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广新〔2012〕1
号云和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2011
年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201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山水童话乡村”这一中心目标,依托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文化活动,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力争开创“十二·五”规划开门红,展现文体工作新面貌。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石塘镇、云和镇文化站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新增图书流通点9个,目前全县已有55个图书流通点;完成“云和木制玩具博物馆建筑空间布局框架概念性策划建议书”以及木制玩具博物馆暖通空调暨空调方案建议、智能化要求等。目前,该建设项目已完成建筑设计方案和“云和木制玩具博物馆陈列布展脚本”,土建工程也于今年9月破土动工。二是积极推进文化“三下乡”活动。继续开展送百场戏、千场电影、万册图书下乡活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和社区流动。完成以云和县“六城联创”文艺宣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和“和谐新农村”为主题的送戏下乡演出100余场,送电影下乡1248场,送图书下乡60次、流通图书18891册,赠送杂志 1200余册,新书1500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三是积极推进文化“春泥”计划。按照县“春泥”计划统一部署,制定文化“春泥”计划。图书馆举办“丽水市科技大赛成果展览”、“英语乐园区角活动”等系列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读者服务活动;文化馆举办为期一个月暑期少儿戏曲、舞蹈、音乐、声乐等5个培训班,招收学生近200人;举办云和县少儿书画展、“六人藏区行”摄影展、心中的伟人少儿画展,培养了学生们的健康审美情趣与良好的艺术修养。
二、促繁荣,精心开展各类群众活动
一是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精心策划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依照活动方案,积极开展革命影片展播、红歌演唱比赛、“千人高唱红歌”大型广场拉歌赛等系列庆祝活动。完成第五届“中国最美梯田——云和梯田开犁节”专场文艺演出,演出有鸣喇苇、犒牛、祭神田、分红肉、对唱山歌等传统民俗内容,涵盖了民间信仰、民间音乐、民间习俗等多种文化形态,再现了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以开犁节民俗仪式为重头戏的活动之后,还开展十八村迎神祈福,炼火等民俗活动,以及泥田拔河、抢媳妇、拔猪草、抓鸭子等田间趣味赛事。同时,在坑根古寨上演舂谷、竹编及打麻糍等节庆食品制作展示,饮老茶听鼓词、唱花鼓戏等丰富的民俗民间艺术表演。整个活动既突出了民俗活动质朴而原始的乐趣,也充分彰显了梯田农耕文明古朴粗犷、磅溥宏大的文化个性。赢得了在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游客和包括中央台在内的省、市、地方50余家媒体的一致好评,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还对整场演出进行同步直播。10月,协助浙江歌舞剧院完成第四届中国木制玩具文化节大型音乐舞蹈诗《童话云和》的文艺演出,整个晚会由画天、天地共鸣、人和风情、金色童话、云和等篇章组成,整个演出气势恢宏,充分的展现了我们云和的风土人情、秀美山水和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文艺演出第二天,举办了“木玩狂欢”踩街活动,由五辆彩车和九个表演方队组成的木玩狂欢巡游队伍,以假面造型、人偶造型和童话造型等造型在云和主要街道进行巡游表演,为玩具节增添了祥和、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此外,举办了县政府新春团拜会文艺演出、《2011云和传统武术展示》专场演出等13场文艺表演。二是文艺创作屡创佳品。注重文化交流,积极组织节目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编排了多个具云和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在云和及赴杭州、丽水参加文艺演出活动;组织舞蹈“相亲相爱”、“和谐祖国”参加《春涌瓯江——2011丽水市春节联欢晚会》演出。鼓励文艺创作,文化馆瞿寒菲创作的《江南谣》、《山乡听春》、《九月九》等近三十首歌词分别发表在《词刊》、《花港词刊》、《词泊秦淮》、《儿童音乐》、《瓯江文化》等国家级和省市级刊物上;寒菲作词、梅倩作曲的《打工的妈妈》和寒菲作词、陈江涛作曲的《云和梯田之歌》分获丽水市第三届“绿谷杯”歌曲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寒菲创作的歌词《到畲乡踏青去》获丽水市第三届“绿谷杯”歌词比赛一等奖。三是群众活动逐步规范。加大对广场健身舞的引导,进一步促进其健康发展,使其在规范的基础上繁荣,在繁荣的基础上提升。通过调查摸底,掌握了我县50余个广场健身点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构成、人员年龄结构、健身频率、健身时长等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配套的管理制度,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广场舞文化的规范、繁荣和提升。同时,对每个健身点的负责人进行了书面登记,组织其进行舞蹈培训,为活跃城市文化生活,为全民健身大开方便之门。
三、重服务,不断提升窗口文化
