和形势研判机制,落实企业责任,同时,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修订完善公路、水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科学应急处置能力。  

  (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时刻关注魏氏集团子公司恒通公司的稳定,最大程度减少客运中心、客运企业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逐步化解丽龙高速、53省道云和县城过境段项目遗留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做到思想上真重视,行动上真落实。加大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交通系统对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  

  (五)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认真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通过正反典型、党纪党规学习,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重点岗位、重点人员整体素质,营造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在全系统大力倡导“提升工作责任,提升工作效能,提升工作境界”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潜能和干事热情,引导干部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非凡的业绩。  

  三、“十三五”规划思路  

  “十二五”以来,云和县综合交通共计完成投资11.66亿元(其中公路网建设10.70亿元,内河水运0.73亿元,站场0.23亿元),初步形成了便捷、畅通、安全的交通网络基本框架。先后完成了云景高速公路工程、复兴路(53省道云和县城过境段公路)工程、52省道岚头岭段改建工程(云和段)、公路安保设施和路面大中修等养护工程全面开展;大力提升公路品质,今年还被省公路局评为20个美丽公路示范县之一;建成崇头、赤石、沈庄等8个客货运一体站及小顺检查站等站场,总投资2271万元;建成小顺、梓坊、建升、紧水滩4座码头,改造渡埠9个,构造、改造船舶16艘,建桥撤渡2处,总投资7322万元。  

  虽然“十二五”时期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十三五”我们将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特别是省委主要领导视察调研交通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外畅内联、水陆并进、最美创建,服务旅游第一支柱产业”的目标定位,谋深谋实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切实为“两美”云和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  

  “十三五”期间,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形成“一环、二高、三主干、四连、五通道”的公路网主体框架。(一环:即根据全域景区化的需求,将各景区(景点)窜点成线,主要是打通一城一湖一梯田旅游环线。云和—崇头—岙头(陈家垟)—麻垟—赤石(阴岩)—梓坊—龙门—紧水滩—石塘(水路)—云和;二高:丽龙高速,云景高速;三主干:G235、G322、S328(S219);四连:后交线黄源至交界圩,桃子坑至大东坝,库北至道太,林山下至梧桐;五通道:局龙线,云龙线,小云线,黄安(梅下)线,张项(岙沙)线)。共谋划了交通项目80个,总投资111.45亿元,其中实施类44个,总投资53.85亿元;预备类16个,总投资10.22亿元;研究类20个,总投资47.38亿元。计划投资18.04亿元,其中公路路网建设14.61亿元,水上交通1.47亿元,客货运站场建设1.41亿元,农村联网公路投资0.55亿元。 点是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对外交通网络,做好铁路、城际轨道的对接和推进国省道项目建设  

  铁路建设是丽水市交通立体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县应抓住丽水市构建交通立体化时机,推动我县铁路建设,加快融入区域一体化建设。从未来丽水城市发展考虑,为加强与浙中城市群及温州都市圈的联系,其中包括,构建市域城际铁路轨道小联通,依托铁路网运营,我县应积极争取丽水—云和—景宁市域铁路项目上马,该项目若能实施将使我县融入全省铁路交通网络,提高对外交通能力,促进我县物流业、旅游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温州至武夷山铁路是丽水西南地区横线路网的重要线路,是我省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温州港的腹地效应,有利于发挥铁路路网的综合效应。金温铁路扩能改建工程、衢宁铁路均没有云和站,铁路作为运输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周边县市纷纷上马铁路项目,云和原有的区位优势将渐渐消除,所以积极争取温武铁路建设将成为我县融入海西经济区,加快衔接长三角的捷径;G235、G322国道是我县连接丽水、景宁、松阳、龙泉的重要通道。G235国道云和段起点位于金村钓鱼潭,终点位于沈庄岚头岭,项目全长31公里,其中钓鱼潭至石塘段全长14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石塘至大徐段(原S328省道)长17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项目总投资32亿元(省补16亿元),计划2016年完成工可审查,2017年底争取开工建设,“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5亿元,完成石塘至大徐段路基工程30%。G322国道是景宁至云和大徐段与G235国道并线,大徐起采用现在S328省道线路,经麻垟至龙泉,项目全长27.5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总投资24.4亿元,“十三五”期间主要做好线位论证工作。S328省道规溪亭至石塘段,采用一级公路标准,长4公里,投资5亿元(省补3亿元),项目争取2017年底开工建设,争取2020年完成建设任务。  