2011年图书馆新购图书15329册,订购报刊杂志382种,征集地方文献 35种,馆藏17.5万册。全年累计接待读者近12万人次,外借图书近8万册次,集体借书20余次、5000余册次,举办各类活动(含讲座、辅导培训)26场次,读者参与3万余人次,服务青少年、服务广大市民的社会职能不断提升。一是加强古籍保护。加大了古籍保护资金投入力度,改善了古籍保管条件,切实做好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推动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在开展地方文献征集保护工作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摄制专题名录,广泛征集名人目录、地方志、统计年鉴、图册、民间谱牒等工作,加强了文献采集的规划性和系统性,例如,在地方文献阅览室设立名人专藏专柜,供学者和读者研究及阅读,受到了地方媒体的关注。二是提供“两会”信息。创新工作做法,于县“两会”期间为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300余份,拓宽了他们调研的途径,提高建言献策的可操作性,受到了代表、委员的一致好评,被省文化厅评为“为两会服务先进单位”。三是开展主题服务。积极开展文化共享过大年、服务宣传周、世界读书日、庆祝建党90周年、第七届未成年人读书节等系列读者服务活动,营造“读好书、习美德、立良行”的良好文化氛围。
四、推特色,深入提炼本土文化
一是继续加大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力度。完成《云和民间故事集》、《浮云记忆——云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粹》两本图书的最终审稿和校对,并已出版印刷。二是继续加快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库建设步伐。完成了电子地图和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普查报告的编制以及普查数据的整改;如期完成了我县承担的丽水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题成果丛书《处州银冶》的编辑出版工作,已于今年遗产日正式出版发行。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我县推荐申报的“云和银矿遗址”、“梅源梯田”、“石门桥”、“王家祠堂”、“黄绍竑公馆”等五处文保单位均被列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零的突破。三是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作。根据《关于云和石门桥修缮工程方案和施工技术设计文件的复函》(浙文物函〔2010〕293号)意见,再次调整石门桥维修方案和施工技术设计文件;启动了石塘镇“徐氏宗祠”、雾溪乡“宋氏宗祠”修缮;组织了对石塘镇坪地村的一座被盗宋墓进行为期十天的抢救性清理发掘;积极筹办《乡风 农耕 民俗》——云和民俗文物陈列,现已启动《云和民俗风情馆陈列方案(大纲)》编制工作和民俗文物征集工作。四是配合两个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完成一本书、一台戏、一部音乐片。积极配合旅游产业发展,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完成云和梯田景区AAAA创建《世外桃源浮云来——云和梯田传说故事》一书编撰工作;完成梯田景区“天籁云和”专场节目的编排工作;完成“云和梯田风光”音乐片的录制和文字稿撰写,展现云和的民风民俗和梯田的自然风光。五是提炼城市主题文化。围绕云和县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的目标,完成了城市主题文化行动计划的前期调研和策划工作,确定了“童话”、“休闲”两大主题,以及未来3年内我县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具体项目。此外,积极参与城市主题公园雕塑设计、城市发展规划项目审议;完成云和县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童话乡村发展规划》、《云和县山水童话乡村技术性手册》文化部分的撰写工作。六是启动“云和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加强“云和梯田”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更好地宣传云和,今年5月份,正式启动了“云和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期工作;完成了“云和梯田推荐《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评估报告”的编制上报;争取到省文物局的经费支持,年内启动《云和梯田保护规划》的编制。
五、重执法,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一是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为了给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根据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云和实际,重点对演出场所及歌舞娱乐场所进行排查。对有关非法出版物保持高压态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全年共取缔无证音像摊7家、书摊3家;收缴非法盗版出版物730册,音像制品3620张。二是进一步净化网吧环境。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今年,执法大队与网吧经营场所签订了《云和县网吧业主守法经营承诺书》。同时,根据省文化厅《关于开展网吧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进入营业场所的行为,并依法打击通过网吧传播违法、有害、低俗信息等内容的经营行为。全年共出动检查224人次,检查网吧293家,受理群众举报5次,立案调查8次,办结案件8起。三是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巡查。为加强文物监督,进一步深化文保工作,对省保单位和部分县保单位进行巡查,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安全隐患通报相关部门,全年共出动检查53人次,共计发现5处安全隐患,下发了3份整改通知书。四是开展地面卫星整治。年初,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对电信部门违规推广“IP电视”业务这一做法发出了《限期责令改正通知书》。根据浙广局发(2011)138号文件要求,联合县工商局开展非法销售卫星电视接收器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18人次,取缔无证销售地卫设施非法窝点8家,没收地面卫星接收设施28套,有效遏制了非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抬头和蔓延。