  (二)完善农村公路等内网建设,更好服务县城社会经济发展  

  1.云龙公路:该项目连接云和县城至龙门,现状老路长20.29公里,四级公路,公路等级低,交通服务能力差。改建后云和至龙门长12.93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成后云和至龙门行车时间约15分钟,不仅能极大地改善沿线河坑、外垟、龙门等7个行政村近4000名群众的交通出行条件,同时也为他们的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2.后交线后山至崇头段改建工程:后交线是连接云和、景宁、龙泉三县市高山地区的主要通道,项目起点为云和县城,途经崇头镇、云和梯田、黄源风力发电厂、云丰等地,包括大湾、沙浦等片区约2.5万多人口的出行均靠这条道路。后山至崇头段是后交线交通最为繁忙的路段,云和梯田景区接待中心就位于崇头镇,由于需要通行旅游大巴,目前的四级公路已经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亟待提升改造。规划线路长5.745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断面形式为宽路基拼宽自行车道,估算总投资1.99亿元。  

  3.局龙线改建工程:局龙线是通往紧水滩镇的一条通乡公路,公路等级四级,项目沿线村庄、旅游景观众多,道路街道化严重,特别是节假日交通拥堵严重,存在交通隐患。“十三五”期间计划提升为二级公路,本项目的改建可更好促进我县旅游及沿线乡镇的发展,方便沿线群众出行。  

  4.陈麻线提升改建项目:本项目是连接我县两个级景区(云和湖仙宫景区和梯田景区)的旅游通道,可以将云和梯田旅游单通道打通成云和—梯田—风力电厂—赤石—云和旅游环线。将拉近景区之间的“空间”距离,能更好的整合我县旅游资源。本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共计,“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亿元。  

  (三)强化码头、搜救中心等水运设施建设,促进航运新发展  

  水运建设以方便库区群众出行,促进旅游市场发展为导向,为地方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水上交通环境。“十三五”期间主要建设项目包括:云和湖码头(垟田)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十三五”期间投资4000万元;投资3500万元完成石塘交通中心码头;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石浦南北码头和赤石南美丽交通码头创建等一系列项目,研究设立水上应急救助分中心和设立赤石、小顺搜救站点等;实施紧水滩库区航道护坡治理工程。  

  (四)做精做细公路养护管理,加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  

  “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250万元对我县境内省道、以及局龙线、后交线等14条农村公路118.7公里路段继续深化公路边三化工作,推进美丽公路建设,以洁化绿化带动美化,强化人文景观布局,形成公路沿线整洁美观、绿化梯次分布、环境优美和谐的格局。做精做细公路养护管理,从粗放的被动养护向精细的预防性养护转变,不断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增加科技含量和提高机械化养护程度。积极开展公路风险评估,建立、完善公路风险数据库,根据“先干线后支线”原则,加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公路安全通行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畅通、舒适的道路通行环境。  

  (五)加快客运、公交站场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枢纽站场是提供运输组织、运输作业客流、物流集散和中转场所,是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和运输生产的重要环节,是显示运输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合理的枢纽站场规划,能有效的为我县提供客、货运输集散和转换服务。“十三五”期间工作重点是:加快启动汽车业服务园项目建设,顺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云和县物流基地;计划将客运中心搬迁至53省道(复兴路)与城东大道平交口区块,减少县城车辆拥挤情况,也能与未来规划的铁路客运站相结合,缩短空间距离,更好适应云和县经济社会发展,将原云和客运中心改建为云和县公交总站,便于公交系统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及电动自行车的不断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出现了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单纯的扩建城市道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围绕“未堵先治、规划引领、建设紧跟、管理挖潜、素质提升”的总体思路,综合治理城市交通突出问题,促进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良性互动,为打造“山水家园、童话世界”创造文明便捷的出行环境。  

  (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  

  顺应互联网+,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拟利用丽龙高速云和出口右侧原有闲置土地,建设集运管、公路、水上等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指挥中心。项目占地14.47亩,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4000万元,完成项目地下部分建设。推行移动运政APP软件执法,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提高执法效率,促进行业精准化管理。引进交通信息化人才,培养既懂信息化又熟悉交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