六、强体育,大力推进体育创强
紧扣创“体育强县”的工作目标,将全民健身工程做成党政重视、社会欢迎、群众喜爱的大事业,努力实现我县体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组织领导。年初,县委将创强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在明确职责后,我局统筹规划,制定了《云和县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县实施意见》、任务分解表及工作时间表,将创强工作的10方面119项进行分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创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完善设施建设。进行前期的设备采购,进一步加强县城、乡镇、学校、社区(村)健身路径、篮球场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小康体育村40个,初步完成乡镇、行政村体育设施布局。加上县本级2500座的体育馆、400米标准田径场、凤凰山体育公园、50米室外标准游泳池、各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设施等体育硬件,我县几项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创强”标准。三是完善迎检培训。组织人员赴开化县、杭州江干区等地参加省创强工作的业务培训20余人次。通过培训,熟悉流程、提高业务水平,特别是对台账的材料准备,得分的重点把握,邀请省体育局专家授课进行了详细学习。四是完善赛事组织。以群众性体育竞赛为依托,开展系列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云和县首届全民运动会”,共有21项赛事、3个组别、近800余人参与,是我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此外,体育局主办、承办了中小学生篮球赛、乒乓球赛、职工广播体操比赛、“庆祝建党90周年”机关党员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体育赛事,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及推进我县竞技体育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极大地浓厚了创强工作氛围。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县各种体育设施日趋完善,小康体育村占县行政村的60%以上,体育组织网络健全,群体活动丰富多彩,达到创强要求。11月18日至19日,我县体育创强工作通过了省检查验收组验收,朱村乡、雾溪乡和紧水滩镇三个乡镇被评为省级体育强乡镇。至此,体育创强工作全部完成。
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我局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建设“中国童话乡村”的总体部署,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文化项目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重点,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为抓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文化阵地工程为重点,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省里要求,全面完成“农家书屋”扫尾工作。启动街道的文化建设工作,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二、以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为前提,努力实现文化活动品牌化、常态化。继续开展文化“三送”活动,做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十八大精神的宣传工作。活跃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规范广场健身点,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演出活动不少于8场。以乡村戏院和农村文化活动室为载体,以民间民俗艺术月活动为平台,加大力度繁荣农村文化活动。
三、以提升网络市场管理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文化市场环境建设。从加强创新机制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入手,深化文化市场管理,以适应新时期网络市场管理的需要。做好义乌文博会及丽水文化精品展的筹备和组织工作。
四、以两个AAAA景区创建及“山水童话乡村”建设为中心,不断丰富云和文化内涵。加强优秀文化的挖掘、弘扬,做好文化和旅游互促的文章,根据博物馆工程建设进度启动特色文化展馆布展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编》的编撰工作。
五、以重大节日节庆活动为依托,逐步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新一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项目申报工作。积极推进传承基地和教学传承基地建设。做好重大传统节庆活动的指导举办工作,如畲族三月三活动。
六、以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做好每年8次大中型体育赛事活动。做好青少年业训工作,积极备战省运会。继续做好体育强镇(乡)的创建工作,争取2012年完成安溪乡创建体育强乡工作。
七、以人才培训为抓手,竭力打造高素质文化队伍。有计划、分步骤地对文化员、业务文艺骨干、文艺工作者等人员进行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文化队伍,为我县的文化工作增添活力。
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题词:文秘工作 总结 思路 报告